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微
目的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方法 104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均施以口腔正畸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治疗后的前牙覆盖、牙周袋深度、牙周出血指数、前牙覆颌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自身牙齿松脱>1 mm患者共78例,占75.00%;治疗后,自身牙齿松脱>1 mm患者共19例,占18.27%;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具有十分优良的成效,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刘丹丹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了解高危妊娠产妇各类型危险性因素,同时总结专业治疗措施.方法 90例存在高危妊娠指征产妇作为甲组,另选100例同期健康产妇作为乙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结局,并对甲组产妇高危妊娠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甲组产妇中顺产17例(18.89%)、剖宫产44例(48.89%)、阴道助产22例(24.44%)、胎儿死亡7例(7.78%),乙组产妇中顺产61例(61.00%)、剖宫产25例(25.00%)、阴道助产13例(13.00%)、胎儿死亡1例(1.00%),乙组产妇的妊娠结局明显优于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产妇危险性因素集中于:高龄初产、早产、胎儿窘迫、胎位异常以及盆骨异常等因素.其中,高龄初产12例(13.33%),早产29例(32.22%),胎儿窘迫17例(18.89%),胎儿异常13例(14.44%),盆骨异常19例(21.11%).结论 对于存在高危妊娠风险的产妇,其危险因素临床类型多样,要引起足够重视.
作者:黄晓戈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分析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方法 68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茶碱缓释片治疗,研究组给予噻托溴铵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与FVC的比值(FEV1/FV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2%低于对照组的2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601,P<0.05).结论 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以及应用.
作者:卓玉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口腔修复中应用磁性附着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20例接受义齿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修复过程中均给予磁性附着体,对治疗前后的咀嚼能力、固定力以及随访后的并发症、满意度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 20例患者治疗前咀嚼能力评分(0.25±0.04)分、治疗后3 d咀嚼能力评分(0.67±0.05)分、治疗后1个月咀嚼能力评分(0.73±0.06)分,治疗后3 d、1个月的咀嚼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患者治疗前固定力(1.42±0.15)N、治疗后3 d固定力(4.22±0.25)N、治疗后1个月固定力(4.75±0.30)N,治疗后3 d、1个月的固定力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对20例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其中发生根面龋0例,义齿断裂0例,牙龈炎1例(5.00%);满意度为95.00%.结论 口腔修复中应用磁性附着体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咀嚼能力,并且还能增强义齿固定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彩虹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究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并浅述一些个人见解.方法8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前的收缩压为(167±15)mm Hg(1 mm Hg=0.133kPa)、舒张压为(98±16)mm Hg、兴奋激越评分为(75±7)分,护理后分别为(137±20)mm Hg、(89±13)mm Hg、(38±8)分;对照组护理前的收缩压为(168±14)mm Hg、舒张压为(97±14)mm Hg、兴奋激越评分为(74±7)分,护理后分别为(160±14)mm Hg、(95±12)mm Hg、(67±6)分.两组护理前收缩压、舒张压、兴奋激越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后收缩压、兴奋激越评分均低于本组护理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收缩压、舒张压、兴奋激越评分均低于本组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其血压水平,改善其精神状态,临床应加以推广.
作者:宋丽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方案对胆结石择期手术患者的效果影响.方法 98例行胆结石择期手术的患者,利用简单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患者施以一般基础护理,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施以个体化护理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和手术前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以及术后消化系统疾病生活质量评分量表(GIQLI)评分情况.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前实验组SAS评分(33.51±8.13)分和SDS评分(40.31±8.52)分均低于对照组的(47.39±9.31)、(56.01±7.2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实验组患者GIQLI量表中躯体生理功能状态(24.21±3.21)分、自觉症状(66.15±4.36)分、日常社会活动状态(16.13±1.75)分、心理情绪状态(21.14±2.05)分、总分(127.63±11.37)分均高于对照组的(21.10±3.11)、(63.19±4.21)、(13.27±1.26)、(16.96±1.91)、(114.52±10.49)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个体化护理方案运用于胆结石择期手术患者中,有利于其心理不良状态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作者:何燕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究与分析脑血管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102例脑血管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51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疗法,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给予临床综合干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B组护理满意度88.24%高于A组的7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出院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入院护理前,且B组护理后出院评分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护理后出院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综合干预护理结合常规护理应用于脑血管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护理疗效更好,在临床上推荐此护理疗法.
