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溃疡性结肠炎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炎性疾病.目前认为本病的发病可能与免疫、遗传、食物失调、感染、劳累及精神刺激等因素有关.现将健康教育对溃疡性结肠炎32例再入院率的影响分析如下.
作者:张芝;赵建兰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对急性心肌梗死误诊为支气管炎和急性胃肠炎1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男,61岁.因发热,咳嗽1周,头晕、心悸、腹泻1d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 a,未经正规治疗,未监测血压.查体:T37.5℃,P90次/min,R 20次/min,BP 90/60 mm Hg,神志清楚,急性痛苦貌,精神差,颈软,颈静脉无怒张,双肺呼吸音粗糙,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哕音,HR 90次/min,闻及杂音,心界向左下扩大,腹软,剑突下压痛,肠鸣音活跃,双下肢无水肿,肌力4级,病理征未引出.
作者:李俊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临床实习是培养合格医生的一个关键环节,是临床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初步接触病人,认识不同的常见病和多发病,通过联系实际,熟练基本临床技能,了解各种规章制度,初步培养良好医德医风,为实习和毕业后工作打下基础.妇产是见习的重要部分,因针对人群的特殊性为临床教学工作造成了一定的困难.所以,为提高见习质量,需综合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作者:蔡娱飞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琼脂稀释法检测临床分离的非发酵菌的耐药性.方法:琼脂稀释法检测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MIC值,结果输入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三种非发酵菌均有70%左右分离自痰,药物的敏感率普遍较低,只有个别药物高于50%.结论:监测和总结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重大意义.
作者:王群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临终关怀又称善终服务,是为生命即将结束的患者及其家属提供全面的医疗与护理照顾,满足患者的身心需要,尽可能的减轻临终患者生理、心理、精神上的痛苦,增加患者的心理安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维护临终患者的尊严,使他们安详地、舒适地、并有尊严而无遗憾地渡过人生终的旅程.笔者对癌症患者临终心理之护理对策探讨如下.
作者:李慧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手术室是为了患者进行手术和抢救治疗的重要场所,又是为了临床科室提供先进仪器,先进技术协助诊断、辅助治疗的科室,是医院的重要部门.进入手术室的患者一般病情非常严重或者十分紧急、生命攸关,必须通过手术治疗[1].护理人员在全力以赴、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的同时往往会忽视手术中的安全问题,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护理人员要严格掌握各种抢救技术,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确保安全手术,在维护患者利益的同时也是一种自我保护.下面谈谈几年工作的经验与护理体会.
作者:朱文翠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胸部手术对患者呼吸功能影响大,由于肺的总容量减少,解剖死腔增加,呼吸道黏膜萎缩,黏膜纤毛功能和保护性咳嗽反射敏感性降低,易致呼吸道分泌物阻塞、肺部感染等并发症[1].因此,除在围术期内应用有效、敏感的抗生素控制感染外,应锻炼患者的自主呼吸功能,学习有效的咳嗽和排痰方法,彻底清除感染病灶.排痰是治疗支气管肺部疾病,保持呼吸道通畅,预防胸部手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2].我们对我科收治的胸部手术患者的呼吸道护理.总结了一些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洪茹 刊期: 2009年第12期
产后大出血发病突然且来势凶猛,如不及时抢救,可直接危及产妇的生命,并且是目前导致孕妇死亡的四大原因之一[1,2].我院于2008-06救治1例因出院后自行服用藏红花后致大出血的患者,抢救及时,护理得当,产妇恢复好,现将抢救和护理报告如下.
作者:李倩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特点及B超、实验室检测的价值,提高对子宫腺肌病术前的诊断率.方法:选择52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和62例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并对其临床症状、妇科检查、B超结果及血清CA125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发病年龄和临床症状相近,但子宫腺肌病的痛经症状明显(P<0.01);妇科检查子宫腺肌病的子宫常均匀性增大,且一般增大<12孕周,而宫体压痛明显高于子宫肌瘤(P<0.01);两组B超诊断符合率分别为61.5%和93.5%,有统计学差异(P<0.01);子宫腺肌病组血清CA125阳性率80.8%,子宫肌瘤组血清CA125阳性率4.8%,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综合分析子宫腺肌病与子宫肌瘤的临床表现、妇科检查、B超所见和血清CA125水平有助于提高子宫腺肌病的术前诊断.
作者:黄珍珍 刊期: 2009年第12期
我科2008-01/2008-12以患者对优质护理指征观点研究的结果为基础,充分借鉴国外问卷,编制了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评价问卷,并对住院患者进行了调查.
