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和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应用

程志才;班秀丽

关键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内镜套扎术, 组织胶, 临床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组织胶注射治疗和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52例,根据曲张静脉形态及大小选择组织胶注射和套扎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结果:治疗后,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急性出血3例,均一次性止血成功。术后4周复查,对剩余曲张静脉进行套扎及组织胶注射。所有患者在8周后复查胃镜,食管静脉曲张总有效率91.2%,胃底静脉曲张总有效率82.6%,无异位栓塞发生,1例患者出现再出血,再次行组织胶注射,其余患者均无再出血。结论:内镜下套扎术联合组织胶注射在治疗和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具有临床实用性。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安金宁嗽方治疗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安金宁嗽方治疗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肺炎、急慢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予西药常规治疗,予孟鲁司特钠10 mg/d,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安金宁嗽方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金宁嗽方治疗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气道高反应性的临床效果是显著的。

    作者:马刚;孙立亭;盖朋朋;李一鸣;王克超;李梅君;邢文静;李静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43例临床分析

    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的手术效果。方法:2013年2月-2014年8月收治阑尾炎患者43例,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的手术效果是较好的。

    作者:任伙明;况开颜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溶血标本对临床生化60例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评估

    目的:探讨溶血标本对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2013年1月-2014年6月血液标本60例,分别置于2支抗凝试管中,采用人工方法将其中1支试管中标本溶血,比较正常标本、溶血标本的常规生化指标检验值。结果:溶血标本的 CK、ALB、AST、α-HBD、LDH、K+、DB、TP、TB 测定结果均明显高于不溶血标本,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溶血程度Hb 6.0 g/L时,TB、K+、ALB、LDH、TP、CK、AST、α-HBD、DB测定结果均明显高于溶血程度Hb 3.0 g/L时各指标的测定值,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LU、Scr测定值随溶血的严重程度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溶血对多项常规生化检验结果都会造成影响。采集、检验标本的各个环节需严格控制,避免出现失误,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刘兴文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联检对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

    目的:评价乙型肝炎病毒(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联检对乙型肝炎的诊断价值。方法: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480例乙肝患者的血清标志物,同时用实时荧光定量 PCR(FQ-PCR)检测血清 HBV-DNA 含量。结果:120例HBsAg、HBeAg、HBcAb阳性标本,HBV-DNA的阳性率98.3%(118/120),平均HBV-DNA含量(786 E+07 IU/mL);220例 HBsAg、HBeAb、HBcAb 阳性标本,HBV-DNA 阳性率96.4%(212/220),平均 HBV-DNA 含量(1.18 E+05IU/mL);140例HBsAg、HBcAb单项或多项阳性的标本,HBV-DNA阳性率85.7%(120/140),平均HBV-DNA含量(3.16 E+04 IU/ml);150例HBV血清标志物全阴性的标本中HBV-DNA阳性率2%(3/150)。结论:HBV血清标志物与HBV-DNA均是诊断乙型肝炎的较好指标,两者联检可使诊断更准确,治疗更合理。

    作者:朱琳;赵爱淑;郝俊玲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对妊娠乙肝妇女生育健康宝宝的综合干预分析

    目的:探讨对乙肝妇女孕前、孕中、孕后的干预方法,从而保障乙肝妇女生育一个健康婴儿。方法:选择准备怀孕的乙肝妇女30例,分为干预组和非干预组,每组15例。干预组进行孕前、孕中、孕后的干预,非干预组未进行任何干预,比较两组健康宝宝的出生率。结果:经过对乙肝妇女孕前、孕中、孕后的干预工作,健康婴儿的出生率93%。未经过干预的乙肝妇女,健康婴儿的出生率26.7%。结论:对乙肝妇女孕前、孕中、孕后干预后,使健康婴儿的出生率大大提高。

