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花;周志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对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将急性左心衰竭患者82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7.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73%(P<0.01)。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急性左心衰疗效显著。
作者:刘涛;田春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调查2013年6月-2014年6月出院的120例患者,对其执行延续护理服务。结果:随着延续护理工作的推进,大部分患者对延续护理都持赞许态度,且大部分患者都掌握了病症的基本信息和处理方法。结论:延续护理是建立在人性化护理与整体化护理基础上的全新护理方式,建立了医护人员和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的良好沟通与互动,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王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对胸部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拟行胸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肋间神经应用0.375%罗哌卡因35 mL阻滞,对照组:0.9%生理盐水35 mL。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 h、8 h、12 h、24 h、48 h疼痛VAS评分及Prince-Henry(P-H)疼痛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术后罗哌卡因组VAS及Prince-Henry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罗哌卡因组呼吸系统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0.375%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可有效减轻开胸术后胸部疼痛并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
作者:夏宏伟;方秦模;牛庆玲;王凯超;李士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究高危妊娠胎盘的循环变化及其与终妊娠结局间的关系。方法: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妊娠孕妇117例,依照其脐血流S/D值及临床表现将其分为A、B、C 3组,每组39例。A组为S/D值≥95th%,主要特点为胎盘供血不足。B组为S/D值<95th%孕妇,且存在妊娠合并症。C组为正常妊娠孕妇。对3组孕妇进行相关各项指标的检查,如胎盘内绒毛动脉阻力、绒毛血管数等,并将其与终妊娠结局相对比。结果:A组孕妇的绒毛血管数明显比其他两组要低,而绒毛动脉S/D值则高于其他两组。B组孕妇的绒毛血管数要明显低于C组,绒毛动脉S/D值则较高。在3组孕妇中,妊娠结局差为A组,其次为B组,C组孕妇好。结论:运用彩色和能量多普勒超声的检查方式能够对孕妇胎盘绒毛状况进行严密监测,观察研究其血流动力学变化,为有效避免高危妊娠胎盘循环状况的发生提供帮助。
作者:李红;武加利;何香芹;董洋;肖静;陈谦谦;李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合理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3月-2014年6月收治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2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抗炎、平喘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注,6岁以下7.5 mg/次,2次/d,6~12岁15 mg/次,2次/d。结果:观察组痰量减少时间(4.1±0.2)d,咳嗽消失时间(7.6±0.2)d;对照组痰量减少时间(7.3±0.2)d,咳嗽消失时间(10.4±0.3)d,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96例(87.3%),有效10例(9.1%),无效4例(3.6%),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显效78例(70.9%),有效12例(10.9%),无效20例(18.2%),总有效率81.8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祛痰快,症状恢复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付立华;殷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榄香烯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晚期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6例晚期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8例和对照组18例。治疗组给予放疗+榄香烯注射液,对照组单纯放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66.7%,对照组有效率44.4%(P<0.05);治疗组卡氏评分有效率83.3%,对照组有效率50.0%(P<0.05);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患者偏瘫、头痛、意识障碍等症状与对照组相比改善明显(P<0.05)。结论:采用榄香烯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晚期肺癌脑转移,能提高疗效,增加放疗效果,有效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郭彦伟;索丹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通过对比支气管哮喘患儿规范化治疗前后肺气道阻力和常规肺通气功能指标的变化,探讨2项检查改变的情况,明确阻断技术测定气道阻力(Rint)和常规肺通气功能的相关性。方法:收治哮喘患儿50例,采用肺功能测定系统分别于哮喘急性发作期、正规治疗后缓解期行肺气道阻力和常规肺通气功能测定,比较各期实测值与预测值。结果: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肺气道阻力和常规肺通气功能实测值均较预测值明显升高,缓解期肺气道阻力指标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单阻断法测定肺气道阻力与常规肺功能对气道状况的反应是一致的。结论:哮喘患儿的肺气道阻力在急性期和缓解期存在特异性动态变化,单阻断法测定Raw与常规肺功能对气道状况的反应是一致的,肺气道阻力检测在低龄儿童哮喘的诊断、疗效及病情判断方面具有良好的作用。本研究通过动态分析哮喘患儿肺气道阻力和常规肺通气功能检测预计值和实测值的变化,明确儿童哮喘与肺气道阻力的关系。
作者:邱菊;张旭;付艳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观察利普刀应用于慢性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慢性宫颈炎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传统微波治疗,研究组予以利普刀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出血时间、出血量与术后病症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平均出血时间与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病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普刀治疗慢性宫颈炎效果显著,临床治疗安全性、治愈率较高。
作者:赵彩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手术室是救治患者的重要场所之一,具有特殊的要求,手术室的护士责任心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避免护理缺陷,是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的关键。为探讨手术室护理的安全缺陷及防范措施,本文结合20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国内外有关文献,对手术室存在的护理安全缺陷及隐患进行分析,着重阐述规章制度不健全、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应急能力和新旧知识的更新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护士责任心不强、手术室护理劳动强度大等方面,并提出来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安全缺陷,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魏利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疗效差异。方法: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上消化道穿孔患者80例,随机分成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40例,开腹组采用单纯修补加大网膜覆盖治疗,腹腔镜组利用腹腔镜进行治疗。结果:腹腔镜组切口长度(2.5±0.7)cm,手术时间(62.3±13.3)min,肠功能恢复时间(24.9±9.3)h,住院时间(7.2±2.2)d,并发症3例,并发症发生率7.5%,其中发热2例,术后感染1例。开腹组切口长度(12.2±3.3)cm,手术时间(86.6±22.2)min,肠功能恢复时间(71.4±11.9)h,住院时间(11.4±3.6)d,并发症6例,并发症发生率15.0%,其中发热4例,术后感染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上消化道穿孔切口小,手术时间短,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明显优于开腹手术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解挺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产后的影响。方法: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产妇1680例,由于新生儿疾病原因转入新生儿科3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均于产后1 d、产后7 d和出院前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调查。