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的临床诊治分析

杜娟

关键词:慢性盆腔炎, 盆腔积液, 临床诊治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盆腔炎(CPID)合并盆腔积液患者施以药物+体外电场热疗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32例CPID合并盆腔积液患者,由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选择单纯药物方式完成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体外电场热疗方式完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48%)显著高于对照组(8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在开展CPID合并盆腔积液治疗工作期间,合理选择药物+体外电场热疗方法施治,对于患者的病情状况可以进行有效缓解,从而促进患者疾病恢复.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糖尿病护理过程中应用护患沟通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老年糖尿病护理过程中应用护患沟通的临床效果.方法 5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护患沟通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护理前,对照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64.8±2.9)分,实验组为(64.9±3.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对照组SAS评分为(41.3±2.6)分,实验组为(23.3±1.4)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依从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护患沟通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进而保证治疗效果,应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作者:刘娜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个性化护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动静脉内瘘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动静脉内瘘患者予以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70例维持性血透动静脉内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以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舒适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动静脉内瘘总并发症率8.57%低于对照组的3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14,P=0.017<0.05).观察组舒适度评分(8.67±1.0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8±2.4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452,P=0.000<0.05).观察组满意21例、尚满意12例、不满意2例,对照组满意13例、尚满意15例、不满意7例,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58,P=0.031).结论 对维持性血透动静脉内瘘患者予以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同时还可提高其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保障血透效果.

    作者:赵婷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儿童营养性贫血的干预与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儿童营养性贫血的干预方法 及其治疗效果.方法20例营养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10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性的干预措施以及治疗措施,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及综合性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饮食恢复正常时间(3.40±1.45)d、网织红细胞改善时间(2.45±1.3)d、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时间(4.30±2.50)d均优于常规组的(6.54±2.70)、(5.60±2.45)、(7.50±3.50)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满意度90%(9/10)明显优于常规组的40%(4/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营养性贫血患儿的治疗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及综合性的治疗方法 ,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患儿满意度更高,应该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邹萍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应用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治疗乳腺良性肿瘤疗效体会

    目的 探析对乳腺良性肿瘤患者应用微创手术和传统手术的治疗效果差异.方法 120例乳腺良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传统组与微创组,各60例.传统组接受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微创组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方案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微创组手术时间长于传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切口愈合时间短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切口愈合情况、瘢痕接受程度、术后乳房对称情况及患者满意度均优于传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切口感染与乳晕感觉异常患者各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3%;传统组有2例发生术后切口感染,1例发生乳晕感觉异常,并发症发生率为5.0%;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麦默通微创旋切手术对良性乳腺肿瘤患者进行治疗,病情显著改善且极大程度满足部分对外形美观有要求的心理需要,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提高,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施海文;承晓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142例足癣的病原菌及其微环境分析

    目的 探讨足癣致病真菌的菌种组成及足部微环境.方法 对142例真菌镜检及培养阳性的足癣患者使用分离培养及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菌种鉴定.利用皮肤生理分析仪检测足癣患者皮损处的生理指标.观察真菌菌种鉴定结果 及皮肤微环境检测结果.结果经培养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共鉴定出11种致病菌.其中足底水疱鳞屑型患者的菌种分别为:红色毛癣菌28株(41.79%),须癣毛癣菌9株(13.43%),断发毛癣菌3株(4.48%),紫色毛癣菌4株(5.97%),白念珠菌1株(1.49%),近平滑念珠菌4株(5.97%),光滑念珠菌2株(2.99%),絮状表皮癣菌5株(7.46%),小孢子菌属2株(2.99%),毛孢子菌属3株(4.48%),混合感染6株(8.96%).趾间浸渍糜烂型患者的菌种分别为:红色毛癣菌22株(29.33%),须癣毛癣菌13株(17.33%),断发毛癣菌2株(2.67%),紫色毛癣菌5株(6.67%),白念珠菌4株(5.33%),近平滑念珠菌7株(9.33%),克柔念珠菌5株(6.67%),光滑念珠菌2株(2.67%),絮状表皮癣菌3株(4.00%),小孢子菌属4株(5.33%),毛孢子菌属4株(5.33%),混合感染4株(5.33%).毛癣菌属中的红色毛癣菌是两种类型患者中占比高的菌种,为主要致病菌.趾间浸渍糜烂型患者念珠菌属的分布比例为24.00%(18/75),显著高于足底水疱鳞屑型患者的10.45%(7/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底水疱鳞屑型患者皮损处的温度为(25.99±1.15)℃、湿度为(15.63±4.33)、酸碱度为(5.94±0.60)、油脂含量为(4.84±5.08);趾间浸渍糜烂型患者皮损处的温度为(26.12±1.16)℃、湿度为(61.88±19.05)、酸碱度为(6.03±0.99)、油脂含量为(5.77±3.73).足底水疱鳞屑型患者皮损处温度、酸碱度和油脂含量与趾间浸渍糜烂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趾间浸渍糜烂型患者皮损处湿度显著高于足底水疱鳞屑型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治疗足癣应根据足癣的类型和感染菌株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对红色毛癣菌和念珠菌这类真菌重点防治.在抗真菌治疗的同时,还应注重足部护理工作,保持患病部位清洁干爽.

