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研究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调查2013年6月-2014年6月出院的120例患者,对其执行延续护理服务。结果:随着延续护理工作的推进,大部分患者对延续护理都持赞许态度,且大部分患者都掌握了病症的基本信息和处理方法。结论:延续护理是建立在人性化护理与整体化护理基础上的全新护理方式,建立了医护人员和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的良好沟通与互动,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王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ACS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应用护理路径模式给予急诊护理,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进门-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在ACS行PCI患者中的应用可明显提高急救效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产后的影响。方法: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产妇1680例,由于新生儿疾病原因转入新生儿科3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均于产后1 d、产后7 d和出院前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调查。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分离1 d S-AI评分(43.3±6.9)分,EPDS评分(10.2±4.2);分离7 d,S-AI评分(40.1±5.3)分,EPDS 评分(8.1±3.2);分离10 d S-AI 评分(37.8±3.3)分,EPDS 评分(6.2±3.1)。对照组分离1 d S-AI 评分(43.2±7.1)分,EPDS评分(10.2±4.3);分离7 dS-AI评分(47.3±6.9)分,EPDS评分(10.1±4.3);分离10 d S-AI评分(46.8±7.3)分,EPDS评分(8.9±2.9)。两组分离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离7 d和分离10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母婴分离产妇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热依扎·叶斯肯德尔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重症肝炎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护理措施。方法:2013年3月-2014年8月收治重症肝炎并发感染患者32例,对所有患者并发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然后对所有患者予以综合护理干预。结果:经治疗和护理后32例患者的感染情况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控制和改善。结论:重症肝炎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具有多样性,对患者予以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感染率。
作者:辛丽;王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加强对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有效地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早日康复。方法:总结近2年对36例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36例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均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根据老年患者的特点、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制定护理措施并切实有效地实施,可预防术后并发症和意外的发生,患者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赵彩霞;王美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评价中药浴足结合中西医护理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近期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浴足组、中药浴足组、中药浴足结合中西医护理组(简称结合组),每组30例,空白组给予中西医药物治疗,浴足组仅给予中药浴足,中药浴足组给予口服中药合并中药浴足治疗,结合组在中药浴足组前提下给予中西结合护理。6个月后,对患者焦虑抑郁、肺功能、生活质量等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结合组患者6个月后指标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结合中药浴足可有效地缓解 IPF 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肺功能,从而促进患者生活水平的提高。
作者:曾正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况及护理经验。方法: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乳腺癌患者8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的心理状况调查,了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然后根据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进行护理干预。结果:经过人性化护理管理后,疾病认知达标例数、按时复查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和抑郁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干预组焦虑和抑郁水平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97.7%,对照组的满意度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度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罗玉芬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护理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股骨头坏死患者9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采用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局部血肿和穿刺部位的出血情况,没有出现动脉血栓情况,护理满意度达到96.9%。结论: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护理措施应该术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术中进行密切的观察和检测,术后对穿刺的部位进行认真护理,避免穿刺部位出现血肿和出血的情况,避免发生合并症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秋菊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收治择期手术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抑郁度、焦虑度较术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手术前后的抑郁度与焦虑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择期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消除术前紧张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贺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褥疮管理办法纳入科室全面预算管理在控制褥疮发生中的效果。方法:通过褥疮管理办法纳入科室全面预算管理,褥疮小组对上报难免褥疮患者严格审核,对符合难免褥疮患者及褥疮患者进行全院会诊、指导,内网跟踪及监督皮肤情况。结果:褥疮管理办法纳入科室全面预算管理后,褥疮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提高了褥疮的治愈率。结论:加强褥疮奖惩办法的管理,对上报难免褥疮患者经褥疮小组审核不符合条件者予以否认,可有效控制褥疮的发生,提高褥疮的治愈率。
作者:赵莲英;张智会;李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了解吞咽康复训练联合口腔护理对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预防肺部感染的疗效。方法:将126例脑梗死合并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及平均住院时间。结果:试验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吞咽康复训练联合口腔护理治疗脑梗死合并吞咽困难患者,能有效预防肺部感染,促进疾病恢复。
作者:张琦君;邓英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前馈控制在手足口病(HFMD)突发性流行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突发性流行期手足口病重症患儿12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前馈控制指导下的护理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整体疗效、免疫功能。结果:①整体疗效: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4.82±0.62 vs 8.18±0.98)d,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97.06% vs 79.79%);②免疫功能指标:观察组的IgG、IgM、IgA水平高于对照组(13.42±1.69 vs 7.92±0.95,2.55±0.34 vs 1.81±0.23,1.21±0.16 vs 0.55±0.08)g/L。结论:前馈控制指导下的护理管理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整体疗效、提高免疫功能、减少心肌损伤,是手足口病突发性流行期理想的护理方法。
作者:王利红;任莉;张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急腹症接诊分诊中的应用。方法: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急腹症患者80例,基于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在接诊分诊时采取传统法,观察组在接诊分诊时采取临床路径,对两组患者满意度、不同时间确诊率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7.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对照组满意度62.5%,观察组满意度8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急腹症接诊分诊中应用临床路径,不仅可为患者获得及时的抢救时间,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可有效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患者的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加快患者的康复,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以及应用价值。
