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作用评估

张光民

关键词:治疗, 2型糖尿病, 胰岛素, 西格列汀
摘要:目的:探讨西格列汀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2011年3月-2014年3月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50例,A组给予胰岛素治疗,B组在A组的基础上加用西格列汀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指数、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分泌指数以及空腹血糖水平。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空腹血糖、体重指数、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以及胰岛素分泌指数均有所改善,其中B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A组,且胰岛素用量明显减少,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在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西格列汀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以及控制血糖,在临床中具有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收治择期手术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抑郁度、焦虑度较术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手术前后的抑郁度与焦虑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择期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消除术前紧张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贺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用于开胸术后镇痛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行肋间神经阻滞对胸部手术患者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拟行胸部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两组。罗哌卡因组:肋间神经应用0.375%罗哌卡因35 mL阻滞,对照组:0.9%生理盐水35 mL。观察两组患者术后4 h、8 h、12 h、24 h、48 h疼痛VAS评分及Prince-Henry(P-H)疼痛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结果:术后罗哌卡因组VAS及Prince-Henry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罗哌卡因组呼吸系统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0.375%罗哌卡因肋间神经阻滞可有效减轻开胸术后胸部疼痛并减少呼吸系统并发症。

    作者:夏宏伟;方秦模;牛庆玲;王凯超;李士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早中期肺癌化疗和放疗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早中期肺癌化疗和放疗的效果对比。方法:2007年4月-2014年4月收治早中期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化疗组与放疗组,各50例,对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化疗组1年存活率52%;放疗组1年存活率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5年存活率26%,放疗组5年存活率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中期肺癌患者,放疗组治疗早期临床疗效和1年后存活率均高于化疗组,化疗组5年存活率高于放疗组。故与患者病情结合,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正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探讨同型半胱氨酸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意义

    目的:研究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联性。方法:选择门诊健康体检者,给予超声检查后,分为颈动脉正常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同时测定血清Hcy水平,对3组血清 Hcy 水平进行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血清 Hcy 水平明显高于另外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Hcy血症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存在正相性,Hcy值越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越重。

    作者:严亚琪;严金海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效果,并研究其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12月-2012年9月收治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10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对照组接受小梁切除术治疗,试验组实施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术后并发症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具有术后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安全可靠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万义军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踝关节骨折患者45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通过随访观察所有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和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45例患者出院后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平均(7.9±1.8)个月。所有患者的手术伤口均为Ⅰ期甲级愈合,均未出现切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患者内固定的取出时间6~18个月,平均(11.7±2.4)个月。根据 Baird-Jackson 踝关节评分系统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得出:优31例,良10例,可4例,差0,优良率91.11%。结论:对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佟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期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讨论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期的临床疗效,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偏头痛急性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41例(68.3%),有效18例(30.0%),无效1例(1.7%),总有效率98.3%;对照组显效30例(50.0%),有效13例(21.7%),无效17例(28.3%),总有效率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针刺治疗偏头痛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表现,更可以治疗衍生出的其他病症,达到治本的目的,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闻路琼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改良切瘤法用于妊娠合并较大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改良切瘤法用于剖宫产术中切除较大子宫肌瘤(至少1个肌瘤直径>9 cm)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4年6月-2013年9月收治剖宫产术中同时应用改良切瘤法行肌瘤切除术患者235例,作为研究组;随机选择同期单纯剖宫产235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术后出血量、术后病率及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病率、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差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切瘤法用于妊娠合并较大子宫肌瘤是安全可行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聂林;李辉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对老年肺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3年1月-2014年11月收治老年肺炎患者14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500 mg/次,1次/d,美罗培南静脉滴注1 g/次,1次/8 h。观察组给予静脉注射乳糖酸阿奇霉素500 mg/次,1次/d,予静脉注射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2:1),1次/l2 h。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IL-6(白细胞介素-6)、IL-8(白细胞介素-8)和TNF-α(肿瘤坏死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痊愈49例,显效12例,有效8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6%;对照组痊愈28例,显效24例,有效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85.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肺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胡丽群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粉碎性髌骨骨折交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临床探究

    目的:探讨粉碎性髌骨骨折交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观察组采用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髌骨环治疗,对比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的优良率、优秀率分别为100%、71.11%。对照组的优良率、优秀率分别为68.89%、35.56%,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粉碎性髌骨骨折采用交叉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黄志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柏拉图分析法在降低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中的应用与效果

    目的:探讨柏拉图分析法在降低护士针刺伤发生率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制作《护士针刺伤查检表》,对护士针刺伤事件进行数据收集,并通过绘制柏拉图统计表对护士针刺伤事件进行解析,找出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制定并实施改进措施,比较应用柏拉图分析法前后的效果。结果:护士针刺伤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柏拉图分析法便于护理管理者从多个可能发生针刺伤原因中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是降低护士针刺伤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作者:章俊梅;胡素容;吴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抗菌药物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抗菌药物在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方法:2011年7月-2014年7月收治重症胰腺炎患者43例,采用药频数指标对43例重症胰腺炎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发现胰腺及胰周感染6例(26.09%),抗菌药物共联用63例次,3种抗菌药物联用20例次。结论:在重症胰腺炎的临床治疗中,通过加强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基础理论培训与学习,及时通报细菌和药物敏感试验结果的分析报告,可促进抗菌药物的有效合理应用。

