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哲
目的 探讨区分不同节律类型原发性高血压方法 ,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降压药和给药时间.方法9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护仪对所有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ABPM)分析.分析患者的节律构成[杓型(DH)、超杓型(UDH)、非杓型(NDH)、反杓型(ADH)],并观察比较不同节律类型患者的24 h收缩压平均值(24 h MSBP)、24 h舒张压平均值(24 h MDBP)、白昼收缩压平均值(dMSBP)、白昼舒张压平均值(dMDBP)、夜间收缩压平均值(nMSBP)、夜间舒张压平均值(nMDBP)、收缩压夜间下降率(SBPF)、舒张压夜间下降率(DBPF).结果 95例患者中,正常节律(杓型节律)患者19例,占20%;异常节律患者76例,占80%,其中超杓型19例、非杓型30例、反杓型27例.不同节律类型患者的dMDBP、nMSBP、nMDBP、SBPF、DBPF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采用SNK法两两比较,任意两种节律类型患者的nMSBP、nMDBP、SBPF、DBPF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MSBP、nMDBP、SBPF及DBPF均能较好地区分不同节律类型高血压.
作者:柯漫;李君荣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究与分析脑血管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体会.方法 102例脑血管病合并抑郁症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每组51例.A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疗法,B组患者在A组基础上给予临床综合干预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护理疗效进行分析对比.结果 B组护理满意度88.24%高于A组的7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出院两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低于入院护理前,且B组护理后出院评分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护理后出院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综合干预护理结合常规护理应用于脑血管病合并抑郁症患者的护理疗效更好,在临床上推荐此护理疗法.
作者:赵彧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发生的表现及预防措施,为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提供借鉴.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门诊收治的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出现不良反应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非甾体抗炎药中,以阿司匹林为常见药物和代表性药物,且用药频次高;36例非甾体抗炎药药物不良反应患者其不良反应具体为胃肠道(44.44%)、肝脏(8.33%)、神经系统(13.89%)、泌尿系统(2.78%)、血液系统(5.56%)、过敏(19.44%)、心血管事件(2.78%)、妊娠期(2.78%).结论 非甾体抗炎药不良反应发生的临床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此外还有肝脏、神经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过敏、心血管事件、妊娠期等.采取必要的预防措进行预防处理,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袁本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究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 ,并浅述一些个人见解.方法80例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以随机数字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研究组行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研究组护理前的收缩压为(167±15)mm Hg(1 mm Hg=0.133kPa)、舒张压为(98±16)mm Hg、兴奋激越评分为(75±7)分,护理后分别为(137±20)mm Hg、(89±13)mm Hg、(38±8)分;对照组护理前的收缩压为(168±14)mm Hg、舒张压为(97±14)mm Hg、兴奋激越评分为(74±7)分,护理后分别为(160±14)mm Hg、(95±12)mm Hg、(67±6)分.两组护理前收缩压、舒张压、兴奋激越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后收缩压、兴奋激越评分均低于本组护理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护理后收缩压、舒张压、兴奋激越评分均低于本组护理前及对照组护理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为精神分裂症合并高血压患者采取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显著降低其血压水平,改善其精神状态,临床应加以推广.
作者:宋丽清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对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动静脉内瘘患者予以个性化护理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70例维持性血透动静脉内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内科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以个性化护理,比较两组动静脉内瘘并发症发生情况、舒适度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动静脉内瘘总并发症率8.57%低于对照组的31.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14,P=0.017<0.05).观察组舒适度评分(8.67±1.0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38±2.40)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452,P=0.000<0.05).观察组满意21例、尚满意12例、不满意2例,对照组满意13例、尚满意15例、不满意7例,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2.158,P=0.031).结论 对维持性血透动静脉内瘘患者予以个性化护理,能够有效减少相关并发症发生,同时还可提高其舒适度和护理满意度,保障血透效果.
