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玉;苏秀琴
抗生素滥用现象已引起国内外的严重关注,本文综述了抗生素滥用的根源及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策略.抗生素滥用根源包括治疗从经验出发、对医生及患者缺乏有效的宣传教育、患者对抗生素不切实际的期望、经济因素等;促进抗生素合理使用的策略包括对医生处方进行干预、实施抗生素控制政策、采用计算机决策支持系统、对医护人员及患者进行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宣传教育、引入临床治疗指南、对医疗过程进行审核与反馈以及对特定人群进行疫苗接种等.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需要医生、药师、患者的通力协作,避免抗生素的滥用,减少耐药性产生的机会,终提高抗生素使用的有效性.
作者:张波;徐小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女,23岁,于2000年7月20日因患颜面部湿疹自行在药店购买皮肤病血毒丸(水丸)口服治疗,20粒bid,连服3d.
作者:钱红;张慎友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儿女,2岁半,因咳喘1d来我院门诊儿科就诊,既往有哮喘病史.查体:营养状况佳.T 36.5℃、R 42次·min-1、P 122次·min-1、口唇轻度发绀,咽部充血,扁桃体Ⅱ°肿大,心音有力.双肺满布哮鸣音及大中水泡音;腹部无异常.
作者:相延英;王秀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男,19岁,因神经性头痛于2000年6月6日入院,既往无药物过敏史.给予卡马西平片100mgpo,tid.
作者:戴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随着人类寿命的延长,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数量也在快速增加,成为当前一个世界性难题.阿尔茨海默病累及了世界上成百万人.
作者:傅宏义;刘倩;孙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奥曲肽经肝动脉给药的安全剂量,以期将该药真正用于实体肿瘤的临床治疗.方法:18例肝癌根治术后患者经肝动脉埋泵给药.首日推注奥曲肽200μg、顺铂碘油混悬液18ml(顺铂40mg+超液化碘油10m1).次日再推注奥曲肽200μg.每隔4~8周重复给药1次.观察给药前后患者的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各项实验室常规检查.结果:不良反应主要为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66.67%),食欲减退(77.78%),便秘(27.78%),腹胀(72.22%),右上腹痛(61.11%),脸部潮热(88.89%,其中55.56%同时伴全身潮热),胸闷、心悸(22.22%),肝功能异常(77.78%),血小板减少、血PT降低(5.56%),短暂发热(16.67%),麻痹性肠梗阻(5.56%).未发现明显的心肌损伤和肾功能损害.结论:①经肝动脉1次给予200μg奥曲肽是安全的,未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②脸部潮热伴或不伴全身潮热是观察到的奥曲肽经动脉给药唯一的机体反应,呈一过性.③奥曲肽对预防肝癌根治术后复发转移是否有效,尚待进一步验证.
作者:王涌;彭承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膦甲酸是一种广谱抗病毒药物,可有效治疗巨细胞病毒(CMV)、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研究表明,应用膦甲酸治疗期间可发生电解质紊乱、酸中毒、贫血、发热、呕吐等副作用,膦甲酸的肾毒性主要有以下表现: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病理改变表现为肾小球新月体形成、肾小管性间质性肾炎)、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小管性尿崩症等.
作者:卢文宁;黄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男,76岁,因三叉神经痛自服卡马西平200mg,bid.3d后出现全身瘙痒,四肢及前胸、背部出现皮疹,于2001年10月22日诊为药物过敏收入院治疗.
作者:王岚;黄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女,26岁.因怕热、多汗、多食易饥、烦燥3个月.于2001年4月,检查甲状腺功能:T3、T4、FT4明显增高,TSH减低,肝功能、血象正常.
作者:邵伟庆;王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例1女,17岁,因咽痛、发热1d急诊入院,查体:T 39.2℃,P 84次·min-1,R 19次·min-1,BP 120/70mmHg,神志清,精神可,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肿大,双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干湿啰音.
作者:徐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男,53岁,因鼻塞、流涕、咽痛伴发热1d,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于2000年1月4日下午在门诊给予5%葡萄糖注射液250ml+利巴韦林注射液0.3g静脉点滴,1h后患者自感双上肢皮肤奇痒难忍,继而开始出现散在米粒大小红色丘疹,且逐渐增多,全身皮肤可见散在红色丘疹,有的迅速融合成片,局部皮肤轻度水肿,尤以前臂内侧明显,呈对称性分布,压之褪色,并有抓痕.
作者:马武祥;曹洪流;王进;隋迎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女,47岁,因外院诊断肾功能不全,于2001年3月27入院.患者于2001年1月因腹痛,腹泻、4~5次·d-1、为黄色稀糊状便,低热、盗汗、乏力,食欲不振,于当地医院B超检查示:腹膜增厚5.8mm、腹腔少量腹水.
作者:王春娜;邓利荣;李增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患者男,32岁,于2000年3月15日因鼻塞、头痛、周身不适就诊.化验:血常规:WBC 8.2×109·L-1、RBC 4.56×1012·L-1、HGB 128g·L-1、PLT 126×109·L-1.给予白加黑片,日用片每6h服1次,1次1片,夜用片每晚服1片.
作者:郝春蕾;李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2000年10月~2001年2月,我科应用头孢哌酮钠治疗感染性疾病,导致血小板减少5例,本文列举2例,其中1例并发消化道出血,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艳军;刘素文;李俊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94例老年患者ADR的分布及相关因素.方法:从我院历年的患者ADR报告表中,选出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ADR报告表,逐项统计整理.结果:①老年患者ADR占39.5%,男>女;原患疾病以心脑血管疾病及感染性疾病居多.②94例老年患者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反应和神经系统反应为主,列居第一、二位.③诱发ADR的药物主要是抗菌药物和治疗心脑血管病的药物.结论:老年人药物治疗中,合并用药及原患疾病状况等情况与ADR的发生关系密切.
作者:何绥平;梁健华;安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