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冠心病患者的作用机制研究

黄珊;李天发;李巍景;孔月琼;林云

关键词:冠心病, 辛伐他汀, 依折麦布, microRNA155, 肿瘤坏死因子-α, C反应蛋白
摘要: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冠心病患者血浆microRNA155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95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 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基础治疗. 试验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依折麦布10 mg,每天1次,每晚服用;对照组给予依折麦布治疗,用法用量同试验组. 2 组疗程均为12 周. 比较2 组治疗前后血浆microRNA155和血清TNF-α、C反应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和总胆固醇( TC)水平变化. 结果 治疗后,2组microRNA155、TNF-α、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 ) ,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2 组LDL-C、TC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 ) ,试验组LDL-C、TC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 ). 2 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冠心病患者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microRNA155和血清TNF-α、C反应蛋白水平有关.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相关文献
  • 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老年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评价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老年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42例老年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 对照组予以红霉素软膏每日涂抹2次和常规换药处理;试验组予以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并配合抗菌治疗. 用视觉模拟评分量表( VAS)比较治疗前后疼痛情况,用生活质量评分量表( QOL)比较治疗前后生活质量. 比较2组患者的日引流量、换药次数、住院天数、1 ,2 ,3周的感染控制情况和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VAS评分(4.9 ±1.8)分低于对照组(6.5 ±2.2)分( P <0.05 ). 治疗后,试验组 QOL 评分( 95.1 ±3.9 ) 分高于对照组(82.8 ±10.7)分(P<0.01). 试验组日引流量(51.93 ±10.14)mL高于对照组(13.91 ±5.22 ) mL ( P<0.01 ). 试验组换药次数( 9.08 ±2.72 )次、住院天数(20.56 ±4.95 ) d 均少于对照组换药次数( 18.07 ±5.54 )次、住院天数(30.91 ±7.80)d(P<0.01). 试验组感染控制率95.21%优于对照组66.74%( P<0.05 ).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对照组23.80%( P<0.01 ).结论 封闭式负压引流在老年腹部创伤及感染创面的治疗中能有效地缓解患者的疼痛,加快创面愈合,有效控制感染,促进预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陈道英;彭宗银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血清凝集素变化指导肝癌早期诊断的可行性研究

    目的 探析血清蛋白标记物早期诊断肝癌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入选60例肝癌患者( A 组)、35 例肝硬化患者( B 组)、15 例其他疾病(C组)、15例健康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集静脉血检测甲胎蛋白(AFP)、甲胎蛋白异质体( AFP-L3 )、高尔基体膜蛋白73 ( CP73 ) ,并分析其和肿瘤直径、巴萨罗那( BCLC)分级相关性. 结果 A组血清中AFP、AFP-L3、GP73含量均明显高于其余3组(P<0.05). 肿瘤直径和血清AFP和GP73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和血清AFP -L3 存在明显相关性;肿瘤数量和血清 AFP、AFP -L3、CP73无明显相关性. BCLC分级和AFP、AFP-L3 呈正相关,AFP敏感度为85.7%,特异度为72.9%;AFP -L3 敏感度为58.0%,特异度为87.6%;GP73敏感度为69.7%,特异度为76.7%. 平行试验联合检测法可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及阴性预值;系列试验联合检测法提高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结论 血清AFP、AFP-L3、CP73联合检测,利用阳性互补性,可明显提高肝癌诊断准确性.

    作者:李荣江;黄建英;张磊;曾宪成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抗高血压药物非临床药效学研究与评价探讨

    列举高血压动物模型的分类及特点,探讨抗高血压药物研发非临床药效学关注的问题,包括模型选择、观察指标设置、阳性对照药的选择等,关注综合评价,考虑相关领域药物开发及临床需求,探讨抗高血压药物非临床药效学研究与评价思路.