    作者:田翻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情况,以降低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率。方法:2011年1月-2014年5月收治NICU医院感染患者40例,根据患者的感染部位收集患者的相应标本进行细菌培养,观察感染率。结果:发生褥疮1例(2.5%),发生细菌性痢疾2例(5.0%),发生上呼吸道感染8例(20.0%),发生泌尿道感染9例(22.5%),发生下呼吸道感染16例(40.0%),其他部位4例(10.0%)。本组40例患者共培养出细菌63株,其中G+杆菌17株(27.0%),其中粪肠球菌5株(7.9%)、表皮葡萄球菌4株(6.3%)、金黄色葡萄球菌7株(11.1%)、其他 G+葡萄球菌1株(1.6%);G-杆菌40株(63.5%),其中大肠埃希杆菌3株(4.8%)、嗜麦芽寡养单胞杆菌5株(7.9%)、鲍氏不动杆菌6株(9.5%)、铜绿假单胞杆菌9株(14.3%)、肺炎克雷伯杆菌11株(17.5%)、其他G-杆菌6株(9.5%);真菌6株(9.5%)。G-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低,G+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耐药率较低,其次是利福平。结论:对于NICU患者要及时进行细菌培养和耐药实验,选择合理的抗生素,控制医院感染。

    作者:迮玉杰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奥扎格雷在脑血栓形成中的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钙与奥扎格雷合用在脑血栓形成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脑血栓患者80例按随机原则分为处理组与参照组各40例。处理组应用低分子肝素钙、奥扎格雷联合治疗,参照组使用奥扎格雷处理。2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状况进行评定,并比较治疗后效果。结果:处理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处理组总有效率70.0%,参照组总有效率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钙与奥扎格雷合用治疗脑血栓形成患者效果较好,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

    作者:安素红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细菌性肝脓肿和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疾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产生严重的影响。本文简要介绍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非手术治疗的护理。

    作者:王瑞梅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浆D-D、TAT和PAP含量的检测及意义

    目的:老年COPD患者的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浆D-D、TAT及PAP含量明显较高,容易导致患者的血栓形成,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导致患者死亡,在临床当中联合检测患者的D-D、TAT及PAP可以有效地掌握患者的临床情况及治疗效果。本次研究主要针对老年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检测,结合文献资料,研究血浆D-D、TAT及PAP在患者病症中的表达,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蒲艳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多排螺旋CT在膝关节外伤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膝关节外伤诊断中的效果,从而分析该诊断方法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和意义。方法: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膝关节损伤患者100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对比观察多排螺旋CT的诊断和手术证实的诊断结果。结果:多排螺旋 CT 诊断结果显示关节积液、半月板损伤以及骨质损伤的准确率分别为94.4%、91.2%以及93.3%,其诊断结果与手术证实结果比较两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301、0.324、0.315,P>0.05)。结论:使用多排螺旋CT对膝关节损伤提前进行诊断,其结果可靠,有利于医生对患者病情及早进行准确的了解,从而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促进患者生命质量的提高。

    作者:于山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手法整脊配合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40例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手法整脊配合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8月-2014年9月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小针刀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手法整脊治疗。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视觉模拟评分及治疗后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比较,观察组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观察组优22例,良16例,差2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优14例,良16例,差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整脊配合针刀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朱志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培养创新型预防医学人才的实验教学模式探索

    目的:对创新型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方法:对预防医学专业的教学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在进行社区卫生预防医学教学以及社区卫生服务预防实践教学时,积极有效地引入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对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将理论教学、学生创新精神培养、科研活动、课外实践教学等方法融合在一起展开教学,探索预防医学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结果:通过不同教学方法的融合及实践应用,培养出了大批的创新型医学人才,提高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在遇到问题时,能够养成优秀的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结论:通过对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促进了预防医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有推广的意义。