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分离1 d S-AI评分(43.3±6.9)分,EPDS评分(10.2±4.2);分离7 d,S-AI评分(40.1±5.3)分,EPDS 评分(8.1±3.2);分离10 d S-AI 评分(37.8±3.3)分,EPDS 评分(6.2±3.1)。对照组分离1 d S-AI 评分(43.2±7.1)分,EPDS评分(10.2±4.3);分离7 dS-AI评分(47.3±6.9)分,EPDS评分(10.1±4.3);分离10 d S-AI评分(46.8±7.3)分,EPDS评分(8.9±2.9)。两组分离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离7 d和分离10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母婴分离产妇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热依扎·叶斯肯德尔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食管静脉曲张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36)予以常规胃镜在清醒状态进行套扎治疗,观察组(n=36)予以无痛胃镜在麻醉状态进行套扎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2%,明显高于对照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46,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166,P<0.05);观察组呛咳、流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8%、5.6%、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9.4%、77.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a=31.846,χ2b=35.714,χ2c=13.177,P均<0.05)。结论:采用无痛胃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视野清晰,诊断效果好,患者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董明志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评价中药浴足结合中西医护理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近期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浴足组、中药浴足组、中药浴足结合中西医护理组(简称结合组),每组30例,空白组给予中西医药物治疗,浴足组仅给予中药浴足,中药浴足组给予口服中药合并中药浴足治疗,结合组在中药浴足组前提下给予中西结合护理。6个月后,对患者焦虑抑郁、肺功能、生活质量等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结合组患者6个月后指标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结合中药浴足可有效地缓解 IPF 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肺功能,从而促进患者生活水平的提高。
作者:曾正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柏拉图分析法在降低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制作《护士针刺伤查检表》,对护士针刺伤事件进行数据收集,并通过绘制柏拉图统计表对护士针刺伤事件进行解析,找出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比较应用柏拉图分析法前后的效果。结果: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柏拉图分析法便于护理管理者从多个可能发生针刺伤原因中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是降低护士针刺伤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章俊梅;胡素容;吴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压波动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治急性脑出血合并高血压患者33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20例和强化降压组219例,强化降压组给予强化降压治疗。对两组患者的降压效果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强化降压组急性期收缩压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强化降压组收缩压变异性低于对照组。结论:收缩压变异性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作者:王芬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136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68例,对照组口服氨氯地平片治疗,试验组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两组患者医护人员及医疗水平一致,1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为(125.3±10.7)mmHg、(82.6±5.5)mmHg,对照组分别为(135.7±10.5)mmHg、(92.4±6.8) mmHg,试验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a=5.721,tb=9.240,P 均<0.05);试验组总有效率8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261,P<0.05)。结论:采用氨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效果显著,能有效控制患者血压,值得临床医生大力推广。
作者:李文学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从视网膜功能和形态相关性评价曲安奈德玻璃体注射治疗黄斑囊样水肿(CME)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9例29眼CME患者,进行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IVTA)2 mg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进行佳矫正视力(BCVA)、晶状体、眼内压(IOP)、OCT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FT)、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及FFA检查等。结果:治疗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CFT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f-ERG:N1波潜伏期变化不大,P1波潜伏期及N1、P1波振幅密度有所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1、P1波潜伏期与CFT无相关性(P>0.05),N1、P1波振幅密度与CFT存在负相关性(P<0.05)。结论:mf-ERG联合OCT能更客观、更全面的评价IVTA治疗CME在黄斑功能和形态上的变化。
作者:郭冕;蒋模;潘乐;罗艳;谭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老年癫痫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老年癫痫患者12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原发性癫痫组32例和继发性癫痫组92例。给予两组患者抗癫痫药物单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原发性癫痫组治疗总有效率78.13%,继发性癫痫组治疗总有效率89.13%,继发性癫痫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原发性癫痫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性癫痫是老年癫痫的主要发病类型,同时由于病因明确,因此在给予抗癫痫药物单药治疗时取得的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赵洪利;李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早产患者的临床诊治及并发症防治。方法: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胎膜早破早产患者56例,给予舒喘灵4.8 mg,1次/6 h,地塞米松10 mg,2次/d,以及25%硫酸镁,30~60 mL/d,注意观察患者的白细胞计数、体温、羊水性状及胎心等指标。结果:本研究纳入56例患者中,保胎成功48例,失败8例,分娩者围生儿病死率方面,<34孕周明显高于≥34孕周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窒息率方面,<36孕周高于足月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S 方面,<34孕周者明显增加,≥34孕周围生儿存活率显著提高。结论:对于胎膜早破早产临床救治的关键是正确使用地塞米松及预防感染类药物,并适时终止妊娠。
作者:张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改良切瘤法用于剖宫产术中切除较大子宫肌瘤(至少1个肌瘤直径>9 cm)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4年6月-2013年9月收治剖宫产术中同时应用改良切瘤法行肌瘤切除术患者235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择同期单纯剖宫产2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病率及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病率、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切瘤法用于妊娠合并较大子宫肌瘤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聂林;李辉 刊期: 2015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