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丽尼沙·特海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宫腔粘连(IU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疑诊为宫腔粘连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先行经阴道超声检查,结合宫腔镜术后病理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经宫腔镜术后病理结果证实,无宫腔粘连9例,有宫腔粘连51例,发病率约85.00%。经阴道超声检查,无宫腔粘连13例,有宫腔粘连47例,检出率78.33%,与宫腔镜术后病理结果对比,阴道超声检查共计漏诊4例,诊断准确率92.16%。结论:阴道超声检查可对宫腔粘连有效诊断,诊断准确率高,且兼具无创、便捷和经济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小儿麻醉中采用七氟烷与地氟烷麻醉维持后苏醒质量的比较。方法:2014年2-12月收治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吸入七氟烷麻醉维持,观察组给予吸入地氟烷麻醉维持,对比两组患儿出现睁眼或体动的时间、完全清醒时间以及麻醉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出现睁眼或体动的时间、完全清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哭闹、烦躁、恶心呕吐以及严重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30.0%明显高于观察组的10.0%(P<0.05)。结论:小儿麻醉中采用地氟烷进行麻醉维持后,患儿出现睁眼或体动的时间、完全清醒时间以及不良反应情况均明显优于七氟烷,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钟世雄;马东晖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从视网膜功能和形态相关性评价曲安奈德玻璃体注射治疗黄斑囊样水肿(CME)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9例29眼CME患者,进行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IVTA)2 mg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进行佳矫正视力(BCVA)、晶状体、眼内压(IOP)、OCT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FT)、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及FFA检查等。结果:治疗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CFT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f-ERG:N1波潜伏期变化不大,P1波潜伏期及N1、P1波振幅密度有所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1、P1波潜伏期与CFT无相关性(P>0.05),N1、P1波振幅密度与CFT存在负相关性(P<0.05)。结论:mf-ERG联合OCT能更客观、更全面的评价IVTA治疗CME在黄斑功能和形态上的变化。
作者:郭冕;蒋模;潘乐;罗艳;谭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高危妊娠胎盘的循环变化及其与终妊娠结局间的关系。方法: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妊娠孕妇117例,依照其脐血流S/D值及临床表现将其分为A、B、C 3组,每组39例。A组为S/D值≥95th%,主要特点为胎盘供血不足。B组为S/D值<95th%孕妇,且存在妊娠合并症。C组为正常妊娠孕妇。对3组孕妇进行相关各项指标的检查,如胎盘内绒毛动脉阻力、绒毛血管数等,并将其与终妊娠结局相对比。结果:A组孕妇的绒毛血管数明显比其他两组要低,而绒毛动脉S/D值则高于其他两组。B组孕妇的绒毛血管数要明显低于C组,绒毛动脉S/D值则较高。在3组孕妇中,妊娠结局差为A组,其次为B组,C组孕妇好。结论:运用彩色和能量多普勒超声的检查方式能够对孕妇胎盘绒毛状况进行严密监测,观察研究其血流动力学变化,为有效避免高危妊娠胎盘循环状况的发生提供帮助。
作者:李红;武加利;何香芹;董洋;肖静;陈谦谦;李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求早期先兆流产的中医证素特点。方法:采用临床调研的方法,对138例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证素特点进行研究,研究其病性、病位特点。结果: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病位证素主要涉及肾、肝、胞宫、脾等。病性证素主要为气虚、阴虚、气滞、血热。证素特点与年龄、流产次数、产次有相关性。结论:早期先兆流产患者的病位主要在肾、肝、脾、胞宫;病性特征为气虚、血热、阴虚、气滞。证素特点与年龄、流产次数、产次有相关性。
作者:邱峰;黄熙理;洪丽美;连月卿;陈智颖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真菌性角膜炎患者57例,对所有患者给予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组57例患者中,治愈42例(73.68%),好转13例(22.81%),无效2例(3.51%),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49%。无一例患者出现角膜切口感染。注射以后没有明显刺激症状和疼痛,无一例患者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偿。临床住院时间6~30 d,平均(14.2±6.8)d。结论:真菌性角膜炎采取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溃疡愈合,使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了解洪山区0~6岁儿童血铅水平分布状况及相关因素,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0~6岁儿童手指末梢血1227例按年龄分为两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两组血铅水平。结果:Ⅰ组铅超标率1.11%,铅中毒率0.16%。Ⅱ组铅超标率0.67%,铅中毒率0。结论:洪山区儿童血铅水平处于国内中等水平,但仍高于发达国家。
作者:陆继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3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8例,对照组口服氨氯地平片治疗,试验组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两组患者医护人员及医疗水平一致,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25.3±10.7)mmHg、(82.6±5.5)mmHg,对照组分别为(135.7±10.5)mmHg、(92.4±6.8) mmHg,试验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a=5.721,tb=9.240,P 均<0.05);试验组总有效率8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61,P<0.05)。结论: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值得临床医生大力推广。
作者:李文学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并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社区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高血压患者100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组则应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治疗5周后,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改善情况及治疗有效率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能够显著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各项指标,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周国栋;王海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2014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10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对观察组(n=50)施行麻醉,采用氯胺酮对对照组(n=50)施行麻醉。记录分析两组患儿围术期的各项生命体征和麻醉苏醒时间。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麻醉显效36例,麻醉有效14例,麻醉显效率72.00%;对照组麻醉显效27例,麻醉有效23例,麻醉显效率54.00%。两组患儿术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进行5 min时,两组患儿的平均动脉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停药后麻醉苏醒时间(18.87±4.57)min和(38.24±10.23)min,观察组的7例患儿和对照组的15例患儿出现呕吐症状,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和呕吐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佳,患儿的生命体征平稳,同时可减少氯胺酮的用量,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和减少呕吐躁动情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邓立强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为妇女孕期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家三甲医院的中草药进行调查与统计。结果:中草药也会影响孕妇和胎儿健康。结论:掌握孕妇合理用药,减少禁用中草药的使用,尽可能不用、慎用中草药。