    作者:邓声海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出血性膀胱炎患者尿中BK病毒的阳性率调查分析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出血性膀胱炎患者中BK病毒的阳性率。方法: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并发出血性膀胱炎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30例健康成人为对照组,运用 PCR 检测技术检测尿中的 BK 病毒 DNA。结果:观察组26例检测出BK病毒DNA,病毒尿持续阳性中位时间7周(2~14周),对照组均未检出BK病毒。结论: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出血性膀胱炎是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这些患者中病毒尿的发生率明显增高,BK病毒可能参与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病过程。

    作者:周佳子;董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康复新液治疗消化性溃疡50例临床观察

    目的:对比分析康复新液治疗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3月-2014年3月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和甲硝唑联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新液,两组患者的疗程均4周,4周后两组患者接受胃镜检查。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总有效率70.0%,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通过胃镜对患者溃疡面进行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总有效率8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康复新液治疗消化性溃疡明显增加了患者的治愈率,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王守堂;赵杨;韩仁见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维生素D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

    目的:探讨维生素D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方法:将COPD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联合维生素 D 治疗,分析维生素 D 对 COPD 的影响及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呼吸困难评分(2.33±1.12)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42.38±9.71)分低于观察组(P<0.05)。治疗组第1秒用力呼气量(54.00±7.33)%、6 min步行试验(336.25±61.57)m,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COPD患者普遍缺乏维生素D,并且维生素D的缺乏和COPD的发生、发展等关系密切,临床上在常规方法治疗基础上联合维生素D治疗效果理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常彩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硫酸镁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58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硫酸镁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58例,所有患者均给予硫酸镁治疗,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达到94.83%(55/58);治疗后患者舒张压、收缩压及HCT、HB、PLT、PDW、MPV均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中采用硫酸镁可有效降低患者血压,改善患者血常规,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周兴云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剖宫产全身麻醉对母婴的影响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用于剖宫产全身麻醉对母亲和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 ASA Ⅰ~Ⅱ级、孕37~41周择期剖宫产产妇50例,随机分为两组。R组(瑞芬太尼组)采用丙泊酚1~1.5 mg/kg、瑞芬太尼1μ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5 mg/kg全身麻醉诱导。K组(氯胺酮组)采用氯胺酮1~2 mg/kg、丙泊酚1~1.5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5 mg/kg全身麻醉诱导。比较两组产妇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T1)、手术结束时(T2)的血压、心率;比较两组新生儿1 min、5 min 的 Apgar 评分及新生儿娩出时脐动脉血气分析。结果:R 组产妇血流动力学较 K 组更为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组产妇术后苏醒更迅速、更彻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气分析及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剖宫产全身麻醉诱导平稳,不影响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苏醒迅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贾兰芹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四肢康复训练的效果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四肢康复训练后的效果。方法:2011年8月-2014年8月收治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四肢功能均有障碍,对其进行3个月的四肢康复训练,观察效果。结果:所有患者的四肢功能都有明显的提高,疗效较好。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进行四肢康复训练后,肢体功能得到恢复,生活质量也得以提高。

    作者:徐腊春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水胶体敷料预防外周静脉泵入药物所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水胶体敷料对外周静脉持续微量泵入刺激性药物所致静脉炎的预防效果。方法: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持续静脉微量泵入刺激性药物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静脉留置针穿刺,试验组采用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固定,对照组用SOFIT舒适3000自黏性薄膜敷料覆盖固定,观察两组静脉炎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静脉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康惠尔水胶体透明贴对持续外周静脉微量泵入刺激性药物所引起的静脉炎有良好的预防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徐妍 刊期: 2015年第01期

  • 内固定手术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内固定手术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方法:2009年1月-2013年7月收治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43例,所有患者均采取T型或L型高尔夫解剖钢板及加压钢板进行内固定手术,整理并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6例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愈合良好,患者膝关节恢复治疗14例优,18例良,7例可,4例差,总优良率74.4%。患者膝关节伸缩功能基本得到恢复。结论:内固定手术在治疗复杂型胫骨平台骨折中具有非常良好的治疗效果,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作者:李宇尘 刊期: 2015年第01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