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勇
目的 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1)及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联合检测在肺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90例经病理确诊的肺癌患者(肺癌组)、60例肺部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病变组)和8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为研究对象,分别检测和比较各组血清中CEA、CA125、CYFRA21-1、NSE水平.结果 肺癌组血清平均CEA、CA125、CYFRA21-1和NSE水平均高于良性病变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敏感性显著高于各项单一项目检测(P<0.05).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25、CYFRA21-1和NSE联合检测可提高肺癌诊断的准确性,对肺癌的早期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欧阳玉立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在小儿重症急腹症术后应用生长抑素的临床效果.方法 重症急腹症手术患儿64例,术后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儿术后进行常规处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患儿生长抑素,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肛门排气时间及腹围差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小儿急腹症术后应用生长抑素,能够有效促进患儿术后胃肠功能的尽快恢复,有利于减轻患儿痛苦,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石对先;马秋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降脂胶囊联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酒精性脂肪肝(AFLD)的疗效.方法 80例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降脂胶囊、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联合治疗,对照组口服水飞蓟宾片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肝功能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降脂胶囊联合复方二氯醋酸二异丙胺治疗酒精性脂肪肝,疗效显著,适合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陈宏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重症脑损伤患者应用标准外伤骨瓣开颅术的临床效果.方法 87例重症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标准外伤骨瓣开颅术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中残率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重残率上,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上,治疗组为8.89%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外伤骨瓣开颅术具有疗效显著,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的效果,且术后并发症少,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王旭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欣普贝生联舒头刺激用于朋妊娠诱导分娩的临床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方法 106例足月分娩产妇,将其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3例.对照组予以催产素引产,实验组予以欣普贝生联合乳头刺激引产,对比两组相关指标.结果 实验组用药后6、12、24 h宫颈成熟度评分高于对照组,宫颈成熟度上升了分所需时间、开始用药到分娩时间短于对照组,引产显效率、优质分娩率、早期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转剖宫产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催产素引产,欣普贝生联合乳头刺激用于足月妊娠诱导分娩效果更好,安全可靠,且对于降低剖宫产率、提高阴道产质量、促早期泌乳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莉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对乳腺癌临床分期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100例乳腺癌患者记为乳腺癌组,同期25例乳腺正常女性记为正常组,观察研究对象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功能检测相关指标.结果 乳腺癌组不同分期患者CD3+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Ⅲ、Ⅳ期CD3+、CD4+、CD4+/CD8+较正常组及乳腺癌Ⅰ、Ⅱ期显著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Ⅲ、Ⅳ期CD8+较正常组及乳腺癌Ⅰ、Ⅱ期显著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胞免疫功能检测对诊断分析乳腺癌分期、改善临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吕松林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并探究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0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给予优质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护理的效果.结果 经过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评分为(49.64±7.97)分优于对照组的(32.05±5.2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18.26±4.26)d短于对照组的(28.65±7.23)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给予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优质护理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可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作者:刘路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不良反应.方法 对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关于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的不良反应监测报告4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阿莫西林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不良反应发生率、不良反应安全图形、不良反应发生持续时间及对原患疾病的影响.结果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所致不良反应发生82例,明显少于阿莫西林的354例.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所致过敏反应23例,明显少于阿莫西林234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中无神经系统不良反应,阿莫西林神经系统不良反应41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无死亡病例,阿莫西林因过敏性休克死亡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持续时间与对原患疾病影响明显优于阿莫西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莫西林所致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多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在临床中应根据患者病情合理选择应用.
作者:刘媛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在脑梗死急性期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 80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不同时间的神经功能缺损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不同时间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分别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不同时间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分别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康复护理和心理护理在改善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运动功能及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陈杰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奥拉西坦对脑梗死恢复期患者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方法 87例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通过随机抽样法将其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奥拉西坦治疗,对照组患者只进行常规综合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7%,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为(28.1±1.5)分;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1%,MMSE评分为(25.7±1.9)分.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和MMSE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拉西坦在脑梗死恢复期患者临床治疗中效果显著,有助于降低患者神经缺损程度,改善其认知障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白彦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结绳法、扣眼法及区域法三种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差异.方法 150例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及C组,各50例.A组采用结绳法、B组采用扣眼法、C组采用区域法行动静脉内瘘穿刺;比较三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满意度等.结果 三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患者内瘘穿刺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患者穿刺满意度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 三种动静脉内瘘穿刺方法用于血液透析患者穿刺成功率接近,但结绳法和扣眼法应用安全性均优于区域法.
