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静;郝晨红;李红
目的 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失眠症患者,依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乙组与甲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常规西医疗法进行治疗,而甲组患者加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乙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0%,低于甲组的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25,P=0.018<0.05).乙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30.0%,高于甲组患者的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P=0.038<0.05).结论 在失眠症患者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治疗效果优于西医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医治疗,应推广使用.
作者:林森涛;区世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营养护理干预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临床意义.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措施,试验组采用营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情况.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TG、TC、LDL-C、ApoB分别为(1.57±0.35)mmol/L、(5.26±0.89)mmol/L、(3.68±0.34)mmol/L、(1.13±0.22)g/L,均优于对照组的(1.77±0.45)mmol/L、(5.97±0.79)mmol/L、(3.93±0.64)mmol/L、(1.36±0.3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营养护理干预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可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脂代谢,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邱志静;郝晨红;李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延续性护理在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眼科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出院1年的护理满意度、卫生服务利用度以及出院后视野损伤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视野损伤发生率6%、眼压>2.81 kPa率9%、急诊就诊率5%、再次入院率3%均低于对照组的17%、20%、28%、1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1年护理满意度98%高于对照组的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措施将护理工作延伸到了患者的生活当中,可以给予患者更加长久的护理,卫生服务利用度也明显提升,有效降低了患者的视野损伤发生率、再次入院率、急诊就诊率和眼压,该护理方式可在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护理当中进行推广利用.
作者:张瑞娟;郑良娣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伏立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18例采用伏立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对患者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18例患者出现视觉障碍模糊共有2例,转氨酶升高共有1例,低血钾共有1例,白细胞下降共有2例,经过积极治疗以及精心护理后,6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得到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对伏立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使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加速患者病情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潇丽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经尿道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良性前列腺肥大局部组织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前列腺良性增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观察组实施经尿道前列腺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65.4±11.5)min、术中出血量(212.4±24.5)ml、术后住院时间(6.0±0.8)d、留置尿管时间(4.9±0.6)d、膀胱冲洗时间(1.8±0.5)d优于对照组的(76.3±11.8)min、(382.4±28.5)ml、(7.1±0.9)d、(5.2±0.6)d、(2.2±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5%)低于对照组(3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878,P<0.05).结论 双极等离子电切术治疗前列腺良性增生疗效显著,与传统切除术相比具有并发症少、手术耗时短、术后膀胱冲洗及留置导尿时间短等特点,且缩短患者住院时间,节省住院费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纪洪亮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口腔修复中应用磁性附着体的临床效果.方法 20例接受义齿修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修复过程中均给予磁性附着体,对治疗前后的咀嚼能力、固定力以及随访后的并发症、满意度进行观察和评价.结果 20例患者治疗前咀嚼能力评分(0.25±0.04)分、治疗后3 d咀嚼能力评分(0.67±0.05)分、治疗后1个月咀嚼能力评分(0.73±0.06)分,治疗后3 d、1个月的咀嚼能力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0例患者治疗前固定力(1.42±0.15)N、治疗后3 d固定力(4.22±0.25)N、治疗后1个月固定力(4.75±0.30)N,治疗后3 d、1个月的固定力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结束后对20例患者进行随访6个月,其中发生根面龋0例,义齿断裂0例,牙龈炎1例(5.00%);满意度为95.00%.结论 口腔修复中应用磁性附着体效果显著,不仅可以有效提高咀嚼能力,并且还能增强义齿固定力,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彩虹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6(IL-6)在脑出血患者中诊断及预防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68例脑出血患者,根据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分为轻度组(GCS评分13~14分,18例)、中度组(GCS评分9~12分,26例)、重度组(GCS评分3~8分,24例),另选同期住院30例非神经系统损伤患者作为对照组.于发病时及术后1、3、7 d分别取患者外周血及脑脊液,检测并比较各组IL-6水平,统计各组患者住院时间、转归及各时间点GCS评分和颅内压,采用Pearson分析其与IL-6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不同时间点对照组、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患者外周血及脑脊液IL-6水平依次升高(P<0.05),治疗后1~7 d轻、中、重各组IL-6水平均呈下降趋势.Pearson分析得出,颅内压水平、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与IL-6水平呈正相关(r=0.652、0.584,P<0.05),GCS评分、转归与IL-6水平呈负相关(r=-0.514、-0.654,P<005).结论 外周血及脑脊液中IL-6水平在脑卒中患者中表达水平较高,与脑卒中疾病严重程度、治疗及预后呈明确相关性,可作为临床诊断脑卒中及反映脑卒中疾病严重程度有效检测指标.