    作者:光红梅;王庆利;王海学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单用二甲双胍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用沙格列汀或格列美脲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联用沙格列汀与格列美脲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仍不达标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 2组均保持原来二甲双胍剂量和用法不变,试验组口服沙格列汀5 mg,每天1次;对照组早餐前口服格列美脲1~4 mg,每天1次,2组均治疗12周.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和空腹胰岛素( FINS)、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 HOMA-β)等指标变化情况.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FPG、2 h PG及HbA1c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FINS、HOMA-β明显改善( P<0.05 ). 2组均无严重不良反应,试验组轻度低血糖发生率较对照组低( P <0.05 ).结论 沙格列汀在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与格列美脲的降糖疗效相当,但沙格列汀可更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且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作者:陈光明;胡艳飞;楼雪勇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冠心病患者的作用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冠心病患者血浆microRNA155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95例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6例. 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基础治疗. 试验组给予辛伐他汀20 mg,依折麦布10 mg,每天1次,每晚服用;对照组给予依折麦布治疗,用法用量同试验组. 2 组疗程均为12 周. 比较2 组治疗前后血浆microRNA155和血清TNF-α、C反应蛋白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和总胆固醇( TC)水平变化. 结果 治疗后,2组microRNA155、TNF-α、C反应蛋白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 ) ,试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2 组LDL-C、TC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0.05 ) ,试验组LDL-C、TC治疗后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05 ). 2 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辛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对冠心病患者的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浆microRNA155和血清TNF-α、C反应蛋白水平有关.

    作者:黄珊;李天发;李巍景;孔月琼;林云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外科临床药师参与术后抗感染会诊的实例分析

    目的 通过临床药师参与外科术后感染会诊的实例分析,为临床药师探索外科抗感染治疗方法提供参考. 方法 临床药师通过指南及掌握的抗感染药物抗菌谱及药代动力学特点,协助临床医师参与3例患者术后抗感染方案的制定,有效地达到抗感染治疗的目的,3例感染分别为万古霉素耐药屎肠球菌引起的神经外科术后颅内感染、白色念珠菌引起的颅内感染和奴卡菌引起的普外科切口感染. 结果与结论 通过临床药师参与抗感染会诊后,3 例术后感染患者均痊愈. 这说明临床药师在外科治疗团队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我国应该加强对外科临床药师的培养.

    作者:崔向丽;林松;邱爽;张征;刘丽宏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舍曲林联合心理疗法治疗青少年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评价舍曲林联合心理疗法治疗青少年强迫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10例青少年强迫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各55例.2组均给予舍曲林治疗,每次50~100 mg,持续12周;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心理治疗. 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试验组总有效率为85.5%,对照组为63.6%,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2组患者治疗后耶鲁布朗强迫量表评分、汉密尔顿焦虑量表评分均显著降低,试验组降低更为明显( P<0.05 ). 2组患者治疗期间副反应量表评分均未见明显变化( P>0.05 ) ,试验组治疗期间副反应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 P<0.05 ). 结论 舍曲林联合心理治疗能够明显改善青少年强迫症患者临床症状,且可减轻治疗不良反应,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作者:方海亮;郝枭雄;陈统;代康;黄朝晖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药物(奎宁)依赖性血小板抗体检测技术的建立及国际合作评估

    目的 建立药物(奎宁)依赖性血小板抗体检测的技术并组织国际实验室进行评估. 方法 建立药物依赖性抗体流式细胞术及药物依赖性抗体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免疫固定检测技术,向各参与的实验室提供检测方案,奎宁依赖性血小板抗体血清、血小板糖蛋白单克隆抗体、阴性对照及药物奎宁,各实验室按照给定的方案对样本进行检测,对结果做统计比较. 结果 参加评估实验室对 3 个评估样本检测的准确率:药物依赖性抗体流式细胞术分别为91.67%,100%,91.67%;药物依赖性抗体血小板抗原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免疫固定检测技术均为100%.所建立的2种检测技术,经国际23家实验室评估,获得良好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结论 该技术可应用于药物诱导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实验室诊断.