    作者:宋鹏飞;何君;黄芩;陈加媛;贺勤;徐娟;王京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12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依据用药方法差异分为对照组和替罗非班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进行抗血小板凝集治疗,替罗非班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前后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聚集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28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80.00%;替罗非班组显效46例,有效11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00%;替罗非班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对照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29.56±3.42)s和(60.51±20.41)%,替罗非班组分别为(29.54±3.56)s和(61.73±20.65)%;治疗前两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替罗非班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34.28±0.86)s和(30.22±10.86)%,优于对照组的(30.54±0.56)s、(42.73±11.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5例再发心肌梗死,有12例出现顽固性心绞痛,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28.33%;替罗非班组仅有2例出现顽固性心绞痛,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33%;替罗非班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有1例皮肤黏膜轻微出血,1例牙龈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替罗非班组有2例皮肤黏膜轻微出血,1例牙龈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替罗非班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改善血液流变学和凝血功能,减少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且出血等不良反应轻微,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作者:尚忠学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护理对策和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护理干预对策和临床效果.方法 90例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45例.参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护理满意度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满意度为97.78%(44/45),显著高于参照组的80.00%(36/4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肺结核治疗有效率为71.11%(32/45),血糖控制良好率为77.78%(35/45);参照组肺结核治疗有效率为35.56%(16/45),血糖控制良好率为48.89%(22/45);研究组肺结核治疗有效率及血糖控制良好率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临床治疗效果以及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衍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营养护理干预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意义研究

    目的 研究营养护理干预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临床意义.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措施,试验组采用营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情况.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TG、TC、LDL-C、ApoB分别为(1.57±0.35)mmol/L、(5.26±0.89)mmol/L、(3.68±0.34)mmol/L、(1.13±0.22)g/L,均优于对照组的(1.77±0.45)mmol/L、(5.97±0.79)mmol/L、(3.93±0.64)mmol/L、(1.36±0.3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营养护理干预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可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脂代谢,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邱志静;郝晨红;李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慢性盆腔炎合并盆腔积液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慢性盆腔炎(CPID)合并盆腔积液患者施以药物+体外电场热疗方式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132例CPID合并盆腔积液患者,由数字奇偶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6例.对照组选择单纯药物方式完成治疗;观察组采用药物+体外电场热疗方式完成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8.48%)显著高于对照组(8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在开展CPID合并盆腔积液治疗工作期间,合理选择药物+体外电场热疗方法施治,对于患者的病情状况可以进行有效缓解,从而促进患者疾病恢复.

    作者:杜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

    目的 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失眠症患者,依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乙组与甲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常规西医疗法进行治疗,而甲组患者加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乙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0%,低于甲组的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25,P=0.018<0.05).乙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30.0%,高于甲组患者的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P=0.038<0.05).结论 在失眠症患者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治疗效果优于西医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医治疗,应推广使用.

    作者:林森涛;区世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比较常规内科药物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老年心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目的 比较常规内科药物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对老年心肾综合征(CR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老年CRS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7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CRRT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对照组死亡12例,病死率为32.4%;观察组死亡3例,病死率为8.1%;观察组病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73,P<0.05).观察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高于对照组,B型脑钠肽(BNP)、肌酐(Scr)、胱抑素C(Cys-C)、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均低于对照组,72 h尿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7.010、64.629、17.086、12.540、7.317、19.622,P<0.05).结论 相较于常规内科药物治疗,CRRT治疗老年CRS患者临床效果更优,更具推广价值.

    作者:杨思源;陈耀中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开放手术和内镜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效果观察

    目的 对治疗甲状腺癌过程中开放手术与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并对有效且安全的手术形式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76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手术1组和手术2组,每组38例.手术1组患者采用开放手术进行治疗,手术2组患者采用内镜手术进行治疗.手术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2组患者创伤面积(3.49±0.82)cm2、手术时间(81.33±10.31)min、住院时间(4.43±6.25)d、手术出血量(19.37±6.54)ml均优于手术1组的(7.52±2.69)cm2、(98.79±21.02)min、(7.94±4.68)d、(41.20±12.99)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89%,低于手术1组的42.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手术治疗方式可改善传统手术模式存在的不足,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显著的医疗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并使用.