作者:恽建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2011年6月-2013年8月收治产后抑郁症产妇7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6周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其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给予心理护理、社会支持和自我调节等护理干预可提高其疗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作者:吴转子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因分析与治疗方法。方法: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72例,其中上呼吸道反复感染41例,下呼吸道反复感染31例,对病因进行分析。结果:上呼吸道反复感染患者病因主要有胃食管反流、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下呼吸道反复感染患者病因主要包括免疫缺陷病、纤毛不动综合征、气管异物、肺炎感染、哮喘、支气管及肺先天异常等。结论:对于上呼吸道反复感染患者,慢性鼻窦炎和慢性扁桃体炎是主要的病因,而对于下呼吸道反复感染患者,免疫缺陷是主要的病因,其次分别是纤毛不动综合征和气管异物,临床治疗时应该加强对上述疾病的防治工作,尽量避免患者的呼吸道出现反复感染的情况。
作者:钟国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比较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8月-2014年5月收治疝气患儿188例,分为传统组和微创组。传统组94例患儿采取传统手术的方法进行疝气治疗,手术切口>2.5 cm。微创组94例患儿则采用微创手术的方法进行疝气治疗,切口长度0.5~2 cm。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情况对比,在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上,微创组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上,传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7.23%,微创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2.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在小儿疝气的治疗效果上明显优于传统手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50例,A组给予胰岛素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分泌指数以及空腹血糖水平。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空腹血糖、体重指数、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胰岛素分泌指数均有所改善,其中B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且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西格列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以及控制血糖,在临床中具有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作者:张光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缩宫素对缩短药物流产后阴道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4年5月收治服用药物终止妊娠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米索前列醇联合米非司酮联合用药进行药流;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缩宫素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患者流产后阴道出血的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完全流产人数明显较多(P<0.05);观察组阴道出血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P<0.05);观察组阴道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患者接受常规药流后,使用缩宫素,可以明显减少阴道出血,推荐临床应用。
作者:许岚;吴莉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分别实施子宫背带式缝合术与宫腔填纱止血的效果。方法: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行剖宫产分娩且产后出血患者72例,随机将其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根据常规止血法进行宫腔填纱治疗,观察组实施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处理,研究两组的临床止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止血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且总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止血期间均有不良反应出现,观察组8.33%(3/36),相比对照组27.78%(10/36)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后反应出血患者实施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处理,整体止血效果更理想,且安全性更佳,值得在临床普及。
作者:丛夏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老年肺炎患者1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500 mg/次,1次/d,美罗培南静脉滴注1 g/次,1次/8 h。观察组给予静脉注射乳糖酸阿奇霉素500 mg/次,1次/d,予静脉注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1次/l2 h。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6(白细胞介素-6)、IL-8(白细胞介素-8)和TNF-α(肿瘤坏死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49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6%;对照组痊愈28例,显效24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肺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胡丽群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输血前九项及肝功能正常的71例患者,予重组乙肝疫苗20μg分别在0、1、6个月接种,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67例患者HBsAb滴度≥10 mIU/mL,抗体滴度(494.02±331.94)mIU/mL,转阳率94.36%。少数患者接种部位疼痛。结论:重组乙肝疫苗接种,HBsAb转阳率高,不良反应少,可有效保护血液透析患者。
作者:刘丽茹;何敏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基层医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资料采集,了解二甲双胍治疗的使用情况,并对现状进行分析。方法:对本市及所属5家基层医院的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资料,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对象237例,其中持续服用二甲双胍39例(16.5%);既往服用现未服用151例(63.7%);从未服用过二甲双胍47例(19.8%)。对既往服用现未服用二甲双胍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对药物认识不足者、因经济因素而停药者、服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而停药者、因其他疾病导致不能服用二甲双胍者、医务人员干预者等的例数分别为59例(39.1%)、44例(29.1%)、23例(15.2%)、11例(7.3%)、9例(6.0%),其他原因5例(3.3%)。对从没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害怕不良反应24例(51.1%);相信“中药降糖效果强于西药”16例(34.0%);其他7例(14.9%)。结论:基层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的使用情况并不理想,患者依从性的缺乏是影响二甲双胍使用情况的主要因素。
作者:刘线;陈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小儿麻醉中采用七氟烷与地氟烷麻醉维持后苏醒质量的比较。方法:2014年2-12月收治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吸入七氟烷麻醉维持,观察组给予吸入地氟烷麻醉维持,对比两组患儿出现睁眼或体动的时间、完全清醒时间以及麻醉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睁眼或体动的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哭闹、烦躁、恶心呕吐以及严重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3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0.0%(P<0.05)。结论:小儿麻醉中采用地氟烷进行麻醉维持后,患儿出现睁眼或体动的时间、完全清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均明显优于七氟烷,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世雄;马东晖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3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8例,对照组口服氨氯地平片治疗,试验组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两组患者医护人员及医疗水平一致,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25.3±10.7)mmHg、(82.6±5.5)mmHg,对照组分别为(135.7±10.5)mmHg、(92.4±6.8) mmHg,试验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a=5.721,tb=9.240,P 均<0.05);试验组总有效率8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61,P<0.05)。结论: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值得临床医生大力推广。
