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武加利;何香芹;董洋;肖静;陈谦谦;李龙
三大常规检验是检验学当中的基本项目。因此,检验人员必须规范操作,不能因其是常规检查而忽视,准确的检验结果能够更好地诊断出疾病,并为医生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任爱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2011年6月-2013年8月收治产后抑郁症产妇7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6周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其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给予心理护理、社会支持和自我调节等护理干预可提高其疗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作者:吴转子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榄香烯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晚期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晚期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给予放疗+榄香烯注射液,对照组单纯放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66.7%,对照组有效率44.4%(P<0.05);治疗组卡氏评分有效率83.3%,对照组有效率50.0%(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偏瘫、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明显(P<0.05)。结论:采用榄香烯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晚期肺癌脑转移,能提高疗效,增加放疗效果,有效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郭彦伟;索丹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柏拉图分析法在降低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制作《护士针刺伤查检表》,对护士针刺伤事件进行数据收集,并通过绘制柏拉图统计表对护士针刺伤事件进行解析,找出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比较应用柏拉图分析法前后的效果。结果: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柏拉图分析法便于护理管理者从多个可能发生针刺伤原因中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是降低护士针刺伤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章俊梅;胡素容;吴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早产患者的临床诊治及并发症防治。方法: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胎膜早破早产患者56例,给予舒喘灵4.8 mg,1次/6 h,地塞米松10 mg,2次/d,以及25%硫酸镁,30~60 mL/d,注意观察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体温、羊水性状及胎心等指标。结果:本研究纳入56例患者中,保胎成功48例,失败8例,分娩者围生儿病死率方面,<34孕周明显高于≥34孕周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率方面,<36孕周高于足月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S 方面,<34孕周者明显增加,≥34孕周围生儿存活率显著提高。结论:对于胎膜早破早产临床救治的关键是正确使用地塞米松及预防感染类药物,并适时终止妊娠。
作者:张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急腹症接诊分诊中的应用。方法:2012年5月-2013年5月收治急腹症患者80例,基于患者临床资料的分析,随机将其划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在接诊分诊时采取传统法,观察组在接诊分诊时采取临床路径,对两组患者满意度、不同时间确诊率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7.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对照组满意度62.5%,观察组满意度87.5%,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急腹症接诊分诊中应用临床路径,不仅可为患者获得及时的抢救时间,同时在很大程度上还可有效降低各种并发症发生率,确保患者的安全,提升患者满意度,加快患者的康复,在临床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以及应用价值。
作者:恽建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况及护理经验。方法: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乳腺癌患者8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的心理状况调查,了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然后根据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进行护理干预。结果:经过人性化护理管理后,疾病认知达标例数、按时复查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和抑郁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干预组焦虑和抑郁水平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97.7%,对照组的满意度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度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罗玉芬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分析抗菌药物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重症胰腺炎患者43例,采用药频数指标对43例重症胰腺炎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发现胰腺及胰周感染6例(26.09%),抗菌药物共联用63例次,3种抗菌药物联用20例次。结论:在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中,通过加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基础理论培训与学习,及时通报细菌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分析报告,可促进抗菌药物的有效合理应用。
作者:穆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3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8例,对照组口服氨氯地平片治疗,试验组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两组患者医护人员及医疗水平一致,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25.3±10.7)mmHg、(82.6±5.5)mmHg,对照组分别为(135.7±10.5)mmHg、(92.4±6.8) mmHg,试验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a=5.721,tb=9.240,P 均<0.05);试验组总有效率8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61,P<0.05)。结论: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值得临床医生大力推广。