    作者:王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PDCA循环模式在呼吸内科临床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

    目的 观察PDCA循环模式在呼吸内科患者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94例呼吸内科患者,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组与改良组,各47例.常规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改良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PDCA循环模式干预,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常规组患者中对护理不满意10例,较为满意18例,十分满意19例,护理满意度为78.72%;改良组患者中对护理不满意1例,较为满意21例,十分满意25例,护理满意度为97.87%;改良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组患者出现5例恶心,3例呕吐,2例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1.28%;改良组患者仅出现2例恶心,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改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呼吸内科患者的优质护理服务中应用PDCA循环模式的效果较好,该护理方案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史晓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腹膜外剖宫产术2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行腹膜外剖宫产术产妇的临床资料,第1例产妇采用侧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第2例产妇采用Waters顶入式腹膜外剖宫产术,观察治疗效果.结果 2例产妇均无血管、膀胱、输尿管等损伤,无术后并发症,术后胃肠功能几乎不受影响.2例产妇切口均Ⅰ级/级甲愈合,均无切口感染的发生,第1例产妇住院8 d、第2例产妇住院10 d.结论 腹膜外手术不干扰腹腔脏器,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但要合理应用,鉴于膀胱分离有一定难度,有损伤血管、膀胱或输尿管的可能,在紧急情况下不宜采用,在盆腔探查术或附加手术时不宜采用.

    作者:王静;冯淑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方法 68例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对照组给予茶碱缓释片治疗,研究组给予噻托溴铵治疗,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与FVC的比值(FEV1/FV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个月后,研究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8.82%低于对照组的2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6601,P<0.05).结论 噻托溴铵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以及应用.

    作者:卓玉娟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针对性护理在社区家庭病床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探讨针对性护理在社区家庭病床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40例社区家庭病床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一般的常规护理,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及康复指导.比较两组患者的服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住院治疗情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 试验组按时(量)服药率(90.00%)、不良反应发生率(15.00%)、住院治疗率(25.00%),均优于对照组(60.00%、45.00%、6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试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在社区家庭病床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并提高其生活质量水平.

    作者:温玉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62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单纯特布他林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布地奈德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与FVC的比值(FEV1/FVC)]的变化情况.结果 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FEV1、FVC及FEV1/FV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EV1、FVC及FEV1/FVC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患者的FEV1、FVC及FEV1/FV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特布他林联合布地奈德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推广.

    作者:揭俊鹏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DNT延长的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AIS)患者到达医院到静脉溶栓时间(DNT)延长的影响因素.方法 70例AIS患者,均接受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根据DNT不同分为延误组(DNT>60 min,37例)和非延误组(DNT≤60 min,33例).对比两组临床资料,分析AIS患者DNT延长的影响因素.结果 非延误组和延误组NIHSS评分分别为9(2,18)分和11(5,17)分,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06>0.05).非延误组既往有脑卒中史的比例较延误组高,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基线资料组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延误组的血压、血糖低于延误组,发病到入院时间、患者及家属决策时间短于延误组,心源性脑梗死率、醒后脑卒中率低于延误组,组间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既往无脑卒中病史、入院时血糖、血压不达标、心源性脑梗死、醒后脑卒中、家属决策时间长等因素易发生DNT延长.相反,有脑卒中史、入院血压、血糖达标、非心源性脑梗死、发病时间明确、家属对溶栓认知程度高、决策时间短,DNT缩短.

    作者:张晋欣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产后乳房胀痛护理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产后乳房胀痛护理两种方法 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产后乳房胀痛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产妇给予中医穴位催乳按摩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乳房疼痛程度.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产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2.8±0.7)分,对照组产妇VAS评分为(4.2±1.3)分,研究组产妇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乳房胀痛采取中医穴位催乳按摩护理,可以使产妇的疼痛明显减轻,使产妇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徐明哲 刊期: 2017年第23期

  • 浅述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护理方法

    目的 探究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并浅述一些个人见解.方法8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前的收缩压为(167±15)mm Hg(1 mm Hg=0.133kPa)、舒张压为(98±16)mm Hg、兴奋激越评分为(75±7)分,护理后分别为(137±20)mm Hg、(89±13)mm Hg、(38±8)分;对照组护理前的收缩压为(168±14)mm Hg、舒张压为(97±14)mm Hg、兴奋激越评分为(74±7)分,护理后分别为(160±14)mm Hg、(95±12)mm Hg、(67±6)分.两组护理前收缩压、舒张压、兴奋激越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后收缩压、兴奋激越评分均低于本组护理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收缩压、舒张压、兴奋激越评分均低于本组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其血压水平,改善其精神状态,临床应加以推广.

    作者:宋丽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