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老年性白内障术前术中术后的护理分析

刘松玲;李艺君

关键词:老年性白内障, 超声乳化摘除术, 人工晶体植入术, 护理
摘要:目的:探讨护理工作在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方法和作用。方法:2013年1-12月收治老年性白内障患者657例,均行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通过护理人员术前术中术后在多个环节与术者密切配合,对患者进行心理、生活、临床多重护理,657例患者手术成功,除2例眼底病变外,余视力恢复良好。结论:护理工作对老年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意义重大,充分的护理配合能够促进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保证手术成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基层社康大影像科的建立与运行

    目的:本文探讨了基层社康大影像科的建立与运行机制。通过对基层社康影像科的现状进行剖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人员不足,知识老化及专业素质低且偏窄;设备配置及布局不合理;人员思想认识不足;管理体制跟不上等。只要利用现有有利条件,克服以上缺点,在基层社康建立与运行大影像科是可行的。

    作者:覃朝锋;彭国强;李红;雷卫凤;叶定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老年急性胆囊炎6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胆囊炎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方式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4年6月收治老年急性胆囊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腹手术,观察组采取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肠蠕动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急性胆囊炎老年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方式,创伤小、痛苦小、术后恢复快,临床应用价值优越。

    作者:张大伟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舒必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黏膜保护剂治疗反流性胃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舒必利联合质子泵抑制剂(PPI)、黏膜保护剂治疗反流性胃炎的效果。方法: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反流性胃炎患者9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48例和对照组47例。对照组予以吗丁啉联合PPI、黏膜保护剂治疗,研究组予以舒必利联合PPI、黏膜保护剂治疗,分析两组症状评分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各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必利联合PPI、黏膜保护剂治疗反流性胃炎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作者:何舟伦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8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硫酸镁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83%(55/58);治疗后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及HCT、HB、PLT、PDW、MPV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中采用硫酸镁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改善患者血常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周兴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一体化持续护理模式在放置宫内节育器妇女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一体化持续护理模式对宫内节育器放置妇女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行宫内节育器育龄妇女1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放置后实施常规性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一体化持续护理模式,干预前后应用自行设计的《宫内节育器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节育器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并观察两组患者放置节育器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对节育器放置时间、宫内节育器放置禁忌证、节育器避孕的原理、放置节育器不良率、节育器放置年限、节育器取出情况、节育器放置后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腹不适、不规则出血、白带过多、IUD下移等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持续护理模式可提高宫内节育器放置患者相关健康知识,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邢伟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广东首现人感染H5N6病例未出现人传人情况

    广东省卫生计生委23日通报,省卫计委在进入冬春季节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高发季节后,加强了流感、重症肺炎等监测,在常规监测中,从1例重症肺炎病例中检测出H5N6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12月22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一步复核检测结果为甲型H5N6禽流感病毒核酸阳性。12月2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专家进行会诊和研判,结合病例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测结果以及流行病学史,诊断该病例为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例。专家研判认为,本次出现的病例为偶发个案。病例所有密切接触者没有出现异常,没有出现人传人情况。

    作者:www.news.cn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总结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经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患者60例,采用糖皮质激素、β受体兴奋剂、茶碱类药物和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心率(147±23)次/min,呼吸频率(38±8)次/min,pH 值(7.2±0.6),PaO2(51.6±14.3)mmHg, PaCO2(69.2±8.3)mmHg。治疗后24 h,心率(86±12)次/min,呼吸频率(16±4)次/min,pH 值(7.4±0.5),PaO2(92.8±15.2)mmHg,PaCO2(36.1±7.1)mmHg,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β受体兴奋剂、茶碱类药物和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重要方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韩松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美托洛尔联用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目的:探讨在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中联用美托洛尔及曲美他嗪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2011-2013年收治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70例,以随机数字表法方式将其分成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美托洛尔治疗,观察组采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97.1%,较对照组82.9%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适症状的发生率较为接近(P>0.05)。结论: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改善患者心功能有确切效果,且安全可靠,适合在今后的临床上普及应用。