作者:乔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究介入治疗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心功能的干预作用.方法 100例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50例.常规组给予药物治疗,实验组给予介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的分级情况与左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及心功能分级均有所改善,且实验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采用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可作为临床优先采用的治疗方法.
作者:何桂香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导乐联合自控硬膜外麻醉用于无痛分娩中的临床影响.方法 60例无痛分娩患者,根据麻醉方法分为研究组(给予导乐联合自控硬膜外麻醉)和对照组(给予常规硬膜外麻醉),各30例.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 研究组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无痛分娩中应用导乐联合自控硬膜外麻醉,可缩短产程,减少产后出血,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李连海;周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普米克令舒)和硫酸特布他林雾化液(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小儿哮喘的临床效果,总结提升小儿哮喘治疗质量的临床方法.方法 58例小儿哮喘患儿(实验组)给予普米克令舒和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同期58例小儿哮喘患儿(对照组)给予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实验组患儿总有效率、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呼气峰流速、氧分压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小儿哮喘患儿,选择普米克令舒和博利康尼雾化吸入治疗可以提升患儿治疗质量,临床可推广应用.
作者:李文华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16例卵巢肿瘤蒂扭转保留卵巢手术临床疗效,对其手术治疗方案提供选择依据.方法 16例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采用了结扎卵巢血管后蒂部复位切除卵巢肿瘤的保守手术,术后随访观察疗效.结果 16例卵巢肿瘤蒂扭转的卵巢肿瘤性质分别为5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瘤、7例卵巢成熟性畸胎瘤、3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瘤和1例卵巢黄体囊肿.术后患者一般情况良好,随访其卵巢血流、卵巢体积、卵泡发育及性激素水平恢复良好.结论 卵巢肿瘤蒂扭转的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附件未坏死的卵巢肿瘤蒂扭转患者,在腹腔镜下或开腹行蒂部复位切除卵巢肿瘤的保守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程晓娥;李会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评价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104例早期非小细胞癌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予以开胸手术治疗)和治疗组(予以胸腔镜手术治疗),各52例.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组引流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镇痛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应用胸腔镜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优于传统开胸手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崔海峰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超声在胎儿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中的诊断意义.方法 120例永存左上腔静脉畸形胎儿作为研究对象,使用Wolusion E8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胎儿心内、心外结构进行常规检查和测量.观察胎儿肺动脉左侧有无血管及其血流方向和频谱,同时观察其是否合并其他畸形.结果 120例胎儿中119例为双侧上腔静脉,1例为右侧上腔静脉中断.118例左上腔静脉回流到右心房,2例回流到左心房.102例是单纯永存上腔静脉,占85.00%;8例合并室间隔缺损,占6.67%;2例合并房间隔缺损,占1.67%;8例合并左室发育不良综合征,占6.67%.结论 根据其特征性表现,早期对永存上腔静脉畸形进行诊断意义重大,可以防止其他先天性疾病的发生.
作者:刘锦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结核感染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吸入糖皮质激素疗效的影响.方法 64例结核感染的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试验组,将同期收治的64例无结核感染的支气管哮喘患儿作为对照组.两组患儿均给予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而试验组同时其给予抗结核治疗.比较两组患儿在肺功能及住院方面的差异.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患儿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及呼气流量峰值均显著上升,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儿在住院次数、沙丁胺醇用量及急诊次数方面均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核感染较无结核感染对儿童支气管哮喘吸入糖皮质激素疗效显著,其能够有效改善患儿呼气困难,药物用量少,急诊和住院次数也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志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疼痛中的干预作用.方法 100例实施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性护理.观察两组术后疼痛改善情况,记录住院时间,评定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48 h焦虑抑郁情况.结果 观察组术后24、48、72 h的疼痛评分分别低于对照组同期的疼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8 h的焦虑抑郁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有助于减轻心脏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改善其焦虑抑郁情绪,缩短住院时间,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孙德礼 刊期: 2016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产前护理指导对初产妇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 100例初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产前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产前护理指导,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和分娩结局.结果 观察组的阴道分娩率、新生儿窒息评分高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胎儿窘迫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围生儿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前护理指导能够促进初产妇阴道分娩,改善分娩结局.
作者:苏丽妮 刊期: 201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