作者:赵婷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对治疗甲状腺癌过程中开放手术与内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进行观察,并对有效且安全的手术形式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76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手术1组和手术2组,每组38例.手术1组患者采用开放手术进行治疗,手术2组患者采用内镜手术进行治疗.手术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手术2组患者创伤面积(3.49±0.82)cm2、手术时间(81.33±10.31)min、住院时间(4.43±6.25)d、手术出血量(19.37±6.54)ml均优于手术1组的(7.52±2.69)cm2、(98.79±21.02)min、(7.94±4.68)d、(41.20±12.99)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7.89%,低于手术1组的42.1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手术治疗方式可改善传统手术模式存在的不足,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并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具有显著的医疗价值,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并使用.
作者:王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甲状腺占位性病变诊断中应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的价值.方法 15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给予常规超声诊断及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比较两种检查方式的准确率,观察病理诊断良恶性病变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评分情况.结果 15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病理诊断恶性53例,良性97例;常规超声诊断恶性56例,良性95例;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恶性52例,良性98例.常规超声诊断准确率为92.0%,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准确率为98.0%,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诊断准确率高于常规超声诊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良性占位大多位于1~4分,恶性占位则大多位于4~7分.结论 临床上利用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开展甲状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有助于提升准确率,具有较高的运用价值,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覃业志;李凤;叶发美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74例帕金森病患者,对其非运动症状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其临床护理效果给予分析研究.结果 74例患者,护理前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为(51.22±6.34)分、护理后为(46.65±3.02)分,护理前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为(52.12±5.78)分、护理后为(47.45±5.02)分,护理后患者SAS评分和SDS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帕金森病非运动症状采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使其相关症状得到明显改善,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曹晓琳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延续性护理在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例闭角型青光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护理方式的不同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眼科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性护理措施,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出院1年的护理满意度、卫生服务利用度以及出院后视野损伤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视野损伤发生率6%、眼压>2.81 kPa率9%、急诊就诊率5%、再次入院率3%均低于对照组的17%、20%、28%、1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出院1年护理满意度98%高于对照组的8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护理措施将护理工作延伸到了患者的生活当中,可以给予患者更加长久的护理,卫生服务利用度也明显提升,有效降低了患者的视野损伤发生率、再次入院率、急诊就诊率和眼压,该护理方式可在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护理当中进行推广利用.
作者:张瑞娟;郑良娣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依那普利、丹参酮联合治疗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依那普利治疗,观察组采用依那普利联合丹参酮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高于对照组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PaCO2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改善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每搏输出量(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输出量(CO)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SV、LVEF及CO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SV、LVEF及CO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那普利联合丹参酮治疗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效果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王振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诊疗与相关研究作出参考.方法 68例早期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早期乳腺癌治疗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早期乳腺癌保乳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引流量进行比较,观察两组患者的复发、转移及死亡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34.89±7.85)min,手术出血量为(60.12±5.77)ml,住院时间为(10.51±3.88)d,术后引流量为(323.74±52.35)ml;对照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63.15±11.74)min,手术出血量为(86.32±9.98)ml,住院时间为(41.46±7.26)d,术后引流量为(564.11±71.67)ml.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手术后引流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复发、转移及死亡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早期乳腺癌患者采取保乳术进行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行推广研究.