作者:李文学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不同胎龄及体重早产儿早产原因、合并症及近期预后。方法:收治早产儿303例,按不同胎龄和体重分为6组,对6组早产儿的早产原因、合并症以及近期预后进行分析。结果:胎膜早破是引起早产主要的原因。早产儿主要并发症为贫血、高胆红素血症及肺炎等。不同胎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科、新生儿科医师应当掌握引起早产的原因,积极防治早产儿合并症,提高早产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作者:魏春晖;杨诗梅;隋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心律失常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基础上服用参松养心胶囊,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90%(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琥珀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陈智;冯小坚;徐细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诊断女性不孕症的临床价值。方法:2011年3月-2014年3月使用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诊断女性不孕症患者452例,其中278例原发性不孕,174例继发性不孕,对其就诊资料进行分析与回顾。结果:本组452例患者均行宫腔镜联合腹腔镜手术诊断,由于输卵管原因病变208例(46.0%),发病率高;其次是子宫内膜异位136例(30.0%);子宫异常72例(15.9%);少为卵巢异常36例(8.0%)。本组研究中由于输卵管原因不孕居于首位。结论:宫腔镜联合腹腔镜进行不孕症的诊断治疗,将两者各自的优势都在极大程度上发挥出来,不仅拓展了内镜手术治疗不孕症的范围,而且能够将诊断与治疗集为一体,避免开腹手术,手术时间短、损伤小、出血量低、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都展现出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昀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分别实施子宫背带式缝合术与宫腔填纱止血的效果。方法: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行剖宫产分娩且产后出血患者72例,随机将其均分成两组,对照组根据常规止血法进行宫腔填纱治疗,观察组实施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处理,研究两组的临床止血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后止血时间相比对照组明显缩短,且总出血量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止血期间均有不良反应出现,观察组8.33%(3/36),相比对照组27.78%(10/36)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后反应出血患者实施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处理,整体止血效果更理想,且安全性更佳,值得在临床普及。
作者:丛夏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了解洪山区0~6岁儿童血铅水平分布状况及相关因素,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0~6岁儿童手指末梢血1227例按年龄分为两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两组血铅水平。结果:Ⅰ组铅超标率1.11%,铅中毒率0.16%。Ⅱ组铅超标率0.67%,铅中毒率0。结论:洪山区儿童血铅水平处于国内中等水平,但仍高于发达国家。
作者:陆继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合理选择降压药物对改善透析患者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2013年1月-2014年4月收治血液透析合并高血压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持续4个月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对其应用降压药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本组使用利尿药1例(1.7%),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8例(13.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19例(31.7%),α1受体拮抗剂29例(48.3%),β受体拮抗剂14例(23.3%),钙离子拮抗剂57例(95.0%)。使用单药降压共20例(33.3%),其中使用钙离子拮抗药18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1例,α1受体拮抗剂1例;二联降压17例,其中使用 CCB+α1受体拮抗剂8例,使用 CCB+ACEI/ARB 5例,使用β受体拮抗剂+ACEI/ARB 3例,使用 CCB+β受体拮抗剂1例;三联降压共17例,其中 CCB+α1受体拮抗剂+ACEI/ARB 9例,其中 CCB+α1受体拮抗剂+β 受体拮抗 剂 7例,其中 CCB+ACEI+β 受体拮抗 剂1例;四联降压4例(6.7%),均使用 CCB+α1受体拮抗剂+β受体拮抗剂+ACEI/ARB;五联降压2例(3.3%),其中 CCB+α1受体拮抗剂+β 受体拮抗剂+ACEI+ARB 1例,使用 CCB+α1受体拮抗剂+β 受体拮抗剂+ACEI+利尿剂1例。结论:在选择降压药时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既要考虑到药物的代谢又要考虑到对保护患者心脑血管的作用,合理选择降压药。
作者:段霞;李娜;陈雪珊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产后出血产妇4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心率明显下降(P<0.05),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采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恢复患者正常生理指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雷后康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注射喜炎平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小儿病毒性肺炎患儿7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5例。试验组给予喜炎平治疗,对照组给予病毒唑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康复周期及体征表现。结果:试验组康复周期、症状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喜炎平静滴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并且也能缩短患儿的临床治疗周期,使患儿尽快的恢复健康。
作者:孙华英;周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对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护理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股骨头坏死患者96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本研究采用介入治疗,所有患者均没有出现局部血肿和穿刺部位的出血情况,没有出现动脉血栓情况,护理满意度达到96.9%。结论:介入治疗股骨头坏死护理措施应该术前做好充足的准备,术中进行密切的观察和检测,术后对穿刺的部位进行认真护理,避免穿刺部位出现血肿和出血的情况,避免发生合并症和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在临床中值得推广和应用。
作者:杨秋菊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和分析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30例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经过治疗后,其中治愈19例(63.33%),好转10例(33.34%),死亡1例(3.33%)。3~6 d内出院6例(20%),8~11 d出院20例(66.67%),12~15 d内出院4例(13.33%)。结论:结合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策略,能够有效降低患儿死亡率,临床疗效显著,并且出院时间较短,术后康复较快,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叶小净 刊期: 2015年第14期
随着监狱的现代化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保障罪犯健康权益越来越受到重视,对监狱医院的投入不断加大,监狱医院医疗技术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服刑人员健康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但是监狱医院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实际医疗保障能力与罪犯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还有一定距离,罪犯为了逃避劳动改造,伪病、诈病时常发生,监狱医院的医疗风险不容低估。因此必须树立对监管安全高度负责的态度,提高对保障罪犯健康权益的认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对医疗设施的投入、提高医疗技术水平;依法行医、规范医疗行为;建章立制、严格落实;强化医疗质量,规避医疗风险,确保监狱医院的医疗安全,为监狱的监管安全做出贡献。
作者:吴金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