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兰英;孙浩;杨秀枝;张风云
目的:了解林可霉素致过敏性休克的情况.方法:通过检索1994年-2002年国内46种公开发表的医药期刊中有关林可霉素致过敏性休克反应报道44篇,并对病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9年间国内公开报道林可霉素注射液导致过敏性休克病例共61例,其中导致死亡有8例.结论:林可霉素注射液导致的过敏性休克,如抢救不及时,将危及生命,应引起临床、生产厂家高度重视.
作者:张恩娟;葛勤;江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本文介绍了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以有助于提高临床对该综合征的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剑;沈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患者女,52岁.因胃癌并腹腔内广泛转移姑息手术后9个月,于2003年5月19日收入院.患者既往无药物过敏史.入院后分别于5月24日、25日使用甘露聚糖肽(力尔凡)10 m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滴.24日静滴约0.5 h后(滴入液体约100ml),患者自感发热,随即胸闷、憋气、呼吸急促.查体:神志清,端坐位,张口呼吸,冷汗淋漓,HR 120次·min-1,双肺闻及小水泡音,BP 110/70mmHg.立即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 L·min-1,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喘啶0.25 g+地塞米松5 mg;0.9%氯化钠注射液10 ml+呋塞米20 mg分别静脉推注,0.5 h后患者喘憋明显减轻,逐渐恢复正常.25日再次静滴该药5 min后,又出现上述症状.经前日同样措施治疗后,逐渐恢复正常.26日停用此药,患者未再出现哮喘发作.故考虑患者为甘露聚糖肽所致的哮喘发作.
作者:金海燕;王慧敏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患者男,81岁.因胸闷、气憋5年,加重伴双下肢水肿1月,咳嗽,咳痰1周入院.入院诊断:冠心病,左心功能不全,心功能Ⅲ级,急性支气管炎.查体:T 36.8℃,P 88次·min-1,BP 130/90 mmHg(1 mmHg=0.133 kPa),神志清,左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HR 88次·min-1,律不齐,可闻及早搏,7~8次·min-1,A2>P2,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双下肢呈凹陷性水肿.因患者对青霉素过敏,故选用环丙沙星注射液100 ml(0.2 g)静滴,bid.当首次静滴环丙沙星注射液约30 ml时,患者突然出现胸闷、气憋、呼吸困难,烦燥,大汗淋漓,端坐呼吸.口唇发绀,两肺布满哮鸣音,HP120次·min-1,立即停止输液,给予吸氧,抗过敏治疗无好转;继之患者意识丧失,呼之不应,于2 h后呼吸、心跳停止,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作者:吕玉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苦黄注射液系中药制剂,由苦参、大黄、大青叶、茵陈等中药组成,具有清热利湿,疏肝退黄作用,临床上用于治疗有湿热内蕴、胆汁外溢、黄疸胁痛、乏力、纳差等症的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有较好的退黄作用.我院在应用苦黄静滴治疗黄疸型肝炎时发生2例药物热,报告如下:
作者:李志勇;曹利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本文重点介绍了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有关临床处理对策.旨在加深对抗高血压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庆英;刘国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2003年4月我院为提高医务工作者抵抗力,预防SARS,在医院职工中使用了4种胸腺肽制剂.使用后,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小组陆续收集到19份有关胸腺肽的不良反应报表.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玉萍;谢平;张玉秋;郑青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患者男,59岁.因多饮、多尿、消瘦5年余,加重伴胸闷1月于2000年8月17日入院.查体:R 20次·min-1,P 80次·min-1,BP 130/80 mmHg(1mmHg=0.133 kPa),神志清楚,精神差,头颅五官无畸形,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检查未见异常,HR 80次·min-1,律齐,心音低钝,腹部未见异常.
作者:朱久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例1男,41岁.因腰痛,腹胀伴酱油色尿1d,于2001年8月9日由急诊室收入院.患者在2000年12月间,因小脑萎缩间断使用葛根素、醒脑静、脑复康、血塞通静滴治疗.2001年5月先后静滴葛根素共3个疗程(100 mg·d-,10 d为1个疗程),其中前两个疗程无不适反应.
作者:梁雁;鲁云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患者男,65岁.因右腰部、臀部疼痛1年,再发加重1 d,于2002年7月1日入院.2年前体检时发现有高血压.但一直未作系统治疗,时有头痛、头昏、无心悸、胸闷.2002年6月17日因右上腹疼痛来院就诊,诊为肝吸虫病,肝功能示轻度受损,门诊予以硫普罗宁0.2 g,bid po治疗.自述无药物过敏史.入院查体:T 36.5 ℃,P 82次·min-1,R 20次·min-1,BP 145/95 mmHg(1 mmHg=0.133 kPa),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未触及肿大,神清,急性病容.血常规RBC 4.59×10 12·L-1,WBC 6.7×10 9·L-1,L 0.44,N 0.56.入院诊断为梨状肌综合征.
作者:蔡乐;盘红梅;滕茜华 刊期: 2004年第01期
目的:研究透析、药物等综合治疗甘露醇诱发渗透性肾病的效果.方法:采用血管穿刺或动静脉外瘘进行个体化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与药物治疗等综合疗法,对53例(25岁~81岁)甘露醇诱发渗透性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及总结.结果:经透析、药物治疗后48名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症状逐渐消失,尿量增多、恢复正常,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分别由高1934.8 μmol·L-1和49 mmol·L-1降至正常.结论:及时恰当透析、药物等综合治疗甘露醇诱发渗透性肾病,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杨立明;吕萍;王利然;王启鹏;郭宏艳;杨艳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患者女,年龄62岁.因多囊肝、多囊肾,于2001年4月在我院行肾移植手术.
作者:李罄;李涛;唐恺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为了解可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常用药物,经检索有关文献资料,对各类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药物致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病率较高,其并发症可威胁人的生命.因此,应积极开展用药监测,预防药物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尽可能减轻患者病痛.
作者:苏华;周晓东;马爱华;冷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患者男,81岁.因头昏、胸闷,于2000年2月1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查体:T 36.7℃,P 80次·min-1,BP 180/100 mmHg(1 mmHg=0.133 kPa),诊断为高血压.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250 ml静滴,丹参注射液16 ml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滴.
作者:刘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例1男,60岁.因Ⅰ期铸工尘肺病10年,右上肺癌化疗后1个月,伴咳嗽、气短,于2002年4月27日收住院.查体:T 36.4℃,P 90次·min,R 21次·min-1,BP 130/80 mmHg(1 mmHg=0.133 kPa).双肺呼吸音清晰,无干湿啰音.
作者:谢芳;王涤新 刊期: 2004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