作者:赵彧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行腹膜外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第1例产妇采用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第2例产妇采用Waters顶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例产妇均无血管、膀胱、输尿管等损伤,无术后并发症,术后胃肠功能几乎不受影响.2例产妇切口均Ⅰ级/级甲愈合,均无切口感染的发生,第1例产妇住院8 d、第2例产妇住院10 d.结论 腹膜外手术不干扰腹腔脏器,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但要合理应用,鉴于膀胱分离有一定难度,有损伤血管、膀胱或输尿管的可能,在紧急情况下不宜采用,在盆腔探查术或附加手术时不宜采用.
作者:王静;冯淑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延续性护理在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眼科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出院1年的护理满意度、卫生服务利用度以及出院后视野损伤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视野损伤发生率6%、眼压>2.81 kPa率9%、急诊就诊率5%、再次入院率3%均低于对照组的17%、20%、28%、1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1年护理满意度98%高于对照组的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措施将护理工作延伸到了患者的生活当中,可以给予患者更加长久的护理,卫生服务利用度也明显提升,有效降低了患者的视野损伤发生率、再次入院率、急诊就诊率和眼压,该护理方式可在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护理当中进行推广利用.
作者:张瑞娟;郑良娣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脂溶性维生素D辅助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方法 50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作为研究组,50例非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维生素D水平及患儿治疗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维生素D水平为(15.32±4.23)ng/ml低于对照组的(23.14±5.21)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儿白细胞计数(WBC)恢复正常时间为(16.3±3.1)d、并发症消失时间(4.9±1.5)d、影像学明显好转时间(16.4±3.9)d、发热持续时间(13.2±3.1)d、肺啰音消失时间为(16.5±3.8)d、住院时间为(19.8±3.5)d均长于对照组的(23.14±5.21)、(14.6±2.9)、(3.3±1.6)、(14.0±3.3)、(11.8±3.2)、(13.8±3.5)、(16.5±3.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治愈出院时间与维生素D水平密切相关.
作者:皮红泉;卢盛祥;林启航;吴乐天;陈伟琪;周健铖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营养护理干预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临床意义.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措施,试验组采用营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情况.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TG、TC、LDL-C、ApoB分别为(1.57±0.35)mmol/L、(5.26±0.89)mmol/L、(3.68±0.34)mmol/L、(1.13±0.22)g/L,均优于对照组的(1.77±0.45)mmol/L、(5.97±0.79)mmol/L、(3.93±0.64)mmol/L、(1.36±0.3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营养护理干预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可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脂代谢,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邱志静;郝晨红;李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究红外热成像与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核磁共振成像(MRI)在门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 10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均行CT检测、MRI检查及红外热成像;观察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红外热成像图的特点并描述;分析比较红外热成像与CT/MRI检测的阳性率和阴性率;观察并比较红外热成像与CT/MRI检测对腰部、大腿前侧、大腿后侧、大腿外侧、膝关节小腿前侧、小腿后侧、踝关节、足底内侧及足底外侧等部位损伤情况的检出率.结果 与正常人体红外热成像图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热像图呈现出显著的不对称性.患者的损伤部位色彩严重不匀,脊柱力线呈现间断且不完整;肢体两侧和臀部呈现明显热度不对称,两侧部位呈现局部片状高温或低温;腰骶部菱形窝表现为热度不对称.1000例患者经CT/MRI确诊,经红外热成像检测阳性944例,阴性56例,阳性率94.40%,阴性率5.60%.以CT/MRI检测到的患者病变部位为标准,红外热成像检测与CT/MRI检测对腰部、大腿前侧、大腿后侧、大腿外侧、膝关节小腿前侧、小腿后侧、踝关节、足底内侧及足底外侧等部位损伤情况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外热成像检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且易于操作,能够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初步检测.