作者:李文学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疗效差异。方法: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上消化道穿孔患者80例,随机分成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40例,开腹组采用单纯修补加大网膜覆盖治疗,腹腔镜组利用腹腔镜进行治疗。结果:腹腔镜组切口长度(2.5±0.7)cm,手术时间(62.3±13.3)min,肠功能恢复时间(24.9±9.3)h,住院时间(7.2±2.2)d,并发症3例,并发症发生率7.5%,其中发热2例,术后感染1例。开腹组切口长度(12.2±3.3)cm,手术时间(86.6±22.2)min,肠功能恢复时间(71.4±11.9)h,住院时间(11.4±3.6)d,并发症6例,并发症发生率15.0%,其中发热4例,术后感染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上消化道穿孔切口小,手术时间短,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明显优于开腹手术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解挺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对胸部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拟行胸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肋间神经应用0.375%罗哌卡因35 mL阻滞,对照组:0.9%生理盐水35 mL。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 h、8 h、12 h、24 h、48 h疼痛VAS评分及Prince-Henry(P-H)疼痛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术后罗哌卡因组VAS及Prince-Henry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罗哌卡因组呼吸系统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0.375%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可有效减轻开胸术后胸部疼痛并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
作者:夏宏伟;方秦模;牛庆玲;王凯超;李士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妊娠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改善其妊娠结局的有效方法。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妊娠高血压患者98例,观察围生儿的死亡率以及98例孕产妇的终止妊娠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终止妊娠的孕产妇5例,其余93例围生儿的死亡率4.3%(4/93)。并发症的发生率32.7%(32/98)。结论:妊娠高血压可对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需及时就诊,以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何成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从视网膜功能和形态相关性评价曲安奈德玻璃体注射治疗黄斑囊样水肿(CME)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9例29眼CME患者,进行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IVTA)2 mg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进行佳矫正视力(BCVA)、晶状体、眼内压(IOP)、OCT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FT)、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及FFA检查等。结果:治疗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CFT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f-ERG:N1波潜伏期变化不大,P1波潜伏期及N1、P1波振幅密度有所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1、P1波潜伏期与CFT无相关性(P>0.05),N1、P1波振幅密度与CFT存在负相关性(P<0.05)。结论:mf-ERG联合OCT能更客观、更全面的评价IVTA治疗CME在黄斑功能和形态上的变化。
作者:郭冕;蒋模;潘乐;罗艳;谭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2013年4月-2014年4月收治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40例,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方法、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胃镜检查,胃癌出血2例(5.00%),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20例(50.00%),门脉高压性胃病出血9例(22.50%),消化性溃疡出血6例(15.00%),急性胃黏膜损伤出血3例(7.50%)。40例患者经治疗,显效25例(62.50%),有效12例(30.00%),无效3例(7.50%),总有效率92.50%(37/40)。治疗无效的3例患者中,发生继发性感染2例,出血过多死亡1例。结论: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主要与门脉高压性胃病、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胃癌、急性胃黏膜损伤、消化性溃疡等有关,临床上应早期应用胃镜等辅助检查手段,明确出血原因和出血部位,并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有效止血,以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张金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并研究其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2月-2012年9月收治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小梁切除术治疗,试验组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术后并发症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术后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万义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早产患者的临床诊治及并发症防治。方法: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胎膜早破早产患者56例,给予舒喘灵4.8 mg,1次/6 h,地塞米松10 mg,2次/d,以及25%硫酸镁,30~60 mL/d,注意观察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体温、羊水性状及胎心等指标。结果:本研究纳入56例患者中,保胎成功48例,失败8例,分娩者围生儿病死率方面,<34孕周明显高于≥34孕周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率方面,<36孕周高于足月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S 方面,<34孕周者明显增加,≥34孕周围生儿存活率显著提高。结论:对于胎膜早破早产临床救治的关键是正确使用地塞米松及预防感染类药物,并适时终止妊娠。
作者:张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压波动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治急性脑出血合并高血压患者33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强化降压组219例,强化降压组给予强化降压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强化降压组急性期收缩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强化降压组收缩压变异性低于对照组。结论:收缩压变异性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作者:王芬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特点及其临床治疗方法。方法:2013年7月-2014年5月收治过敏性紫癜患儿78例,其中66例由于腹痛和关节疼痛症状较为严重,遵医嘱后给予激素治疗以缓解腹痛和关节肿痛,综合分析患者的既往病史、发病时间、发病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以及预后情况。结果:78例患儿中临床表现:消化道57例(73.1%),关节肿痛9例(11.5%),肾脏受损3例(3.8%)。66例因腹痛和关节疼痛较严重使用激素治疗,该组患儿的腹痛和关节疼痛明显好转。77例患儿的康复时间6~12 d,平均7.5 d。出院半年后随访发现4例出现过敏性紫癜复发,复发率5.1%。结论:过敏性紫癜多发年龄为5~8岁儿童,病情复杂多变,对于关节肿痛和腹痛较为严重的患者可采取激素治疗。
作者:唐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妊娠的临床效果,为患者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卵巢妊娠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时间、术后抗生素药物使用时间、术后发热情况及住院时间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妊娠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术后恢复时间短,有效减少了住院费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借鉴价值。
作者:陈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改良切瘤法用于剖宫产术中切除较大子宫肌瘤(至少1个肌瘤直径>9 cm)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4年6月-2013年9月收治剖宫产术中同时应用改良切瘤法行肌瘤切除术患者235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择同期单纯剖宫产2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病率及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病率、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切瘤法用于妊娠合并较大子宫肌瘤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聂林;李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龈下根治和根面平整联合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牙周病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龈上洁治术,4周后根据患牙具体情况给予SRP 治疗。结果:观察组痊愈85颗,显效9颗,有效4颗,无效2颗,总有效率98.0%;对照组痊愈60颗,显效11颗,有效5颗,无效24颗,总有效率76.0%。治疗前,两组患者 MD、PD、SBI、PLI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 MD、PD、SBI、PLI 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龈下根治和根面平整联合局部用药治疗牙周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张松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患者46例,作为研究组;同期收治慢性丙型肝炎未合并糖尿病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聚乙二醇干扰素与利巴韦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持续病毒应答率、丙肝病毒阴转率及空腹血糖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合并糖尿病具有安全、可靠、有效等优点。
