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迮玉杰

关键词:神经内科, 重症监护病房, 医院感染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以降低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率。方法:2011年1月-2014年5月收治NICU医院感染患者40例,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收集患者的相应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观察感染率。结果:发生褥疮1例(2.5%),发生细菌性痢疾2例(5.0%),发生上呼吸道感染8例(20.0%),发生泌尿道感染9例(22.5%),发生下呼吸道感染16例(40.0%),其他部位4例(10.0%)。本组40例患者共培养出细菌63株,其中G+杆菌17株(27.0%),其中粪肠球菌5株(7.9%)、表皮葡萄球菌4株(6.3%)、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11.1%)、其他 G+葡萄球菌1株(1.6%);G-杆菌40株(63.5%),其中大肠埃希杆菌3株(4.8%)、嗜麦芽寡养单胞杆菌5株(7.9%)、鲍氏不动杆菌6株(9.5%)、铜绿假单胞杆菌9株(14.3%)、肺炎克雷伯杆菌11株(17.5%)、其他G-杆菌6株(9.5%);真菌6株(9.5%)。G-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G+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率较低,其次是利福平。结论:对于NICU患者要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实验,选择合理的抗生素,控制医院感染。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评价H型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径向及轴向收缩功能

    目的:研究使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STI)检测 H 型高血压患者左室心肌径向及轴向收缩功能,对其进行评价。方法:2010年8月-2013年8月收治H型高血压患者58例,根据左室心肌指标将患者分为心室肥厚(研究组A)和非心室肥厚(研究组B)两组,研究组A患者26例,研究组B患者32例,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结果:研究组A的射血分数与其他两组无差异,其余指标均高于其他两组(P<0.05)。研究组B的LAD、IVSTd、LVIM、E/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A的LS、RS数值较小(P<0.05)。结论:STI可以准确评价H型高血压患者的左室心肌径向及轴向收缩功能,对高血压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的诊断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李敬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奥美拉唑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奥美拉唑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疾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2011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上消化道出血患儿90例,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划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止血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都没有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论:在治疗小儿上消化道出血疾病时,应用奥美拉唑具有良好的效果,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申晋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善得定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37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73例急性重症胰腺炎治疗诊断及治疗方法,探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方法:收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73例,据入院时间及治疗方法不同分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对比,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临床症状(腹痛腹胀)缓解、淀粉酶恢复正常、通气及排便、腹膜刺激征缓解、住院等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在并发症发生率、中转手术率、病死率等方面也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西医药联合善得定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有很好疗效;及早判断是否需要手术对降低病死率有着重要意义。

    作者:孙云孝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以降低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率。方法:2011年1月-2014年5月收治NICU医院感染患者40例,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收集患者的相应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观察感染率。结果:发生褥疮1例(2.5%),发生细菌性痢疾2例(5.0%),发生上呼吸道感染8例(20.0%),发生泌尿道感染9例(22.5%),发生下呼吸道感染16例(40.0%),其他部位4例(10.0%)。本组40例患者共培养出细菌63株,其中G+杆菌17株(27.0%),其中粪肠球菌5株(7.9%)、表皮葡萄球菌4株(6.3%)、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11.1%)、其他 G+葡萄球菌1株(1.6%);G-杆菌40株(63.5%),其中大肠埃希杆菌3株(4.8%)、嗜麦芽寡养单胞杆菌5株(7.9%)、鲍氏不动杆菌6株(9.5%)、铜绿假单胞杆菌9株(14.3%)、肺炎克雷伯杆菌11株(17.5%)、其他G-杆菌6株(9.5%);真菌6株(9.5%)。G-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G+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率较低,其次是利福平。结论:对于NICU患者要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实验,选择合理的抗生素,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迮玉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总结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诊断及治疗经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患者60例,采用糖皮质激素、β受体兴奋剂、茶碱类药物和机械通气进行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心率(147±23)次/min,呼吸频率(38±8)次/min,pH 值(7.2±0.6),PaO2(51.6±14.3)mmHg, PaCO2(69.2±8.3)mmHg。治疗后24 h,心率(86±12)次/min,呼吸频率(16±4)次/min,pH 值(7.4±0.5),PaO2(92.8±15.2)mmHg,PaCO2(36.1±7.1)mmHg,治疗前后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β受体兴奋剂、茶碱类药物和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内科危重症哮喘的重要方法,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韩松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团体心理护理对乳腺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乳腺癌术后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生活质量,以及团体心理护理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对4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进行为期10周的结构化、封闭式团体心理护理,在基线和治疗4周后分别进行QLQ-C30、SAS、SD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评估。结果:团体心理护理后患者抑郁、焦虑、疲乏、疼痛、气促、食欲丧失、失眠、便秘及腹泻评分显著降低(t=2.907~6.314,P=0.000~0.006)。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积极应对方式及社会支持在小组干预后则显著增强(t=-5.476~-2.237,P=0.000~0.032)。结论:团体心理护理可明显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情绪状态、社会支持以及应对方式。

