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无痛胃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效果探讨

董明志

关键词:无痛胃镜, 常规胃镜, 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无痛胃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食管静脉曲张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36)予以常规胃镜在清醒状态进行套扎治疗,观察组(n=36)予以无痛胃镜在麻醉状态进行套扎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2%,明显高于对照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46,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166,P<0.05);观察组呛咳、流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8%、5.6%、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9.4%、77.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a=31.846,χ2b=35.714,χ2c=13.177,P均<0.05)。结论:采用无痛胃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视野清晰,诊断效果好,患者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血清微量元素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目的:通过测量乌鲁木齐市女性骨密度(BMD)及血清中的微量元素,比较两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使用MEDILINK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对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30~40岁与60~70岁及汉族60~70岁3组女性各30人进行骨密度测定;使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生产的 Unicel Dxc 800 Synchron 生化检验仪查血清中的微量元素钙、磷、镁、铁、铜、锌含量。按不同年龄及民族分成两部分对比,一部分是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30~40岁与60~70岁女性对比,另一部分是60~70岁汉族女性与维吾尔族女性之间的对比。比较研究对象血清中微量元素及骨密度之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维吾尔族青年女性组的BMD(0.925±0.127)g/cm2,维吾尔族老年女性组的BMD(0.774±0.144)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微量元素锌的维吾尔族青年女性组(17.4±1.96)μmol/L,老年女性组的锌(19.0±2.3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的血清微量元素钙、磷、镁、铁、铜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汉族60~70岁女性组的 BMD(0.773±0.121)g/cm2,维吾尔族60~70岁女性组的 BMD(0.774±0.144)g/c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60~70岁女性组的微量元素铁(19.5±6.18)μmol/L,维吾尔族60~70岁女性组的微量元素铁(14.1±2.8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的血清微量元素钙、磷、镁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维吾尔族青年女性组与维吾尔族老年组女性的骨密度及血清中锌含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汉族与维吾尔族60~70岁女性血清微量元素铁含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作者:王新玲;李桂财;张华;崔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社区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社区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高血压患者100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组则应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治疗5周后,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改善情况及治疗有效率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能够显著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各项指标,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周国栋;王海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产后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产后的影响。方法: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产妇1680例,由于新生儿疾病原因转入新生儿科3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均于产后1 d、产后7 d和出院前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调查。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分离1 d S-AI评分(43.3±6.9)分,EPDS评分(10.2±4.2);分离7 d,S-AI评分(40.1±5.3)分,EPDS 评分(8.1±3.2);分离10 d S-AI 评分(37.8±3.3)分,EPDS 评分(6.2±3.1)。对照组分离1 d S-AI 评分(43.2±7.1)分,EPDS评分(10.2±4.3);分离7 dS-AI评分(47.3±6.9)分,EPDS评分(10.1±4.3);分离10 d S-AI评分(46.8±7.3)分,EPDS评分(8.9±2.9)。两组分离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离7 d和分离10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母婴分离产妇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热依扎·叶斯肯德尔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喜炎平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注射喜炎平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治小儿病毒性肺炎患儿70例,平均分为两组,每组35例。试验组给予喜炎平治疗,对照组给予病毒唑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表现、康复周期及体征表现。结果:试验组康复周期、症状好转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试验组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喜炎平静滴治疗小儿病毒性肺炎能有效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并且也能缩短患儿的临床治疗周期,使患儿尽快的恢复健康。

    作者:孙华英;周丽萍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作用评估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50例,A组给予胰岛素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分泌指数以及空腹血糖水平。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空腹血糖、体重指数、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胰岛素分泌指数均有所改善,其中B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且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西格列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以及控制血糖,在临床中具有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作者:张光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中药浴足结合中西医护理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近期研究

    目的:评价中药浴足结合中西医护理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近期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浴足组、中药浴足组、中药浴足结合中西医护理组(简称结合组),每组30例,空白组给予中西医药物治疗,浴足组仅给予中药浴足,中药浴足组给予口服中药合并中药浴足治疗,结合组在中药浴足组前提下给予中西结合护理。6个月后,对患者焦虑抑郁、肺功能、生活质量等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结合组患者6个月后指标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结合中药浴足可有效地缓解 IPF 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肺功能,从而促进患者生活水平的提高。

    作者:曾正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血透患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输血前九项及肝功能正常的71例患者,予重组乙肝疫苗20μg分别在0、1、6个月接种,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67例患者HBsAb滴度≥10 mIU/mL,抗体滴度(494.02±331.94)mIU/mL,转阳率94.36%。少数患者接种部位疼痛。结论:重组乙肝疫苗接种,HBsAb转阳率高,不良反应少,可有效保护血液透析患者。

    作者:刘丽茹;何敏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妊娠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妊娠的临床效果,为患者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方法: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卵巢妊娠患者80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治疗,观察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时间、术后抗生素药物使用时间、术后发热情况及住院时间上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妊娠效果确切,安全性高,对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术后恢复时间短,有效减少了住院费用,具有较高的临床借鉴价值。

    作者:陈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四维超声诊断双侧桡骨缺如并脐膨出复合畸形1例

    先天性双侧桡骨缺如并脐膨出临床罕见,四维超声可显示胎儿表面细微结构特征、实行跟踪扫查胎儿运动,更直观明确诊断,以降低畸形儿的产出率。本文主要介绍了1例四维超声诊断双侧桡骨缺如并脐膨出复合畸形患者。