作者:郭芙蓉;吴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52例,根据自身病况,采用β2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治疗措施。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52例患者无并发症出现,胎儿在母体中各项体征正常。经过上述治疗之后,治疗总有效率96.1%。结论:妊娠促使部分患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半卧位、吸氧、静脉注射氨茶碱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措施能有效控制严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作者:幸似瑛;谢文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及体重早产儿早产原因、合并症及近期预后。方法:收治早产儿303例,按不同胎龄和体重分为6组,对6组早产儿的早产原因、合并症以及近期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胎膜早破是引起早产主要的原因。早产儿主要并发症为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及肺炎等。不同胎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新生儿科医师应当掌握引起早产的原因,积极防治早产儿合并症,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作者:魏春晖;杨诗梅;隋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2014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10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对观察组(n=50)施行麻醉,采用氯胺酮对对照组(n=50)施行麻醉。记录分析两组患儿围术期的各项生命体征和麻醉苏醒时间。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麻醉显效36例,麻醉有效14例,麻醉显效率72.00%;对照组麻醉显效27例,麻醉有效23例,麻醉显效率54.00%。两组患儿术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进行5 min时,两组患儿的平均动脉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停药后麻醉苏醒时间(18.87±4.57)min和(38.24±10.23)min,观察组的7例患儿和对照组的15例患儿出现呕吐症状,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和呕吐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佳,患儿的生命体征平稳,同时可减少氯胺酮的用量,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和减少呕吐躁动情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邓立强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讨论罗哌卡因与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用于妇产科麻醉的效果,为日后的临床麻醉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3月-2013年9月收治剖宫产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予以罗哌卡因麻醉,对照组予以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结果:经过临床评分,两组患者在VAS评分方面差异明显。观察组6 h 评分(1.10±0.63),12 h 评分(1.12±0.51),24 h 评分(0.92±0.51),36 h 评分(0.90±0.41);对照组6 h评分(1.15±0.56),12 h评分(1.14±0.62),24 h评分(10.10±0.50),36 h评分(1.06±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在运动阻滞评分当中,观察组0级78例(97.5%),1级2例(2.5%);对照组0级65例(81.25%),1级15例(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在妇产科麻醉当中,优于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但在日后的麻醉工作中,需根据患者的客观情况来进行,否则很难取得理想的成效。
作者:杨秀花;周志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73%(P<0.01)。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疗效显著。
作者:刘涛;田春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合理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3月-2014年6月收治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2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抗炎、平喘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注,6岁以下7.5 mg/次,2次/d,6~12岁15 mg/次,2次/d。结果:观察组痰量减少时间(4.1±0.2)d,咳嗽消失时间(7.6±0.2)d;对照组痰量减少时间(7.3±0.2)d,咳嗽消失时间(10.4±0.3)d,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96例(87.3%),有效10例(9.1%),无效4例(3.6%),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显效78例(70.9%),有效12例(10.9%),无效20例(18.2%),总有效率81.8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祛痰快,症状恢复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付立华;殷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老年癫痫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老年癫痫患者12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原发性癫痫组32例和继发性癫痫组92例。给予两组患者抗癫痫药物单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原发性癫痫组治疗总有效率78.13%,继发性癫痫组治疗总有效率89.13%,继发性癫痫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原发性癫痫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性癫痫是老年癫痫的主要发病类型,同时由于病因明确,因此在给予抗癫痫药物单药治疗时取得的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赵洪利;李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通过观察快速体位复位联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为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在术前行快速体位复位,联合术中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观察患者术前术后椎体前缘压缩率,疼痛感评分(VAS评分),JOA评分,症状、体征计分,术后并发症,术中出血,手术时间等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手术时间47~102 min,平均56 min;术中出血153~390 mL,平均187 mL;术后随访12~22个月,平均16个月。末次随访椎体前缘压缩率由术前(0.423±0.145)减少至(0.104±0.031),VAS评分由术前(6.32±1.47)减少至(0.23±0.11),JOA 评分由术前(14.21±1.82)增加至(27.93±0.96),症状、体征计分由术前(16.73±1.31)减少至(2.13±0.29)。结论:快速体位复位联合内固定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能够理想恢复并维持椎体高度,临床并发症少,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是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新思路。
作者:张修儒;高延征;高坤;张永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真菌性角膜炎患者57例,对所有患者给予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组57例患者中,治愈42例(73.68%),好转13例(22.81%),无效2例(3.51%),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49%。无一例患者出现角膜切口感染。注射以后没有明显刺激症状和疼痛,无一例患者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偿。临床住院时间6~30 d,平均(14.2±6.8)d。结论:真菌性角膜炎采取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溃疡愈合,使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产后出血产妇4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心率明显下降(P<0.05),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采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恢复患者正常生理指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雷后康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粉碎性髌骨骨折交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髌骨环治疗,对比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优秀率分别为100%、71.11%。对照组的优良率、优秀率分别为68.89%、35.56%,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采用交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黄志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ICU重症患者严重低血糖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对预后的相关影响。方法:2013-2014年收治严重低血糖患者120例,60例早期严重低血糖,60例延迟严重低血糖,停止强化胰岛素控制,以50%葡萄糖注射液60 mL静脉注射,再以50%葡萄糖注射液50 mL静脉持续泵入,10 mL/h处置严重低血糖患者。对患者一般资料、APACHE评分、病史、预后等内容进行记录,并对其2种疾病的发生几率及预后影响进行探讨。结果:重症患者发生早期严重低血糖与延迟严重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严重低血糖患者的APACHE评分、死亡率要高于延迟严重低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患者出现严重低血糖能反映出患者病情发展情况,且早期严重低血糖对患者生命安危造成了威胁,其死亡率要显著高于延迟严重低血糖,在临床中,患者应引起重视,及时加以治疗。