作者:梁芳;张志海;邓燕霞;李卫星;袁晓鹏;刘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应用有效护理措施的临床价值.方法 30例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应用小剂量阿加曲班预防深静脉血栓,分析其临床效果.结果 护理后,患者全血粘度高切为(5.42±0.61)mPa·s、全血粘度低切为(8.73±1.33)mPa·s、血浆比粘度为(1.49±0.10)mPa·s、血浆纤维蛋白原为(3.49±0.97)g/L,均显著优于对护理前的(5.79±0.65)mPa·s、(9.53±1.35)mPa·s、(1.57±0.12)mPa·s、(3.99±0.90)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患者躯体健康评分为(70.12±16.01)分、生理健康评分为(56.45±11.12)分、物质生活为(45.68±7.54)分、心理健康评分为(68.54±6.25)分,均显著优于护理前的(60.25±15.65)、(50.26±10.12)、(40.32±7.02)、(60.56±5.58)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临床护理脑血栓伴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过程中,应用有效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液相关指标,有利于提升生活质量,应广泛推广.
作者:王素岩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儿童营养性贫血的干预方法 及其治疗效果.方法20例营养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10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性的干预措施以及治疗措施,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及综合性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饮食恢复正常时间(3.40±1.45)d、网织红细胞改善时间(2.45±1.3)d、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时间(4.30±2.50)d均优于常规组的(6.54±2.70)、(5.60±2.45)、(7.50±3.50)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满意度90%(9/10)明显优于常规组的40%(4/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营养性贫血患儿的治疗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及综合性的治疗方法 ,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患儿满意度更高,应该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邹萍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护理干预模式在小儿哮喘雾化治疗护理中的效果.方法 90例小儿哮喘患儿,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45例.两组患儿均给予雾化治疗,参照组患儿施予常规护理,研究组患儿在参照组的基础上施予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为95.56%,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05,P<0.05).研究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明显低于参照组的28.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44,P<0.05).结论 护理干预模式在小儿哮喘雾化治疗护理中的效果显著,可以有效减少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值得推广.
作者:李燕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依据用药方法差异分为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凝集治疗,替罗非班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聚集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2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0.00%;替罗非班组显效4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0%;替罗非班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29.56±3.42)s和(60.51±20.41)%,替罗非班组分别为(29.54±3.56)s和(61.73±20.65)%;治疗前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替罗非班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34.28±0.86)s和(30.22±10.86)%,优于对照组的(30.54±0.56)s、(42.73±1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5例再发心肌梗死,有12例出现顽固性心绞痛,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33%;替罗非班组仅有2例出现顽固性心绞痛,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替罗非班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例皮肤黏膜轻微出血,1例牙龈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替罗非班组有2例皮肤黏膜轻微出血,1例牙龈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且出血等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尚忠学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分析股骨干骨折患者术前术后的临床护理方式及效果.方法 30例股骨干骨折患者,给予患者心理护理、病情观察、疼痛护理、感染预防等措施后,对患者的临床护理情况进行观察总结.结果 患者经过6~12个月的随访显示,30例患者术后愈合均良好,无一例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为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护理服务能够改善股骨干骨折患者的疗效,减少患者的治疗周期,降低临床并发症发生率,让患者更快的愈合,有利于患者恢复健康,临床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聪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比较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与择期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方法 9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择期组与急诊组,各49例.择期组患者接受择期PCI治疗,急诊组患者则需要接受急诊PCI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择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5.5%,急诊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0%,急诊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择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31,P=0.001<0.05).结论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急诊PCI治疗的效果较好,值得推广.
作者:栾慧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动静脉内瘘患者予以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70例维持性血透动静脉内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以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舒适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动静脉内瘘总并发症率8.57%低于对照组的3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14,P=0.017<0.05).观察组舒适度评分(8.67±1.0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8±2.4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452,P=0.000<0.05).观察组满意21例、尚满意12例、不满意2例,对照组满意13例、尚满意15例、不满意7例,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58,P=0.031).结论 对维持性血透动静脉内瘘患者予以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同时还可提高其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保障血透效果.
作者:赵婷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抗感染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肺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3.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与FVC的比值(FEV1/FVC)分别为(1.34±0.41)L、(2.39±0.71)L、(69.09±10.32)%;对照组分别为(1.08±0.32)L、(1.91±0.54)L、(58.87±9.75)%,观察组的FVC、FEV1、FEV1/FVC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中仅对照组中1例患儿发生声嘶,其余均无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进行治疗,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医学价值.
作者:梁小步;曹晓倩;关英妹 刊期: 201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