    作者:李小英;姚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剖宫产手术中纱布填塞宫腔止血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中纱布填塞宫腔止血的临床效果。方法: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剖宫产手术产妇60例,采用纱布填塞宫腔止血。结果:手术时间(57±13)min,术中出血量(962.5±100.0)mL,术后血性恶露时间(4.1±0.7)d。结论:纱布填塞宫腔止血操作简便,取材方便,是剖宫产手术中出血的经济有效的止血方法。

    作者:赵伟雪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对产后抑郁症产妇护理干预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的疗效。方法:2011年6月-2013年8月收治产后抑郁症产妇76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6周后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其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抑郁症产妇给予心理护理、社会支持和自我调节等护理干预可提高其疗效,降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

    作者:吴转子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2014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10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对观察组(n=50)施行麻醉,采用氯胺酮对对照组(n=50)施行麻醉。记录分析两组患儿围术期的各项生命体征和麻醉苏醒时间。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麻醉显效36例,麻醉有效14例,麻醉显效率72.00%;对照组麻醉显效27例,麻醉有效23例,麻醉显效率54.00%。两组患儿术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进行5 min时,两组患儿的平均动脉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停药后麻醉苏醒时间(18.87±4.57)min和(38.24±10.23)min,观察组的7例患儿和对照组的15例患儿出现呕吐症状,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和呕吐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佳,患儿的生命体征平稳,同时可减少氯胺酮的用量,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和减少呕吐躁动情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邓立强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罗哌卡因与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用于妇产科麻醉效果对比

    目的:讨论罗哌卡因与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用于妇产科麻醉的效果,为日后的临床麻醉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3月-2013年9月收治剖宫产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予以罗哌卡因麻醉,对照组予以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结果:经过临床评分,两组患者在VAS评分方面差异明显。观察组6 h 评分(1.10±0.63),12 h 评分(1.12±0.51),24 h 评分(0.92±0.51),36 h 评分(0.90±0.41);对照组6 h评分(1.15±0.56),12 h评分(1.14±0.62),24 h评分(10.10±0.50),36 h评分(1.06±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在运动阻滞评分当中,观察组0级78例(97.5%),1级2例(2.5%);对照组0级65例(81.25%),1级15例(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在妇产科麻醉当中,优于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但在日后的麻醉工作中,需根据患者的客观情况来进行,否则很难取得理想的成效。

    作者:杨秀花;周志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妊娠高血压9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妊娠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改善其妊娠结局的有效方法。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妊娠高血压患者98例,观察围生儿的死亡率以及98例孕产妇的终止妊娠情况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终止妊娠的孕产妇5例,其余93例围生儿的死亡率4.3%(4/93)。并发症的发生率32.7%(32/98)。结论:妊娠高血压可对孕产妇和新生儿的生命安全与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需及时就诊,以改善妊娠结局。

    作者:何成玲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将高血压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比较两组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病因知晓、症状知晓、危险因素知晓、饮食控制、运动疗法、自我监测重要性知识知晓情况治疗后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教育后对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下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明显(P<0.05)。结论:健康教育可以提高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对疾病的知晓率,明显降低血压。

    作者:林凤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颈部坏死性筋膜炎伴纵隔感染的诊治分析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软组织感染,主要的特征为皮下组织及筋膜滑丝,常伴有全身中毒性休克。该病多为多种细菌混合感染,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厌氧菌及溶血性链球菌等,对全身与局部组织的免疫功能造成损害,纵隔感染为其常见感染之一。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50个病例中有2例颈部坏死性筋膜炎伴纵隔感染者,分析其诊治效果。

    作者:王明松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并研究其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2月-2012年9月收治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小梁切除术治疗,试验组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术后并发症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术后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万义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无痛胃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食管静脉曲张患者72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n=36)予以常规胃镜在清醒状态进行套扎治疗,观察组(n=36)予以无痛胃镜在麻醉状态进行套扎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2%,明显高于对照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46,P<0.05);观察组总满意度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3.166,P<0.05);观察组呛咳、流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2.8%、5.6%、8.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9.4%、77.8%、5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a=31.846,χ2b=35.714,χ2c=13.177,P均<0.05)。结论:采用无痛胃镜下治疗食管静脉曲张视野清晰,诊断效果好,患者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董明志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探析影响三大常规检验结果常见原因

    三大常规检验是检验学当中的基本项目。因此,检验人员必须规范操作,不能因其是常规检查而忽视,准确的检验结果能够更好地诊断出疾病,并为医生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作者:任爱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两种数字胃肠机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应用对比

    目的:探讨飞利浦OE数字胃肠机与西门子dRF数字胃肠机在常规模式下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对摄片图像质量的影响,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两种数字胃肠机 HSG 检查对子宫、输卵管病变显示的影响。方法:A组:HSG检查240例次,选用监视设备为飞利浦OE数字胃肠机;B组:HSG检查246例次,选用监视设备为西门子dRF数字胃肠机,对A、B两组受检者采用同样的造影方法,共用1个PACS系统,并在1个电脑显示屏上对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并比较A、B两组受检者子宫造影结果、输卵管通畅度及摄片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A、B两组受检者子宫造影结果及输卵管通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摄片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模式下西门子dRF数字胃肠机进行HSG检查比飞利浦OE数字胃肠机摄片图像质量高,但两种数字胃肠机在HSG检查中皆能满足诊断要求。

    作者:徐爱霞;沈乃澎;李永奎;邓金龙;张仕状 刊期: 2015年第14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