作者:潘挺军;罗伟文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对治疗甲状腺癌过程中开放手术与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并对有效且安全的手术形式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76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手术1组和手术2组,每组38例.手术1组患者采用开放手术进行治疗,手术2组患者采用内镜手术进行治疗.手术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2组患者创伤面积(3.49±0.82)cm2、手术时间(81.33±10.31)min、住院时间(4.43±6.25)d、手术出血量(19.37±6.54)ml均优于手术1组的(7.52±2.69)cm2、(98.79±21.02)min、(7.94±4.68)d、(41.20±12.99)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89%,低于手术1组的42.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手术治疗方式可改善传统手术模式存在的不足,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显著的医疗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并使用.
作者:王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慢性盆腔炎(CPID)合并盆腔积液患者施以药物+体外电场热疗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32例CPID合并盆腔积液患者,由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选择单纯药物方式完成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体外电场热疗方式完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48%)显著高于对照组(8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在开展CPID合并盆腔积液治疗工作期间,合理选择药物+体外电场热疗方法施治,对于患者的病情状况可以进行有效缓解,从而促进患者疾病恢复.
作者:杜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在老年复治菌阳肺结核中应用含帕司烟肼片(商品名:力克菲蒺)方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62例老年复治菌阳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各31例.参照组予以3HPZL2/HL2E治疗,实验组予以3DZL2E/5DZL2E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1667,P=0.0230<0.05).实验组患者痰菌阴转率为96.77%(30/31)、空洞闭合率为93.55%(29/31),参照组患者痰菌阴转率为74.19%(23/31)、空洞闭合率为64.52%(20/31),实验组患者痰菌阴转率、空洞闭合率均高于参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3690、7.8838,P<0.05).结论 将含力克菲蒺方案应用于老年复治菌阳肺结核治疗中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张国莉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时采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60例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使用抗感染及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布地奈德吸入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肺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患儿的临床总有效率为63.33%,明显低于观察组的8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FEV1与FVC的比值(FEV1/FVC)分别为(1.34±0.41)L、(2.39±0.71)L、(69.09±10.32)%;对照组分别为(1.08±0.32)L、(1.91±0.54)L、(58.87±9.75)%,观察组的FVC、FEV1、FEV1/FVC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中仅对照组中1例患儿发生声嘶,其余均无不良反应,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小儿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使用布地奈德雾化吸入进行治疗,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无不良反应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医学价值.
作者:梁小步;曹晓倩;关英妹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培哚普利联合卡维地洛对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两组同时给予强心、利尿、扩血管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培哚普利及卡维地洛.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的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及左室射血分数.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径、左室收缩末径及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左室舒张末径为(57.68±4.12)mm、左室收缩末径为(48.64±3.18)mm、左室射血分数为(42±6)%,均优于对照组的(61.28±3.89)mm、(52.96±2.69)mm、(3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哚普利联合卡维地洛治疗难治性心力衰竭,对患者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显著,提高了患者的临床疗效.