作者:赵亚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讨论罗哌卡因与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用于妇产科麻醉的效果,为日后的临床麻醉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3月-2013年9月收治剖宫产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予以罗哌卡因麻醉,对照组予以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结果:经过临床评分,两组患者在VAS评分方面差异明显。观察组6 h 评分(1.10±0.63),12 h 评分(1.12±0.51),24 h 评分(0.92±0.51),36 h 评分(0.90±0.41);对照组6 h评分(1.15±0.56),12 h评分(1.14±0.62),24 h评分(10.10±0.50),36 h评分(1.06±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在运动阻滞评分当中,观察组0级78例(97.5%),1级2例(2.5%);对照组0级65例(81.25%),1级15例(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在妇产科麻醉当中,优于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但在日后的麻醉工作中,需根据患者的客观情况来进行,否则很难取得理想的成效。
作者:杨秀花;周志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比较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治疗小儿疝气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8月-2014年5月收治疝气患儿188例,分为传统组和微创组。传统组94例患儿采取传统手术的方法进行疝气治疗,手术切口>2.5 cm。微创组94例患儿则采用微创手术的方法进行疝气治疗,切口长度0.5~2 cm。结果:两组患儿手术情况对比,在手术时间、平均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上,微创组明显优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手术后的并发症情况上,传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7.23%,微创组并发症总发生率12.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手术在小儿疝气的治疗效果上明显优于传统手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老年冠心病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将冠心病心律失常老年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治疗组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基础上服用参松养心胶囊,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100%,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90%(P<0.05)。结论:参松养心胶囊联合琥珀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冠心病合并心律失常老年患者疗效显著。
作者:陈智;冯小坚;徐细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钾氢氯嗪噻治疗老年难治性高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2月-2013年2月收治老年难治性高血压患者124例,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2例,即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采用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钾氢氯噻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率和SBP均明显得到改善,观察组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联合氯沙坦钾氢氯噻嗪治疗难治性老年高血压能更好地起到降压的作用,治疗效果非常显著,因此非常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作者:张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病因知晓、症状知晓、危险因素知晓、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自我监测重要性知识知晓情况治疗后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后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明显降低血压。
作者:林凤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正确引导儿童进行牙齿的合理保健、促进儿童健康生长。方法:通过5年来对嘉兴市南湖区新兴街道5所幼儿园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分析引起龋齿的原因,指导正确保护牙齿的方法。结果:儿童患龋齿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而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结论:从小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保持口腔清洁可以减少牙齿腐蚀机会,可大大降低儿童患龋齿的发病率,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作者:罗俊敏;李晶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73%(P<0.01)。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疗效显著。
作者:刘涛;田春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月收治产后出血产妇41例,对所有患者进行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观察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术后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明显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心率明显下降(P<0.05),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结论:采用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出血,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恢复患者正常生理指标,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雷后康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妊娠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改善其妊娠结局的有效方法。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妊娠高血压患者98例,观察围生儿的死亡率以及98例孕产妇的终止妊娠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终止妊娠的孕产妇5例,其余93例围生儿的死亡率4.3%(4/93)。并发症的发生率32.7%(32/98)。结论:妊娠高血压可对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需及时就诊,以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何成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