    作者:穆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疗效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上消化道穿孔疗效差异。方法:2012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上消化道穿孔患者80例,随机分成开腹组和腹腔镜组,各40例,开腹组采用单纯修补加大网膜覆盖治疗,腹腔镜组利用腹腔镜进行治疗。结果:腹腔镜组切口长度(2.5±0.7)cm,手术时间(62.3±13.3)min,肠功能恢复时间(24.9±9.3)h,住院时间(7.2±2.2)d,并发症3例,并发症发生率7.5%,其中发热2例,术后感染1例。开腹组切口长度(12.2±3.3)cm,手术时间(86.6±22.2)min,肠功能恢复时间(71.4±11.9)h,住院时间(11.4±3.6)d,并发症6例,并发症发生率15.0%,其中发热4例,术后感染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治疗上消化道穿孔切口小,手术时间短,肠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明显优于开腹手术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解挺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CT增强扫描诊断肝动脉-门静脉瘘对原发性肝癌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的指导作用

    目的:通过多排CT增强扫描,诊断肝动脉门-静脉瘘,来指导制定肝癌介入治疗方案,通过瘘口的预先栓塞观察肝癌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1999-2006年收治肝癌患者1452例,2007-2014年收治肝癌患者1756例,比较两个阶段不同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总结CT增强扫描提前诊断肝动脉-门静脉瘘对肝癌介入栓塞治疗的指导作用。结果:通过对肝动脉-门静脉瘘口的预先栓塞,肝癌栓塞治疗的效果明显提高,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延长了患者的寿命,得到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一致认可。结论:CT增强扫描诊断肝动脉-门静脉瘘对肝癌介入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韩文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罗哌卡因与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用于妇产科麻醉效果对比

    目的:讨论罗哌卡因与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用于妇产科麻醉的效果,为日后的临床麻醉工作提供参考。方法:2011年3月-2013年9月收治剖宫产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观察组予以罗哌卡因麻醉,对照组予以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情况。结果:经过临床评分,两组患者在VAS评分方面差异明显。观察组6 h 评分(1.10±0.63),12 h 评分(1.12±0.51),24 h 评分(0.92±0.51),36 h 评分(0.90±0.41);对照组6 h评分(1.15±0.56),12 h评分(1.14±0.62),24 h评分(10.10±0.50),36 h评分(1.06±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一方面,在运动阻滞评分当中,观察组0级78例(97.5%),1级2例(2.5%);对照组0级65例(81.25%),1级15例(18.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在妇产科麻醉当中,优于咪唑安定复合芬太尼,但在日后的麻醉工作中,需根据患者的客观情况来进行,否则很难取得理想的成效。

    作者:杨秀花;周志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颈部坏死性筋膜炎伴纵隔感染的诊治分析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软组织感染,主要的特征为皮下组织及筋膜滑丝,常伴有全身中毒性休克。该病多为多种细菌混合感染,主要为革兰阴性菌、厌氧菌及溶血性链球菌等,对全身与局部组织的免疫功能造成损害,纵隔感染为其常见感染之一。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50个病例中有2例颈部坏死性筋膜炎伴纵隔感染者,分析其诊治效果。

    作者:王明松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况及护理经验。方法: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乳腺癌患者8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的心理状况调查,了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然后根据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进行护理干预。结果:经过人性化护理管理后,疾病认知达标例数、按时复查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和抑郁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干预组焦虑和抑郁水平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97.7%,对照组的满意度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度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罗玉芬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经阴道超声诊断宫腔粘连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诊断宫腔粘连(IU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疑诊为宫腔粘连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先行经阴道超声检查,结合宫腔镜术后病理检查,对比两种方法的检查结果。结果:经宫腔镜术后病理结果证实,无宫腔粘连9例,有宫腔粘连51例,发病率约85.00%。经阴道超声检查,无宫腔粘连13例,有宫腔粘连47例,检出率78.33%,与宫腔镜术后病理结果对比,阴道超声检查共计漏诊4例,诊断准确率92.16%。结论:阴道超声检查可对宫腔粘连有效诊断,诊断准确率高,且兼具无创、便捷和经济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PCI中的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ACS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急诊护理,观察组应用护理路径模式给予急诊护理,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进门-球囊扩张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救护理路径在ACS行PCI患者中的应用可明显提高急救效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李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mf-ERG联合OCT对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黄斑囊样水肿的疗效评价

    目的:从视网膜功能和形态相关性评价曲安奈德玻璃体注射治疗黄斑囊样水肿(CME)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9例29眼CME患者,进行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IVTA)2 mg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进行佳矫正视力(BCVA)、晶状体、眼内压(IOP)、OCT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FT)、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及FFA检查等。结果:治疗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CFT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f-ERG:N1波潜伏期变化不大,P1波潜伏期及N1、P1波振幅密度有所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1、P1波潜伏期与CFT无相关性(P>0.05),N1、P1波振幅密度与CFT存在负相关性(P<0.05)。结论:mf-ERG联合OCT能更客观、更全面的评价IVTA治疗CME在黄斑功能和形态上的变化。

    作者:郭冕;蒋模;潘乐;罗艳;谭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