作者:王运福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儿童营养性贫血的干预方法 及其治疗效果.方法20例营养性贫血患儿,随机分为常规组与实验组,每组10例.常规组进行常规性的干预措施以及治疗措施,实验组在常规组基础上采用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及综合性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饮食恢复正常时间(3.40±1.45)d、网织红细胞改善时间(2.45±1.3)d、血红蛋白恢复正常时间(4.30±2.50)d均优于常规组的(6.54±2.70)、(5.60±2.45)、(7.50±3.50)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总满意度90%(9/10)明显优于常规组的40%(4/1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童营养性贫血患儿的治疗过程中,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及综合性的治疗方法 ,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患儿满意度更高,应该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邹萍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研究营养护理干预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谢的临床意义.方法 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进行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取普通护理措施,试验组采用营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B(ApoB)情况.结果 护理后,试验组TG、TC、LDL-C、ApoB分别为(1.57±0.35)mmol/L、(5.26±0.89)mmol/L、(3.68±0.34)mmol/L、(1.13±0.22)g/L,均优于对照组的(1.77±0.45)mmol/L、(5.97±0.79)mmol/L、(3.93±0.64)mmol/L、(1.36±0.31)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营养护理干预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可以明显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脂代谢,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邱志静;郝晨红;李红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分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失眠症患者,依照入院先后顺序分成乙组与甲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通过常规西医疗法进行治疗,而甲组患者加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乙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65.0%,低于甲组的9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25,P=0.018<0.05).乙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为30.0%,高于甲组患者的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329,P=0.038<0.05).结论 在失眠症患者的治疗中,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治疗效果优于西医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西医治疗,应推广使用.
作者:林森涛;区世通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伏立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18例采用伏立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的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对患者均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分析护理效果.结果 18例患者出现视觉障碍模糊共有2例,转氨酶升高共有1例,低血钾共有1例,白细胞下降共有2例,经过积极治疗以及精心护理后,6例患者的不良反应均得到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 对伏立康唑联合两性霉素B治疗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采取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可以使不良反应明显减少,加速患者病情康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王潇丽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产后乳房胀痛护理两种方法 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产后乳房胀痛产妇,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产妇给予中医穴位催乳按摩护理.比较两组产妇的乳房疼痛程度.结果 护理后,研究组产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2.8±0.7)分,对照组产妇VAS评分为(4.2±1.3)分,研究组产妇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产妇乳房胀痛采取中医穴位催乳按摩护理,可以使产妇的疼痛明显减轻,使产妇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徐明哲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分析神经导航系统在脑肿瘤手术治疗中的护理配合要点.方法 99例脑肿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患者均应用神经导航系统进行脑肿瘤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配合,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护理操作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0.33、44.23、25.83,P<0.05).结论 通过在神经导航系统脑肿瘤手术治疗中,实施优质护理配合,能取得较为显著效果,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妍霞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探讨女性不孕与解脲支原体(UU)以及沙眼衣原体(CT)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40例不孕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240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宫颈分泌物的检测,对比两组宫颈分泌物的UU、CT及UU+CT阳性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UU阳性例数为76例,阳性率为31.67%,对照组患者的UU阳性例数为31例,阳性率为12.92%;观察组UU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T阳性例数为81例,阳性率为33.75%,对照组患者的CT阳性例数为25例,阳性率为10.42%;观察组CT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UU+CT阳性例数为41例,阳性率为17.08%,对照组患者的UU+CT阳性例数为15例,阳性率为6.25%;观察组UU+CT阳性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U和CT感染与女性不孕具有一定的关系,不孕女性的UU和CT感染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女性,在临床体检中,女性患者如果检查出UU和CT感染阳性,应尽早治疗,避免病情发展导致严重的后果.
作者:马静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小儿危重患儿临床护理使用危重护理评分的干预指导效果.方法 90例危重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常规危重护理,观察组使用危重护理评分干预,2周后对两组患儿并发症情况和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护理后,两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在危重护理评分中的分布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为97.78%,对照组患儿护理满意度为82.22%;观察组患儿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 危重患儿临床护理使用危重护理评分干预措施能够为护理提供参考,提升护理效果.
作者:王丽新 刊期: 2017年第23期
目的 观察尼莫地平(商品名:尼莫通)联合腰大池引流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9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尼莫通联合腰大池引流缓慢放脑脊液治疗.评价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显效25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6例,有效17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为73.3%;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尼莫通联合腰大池引流缓慢放脑脊液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疗效显著,可以在临床当中推广使用.
作者:彭过 刊期: 2017年第2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