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线;陈民
目的:探讨分析抗菌药物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重症胰腺炎患者43例,采用药频数指标对43例重症胰腺炎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发现胰腺及胰周感染6例(26.09%),抗菌药物共联用63例次,3种抗菌药物联用20例次。结论:在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中,通过加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基础理论培训与学习,及时通报细菌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分析报告,可促进抗菌药物的有效合理应用。
作者:穆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胎盘早剥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初步诊断疑似胎盘早剥患者12例,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所有患者采取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进行检查,以探讨超声在胎盘早剥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超声诊断快速准确提示血肿位置、胎盘增厚数据、胎盘早剥面大小,与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率100%。结论:超声检查对胎盘早剥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都很高,且能迅速提示胎盘早剥的位置、范围大小和严重程度以及胎儿状况,可作为诊断胎盘早剥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何淑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其临床治疗方法。方法:2013年7月-2014年5月收治过敏性紫癜患儿78例,其中66例由于腹痛和关节疼痛症状较为严重,遵医嘱后给予激素治疗以缓解腹痛和关节肿痛,综合分析患者的既往病史、发病时间、发病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情况。结果:78例患儿中临床表现:消化道57例(73.1%),关节肿痛9例(11.5%),肾脏受损3例(3.8%)。66例因腹痛和关节疼痛较严重使用激素治疗,该组患儿的腹痛和关节疼痛明显好转。77例患儿的康复时间6~12 d,平均7.5 d。出院半年后随访发现4例出现过敏性紫癜复发,复发率5.1%。结论:过敏性紫癜多发年龄为5~8岁儿童,病情复杂多变,对于关节肿痛和腹痛较为严重的患者可采取激素治疗。
作者:唐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比较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8月-2014年5月收治疝气患儿188例,分为传统组和微创组。传统组94例患儿采取传统手术的方法进行疝气治疗,手术切口>2.5 cm。微创组94例患儿则采用微创手术的方法进行疝气治疗,切口长度0.5~2 cm。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情况对比,在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上,微创组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上,传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7.23%,微创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2.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在小儿疝气的治疗效果上明显优于传统手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了解洪山区0~6岁儿童血铅水平分布状况及相关因素,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0~6岁儿童手指末梢血1227例按年龄分为两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两组血铅水平。结果:Ⅰ组铅超标率1.11%,铅中毒率0.16%。Ⅱ组铅超标率0.67%,铅中毒率0。结论:洪山区儿童血铅水平处于国内中等水平,但仍高于发达国家。
作者:陆继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下肢深静脉血栓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组采用冠心宁联合利伐沙班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半个月后患者的下肢肿胀、疼痛情况以及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结果,测量健侧与患侧肢体相同部位的周径,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88%)显著高于对照组(8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优于单用尿激酶治疗。
作者:杜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手术室是救治患者的重要场所之一,具有特殊的要求,手术室的护士责任心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避免护理缺陷,是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的关键。为探讨手术室护理的安全缺陷及防范措施,本文结合20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国内外有关文献,对手术室存在的护理安全缺陷及隐患进行分析,着重阐述规章制度不健全、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应急能力和新旧知识的更新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护士责任心不强、手术室护理劳动强度大等方面,并提出来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安全缺陷,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魏利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3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8例,对照组口服氨氯地平片治疗,试验组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两组患者医护人员及医疗水平一致,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25.3±10.7)mmHg、(82.6±5.5)mmHg,对照组分别为(135.7±10.5)mmHg、(92.4±6.8) mmHg,试验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a=5.721,tb=9.240,P 均<0.05);试验组总有效率8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61,P<0.05)。结论: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值得临床医生大力推广。
作者:李文学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诊断女性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3月-2014年3月使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诊断女性不孕症患者452例,其中278例原发性不孕,174例继发性不孕,对其就诊资料进行分析与回顾。结果:本组452例患者均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诊断,由于输卵管原因病变208例(46.0%),发病率高;其次是子宫内膜异位136例(30.0%);子宫异常72例(15.9%);少为卵巢异常36例(8.0%)。本组研究中由于输卵管原因不孕居于首位。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进行不孕症的诊断治疗,将两者各自的优势都在极大程度上发挥出来,不仅拓展了内镜手术治疗不孕症的范围,而且能够将诊断与治疗集为一体,避免开腹手术,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量低、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都展现出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昀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缩宫素对缩短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4年5月收治服用药物终止妊娠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联合用药进行药流;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缩宫素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患者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完全流产人数明显较多(P<0.05);观察组阴道出血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接受常规药流后,使用缩宫素,可以明显减少阴道出血,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许岚;吴莉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压波动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治急性脑出血合并高血压患者33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强化降压组219例,强化降压组给予强化降压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强化降压组急性期收缩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强化降压组收缩压变异性低于对照组。结论:收缩压变异性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作者:王芬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褥疮管理办法纳入科室全面预算管理在控制褥疮发生中的效果。方法:通过褥疮管理办法纳入科室全面预算管理,褥疮小组对上报难免褥疮患者严格审核,对符合难免褥疮患者及褥疮患者进行全院会诊、指导,内网跟踪及监督皮肤情况。结果:褥疮管理办法纳入科室全面预算管理后,褥疮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提高了褥疮的治愈率。结论:加强褥疮奖惩办法的管理,对上报难免褥疮患者经褥疮小组审核不符合条件者予以否认,可有效控制褥疮的发生,提高褥疮的治愈率。
