学术投稿

湿润烧伤膏外敷治疗褥疮效果观察

牟亚男;玄桂英

关键词:褥疮/药物疗法, 软膏, 中药外敷
摘要:2000-01/2006-02我们使用湿润烧伤膏外敷治疗褥疮60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褥疮患者100例,其中门诊患者38例,住院患者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60例与对照组40例.实验组男40例,女20例,年龄51~81岁,有褥疮96处,褥疮平均面积30 mm×38 mm;对照组男26例,女14例,年龄50~79岁,有褥疮84处,褥疮平均面积29 mm×40 mm.两组意识、感觉、运动、二便、血浆白蛋白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医药世界杂志相关文献
  • 医院信息系统对护理工作的效果分析

    目的:阐述医院护理信息化管理概况,对信息系统在护理中的应用、护理信息化管理的效率及信息化管理对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对护理质量的作用进行研究.方法:对近2 a的医院信息系统对护理工作方面的运行情况及其功能进行评估,分析医院信息系统的建立对护理工作方面的影响.结果:实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现代化管理模式,提高了护理工作效率,减少了护理差错的发生,确保了护理服务质量.结论:护理信息化管理给护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手工工作模式,促进了护理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提高了患者和社会对医院的满意度.

    作者:丁玉兰;张民伟;蔡晓杨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带教体会

    临床带教老师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既是教学的设计者、指导者和信息提供者,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育组织者和管理者,也是学生的伙伴、帮助者、反思者和研究者[1].因此一个临床带教老师对临床教育质量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笔者对个人临床带教中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赵颖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隔姜灸治疗化疗所致呕吐52例分析

    目的:探索隔姜灸治疗化疗过程中所致呕吐的效果.方法:观察52例患者化疗同时采用足三里穴隔姜灸治疗.结果:患者治疗(2.01±1.03)d纳差反应明显减轻;治疗(4.51±0.77)d纳食可,食寐安.结论:隔姜灸治疗化疗所致呕吐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疗法.

    作者:管乐敏;王晓丽;牟雪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2006/2008年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药敏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分布及其对不同类型抗菌药物的药敏情况,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2006-01/2008-12医院2 094株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药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 094株铜绿假单胞菌中,痰标本中分离的占73.4%;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的敏感率为72.8%,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敏感率分别为48.3%、42.4%.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的敏感率分别为48.0%、40.3%.结论:加强对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监测,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对减少耐药菌的产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孙迪迪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金属烤瓷冠桥在牙周病系统治疗中应用60例分析

    牙周病是牙列缺损、失牙的主要病因.临床上虽可经过基础治疗可手术控制牙周组织炎症,但由于牙龈萎缩、牙松动、牙缺失,咀嚼功能差,影响生活质量[1].为了恢复其健康与功能,笔者自2000年以来,对牙周病松动牙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制作金属固定桥冠或金属烤瓷冠桥修复,经1~5 a追踪观察,取得了较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高国雁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儿童上消化道异物内镜取出6例的护理

    目的:对误吞异物患儿利用胃镜行上消化道内异物取出术的护理过程进行总结.方法:对北华大学附属医院2008/2009-06上消化道异物患儿6例通过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全部患者经过咽喉部表浅麻醉及全身麻醉后.插入胃镜,在食管及胃腔内寻找发现异物,利用网蓝或异物钳等相应器械套取或钳取异物,随胃镜取出.结果:均成功取出所吞入异物,治愈率100%,治疗经过顺利,其中1例患儿因异物致上消化道黏膜损伤,其余未出现任何并发症.结论:对患儿吞服的异物,不能只考虑如何将异物顺利成功取出,还要密切观察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临床症状的发生及发展情况,对患儿异物取出后的可能出现的合并症要密切观察,及时提供给医生作为参考,确定治疗方案.

    作者:马志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重症颅脑损伤66例分析

    目的:提高颅脑损伤患者中发生脑耗盐综合征的重视程度.方法:综合分析收治的中重型颅脑损伤66例脑耗盐综合征的发生情况.结果:在66例中重型颅脑损伤病例中发生脑耗盐综合征14例,占21.2%.结论:颅脑损伤病例中脑耗盐综合征发生率较高.与病情恢复有很大关系,应提高对其重视程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作者:陶彦杰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注射破伤风致迟发过敏反应1例的护理

    破伤风抗毒素是一种经胃酶消化后的马破伤风免疫球蛋白.含有特异性抗体,具有中和破伤风毒素的作用,对人体是一种异体蛋白,具有抗原性,注射后可引起过敏反应.对我科注射TAT后致过敏反应1例的护理总结如下.

    作者:孙瑾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外用5%咪喹莫特引起局部接触性皮炎2例

    1 病历摘要例1:女,18岁.因外阴部及肛周患尖锐湿疣进行CO2激光治疗5 d后使用5%咪喹莫特软膏涂抹局部2~3次后引起局部弥漫性红斑水肿,自觉烧灼样疼痛,患者一般情况好,无外伤及药物过敏史.

    作者:陈悦;张玲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福辛普利不良反应

    福辛普利是一种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近年来国内有文献报道其不良反应,现摘要如下.

    作者:刘涌;李成建;袁俊波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甲真菌患者生活质量的调查

    近几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往一些不被重视的疾病如甲真菌病受到人们的重视.2002-08/2004-08笔者对甲真菌病患者从生理功能、精神心理、社会和家庭及对本病的治疗态度等方面进行了社会调查,并分析了该病对患者生活质量带来的影响.