    作者:程红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以降低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率。方法:2011年1月-2014年5月收治NICU医院感染患者40例,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收集患者的相应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观察感染率。结果:发生褥疮1例(2.5%),发生细菌性痢疾2例(5.0%),发生上呼吸道感染8例(20.0%),发生泌尿道感染9例(22.5%),发生下呼吸道感染16例(40.0%),其他部位4例(10.0%)。本组40例患者共培养出细菌63株,其中G+杆菌17株(27.0%),其中粪肠球菌5株(7.9%)、表皮葡萄球菌4株(6.3%)、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11.1%)、其他 G+葡萄球菌1株(1.6%);G-杆菌40株(63.5%),其中大肠埃希杆菌3株(4.8%)、嗜麦芽寡养单胞杆菌5株(7.9%)、鲍氏不动杆菌6株(9.5%)、铜绿假单胞杆菌9株(14.3%)、肺炎克雷伯杆菌11株(17.5%)、其他G-杆菌6株(9.5%);真菌6株(9.5%)。G-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G+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率较低,其次是利福平。结论:对于NICU患者要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实验,选择合理的抗生素,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迮玉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针药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肌瘤20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柴胡疏肝散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子宫肌瘤患者随机分为针药组和对照组各20例,针药组采用针灸联合内服中药柴胡疏肝散治疗,对照组内服中药柴胡疏肝散治疗,疗程1个月。结果:针药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5%,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柴胡疏肝散联合针刺治疗子宫肌瘤可明显缩小瘤体,并促进子宫形态的恢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志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水胶体敷料预防外周静脉泵入药物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对外周静脉持续微量泵入刺激性药物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持续静脉微量泵入刺激性药物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试验组采用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固定,对照组用SOFIT舒适3000自黏性薄膜敷料覆盖固定,观察两组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对持续外周静脉微量泵入刺激性药物所引起的静脉炎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妇女乳腺病普查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社区医院每年定期乳腺病筛查,初步发现有或无症状的可疑乳腺恶性病变患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乳腺癌死亡率。方法:2009年10月-2011年10月在职女工采用手诊+高频乳腺彩超筛查乳腺病。结果:每年均发现数例经手术病理诊断的乳腺恶性病变,均为早中期,年龄36~53岁,随访预后良好。结论:积极改善工作环境,做好劳动保护,普及乳腺保健知识,定期进行乳腺病筛查,对维护妇女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江丽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糖尿病患者血流变、血脂、纤维蛋白原的异常改变与分析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流变、血脂、纤维蛋白原等各项指标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110例糖尿病患者和99例健康体检者的血流变学、血脂、纤维蛋白原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变形指数及红细胞压积、血脂、纤维蛋白原等指标均明显增高。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流变学、血脂、纤维蛋白原的改变表现为高黏血症和高血脂症,而血流黏度、血脂的升高是导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重要原因,所以应重视血流变、血脂、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时治疗。

    作者:王小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护理方法。方法:2013年5月-2013年11月收治无创呼吸机治疗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1例,进行临床护理观察,并做出效果评价。结果:31例患者均能积极配合治疗。27例症状明显改善,3例症状有所改善,1例无效,改为有创通气。在治疗和护理的配合下,取得了较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无创通气治疗的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把握好治疗时机和患者配合是治疗效果的关键。

    作者:张晓凡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剖宫产全身麻醉对母婴的影响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剖宫产全身麻醉对母亲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 ASA Ⅰ~Ⅱ级、孕37~41周择期剖宫产产妇50例,随机分为两组。R组(瑞芬太尼组)采用丙泊酚1~1.5 mg/kg、瑞芬太尼1μ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5 mg/kg全身麻醉诱导。K组(氯胺酮组)采用氯胺酮1~2 mg/kg、丙泊酚1~1.5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5 mg/kg全身麻醉诱导。比较两组产妇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T1)、手术结束时(T2)的血压、心率;比较两组新生儿1 min、5 min 的 Apgar 评分及新生儿娩出时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R 组产妇血流动力学较 K 组更为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产妇术后苏醒更迅速、更彻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及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剖宫产全身麻醉诱导平稳,不影响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苏醒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兰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细菌性肝脓肿和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作者:王瑞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行强化他汀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行强化他汀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6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均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加服阿托伐他汀40 mg/d,对照组加服阿托伐他汀20 mg/d,比较两组疗效和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 Hs-CRP、TC和LDC-C下降幅度是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CK、HDL-C和TG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3.7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0.75%(P<0.05)。结论: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行强化他汀治疗的疗效较为显著。

    作者:赵强;王辉宇;张海勤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灯盏花素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5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89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胞二磷胆碱0.5 g静滴,1次/d。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灯盏花素50 mg静滴,2次/d,醒脑静注射液20 mL静滴,1次/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治疗组总有效率91.1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灯盏花素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花砚;王华光;汤永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定量组织速度成像在围绝经期妇女冠心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围绝经期妇女表现的胸闷、气短、心悸等症状常初诊为“冠心病”,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结合定量组织速度成像(QTVI)对患者进行心脏各室壁运动分析,将其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比较有较高的统一性,故此技术在围绝经期女性冠心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中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杨燕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压氧治疗时机对一氧化碳中毒预后观察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时机对一氧化碳中毒预后的影响。方法:2011年3月-2014年2月收治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80例,根据患者实际治疗时间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中毒后12 h内接受高压氧治疗组(A组),中毒后12 h后接受高压氧治疗组(B组),每组90例。分别在患者中毒后12 h之内和12 h后给予A组、B组患者高压氧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迟发性脑病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压氧治疗第1个疗程后A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7.8%(88/90)明显比B组66.7%(60/90)高(P<0.05);A组的住院时间均明显比B组短(P<0.05),迟发性脑病发生率0,明显比B组4.4%(4/90)低(P<0.05),但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毒后12 h之内给予其高压氧治疗比12 h后效果好,说明一氧化碳中毒后越早做高压氧治疗对其患者的预后越好。

    作者:陈静清;周练兴;易天江;李宁;陆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