作者:闻威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在肘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60例经临床诊断证实为肘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患者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查,分析患者的检查结果 .结果60例患者经超声检查,其中4例患者超声检查图像未见显著异常;32例患者超声检查可见韧带厚度有明显增厚;28例患者超声检查可见韧带内部有低回声减低或不均匀;38例患者超声检查可见韧带存在撕裂,对于韧带完全撕裂患者超声检查可见韧带内纤维状强回声连续性完全中断,同时伴低回声或混合回声血肿,对于韧带部分撕裂患者超声检查可见韧带内纤维状强回声部分中断,同时伴低回声或不伴回声.60例患者的前臂外翻试验结果提示:34例患者表现为肘内侧肱尺关节间隙明显增大;10例患者表现为韧带附着处肱骨内上髁碎骨片,4例患者表现为尺骨冠突碎骨片.60例患者中,有20例合并屈肌总腱损伤,超声检查可见屈肌总腱损伤处局部回声不均匀,其中有10例可见关节腔积液.结论 在肘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过程中,应用超声检查,不仅能够准确的定位患者的韧带损伤位置,同时能够对韧带损伤程度进行准确的评估,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参考,值得在肘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的诊治中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金彩一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牙周病致前牙移位使用口腔正畸的治疗效果.方法 30例(270颗患牙)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均接受口腔正畸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30例(患牙270颗)患者治疗后,有效240颗(88.9%),无效30颗(11.1%).治疗后牙齿松动情况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牙周袋深度为(3.5±1.0)mm、前牙覆盖距离为(2.7±1.1)mm、前牙覆颌深度为(2.3±1.0)mm、牙周出血指数为(25.5±5.6)%,均优于治疗前的(4.9±1.3)mm、(6.5±1.5)mm、(5.0±1.2)mm、(97.5±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具有较好的效果,临床中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杨柏松;管亚静;王晓丽;孟艳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方法 104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患者,均施以口腔正畸治疗,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患者治疗后的前牙覆盖、牙周袋深度、牙周出血指数、前牙覆颌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自身牙齿松脱>1 mm患者共78例,占75.00%;治疗后,自身牙齿松脱>1 mm患者共19例,占18.27%;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具有十分优良的成效,值得推广及应用.
作者:刘丹丹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PDCA循环模式在呼吸内科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94例呼吸内科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与改良组,各47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改良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PDCA循环模式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常规组患者中对护理不满意10例,较为满意18例,十分满意19例,护理满意度为78.72%;改良组患者中对护理不满意1例,较为满意21例,十分满意25例,护理满意度为97.87%;改良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出现5例恶心,3例呕吐,2例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8%;改良组患者仅出现2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改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呼吸内科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的效果较好,该护理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史晓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诊疗与相关研究作出参考.方法 6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早期乳腺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乳腺癌保乳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引流量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转移及死亡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4.89±7.85)min,手术出血量为(60.12±5.77)ml,住院时间为(10.51±3.88)d,术后引流量为(323.74±52.35)ml;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3.15±11.74)min,手术出血量为(86.32±9.98)ml,住院时间为(41.46±7.26)d,术后引流量为(564.11±71.67)ml.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手术后引流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复发、转移及死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乳腺癌患者采取保乳术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推广研究.
作者:王运福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同期左心室重建术(SVR)治疗缺血性心力衰竭(IHF)的临床效果.方法 204例冠心病合并IHF患者,随机分为Ⅰ组(82例)及Ⅱ组(122例).其中Ⅰ组行CABG;Ⅱ组行CABG同期SVR.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204例患者术后并发低心排26例,室性心律失常18例,肺部并发症10例.Ⅰ组术后死亡4例,死于重度低心排和心律失常.Ⅱ组死亡1例,死于重度心律失常.两组患者心脏超声心动图显示:术前,Ⅰ组患者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大于Ⅱ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Ⅱ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两组患者的LVEDD、LVESD均较本组术前缩小,LVEF较本组术前增大,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的LVEDD、LVESD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的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BG同期SVR安全有效,尤其适合左心室扩张明显的患者.
作者:颜峻;蒋树林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动静脉内瘘患者予以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70例维持性血透动静脉内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以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舒适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动静脉内瘘总并发症率8.57%低于对照组的3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14,P=0.017<0.05).观察组舒适度评分(8.67±1.0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8±2.4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452,P=0.000<0.05).观察组满意21例、尚满意12例、不满意2例,对照组满意13例、尚满意15例、不满意7例,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58,P=0.031).结论 对维持性血透动静脉内瘘患者予以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同时还可提高其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保障血透效果.
作者:赵婷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比较常规内科药物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老年心肾综合征(CR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老年CR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CRRT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死亡12例,病死率为32.4%;观察组死亡3例,病死率为8.1%;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73,P<0.05).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B型脑钠肽(BNP)、肌酐(Scr)、胱抑素C(Cys-C)、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均低于对照组,72 h尿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010、64.629、17.086、12.540、7.317、19.622,P<0.05).结论 相较于常规内科药物治疗,CRRT治疗老年CRS患者临床效果更优,更具推广价值.
作者:杨思源;陈耀中 刊期: 201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