    作者:金顺玉;方娟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尿毒症血液透析并发新生血管性青光眼2例分析

    新生血管性青光眼(neovascular glavcoma,NVG)是一种由视网膜缺血或炎症引起的难治性青光眼,常见于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颈动脉阻塞性疾病以及视网膜静脉周围炎、葡萄膜炎等疾患,临床上因尿毒症血液透析引起的NVG很少见.我院2008-01/2008-10遇见2例,报告如下.

    作者:孙美奇;石禄勇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左氧氟沙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氯化钾存在配伍禁忌

    普通外科胃肠道术后补钾患者很多,氯化钾与众多药物都不存在配伍禁忌,但与左氧氟沙星、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存在配伍禁忌,在临床工作中应加以重视.左氧氟沙星(左克)、来立信与氯化钾配制时出现黄色絮状沉淀;丹参酮磺酸注射液配制时出现红色絮状沉淀;输液过程中注意顺序,隔开输入.

    作者:崔英惠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腔镜下行微创手术致严重皮下气肿2例分析

    对腔镜下行微创手术致严重皮下气肿2例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例1:男,75岁.60 kg,ASAⅡ,因右肾囊肿拟择期腔镜下去顶减压术,术前BP 140/90 mm Hg,SpO296%,HR 80次/min.ECG示大致正常,X线老年肺气肿听诊双肺呼吸音低,无干湿性罗音,选择硬膜外麻醉,术中连续监测NBp、HR、ECG、SpO2、吸氧,硬膜外选T10~11,穿刺直管顺利,试验量利布合剂3 ml,5 min后硬膜外腔注射利布合剂6 ml,并静脉注射芬氟合剂1ml,咪达唑仑2 mg,气腹压力13 mm Hg,手术进行顺利,约30 min手术结束时,患者出现烦躁,SpO2下降为94%,遂以芬氟合剂2 ml静脉注射,氯胺胴20 mg静脉注射,患者稳定后但SpO2持续下降到90%[1],听诊双肺呼吸音低,捻雪音,触诊颈部以下广泛皮下气肿,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

    作者:张留福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出血性输卵管炎误诊为输卵管妊娠4例分析

    目的:探讨提高出血性输卵管炎诊治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出血性输卵管炎患者的诊断、处理及误诊原因等临床资料.结果:4例患者均误诊,行急症手术.结论:出血性输卵管炎与其他妇科急腹症有不同的临床表现,应明确诊断,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作者:宋育新;孙树森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头部备皮方法的改进

    头部外伤的患者需要行急诊手术时,对于护士来说迅速做好头部准备是术前一项重要的护理工作.笔者2007-08/2008-08在护理工作中总结了一个新的头部备皮方法,临床用于96例患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值得推广.现介绍如下.

    作者:蔡京玉;林召梅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妊娠26~34周终止妊娠方法的探讨

    目的:探讨终止妊娠26~34周的佳方法.方法:将180例终止妊娠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90例,A组采用米非司酮+催产素;B组采用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引产术.观察两组胎儿胎盘排出时间、腹痛持续时间及阴道出血量情况.结果:两组阴道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胎儿胎盘排出时间及腹痛持续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妊娠26~34周行利凡诺羊膜腔注射引产术为一种快速、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

    作者:黄雪艳;蒿毳羽;张辉;王秀媛;赵英健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环形电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对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诊断和治疗效果,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及预后.方法:对洛阳东方医院就诊的123例CIN患者进行LEEP手术并对术中、术后情况及其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阴道镜下宫颈活检与LEEP手术病理诊断相符的65例(52.8%);术后诊断级别下降50例(40.7%);而诊断级别上升8例(6.5%),其中微小浸润癌1例.96例(78.0%)宫颈标本边缘病理学检查未见CIN病变;27例(22%)宫颈标本边缘CIN病变检测阳性或不能指定(由于电灼对细胞的破坏而影响诊断).其中CIN病变残留患者为3例,复发患者为2例;而在96例(78.0%)宫颈标本边缘无CIN病变累及患者中,仅有1例CIN病变残留,无复发患者.123例中,首次术后治愈117例(95.1%);4例(3.3%)患者发现残留CIN病变,2例(1.6%)患者术后复发;11例(8.9%)患者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结论;LEEP治疗CIN快速安全、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可以弥补阴道镜下宫颈活检的不足,是目前治疗CIN的佳方法.但要掌握手术指征,规范手术操作,注意标本边缘的病理检查结果.

    作者:周惠人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延边地区朝、汉族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的调查

    高血压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群健康的常见病,一经确诊,往往需要终身治疗.而有效控制高血压,除医生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外,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也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影响因素[1,2].为更好地了解延边地区朝鲜族及汉族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探求行之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课题组在2005年研究的基础上扩大范围再次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

    作者:金红梅;崔玉顺 刊期: 2009年第11期

  • 针刺配合消脂汤治疗高脂血症脾虚湿盛证临床观察

    高脂血症是人体脂质代谢障碍,是引发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及导致动脉硬化、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肾损害等动脉栓塞性疾病的独立危害因素[1].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及发病年龄提前趋势[2].笔者2005-03/2006-12应用针刺配合消脂汤治疗高脂血症65例,并与辛伐他汀组32例作对照组,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东;周正国;曲芳 刊期: 2009年第11期

医药世界杂志

医药世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