作者:王云琰;万竹知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踝关节骨折患者45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通过随访观察所有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和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45例患者出院后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平均(7.9±1.8)个月。所有患者的手术伤口均为Ⅰ期甲级愈合,均未出现切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患者内固定的取出时间6~18个月,平均(11.7±2.4)个月。根据 Baird-Jackson 踝关节评分系统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得出:优31例,良10例,可4例,差0,优良率91.11%。结论:对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佟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30例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经过治疗后,其中治愈19例(63.33%),好转10例(33.34%),死亡1例(3.33%)。3~6 d内出院6例(20%),8~11 d出院20例(66.67%),12~15 d内出院4例(13.33%)。结论:结合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策略,能够有效降低患儿死亡率,临床疗效显著,并且出院时间较短,术后康复较快,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叶小净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中纱布填塞宫腔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剖宫产手术产妇60例,采用纱布填塞宫腔止血。结果:手术时间(57±13)min,术中出血量(962.5±100.0)mL,术后血性恶露时间(4.1±0.7)d。结论:纱布填塞宫腔止血操作简便,取材方便,是剖宫产手术中出血的经济有效的止血方法。
作者:赵伟雪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早中期肺癌化疗和放疗的效果对比。方法:2007年4月-2014年4月收治早中期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化疗组与放疗组,各50例,对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化疗组1年存活率52%;放疗组1年存活率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5年存活率26%,放疗组5年存活率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中期肺癌患者,放疗组治疗早期临床疗效和1年后存活率均高于化疗组,化疗组5年存活率高于放疗组。故与患者病情结合,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正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食管静脉曲张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36)予以常规胃镜在清醒状态进行套扎治疗,观察组(n=36)予以无痛胃镜在麻醉状态进行套扎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2%,明显高于对照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46,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166,P<0.05);观察组呛咳、流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8%、5.6%、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9.4%、77.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a=31.846,χ2b=35.714,χ2c=13.177,P均<0.05)。结论:采用无痛胃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视野清晰,诊断效果好,患者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董明志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宫腔粘连(IU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疑诊为宫腔粘连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先行经阴道超声检查,结合宫腔镜术后病理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经宫腔镜术后病理结果证实,无宫腔粘连9例,有宫腔粘连51例,发病率约85.00%。经阴道超声检查,无宫腔粘连13例,有宫腔粘连47例,检出率78.33%,与宫腔镜术后病理结果对比,阴道超声检查共计漏诊4例,诊断准确率92.16%。结论:阴道超声检查可对宫腔粘连有效诊断,诊断准确率高,且兼具无创、便捷和经济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钾氢氯嗪噻治疗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124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即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钾氢氯噻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和SBP均明显得到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钾氢氯噻嗪治疗难治性老年高血压能更好地起到降压的作用,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因此非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利普刀应用于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慢性宫颈炎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微波治疗,研究组予以利普刀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出血时间、出血量与术后病症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平均出血时间与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病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效果显著,临床治疗安全性、治愈率较高。
作者:赵彩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牙周炎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牙周炎患者88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随机数字表法将88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n=44)给予派丽奥软膏治疗,疗程2周;对照组(n=44)给予甲硝唑治疗,疗程2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牙龈指数和出血指数。结果:经过2周治疗,观察组痊愈7例,显效18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有效率93.18%;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5例,有效16例,无效8例,有效率72.7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牙龈指数和出血指数分别为(0.78±0.12)和(0.77±0.21),对照组平均牙龈指数和出血指数分别为(1.78±0.31)和(1.97±0.4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派丽奥软膏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效果佳,具有显著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云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社区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高血压患者100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组则应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治疗5周后,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改善情况及治疗有效率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能够显著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各项指标,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周国栋;王海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2011-2014年某综合医院传染病诊断准确性,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具体改进措施,提高传染病诊断的准确率。方法:采用χ2检验对传染病诊断的准确率进行分析。结果:2011年传染病诊断准确率61.18%,2012年64.35%,2013年92.64%,2014年96.41%,诊断准确性显著提高。结论:加强培训、充分利用 HIS 系统、强调制度管理等措施可明显提高传染病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季桂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阴道镜下活检加颈管搔刮与宫颈电圈切除术对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行宫颈环形电切术(LEEP)治疗患者320例,本组所有患者在行LEEP治疗前均进行阴道镜下活检加颈管搔刮检查。结果:阴道镜下活检及颈管搔刮诊断为慢性宫颈炎209例,LEEP术后病理慢性宫颈炎诊断283例,诊断符合率73.8%;阴道镜下活检及颈管搔刮诊断为宫颈息肉25例,LEEP 术后病理诊断宫颈息肉26例,诊断符合率96.2%;阴道镜下活检及颈管搔刮诊断宫颈湿疣15例,误诊7例;诊断CINⅠ133例,误诊77例;诊断CINⅠ~Ⅱ13例,误诊2例;诊断CINⅡ70例,诊断符合率94.6%;诊断CINⅡ~Ⅲ5例,诊断符合率41.7%。结论:阴道镜下活检加颈管搔刮诊断宫颈上皮内瘤变准确率较高,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作者:李秋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肱动脉血栓形成的超声表现。方法:对2013-2014年16例肱骨髁上骨折合并肱动脉血栓形成患儿进行彩超检查。结果:16例患儿全部随访,手术确诊14例,误诊1例,转上级医院1例。结论:儿童肱骨髁上骨折容易造成肱动脉血栓形成,通过细致的体格检查后怀疑肱动脉血栓形成的患儿应早期做彩超检查,一旦确诊可早期进行手术治疗,恢复血管的通畅,减少后遗症。
作者:包金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联性。方法: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给予超声检查后,分为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同时测定血清Hcy水平,对3组血清 Hcy 水平进行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血清 Hcy 水平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Hcy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存在正相性,Hcy值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重。