作者:赵莲英;张智会;李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疗效差异。方法: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上消化道穿孔患者80例,随机分成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40例,开腹组采用单纯修补加大网膜覆盖治疗,腹腔镜组利用腹腔镜进行治疗。结果:腹腔镜组切口长度(2.5±0.7)cm,手术时间(62.3±13.3)min,肠功能恢复时间(24.9±9.3)h,住院时间(7.2±2.2)d,并发症3例,并发症发生率7.5%,其中发热2例,术后感染1例。开腹组切口长度(12.2±3.3)cm,手术时间(86.6±22.2)min,肠功能恢复时间(71.4±11.9)h,住院时间(11.4±3.6)d,并发症6例,并发症发生率15.0%,其中发热4例,术后感染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上消化道穿孔切口小,手术时间短,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明显优于开腹手术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解挺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食管静脉曲张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36)予以常规胃镜在清醒状态进行套扎治疗,观察组(n=36)予以无痛胃镜在麻醉状态进行套扎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2%,明显高于对照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46,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166,P<0.05);观察组呛咳、流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8%、5.6%、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9.4%、77.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a=31.846,χ2b=35.714,χ2c=13.177,P均<0.05)。结论:采用无痛胃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视野清晰,诊断效果好,患者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董明志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小儿麻醉中采用七氟烷与地氟烷麻醉维持后苏醒质量的比较。方法:2014年2-12月收治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吸入七氟烷麻醉维持,观察组给予吸入地氟烷麻醉维持,对比两组患儿出现睁眼或体动的时间、完全清醒时间以及麻醉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睁眼或体动的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哭闹、烦躁、恶心呕吐以及严重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3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0.0%(P<0.05)。结论:小儿麻醉中采用地氟烷进行麻醉维持后,患儿出现睁眼或体动的时间、完全清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均明显优于七氟烷,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世雄;马东晖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重症肝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2013年3月-2014年8月收治重症肝炎并发感染患者32例,对所有患者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对所有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经治疗和护理后32例患者的感染情况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控制和改善。结论:重症肝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具有多样性,对患者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率。
作者:辛丽;王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高危妊娠胎盘的循环变化及其与终妊娠结局间的关系。方法: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妊娠孕妇117例,依照其脐血流S/D值及临床表现将其分为A、B、C 3组,每组39例。A组为S/D值≥95th%,主要特点为胎盘供血不足。B组为S/D值<95th%孕妇,且存在妊娠合并症。C组为正常妊娠孕妇。对3组孕妇进行相关各项指标的检查,如胎盘内绒毛动脉阻力、绒毛血管数等,并将其与终妊娠结局相对比。结果:A组孕妇的绒毛血管数明显比其他两组要低,而绒毛动脉S/D值则高于其他两组。B组孕妇的绒毛血管数要明显低于C组,绒毛动脉S/D值则较高。在3组孕妇中,妊娠结局差为A组,其次为B组,C组孕妇好。结论:运用彩色和能量多普勒超声的检查方式能够对孕妇胎盘绒毛状况进行严密监测,观察研究其血流动力学变化,为有效避免高危妊娠胎盘循环状况的发生提供帮助。
作者:李红;武加利;何香芹;董洋;肖静;陈谦谦;李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并研究其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2月-2012年9月收治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小梁切除术治疗,试验组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术后并发症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术后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万义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随着监狱的现代化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保障罪犯健康权益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监狱医院的投入不断加大,监狱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服刑人员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监狱医院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实际医疗保障能力与罪犯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还有一定距离,罪犯为了逃避劳动改造,伪病、诈病时常发生,监狱医院的医疗风险不容低估。因此必须树立对监管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提高对保障罪犯健康权益的认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对医疗设施的投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依法行医、规范医疗行为;建章立制、严格落实;强化医疗质量,规避医疗风险,确保监狱医院的医疗安全,为监狱的监管安全做出贡献。
作者:吴金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从视网膜功能和形态相关性评价曲安奈德玻璃体注射治疗黄斑囊样水肿(CME)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9例29眼CME患者,进行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IVTA)2 mg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进行佳矫正视力(BCVA)、晶状体、眼内压(IOP)、OCT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FT)、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及FFA检查等。结果:治疗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CFT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f-ERG:N1波潜伏期变化不大,P1波潜伏期及N1、P1波振幅密度有所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1、P1波潜伏期与CFT无相关性(P>0.05),N1、P1波振幅密度与CFT存在负相关性(P<0.05)。结论:mf-ERG联合OCT能更客观、更全面的评价IVTA治疗CME在黄斑功能和形态上的变化。
作者:郭冕;蒋模;潘乐;罗艳;谭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