    作者:钟周琳;周燕;刘金莲;李丽兰;申卫东;吴国光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盐酸米诺环素治疗牙周牙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评价盐酸米诺环素不同给药方式治疗牙周牙髓综合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100例牙周牙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 对照组在牙周袋内局部予以盐酸米诺环素结合传统根管治疗,每周一次,连续使用6周;试验组经根管途径予以盐酸米诺环素结合现代根管治疗术进行治疗,5~7d复诊一次,经一至数次换药达到根管充填标准后,充填根管. 于手术前后观察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探诊后出血指数及牙龈指数;于术后即刻、术后3 ,6个月评价临床疗效并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探诊后出血指数和牙龈指数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P<0.05 ) ,且试验组的菌斑指数、牙周袋探诊深度、探诊后出血指数和牙龈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05 ). 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后术后即刻、术后3 ,6个月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00%和82.00%( P<0.05 )、92.00%和80.00%( P<0.05 )、92.00%和76.00%( P<0.05 ). 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经根管途径予以盐酸米诺环素结合现代根管治疗术治疗牙周牙髓综合征有利于提高牙周牙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熊萍;唐运涛;陈宏刚;陈思洁;韩梅;王丽娜;孙勇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来曲唑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评价不同剂量来曲唑用于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促排卵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将88例拟进行促排卵治疗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试验组46例. 2组患者均于月经来潮第3天起开始服药,对照组予以口服来曲唑2.5 mg? d-1 ,连续5 d;试验组予以口服来曲唑5 mg? d-1 ,连续5 d. 月经周期第10天,开始进行阴道超声检查,并监测卵泡发育情况,比较2组患者的排卵率和周期妊娠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对照组有33例排卵,排卵率78.57%,临床妊娠2例,周期妊娠率为6.1%( 2/33 ) ,试验组有34例排卵,排卵率为73.91%,临床妊娠9例,周期妊娠率为26.5%(9/34),其中试验组周期妊娠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 ). 对照组与试验组成熟卵泡数分别为(1.0 ±0.4)个和(1.5 ±0.6)个,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对照组用药期间发生关节痛2例、恶心1例,试验组发生关节痛1例、恶心1例,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5.0mg?d-1来曲唑与2.5 mg? d-1来曲唑相比可显著提高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周期妊娠率,同时不增加不良反应风险.

    作者:韦娟冰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微小RNA与糖尿病心肌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糖尿病心肌病( DCM)是一种以心肌结构和功能重构为特征的特异性心肌病,其发生不依赖于冠心病、高血压和其他心脏疾病. 影响糖尿病心肌病的因素很多,如代谢紊乱、微血管病变、钙转运缺陷及自主神经病变等因素,但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 微小RNA ( miRNAs )是一种转录后调节基因表达的非编码小RNA,参与调节糖尿病心肌病病理生理过程中的多个环节. 本文将主要阐述miRNAs与糖尿病心肌病的一些病理性改变(如心肌肥大、纤维化、细胞凋亡、代谢失调、心律失常)的关系及作用.

    作者:郑丽霞;李天时;李雪连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肼苯哒嗪联合硝酸异山梨醇酯对心力衰竭大鼠的影响

    目的 探讨肼苯哒嗪联合硝酸异山梨醇酯对心力衰竭模型大鼠的影响.方法 40只成年健康雄性大鼠,随机选取10只为正常组,其余进行心力衰竭模型复制,将模型大鼠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实验组、对照组,每组10只. 模型组与正常组每日灌胃生理盐水 3 mL,对照组予以贝那普利( 90 mg? kg-1 )+比索洛尔氢氯噻嗪片(45 mg? kg-1 )灌胃3 mL,实验组予以硝酸异山梨醇酯(800 mg? kg-1 )+肼苯哒嗪(225 mg? kg-1 ),每天灌胃1次3 mL. 实验结束后,比较各组大鼠心功能、半胱氨酸( Cys )、同型半胱氨酸( Hcy )、脑钠肽( BNP)、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水平及心肌组织形态. 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与对照组大鼠的BNP、TNF-α水平水平较低,Cys及Hcy水平较高,心功能恢复较好;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大鼠BNP、TNF-α水平水平较低,Cys及Hcy水平较高,心功能恢复较好(均P<0.05 ). 结论 肼苯哒嗪联合硝酸异山梨醇酯能够明显缓解心力衰竭症状对机体的影响,降低血脑钠肽及改善左心室功能、抑制肿瘤坏死因子及同型半胱氨酸的表达.

    作者:柴连海;王丽丽;陈文生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镜技术术前心理状态与术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经皮后路椎间盘镜技术( MED)术前焦虑、抑郁状况对术后临床疗效的影响程度. 方法 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日本矫形科学学会( JOA )评分表和视觉模拟评分( VAS )对442 例进行MED治疗患者的术前焦虑抑郁状况和术后12个月的临床疗效进行调查. 根据焦虑、抑郁状况分为抑郁组162 例、非抑郁组280 例、焦虑组154 例、非焦虑组288例、抑郁焦虑组5例、非抑郁非焦虑组131例. 用Pearson进行术前焦虑、抑郁评分与术后JOA、VA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结果 MED术后临床疗效与患者术前焦虑、抑郁评分明显相关,抑郁组、焦虑组、抑郁焦虑组患者术后JOA、VAS评分改善率明显低于非抑郁组、非焦虑组、非抑郁焦虑组( P<0.01 ) ,且其评分与术后临床疗效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P<0.01 ).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MED治疗的术前心理状态与术后临床疗效密切相关,应受到临床重视.

