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常用药物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及预防

苏华;周晓东;马爱华;冷静

关键词:胃肠道不良反应, 非甾体抗炎药, 抗菌药, 抗肿瘤药
摘要:为了解可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常用药物,经检索有关文献资料,对各类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药物致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病率较高,其并发症可威胁人的生命.因此,应积极开展用药监测,预防药物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尽可能减轻患者病痛.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相关文献
  • 对乙酰氨基酚中毒及其处理

    对乙酰氨基酚是解热镇痛抗炎药中常用的药物.本文对其发生中毒的机制、早期及晚期中毒的救治以及预防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介绍.

    作者:郭胜蓝;李琳;徐江平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53例甘露醇诱发渗透性肾病的诊治

    目的:研究透析、药物等综合治疗甘露醇诱发渗透性肾病的效果.方法:采用血管穿刺或动静脉外瘘进行个体化血液透析/腹膜透析,与药物治疗等综合疗法,对53例(25岁~81岁)甘露醇诱发渗透性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及总结.结果:经透析、药物治疗后48名患者病情明显好转,症状逐渐消失,尿量增多、恢复正常,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分别由高1934.8 μmol·L-1和49 mmol·L-1降至正常.结论:及时恰当透析、药物等综合治疗甘露醇诱发渗透性肾病,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杨立明;吕萍;王利然;王启鹏;郭宏艳;杨艳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避免异维A酸引起畸形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疫苗预防接种反应报告系统与报表分析

    目的:为掌握我省各种疫苗免疫预防接种反应的发生情况,科学评价全省免疫预防策略.方法:于2002年建立了疫苗预防接种反应报告系统,实施零病例月报制度.结果:全年报告接种反应273例,主要集中在4、5月份,占总数的69.96%.在所用的29种疫苗中,报告发生接种反应的疫苗有13种,以地鼠肾细胞制备的乙脑灭活疫苗和百白破三联混合制剂发生的反应居多,分别占70.33%和20.15%.其临床表现以皮疹和局部反应为主,各占51.28%和16.12%.结论:加强免疫预防接种反应的监测和防范有助于我国计划免疫工作的实施.

    作者:马福宝;刁连东;汤奋扬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系列问答68-医源性损害包含哪些损害?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葛根素注射液致过敏性休克

    患者男,59岁.因多饮、多尿、消瘦5年余,加重伴胸闷1月于2000年8月17日入院.查体:R 20次·min-1,P 80次·min-1,BP 130/80 mmHg(1mmHg=0.133 kPa),神志清楚,精神差,头颅五官无畸形,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检查未见异常,HR 80次·min-1,律齐,心音低钝,腹部未见异常.

    作者:朱久珍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阿奇霉素静滴致过敏性休克

    患者男,38岁,因咳嗽、气短6天,加重伴呼吸困难2h,于2002年7月12日入院.患者6天前因受凉后出现咳嗽、气短,逐渐加重,在社区门诊部静滴克林霉素治疗,效果不佳.于入院前改为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加阿奇霉素500mg静滴,滴至120ml时患者呼吸困难加重,心慌、大汗淋漓,端坐呼吸.

    作者:张秀英;马军红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阿昔洛韦的不良反应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碟脉灵注射液致泌乳

    患者女,33岁.因右眼视物模糊、暗影3 d,于2003年7月2日来我院就诊.查体:右眼球结膜无充血,角膜透明,前房常深,房闪(一),瞳孔对光反应(+),玻璃体轻度浑浊,眼底网膜呈桔红色,视盘色正界清,A:V=1:3,黄斑部中心凹反光(一),圆形反光晕轮,约1.5 PD.临床诊断: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炎.给予青霉素480万u静滴,碟脉灵注射液3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 ml中静滴,qd.

    作者:关玉琴;陈亮;唐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喹硫平可能引起用药失误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系列问答66--如何改善患者的依从性?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葛根素致严重溶血反应2例

    例1男,41岁.因腰痛,腹胀伴酱油色尿1d,于2001年8月9日由急诊室收入院.患者在2000年12月间,因小脑萎缩间断使用葛根素、醒脑静、脑复康、血塞通静滴治疗.2001年5月先后静滴葛根素共3个疗程(100 mg·d-,10 d为1个疗程),其中前两个疗程无不适反应.

    作者:梁雁;鲁云兰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25例药物性肾损害的临床及病理分析

    目的:观察药物诱发肾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方法:对1996年-2002年临床诊断为药物性肾损害并发肾功能不全,且经肾脏病理诊断的2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药物性肾损害病例中,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20例,其中病理诊断为急性肾小管坏死13例,急性间质性肾炎7例,死亡2例(占10%),15例临床治愈,3例转为慢性肾损害;发生慢性肾功能衰竭5例,病理均诊断为慢性间质性肾炎,死亡3例.庆大霉素、造影剂、抗癌药物(顺铂)、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非甾体类抗炎药、中药(龙胆泻肝丸)所致肾损害与药物剂量、疗程相关,而氨苄西林、头孢唑林、环丙沙星所致肾损害与药物剂量、疗程无关.结论:应用有肾毒性药物时一定要注意剂量、疗程、患者的年龄及机体状态,尤其对有脱水、低蛋白血症、糖尿病、肾脏病史的患者,以及老年和儿童患者.用药期间须密切观察尿常规、尿酶及肾功能变化,争取早期发现,及时肾活检确诊,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病情进展.

    作者:王煜华;黄彩虹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常用药物引起的胃肠道不良反应及预防

    为了解可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常用药物,经检索有关文献资料,对各类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药物致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病率较高,其并发症可威胁人的生命.因此,应积极开展用药监测,预防药物致胃肠道不良反应的发生,尽可能减轻患者病痛.

    作者:苏华;周晓东;马爱华;冷静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

    本文介绍了肝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面的研究,以有助于提高临床对该综合征的早期识别、早期诊断和治疗.

    作者:李剑;沈悌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引起药热5例

    患者男,81岁.因头昏、胸闷,于2000年2月1日来我院门诊就诊.查体:T 36.7℃,P 80次·min-1,BP 180/100 mmHg(1 mmHg=0.133 kPa),诊断为高血压.给予20%甘露醇注射液250 ml静滴,丹参注射液16 ml加入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250 ml中静滴.

    作者:刘辉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系列问答67-何谓unexpected adverse reaction?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麦角胺-咖啡因栓剂与CYP3A4抑制剂合用致外周血管缺血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处理

    本文重点介绍了常用抗高血压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有关临床处理对策.旨在加深对抗高血压药物不良反应的认识,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水平,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陈庆英;刘国树 刊期: 2004年第01期

  • 呼吸系统ADR术语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1期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