作者:严亚琪;严金海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飞利浦OE数字胃肠机与西门子dRF数字胃肠机在常规模式下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对摄片图像质量的影响,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两种数字胃肠机 HSG 检查对子宫、输卵管病变显示的影响。方法:A组:HSG检查240例次,选用监视设备为飞利浦OE数字胃肠机;B组:HSG检查246例次,选用监视设备为西门子dRF数字胃肠机,对A、B两组受检者采用同样的造影方法,共用1个PACS系统,并在1个电脑显示屏上对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并比较A、B两组受检者子宫造影结果、输卵管通畅度及摄片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A、B两组受检者子宫造影结果及输卵管通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摄片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模式下西门子dRF数字胃肠机进行HSG检查比飞利浦OE数字胃肠机摄片图像质量高,但两种数字胃肠机在HSG检查中皆能满足诊断要求。
作者:徐爱霞;沈乃澎;李永奎;邓金龙;张仕状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诊断女性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3月-2014年3月使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诊断女性不孕症患者452例,其中278例原发性不孕,174例继发性不孕,对其就诊资料进行分析与回顾。结果:本组452例患者均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诊断,由于输卵管原因病变208例(46.0%),发病率高;其次是子宫内膜异位136例(30.0%);子宫异常72例(15.9%);少为卵巢异常36例(8.0%)。本组研究中由于输卵管原因不孕居于首位。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进行不孕症的诊断治疗,将两者各自的优势都在极大程度上发挥出来,不仅拓展了内镜手术治疗不孕症的范围,而且能够将诊断与治疗集为一体,避免开腹手术,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量低、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都展现出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昀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多排CT增强扫描,诊断肝动脉门-静脉瘘,来指导制定肝癌介入治疗方案,通过瘘口的预先栓塞观察肝癌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1999-2006年收治肝癌患者1452例,2007-2014年收治肝癌患者1756例,比较两个阶段不同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总结CT增强扫描提前诊断肝动脉-门静脉瘘对肝癌介入栓塞治疗的指导作用。结果:通过对肝动脉-门静脉瘘口的预先栓塞,肝癌栓塞治疗的效果明显提高,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延长了患者的寿命,得到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一致认可。结论:CT增强扫描诊断肝动脉-门静脉瘘对肝癌介入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韩文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了解洪山区0~6岁儿童血铅水平分布状况及相关因素,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0~6岁儿童手指末梢血1227例按年龄分为两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两组血铅水平。结果:Ⅰ组铅超标率1.11%,铅中毒率0.16%。Ⅱ组铅超标率0.67%,铅中毒率0。结论:洪山区儿童血铅水平处于国内中等水平,但仍高于发达国家。
作者:陆继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阴道镜检查及活检诊断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收治宫颈病变患者240例,均采用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结果:阴道镜检查、阴道活检与病理诊断情况比较,阴道镜检查的诊断符合率高于阴道活检。结论:阴道镜检查优于阴道活检,阴道镜检查可以作为筛查宫颈疾病的重要方法。
作者:古丽尼沙·特海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通过测量乌鲁木齐市女性骨密度(BMD)及血清中的微量元素,比较两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使用MEDILINK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对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30~40岁与60~70岁及汉族60~70岁3组女性各30人进行骨密度测定;使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生产的 Unicel Dxc 800 Synchron 生化检验仪查血清中的微量元素钙、磷、镁、铁、铜、锌含量。按不同年龄及民族分成两部分对比,一部分是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30~40岁与60~70岁女性对比,另一部分是60~70岁汉族女性与维吾尔族女性之间的对比。比较研究对象血清中微量元素及骨密度之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维吾尔族青年女性组的BMD(0.925±0.127)g/cm2,维吾尔族老年女性组的BMD(0.774±0.144)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微量元素锌的维吾尔族青年女性组(17.4±1.96)μmol/L,老年女性组的锌(19.0±2.3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的血清微量元素钙、磷、镁、铁、铜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汉族60~70岁女性组的 BMD(0.773±0.121)g/cm2,维吾尔族60~70岁女性组的 BMD(0.774±0.144)g/c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60~70岁女性组的微量元素铁(19.5±6.18)μmol/L,维吾尔族60~70岁女性组的微量元素铁(14.1±2.8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的血清微量元素钙、磷、镁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维吾尔族青年女性组与维吾尔族老年组女性的骨密度及血清中锌含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汉族与维吾尔族60~70岁女性血清微量元素铁含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作者:王新玲;李桂财;张华;崔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总结儿童湿疹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其误诊的相关因素。方法:收治临床诊断儿童湿疹患者206例,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皮肤病理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84例患者的病理诊断为非湿疹类疾病(40.78%)。患儿的年龄、病程、发病部位均可影响疾病的诊断。结论:儿童湿疹患者在临床中因缺乏准确的主诉等因素,易出现临床误诊。因此病理检查对儿童湿疹的诊断有着一定的意义。
作者:张晓岚;张丹丹;李东宁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比支气管哮喘患儿规范化治疗前后肺气道阻力和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的变化,探讨2项检查改变的情况,明确阻断技术测定气道阻力(Rint)和常规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治哮喘患儿50例,采用肺功能测定系统分别于哮喘急性发作期、正规治疗后缓解期行肺气道阻力和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比较各期实测值与预测值。结果: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肺气道阻力和常规肺通气功能实测值均较预测值明显升高,缓解期肺气道阻力指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单阻断法测定肺气道阻力与常规肺功能对气道状况的反应是一致的。结论:哮喘患儿的肺气道阻力在急性期和缓解期存在特异性动态变化,单阻断法测定Raw与常规肺功能对气道状况的反应是一致的,肺气道阻力检测在低龄儿童哮喘的诊断、疗效及病情判断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动态分析哮喘患儿肺气道阻力和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测预计值和实测值的变化,明确儿童哮喘与肺气道阻力的关系。
作者:邱菊;张旭;付艳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高危妊娠胎盘的循环变化及其与终妊娠结局间的关系。方法: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妊娠孕妇117例,依照其脐血流S/D值及临床表现将其分为A、B、C 3组,每组39例。A组为S/D值≥95th%,主要特点为胎盘供血不足。B组为S/D值<95th%孕妇,且存在妊娠合并症。C组为正常妊娠孕妇。对3组孕妇进行相关各项指标的检查,如胎盘内绒毛动脉阻力、绒毛血管数等,并将其与终妊娠结局相对比。结果:A组孕妇的绒毛血管数明显比其他两组要低,而绒毛动脉S/D值则高于其他两组。B组孕妇的绒毛血管数要明显低于C组,绒毛动脉S/D值则较高。在3组孕妇中,妊娠结局差为A组,其次为B组,C组孕妇好。结论:运用彩色和能量多普勒超声的检查方式能够对孕妇胎盘绒毛状况进行严密监测,观察研究其血流动力学变化,为有效避免高危妊娠胎盘循环状况的发生提供帮助。