    作者:蒋军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一体化持续护理模式在放置宫内节育器妇女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一体化持续护理模式对宫内节育器放置妇女健康知识知晓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行宫内节育器育龄妇女16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放置后实施常规性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一体化持续护理模式,干预前后应用自行设计的《宫内节育器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对两组患者节育器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进行调查,并观察两组患者放置节育器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干预后对节育器放置时间、宫内节育器放置禁忌证、节育器避孕的原理、放置节育器不良率、节育器放置年限、节育器取出情况、节育器放置后注意事项等方面的知晓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腹不适、不规则出血、白带过多、IUD下移等不良反应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体化持续护理模式可提高宫内节育器放置患者相关健康知识,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邢伟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加氟哌利多与不加氟哌利多的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及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加氟哌利多治疗剖宫产的镇痛疗效情况。方法:2014年3月-2014年5月收治剖宫产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应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药物进行镇痛治疗;对照组应用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加氟哌利多药物镇痛,观察两组病患的药物使用量、镇痛效果,术后呕吐情况等。结果:观察组在手术后镇痛效果、术后呕吐情况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药物消耗量两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联合舒芬太尼药物能够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术后呕吐发生率低,不需要联合氟哌利多药物进行治疗。

    作者:谢初仁;肖文凯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手法整脊配合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手法整脊配合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8月-2014年9月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小针刀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手法整脊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及治疗后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优22例,良16例,差2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优14例,良16例,差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脊配合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朱志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老年疝气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研究罗哌卡因和利多卡因的原理和临床疗效,探讨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老年疝气手术中的使用效果,判断是否具有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老年疝气患者32例,术前小剂量注射含罗哌卡因0.35%和利多卡因1%复合溶剂10 mL,无其他过敏和并发症后,采用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治疗疝气。结果:采用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治疗疝气,手术过程中患者无过敏和特异性反应,生理机制正常;术后进行护理后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0.35%的罗哌卡因复合1%的利多卡因用于连续硬膜外的局部麻醉药剂用于老年疝气手术中效果良好,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

    作者:祝明建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塞来昔布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塞来昔布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止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2014年4-8月收治晚期癌症患者44例,随机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各22例。单药组盐酸羟考酮控释片20 mg口服,12 h/次;联合组盐酸羟考酮控释片20 mg口服,12 h/次;塞来昔布胶囊100 mg口服,12 h/次。治疗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单药组总有效率77.27%(17/22),联合组总有效率86.36%(19/2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是轻度便秘和恶心呕吐,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皮肤瘙痒和消化道出血、溃疡和穿孔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控释片联合塞来昔布治疗中重度癌痛安全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耐受性和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王娴;李海燕;杨波;李秋宇;熊盾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人性化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对产妇分娩方式及产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初产妇7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74例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326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产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高于对照组,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后并发症低于对照组。结论:人性化护理可提高产妇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降低产后并发症。

    作者:陈喜莲;陈昂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剖宫产全身麻醉对母婴的影响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剖宫产全身麻醉对母亲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 ASA Ⅰ~Ⅱ级、孕37~41周择期剖宫产产妇50例,随机分为两组。R组(瑞芬太尼组)采用丙泊酚1~1.5 mg/kg、瑞芬太尼1μ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5 mg/kg全身麻醉诱导。K组(氯胺酮组)采用氯胺酮1~2 mg/kg、丙泊酚1~1.5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5 mg/kg全身麻醉诱导。比较两组产妇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T1)、手术结束时(T2)的血压、心率;比较两组新生儿1 min、5 min 的 Apgar 评分及新生儿娩出时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R 组产妇血流动力学较 K 组更为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产妇术后苏醒更迅速、更彻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及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剖宫产全身麻醉诱导平稳,不影响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苏醒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兰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急诊救治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体会