    作者:王妍;李晗辉;罗敏;麻超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Pentacam法测量近视激光术后角膜屈光力的准确性研究

    目的 评价 Pentacam 法测量近视激光术后角膜屈光力的准确性.方法 将白内障手术患者15例(19眼)于术后用Pentacam法测量角膜等效屈光力( EKR) ,用临床病史法及非接触式光学相干生物测量仪( IOL-Master )方法测量角膜屈光力. 比较3种方法术后角膜屈光力的中值绝对误差( MedAE )、平均绝对误差( MAE) ,以及3种方法术后的屈光误差. 结果 Pentacam法中角膜屈光力的MedAE、MAE 均明显低于临床病史法、IOL -Master 法( P <0.05 ) , Pentacam法的角膜屈光力明显低于 IOL -Maste 法( P <0.05 ). 在 ±0.25 D、±0.50 D、±1.00 D范围内, Pentacam 法的眼数均明显高于 IOL -Master 法(P<0.05).结论 Pentacam法能准确测算近视激光术后人工晶状体度数,在术前相关资料缺失时,Pentacam法可以替代临床病史法计算准分子角膜屈光术后角膜屈光力.

    作者:查桂平;陆勤康;赖晓明;童奇湖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鹿角霜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 评价鹿角霜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60例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中医辨证为肾阳虚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 对照组予以口服利可君40 mg,每日3次;试验组予以口服鹿角霜颗粒100 g,每天1次. 2组患者1个疗程为2周,均服药3个疗程. 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白细胞数量、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总有效率为 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 73.33%( P<0.05 ).治疗后,2组患者白细胞数量较治疗前均明显上升( P<0.05 ) ,且试验组白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 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结论 鹿角霜相比于利可君治疗恶性肿瘤放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更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全天一;陈文裕;黄国虹;周颖芳;冯崇廉;李伟明;徐学虎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金黄色葡萄球菌临床分离株对夫西地酸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 调查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夫西地酸的耐药情况. 方法 收集我院2009年1月到2013年9月分离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共555株,用K-B法测定55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夫西地酸的敏感性,用琼脂稀释法测定夫西地酸对耐夫西地酸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小抑菌浓度( MIC值) ,用K-B法测定耐夫西地酸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临床常用的几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555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262株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293 株为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 MSSA ). 77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夫西地酸耐药,包括60株MRSA和17株MSSA. 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MSSA对夫西地酸的耐药率分别为13.87%(77/555),22.90%(60/262)和5.80%(17/293). 2009 年到2013年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夫西地酸的耐药率分别为7.81%( 5/64 ) ,9.80%(5/51),22.92%(11/48),5.21%(11/211)和24.86%(45/181). 夫西地酸对耐夫西地酸金黄色葡萄球菌的 MIC 值范围为2 ~>64 μg? mL-1 ,其中 MIC值>64 μg? mL-1的菌株有44株,占57.14%(44/77). 所有耐夫西地酸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奎诺普丁/达福普汀、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和呋喃妥因均表现为敏感;但对青霉素、四环素、克林霉素、红霉素和环丙沙星等抗菌药物则表现出较高的耐药率(>50%). 结论 夫西地酸仍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较好的体外抗菌活性,但其耐药率有增加的趋势,且呈高水平耐药.