作者:李红;武加利;何香芹;董洋;肖静;陈谦谦;李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周围浅表血管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3年5月-2014年5月收治周围浅表血管瘤患者28例,回顾性分析其检查诊断资料,对比术后病理结果。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周围浅表血管瘤诊断率100%,诊断主要为毛细血管瘤、海绵状血管瘤、静脉型血管瘤及蔓状血管瘤,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的强弱及分布情况有明显差异,对照术后病理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的符合率80.1%。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周围浅表血管瘤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周秀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胎盘早剥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初步诊断疑似胎盘早剥患者12例,回顾性分析其相关资料,所有患者采取多普勒超声显像仪进行检查,以探讨超声在胎盘早剥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超声诊断快速准确提示血肿位置、胎盘增厚数据、胎盘早剥面大小,与术后病理检查符合率100%。结论:超声检查对胎盘早剥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都很高,且能迅速提示胎盘早剥的位置、范围大小和严重程度以及胎儿状况,可作为诊断胎盘早剥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何淑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研究使用消乳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乳腺增生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药物进行治疗,观察组使用消乳散结胶囊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愈率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愈47例,显效3例,无效0,治愈率94%;对照组治愈30例,显效11例,无效9例,治愈率6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乳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宋微珩;姜淼;孙丽敏;佐炳会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月经不调患者280例,随机分成西医治疗组和中医治疗组,各140例。西医治疗组给予西医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组给予辨证施治。结果:中医治疗组总有效率96.4%,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的80.0%(P<0.05)。结论: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疗效显著。
作者:齐瑞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心律失常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基础上服用参松养心胶囊,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90%(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琥珀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陈智;冯小坚;徐细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求早期先兆流产的中医证素特点。方法:采用临床调研的方法,对138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证素特点进行研究,研究其病性、病位特点。结果: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病位证素主要涉及肾、肝、胞宫、脾等。病性证素主要为气虚、阴虚、气滞、血热。证素特点与年龄、流产次数、产次有相关性。结论: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病位主要在肾、肝、脾、胞宫;病性特征为气虚、血热、阴虚、气滞。证素特点与年龄、流产次数、产次有相关性。
作者:邱峰;黄熙理;洪丽美;连月卿;陈智颖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下肢深静脉血栓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组采用冠心宁联合利伐沙班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半个月后患者的下肢肿胀、疼痛情况以及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结果,测量健侧与患侧肢体相同部位的周径,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88%)显著高于对照组(8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优于单用尿激酶治疗。
作者:杜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新华网福州5月24日专电(记者陈弘毅)消食片、大山楂丸既能缓解一些症状,又有较好的口味,一些市民经常饭后食用。福建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此发布消费提醒,这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消化功能,还会伤胃。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讨论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期的临床疗效,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偏头痛急性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41例(68.3%),有效18例(30.0%),无效1例(1.7%),总有效率98.3%;对照组显效30例(50.0%),有效13例(21.7%),无效17例(28.3%),总有效率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针刺治疗偏头痛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表现,更可以治疗衍生出的其他病症,达到治本的目的,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闻路琼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注射喜炎平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小儿病毒性肺炎患儿7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5例。试验组给予喜炎平治疗,对照组给予病毒唑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康复周期及体征表现。结果:试验组康复周期、症状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喜炎平静滴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并且也能缩短患儿的临床治疗周期,使患儿尽快的恢复健康。
作者:孙华英;周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榄香烯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晚期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晚期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给予放疗+榄香烯注射液,对照组单纯放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66.7%,对照组有效率44.4%(P<0.05);治疗组卡氏评分有效率83.3%,对照组有效率50.0%(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偏瘫、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明显(P<0.05)。结论:采用榄香烯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晚期肺癌脑转移,能提高疗效,增加放疗效果,有效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郭彦伟;索丹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软组织感染,主要的特征为皮下组织及筋膜滑丝,常伴有全身中毒性休克。该病多为多种细菌混合感染,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厌氧菌及溶血性链球菌等,对全身与局部组织的免疫功能造成损害,纵隔感染为其常见感染之一。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50个病例中有2例颈部坏死性筋膜炎伴纵隔感染者,分析其诊治效果。
作者:王明松 刊期: 2015年第14期
先天性双侧桡骨缺如并脐膨出临床罕见,四维超声可显示胎儿表面细微结构特征、实行跟踪扫查胎儿运动,更直观明确诊断,以降低畸形儿的产出率。本文主要介绍了1例四维超声诊断双侧桡骨缺如并脐膨出复合畸形患者。
作者:李小英;姚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与探讨中药细胞级粉碎在中药药剂学中的应用。方法:随机选取西洋参、川贝母、天麻、云芝及三七各1000 g,并将这些药材平均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对照组实施常规粉碎技术,试验组实施细胞级粉碎技术,对两组中药粉碎后颗粒细度变化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对照组粉碎后的粒度变化程度明显比试验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药药剂学中应用中药细胞级粉碎技术,能够有效溶出中药有效成分,人体更易吸收,能够显著提高中药有效成分利用率。
作者:郑慧婷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为妇女孕期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家三甲医院的中草药进行调查与统计。结果:中草药也会影响孕妇和胎儿健康。结论:掌握孕妇合理用药,减少禁用中草药的使用,尽可能不用、慎用中草药。
作者:赵亚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了解马坊镇农村地区阿司匹林药物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参加慢病规范化管理和门诊就诊的1000例目标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收集调查表1000例,合格调查表978例,合格率97.8%。男性、女性阿司匹林服用率分别为59.3%、64.7%。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服用率分别为63.8%、49.3%、74.6%、79.6%、86.2%。未服用阿司匹林药物原因中,45.07%患者认为不用服药,25.07%不知道需要服用,22.54%担心不良反应。结论:冠心病、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服用率相对较高,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服用率远远不足,应加强对社区全科医生规范培训及患者的宣传教育,使阿司匹林在慢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广泛应用。
作者:郭春平;岳长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分析抗菌药物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重症胰腺炎患者43例,采用药频数指标对43例重症胰腺炎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发现胰腺及胰周感染6例(26.09%),抗菌药物共联用63例次,3种抗菌药物联用20例次。结论:在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中,通过加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基础理论培训与学习,及时通报细菌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分析报告,可促进抗菌药物的有效合理应用。