    目的:提高腹部创伤的快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124例的诊治情况,总结急诊救治经验。结果:行剖腹手术98例,保守治疗28例。治愈121例,死亡3例。结论:迅速评估伤情及早期确诊是救治成功的关键。积极术前急救和适时果断的剖腹探查有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

    作者:杜安平;李社方;贺骞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基层社康大影像科的建立与运行

    目的:本文探讨了基层社康大影像科的建立与运行机制。通过对基层社康影像科的现状进行剖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人员不足,知识老化及专业素质低且偏窄;设备配置及布局不合理;人员思想认识不足;管理体制跟不上等。只要利用现有有利条件,克服以上缺点,在基层社康建立与运行大影像科是可行的。

    作者:覃朝锋;彭国强;李红;雷卫凤;叶定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小儿雾化吸入疗效的影响因素及实施方法

    分析小儿雾化过程中影响治疗效果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雾化装置选择、药物、雾化实施方法、健康指导等,强调护士在进行小儿雾化治疗时应认识到儿科的特殊性,正确实施小儿雾化治疗,确保疗效及安全。

    作者:高洁;黄美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2011年3月-2014年2月收治晚期胃癌患者102例,根据治疗方案分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7例,接受静滴多西他赛联合口服替吉奥胶囊治疗,对照组45例,接受口服替吉奥胶囊治疗,2个化疗周期后评价近期疗效,同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近期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白细胞下降、脱发等不良反应分级更为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血小板下降、贫血、腹泻、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心电图异常、肝功能损伤、肾功能损伤等不良反应分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不良反应均可耐受,所有患者均未中断治疗。结论:多西他赛联合替吉奥治疗晚期胃癌的近期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可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志雨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社区高血压患者96例的随访干预效果评价分析

    目的:探讨随访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高血压患者96例,将其分为两组,每组48例。1组为空白对照组,2组进行随访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试验期间血压控制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血脂水平、收缩压、舒张压以及疾病发作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组患者疾病知晓情况优秀11例(22.9%),良好14例(29.2%),一般13例(27.1%),差10例(20.8%)。2组患者疾病知识知晓情况优秀26例(51.2%),良好20例(41.7%),一般2例(4.1%),无知晓率差的患者。结论:随访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不良生活习惯,同时帮助患者将血压控制在平稳范围之内。

    作者:龚海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转移性结肠癌中低剂量阿司匹林与Capox方案联合时增效作用

    目的:对比不同给药方案对转移性结肠癌(mCRC)的疗效。方法:收治mCRC患者87例,依据用药方案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被给予 Capox 方案治疗,观察组被给予 Capox 方案联合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两组 OR 分别为48.8%与54.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 DCR 分别为67.4%与88.6%,组间统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1年期存活率分别为55.8%与79.5%,3年期存活率分别为34.9%与61.4%,组间统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结论: mCRC患者采用Capox方案联合低剂量阿司匹林治疗,可有效增其疗效而不加重不良反应。

    作者:曾芳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压氧治疗时机对一氧化碳中毒预后观察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时机对一氧化碳中毒预后的影响。方法:2011年3月-2014年2月收治一氧化碳中毒患者180例,根据患者实际治疗时间将这些患者分为两组,即中毒后12 h内接受高压氧治疗组(A组),中毒后12 h后接受高压氧治疗组(B组),每组90例。分别在患者中毒后12 h之内和12 h后给予A组、B组患者高压氧治疗,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迟发性脑病发生情况及死亡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高压氧治疗第1个疗程后A组治疗的总有效率97.8%(88/90)明显比B组66.7%(60/90)高(P<0.05);A组的住院时间均明显比B组短(P<0.05),迟发性脑病发生率0,明显比B组4.4%(4/90)低(P<0.05),但两组患者的死亡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氧化碳中毒患者中毒后12 h之内给予其高压氧治疗比12 h后效果好,说明一氧化碳中毒后越早做高压氧治疗对其患者的预后越好。

    作者:陈静清;周练兴;易天江;李宁;陆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