作者:赵先玲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观察舒洛地特对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144例不伴高血压的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患者.代谢控制稳定后,原糖尿病治疗方案不变,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舒洛地特治疗组、苯那普利治疗组及舒洛地特+苯那普利治疗组.观察治疗前、治疗4周、治疗12周,尿白蛋白/尿肌酐(ACR)的变化,同时观察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总胆固醇、血甘油三酯、血肌酐、纤维蛋白原的变化.结果:除常规治疗组外,其他三组治疗12周前后的ACR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12周后,舒洛地特治疗组、苯那普利治疗组、舒洛地特+苯那普利治疗组与常规治疗12周后相比,ACR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0.01),但3组间治疗后12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洛地特能减少2型糖尿病早期肾病的ACR,延缓肾病的进展,是一种新的治疗糖尿病肾病的途径.
作者:王庭俊;王中心;杨芳;陈纯娴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和观察步长稳心颗粒治疗糖尿病患者室性期前收缩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2例糖尿病并室性期前收缩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口服稳心颗粒,9g/次,3次/d,胺碘酮200 mg/次,3次/d,4周为1个疗程.结果:稳心颗粒组总有效率84.6%,胺碘酮组总有效率为86.2%,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稳心颗粒对治疗糖尿病并室性期前收缩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且使用简单安全.
作者:郭玉珊;黄海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高龄老人患结直肠癌并发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原则及方法.方法:分析1995/2007年60岁以上47例结直肠癌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资料.结果:Ⅰ期行右半结肠切除14例,Ⅰ期行横结肠切除10例,Ⅰ期行左半结肠或直肠上段癌近端结肠造口,关闭远端结肠或直肠备Ⅱ期吻合11例,行双腔造瘘12例;术后并发症32%,围手术期病死率4%.结论:重视对高龄老人结直肠癌急性肠梗阻的认识,合理选择手术术式,做好围手术期的准备是减少老人并发症、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方杰;王本一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常遇到心脏疾患限制下床的患者,骨盆骨折、颈腰椎骨折、手术后不能下床的患者,其排尿操作是护理的一大难题.尤其是女患者,小便不好处理.给护理工作带来难度.行持续导尿,留置导尿管,易引起泌尿系感染,增加患者痛苦.临床常用的便器,只限男患者应用.现将一种简易便器的制作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丁茜;于向荣;王蕾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近2 a笔者在切除消化道较大息肉时,先在局部注射肾上腺素溶液,然后再行高频圈套电切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作者:巩俊卿;赵红;张立生 刊期: 2009年第12期
脑中风[1]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其发生率、致残率、病死率均很高,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给患者造成身体痛苦,重症卒中后高热是常见的合并症,笔者2006/2009年辨证施护重症卒中后高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雪莹;管健;周春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右心室梗死心电图诊断的敏感性及意义.方法:对53例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合并右心室梗死的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合并右心室梗死的心电图显示:左胸V1~V5 ST段抬高呈递减性,其中V1导联ST段抬高≥1 mm 15例;Ⅰ、avL、V5、V6导联q波消失10例;添加右胸导联,V3R~V4R ST段抬高≥1 mm 18例,V3R~V6R ST段抬高≥1 mm 21例.结论:右胸导联特别是V3R~V6R ST段抬高是诊断右心室梗死的有力证据,当心电图急性下壁心肌梗死并有V1导联ST段抬高,高侧壁及侧壁导联q波消失,及时加做右胸导联对诊断右心室梗死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及临床意义.
作者:李芳;崔智飞;孟素芳 刊期: 2009年第12期
目的:分析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表现特征,并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年龄<35岁的宫颈癌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宫颈癌的发病呈逐年上升并年轻化趋势,且临床症状及体征不典型.结论:宫颈癌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治疗时应注意保留早期患者的生育功能或卵巢功能.
作者:徐媛媛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大骨节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表现相似,均表现为对称发病、关节畸形、肿胀、疼痛、活动受限.在非大骨节病流行区,容易误诊.笔者对大骨节病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X线表现及鉴别总结如下.
作者:朴荣日;张彦青;杨艳秋 刊期: 2009年第12期
对我院腹膜后黏液样软骨肉瘤1例病理分析如下.1 病历摘要男,46岁.因发现右下腹无痛性包块半个月于2009-08-02入院.X线示:右下腹见一约12 cm×10cm肿物,界限不清,可见钙化斑.于2009-08-05行手术切除术,术中所见:右腹膜后见一12 cm×10 cm×6cm肿物,界限不清,呈浸润性生长,累及骨盆,与周围组织粘连较重,术后送病理检查.大体:碎块状组织一堆,总体积10 cm×8 cm×6 cm,组织切面灰白色、灰褐色,质地中等,可见胶冻样黏液样物及囊性变,部分区域切质硬,有沙砾感.
作者:于晓霞 刊期: 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