作者:穆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对改善透析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持续4个月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对其应用降压药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使用利尿药1例(1.7%),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8例(13.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19例(31.7%),α1受体拮抗剂29例(48.3%),β受体拮抗剂14例(23.3%),钙离子拮抗剂57例(95.0%)。使用单药降压共20例(33.3%),其中使用钙离子拮抗药18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1例,α1受体拮抗剂1例;二联降压17例,其中使用 CCB+α1受体拮抗剂8例,使用 CCB+ACEI/ARB 5例,使用β受体拮抗剂+ACEI/ARB 3例,使用 CCB+β受体拮抗剂1例;三联降压共17例,其中 CCB+α1受体拮抗剂+ACEI/ARB 9例,其中 CCB+α1受体拮抗剂+β 受体拮抗 剂 7例,其中 CCB+ACEI+β 受体拮抗 剂1例;四联降压4例(6.7%),均使用 CCB+α1受体拮抗剂+β受体拮抗剂+ACEI/ARB;五联降压2例(3.3%),其中 CCB+α1受体拮抗剂+β 受体拮抗剂+ACEI+ARB 1例,使用 CCB+α1受体拮抗剂+β 受体拮抗剂+ACEI+利尿剂1例。结论:在选择降压药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既要考虑到药物的代谢又要考虑到对保护患者心脑血管的作用,合理选择降压药。
作者:段霞;李娜;陈雪珊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误诊原因,减少误诊率。方法:收治误诊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表现与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9例患者,误诊为冠心病1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各2例,肺心病1例。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心脏病易误诊,对原因不明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力衰竭患者应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提高本病的诊断率,减少误诊。
作者:姜建党 刊期: 2015年第14期
过敏反应在输液的过程中是较常发生的,特别是在一些具有过敏体质的人群中,其发生率较高。而对维生素产生过敏反应的人相对较少,本文简要介绍12种复合维生素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为临床提供探讨。
作者:王美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分析与探讨肝胆结石患者再次手术治疗的临床原因与治疗方法,为临床上预防与治疗肝胆结石患者再次手术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方法:2010年4月-2012年2月收治肝胆结石再次手术患者67例,分析需要再次手术的临床原因以及治疗方法。结果:所有患者再次手术均很成功,根据随访,2年内不同类型患者复发率不同。结论:对肝胆结石再次手术患者进行临床分析,采取合适的治疗方法,有利于降低患者的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曦晨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肠间脓肿误诊病历的临床资料。超声检查示胆囊结石、胆囊炎、肠管扩张、肠梗阻可能。治疗后无明显好转,转到上级医院,CT检查考虑多发包裹性积液,行腹腔引流术,引流出大量脓液。因此,超声诊断肠间脓肿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查确诊,以免误诊。
作者:陈凯;孙守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三大常规检验是检验学当中的基本项目。因此,检验人员必须规范操作,不能因其是常规检查而忽视,准确的检验结果能够更好地诊断出疾病,并为医生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任爱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分析社区慢性病防治知识培训对居民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方法:2012年10月-2014年10月进行社区慢性病防治知识培训的200名居民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未进行社区慢性病防治知识培训的200名居民作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居民的吸烟、饮酒、食盐和食用油超标率及不参加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居民吸烟≥10支/d,每周2次饮酒,食盐超标率,食用油超标率和不参加锻炼等不良生活方式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慢性病防治知识培训对居民不良生活方式具有显著的改善作用,能够有效减少居民不良生活习惯,促进居民健康,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宋广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正确引导儿童进行牙齿的合理保健、促进儿童健康生长。方法:通过5年来对嘉兴市南湖区新兴街道5所幼儿园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分析引起龋齿的原因,指导正确保护牙齿的方法。结果:儿童患龋齿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而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结论:从小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保持口腔清洁可以减少牙齿腐蚀机会,可大大降低儿童患龋齿的发病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罗俊敏;李晶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病因知晓、症状知晓、危险因素知晓、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自我监测重要性知识知晓情况治疗后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后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明显降低血压。
作者:林凤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调查企业18~45岁员工职业卫生知识、健康知识等知晓情况和网络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在9家中小型企业中抽取18~45岁的员工进行调查。结果: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平均得分4.88分,职业卫生知识3.78分,健康知识5.33分,不同职务和学历者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健康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卫生知识在不同性别、年龄、职务、文化程度员工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8.55%的员工上网,60.25%的员工认为网络健康教育有意义,61.36%的员工愿意接受网络健康教育。结论:员工职业卫生和健康知识欠缺,对网络健康教育的需求较大,开展网络健康教育具有可行性。
作者:卢永红;肖峰;徐渊辉;戚军明;俞春明;吴坚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护士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提高护理管理质量的作用。方法:2013年9月-2014年8月选取护理人员134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7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分层级管理模式,对比两组患者满意度和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护理模式下的患者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的护理不良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士采取分层级管理模式可以大大提高护理质量和管理水平,提高患者满意率,减少护理不良事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玉琼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柏拉图分析法在降低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制作《护士针刺伤查检表》,对护士针刺伤事件进行数据收集,并通过绘制柏拉图统计表对护士针刺伤事件进行解析,找出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比较应用柏拉图分析法前后的效果。结果: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柏拉图分析法便于护理管理者从多个可能发生针刺伤原因中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是降低护士针刺伤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章俊梅;胡素容;吴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随着监狱的现代化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保障罪犯健康权益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监狱医院的投入不断加大,监狱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服刑人员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监狱医院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实际医疗保障能力与罪犯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还有一定距离,罪犯为了逃避劳动改造,伪病、诈病时常发生,监狱医院的医疗风险不容低估。因此必须树立对监管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提高对保障罪犯健康权益的认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对医疗设施的投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依法行医、规范医疗行为;建章立制、严格落实;强化医疗质量,规避医疗风险,确保监狱医院的医疗安全,为监狱的监管安全做出贡献。
作者:吴金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手术室是救治患者的重要场所之一,具有特殊的要求,手术室的护士责任心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避免护理缺陷,是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的关键。为探讨手术室护理的安全缺陷及防范措施,本文结合20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国内外有关文献,对手术室存在的护理安全缺陷及隐患进行分析,着重阐述规章制度不健全、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应急能力和新旧知识的更新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护士责任心不强、手术室护理劳动强度大等方面,并提出来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安全缺陷,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魏利敏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