    作者:陈舒影;林纯婵;卢超慧;刘云玲;张雪青;王良兴;余方友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药源性过敏性休克和严重过敏样反应报告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药源性过敏性休克( DIAS)和严重过敏样反应( DIAR)的致敏药物类型及过敏反应的发生情况(包括临床表现、救治方案及预后等). 方法 筛选北京大学第三医院2004-01-01—2014-12-31 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的DIAS和DIAR报告,对纳入报告患者的一般情况、致敏药物类型、临床表现、治疗方案及转归等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69份不良反应报告,男女比例为1.00:1.56 ,以速发型超敏反应为主( 85.5%) ,常见的致敏药物为抗菌药物( 45.5%)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心血管系统(92.8%)、呼吸系统(58.0%)和皮肤黏膜系统(58.0%)受累. 在DIAS和DIAR救治中,糖皮质激素( 58.0%)、补液治疗( 53.6%)以及抗过敏药物治疗(40.6%)为常见. 69份不良反应报告中,经救治后痊愈29例( 42.0%) ,好转37例(53.6%),死亡、住院治疗、数据缺失各1 例(1.4%). 结论 DIAS 与DIAR占全部报告的2.5%(69/2761),由于其存在不可预测性,对患者危害较大,建立规范的救治及预防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马翔;李潇潇;刘维;张婷;翟所迪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金松双黄酮联用紫杉醇对A549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金松双黄酮联用紫杉醇对 A549 细胞 caspase -3 蛋白及Bcl-2、Bax mRNA 表达的作用. 方法 实验分为对照组、紫杉醇组(浓度1 μg? L-1)、金松双黄酮+紫杉醇组(浓度分别为0.5,1.0 μg? L-1),在药物作用72 h后,用相差显微镜观察A549细胞形态学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中Bcl-2、Bax mRNA 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caspase -3 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紫杉醇组相比,联用金松双黄酮组较多细胞出现细胞核浓缩、碎裂的凋亡特征,且caspase-3蛋白及Bax mRNA表达上调而Bcl-2mRNA表达下降. 结论 联用金松双黄酮可增强紫杉醇对A549 细胞凋亡作用,可能与调节Bc1-2、Bax及caspase-3的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赵学梅;张宏莲;孔寰宇;林宇;赵丹;崔红霞;郭丽娜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对于CD133分子表达的影响与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对CD133 分子表达的影响与临床意义.方法 将120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60例与对照组60例. 试验组予以腹腔镜下手术切除治疗,对照组予以传统开腹手术治疗. 2组患者术后均给予静脉注射72~162 mg? m-2奥利沙铂,第1天+静脉滴注200 mg? m-2亚叶酸钙,第1天+静脉注射1.30 g? m-2 5-氟尿嘧啶,第1 ,2天. 2组患者1个周期均为21 d,共治疗3个周期. 比较2组患者的围手术指标、并发症、血清白细胞介素( IL)-6和IL-10含量变化与CD133 分子表达量变化. 结果 试验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留置尿管天数、肠蠕动恢复时间与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 试验组术后尿潴留、感染、肠梗阻与吻合口漏等总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均少于对照组( P<0.05 ). 术后,2组患者的血清IL-6和IL-10 含量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 P<0.05 ) ,且试验组术后的血清IL-6和IL-10含量明显少于对照组( P<0.05 ). 术后,2组患者的CD133分子表达量较治疗前明显升高( P <0.05 ) ,且试验组术后的 CD133 分子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 ).结论 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结直肠癌能促进患者的康复,并发症少,对患者的创伤与应激反应的作用少,其机制可能在于能够有效地提高CD133分子的表达.

    作者:李伟林;李彩丽 刊期: 2015年第19期

  • HPLC法测定蒙药嘎日迪-13味丸中6种乌头类生物碱的含量

    目的 建立测定蒙药嘎日迪-13味丸中6种生物碱的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方法 Diamonsi I C18色谱柱,以乙腈-四氢呋喃(25:15)为流动相A,以0.1 mol? L-1醋酸铵溶液为流动相B,梯度洗脱,流速为0.8 mL? min-1 ,柱温为30 ℃,检测波长为235 nm,检测专属性、标准曲线与定量下限、精密度与回收率、基质效应和稳定性. 结果 乌头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分别在3.48 ×10 -3 ~0.17 ( r=0.999 5 ) , 3.24 ×10 -3 ~0.16 (r=0.999 6),6.96 ×10-3 ~0.35 (r=0.999 5),2.06 ×10-3 ~0.10(r =0.999 9),4.04 ×10 -3 ~0.20 (r =0.999 9),6.66 ×10 -3 ~0.33 ( r=0.999 9 ) mg? mL-1 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RSD 分别为 3.56%, 1.87%, 4.86%, 2.74%, 3.21%, 4.59%,平均回收率分别为 101.11%, 98.07%, 97.81%,99.24%,104.55%,104.84%. 结论 本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嘎日迪-13味丸中单酯型生物碱和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测定.

    作者:巴图德力根;布仁巴图;韩志强 刊期: 2015年第19期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