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

佟兴

关键词:切开复位, 内固定, 踝关节骨折
摘要: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踝关节骨折患者45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通过随访观察所有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和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45例患者出院后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平均(7.9±1.8)个月。所有患者的手术伤口均为Ⅰ期甲级愈合,均未出现切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患者内固定的取出时间6~18个月,平均(11.7±2.4)个月。根据 Baird-Jackson 踝关节评分系统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得出:优31例,良10例,可4例,差0,优良率91.11%。结论:对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血透患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输血前九项及肝功能正常的71例患者,予重组乙肝疫苗20μg分别在0、1、6个月接种,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67例患者HBsAb滴度≥10 mIU/mL,抗体滴度(494.02±331.94)mIU/mL,转阳率94.36%。少数患者接种部位疼痛。结论:重组乙肝疫苗接种,HBsAb转阳率高,不良反应少,可有效保护血液透析患者。

    作者:刘丽茹;何敏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两种数字胃肠机在子宫输卵管造影中的应用对比

    目的:探讨飞利浦OE数字胃肠机与西门子dRF数字胃肠机在常规模式下进行子宫输卵管造影检查对摄片图像质量的影响,分析影响图像质量的原因,并进一步探讨两种数字胃肠机 HSG 检查对子宫、输卵管病变显示的影响。方法:A组:HSG检查240例次,选用监视设备为飞利浦OE数字胃肠机;B组:HSG检查246例次,选用监视设备为西门子dRF数字胃肠机,对A、B两组受检者采用同样的造影方法,共用1个PACS系统,并在1个电脑显示屏上对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并比较A、B两组受检者子宫造影结果、输卵管通畅度及摄片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A、B两组受检者子宫造影结果及输卵管通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摄片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模式下西门子dRF数字胃肠机进行HSG检查比飞利浦OE数字胃肠机摄片图像质量高,但两种数字胃肠机在HSG检查中皆能满足诊断要求。

    作者:徐爱霞;沈乃澎;李永奎;邓金龙;张仕状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产后影响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母婴分离产妇产后的影响。方法: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产妇1680例,由于新生儿疾病原因转入新生儿科3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患者均于产后1 d、产后7 d和出院前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和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进行调查。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分离1 d S-AI评分(43.3±6.9)分,EPDS评分(10.2±4.2);分离7 d,S-AI评分(40.1±5.3)分,EPDS 评分(8.1±3.2);分离10 d S-AI 评分(37.8±3.3)分,EPDS 评分(6.2±3.1)。对照组分离1 d S-AI 评分(43.2±7.1)分,EPDS评分(10.2±4.3);分离7 dS-AI评分(47.3±6.9)分,EPDS评分(10.1±4.3);分离10 d S-AI评分(46.8±7.3)分,EPDS评分(8.9±2.9)。两组分离1 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离7 d和分离10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母婴分离产妇的负性情绪,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热依扎·叶斯肯德尔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期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讨论针刺治疗偏头痛急性期的临床疗效,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2013年4月-2014年10月收治偏头痛急性期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针刺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西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41例(68.3%),有效18例(30.0%),无效1例(1.7%),总有效率98.3%;对照组显效30例(50.0%),有效13例(21.7%),无效17例(28.3%),总有效率7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针刺治疗偏头痛不仅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临床表现,更可以治疗衍生出的其他病症,达到治本的目的,可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闻路琼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彩色和能量多普勒超声对高危妊娠胎盘绒毛动脉的血流监测及与妊娠结局的关系

    目的:探究高危妊娠胎盘的循环变化及其与终妊娠结局间的关系。方法:2012年9月-2013年9月收治妊娠孕妇117例,依照其脐血流S/D值及临床表现将其分为A、B、C 3组,每组39例。A组为S/D值≥95th%,主要特点为胎盘供血不足。B组为S/D值<95th%孕妇,且存在妊娠合并症。C组为正常妊娠孕妇。对3组孕妇进行相关各项指标的检查,如胎盘内绒毛动脉阻力、绒毛血管数等,并将其与终妊娠结局相对比。结果:A组孕妇的绒毛血管数明显比其他两组要低,而绒毛动脉S/D值则高于其他两组。B组孕妇的绒毛血管数要明显低于C组,绒毛动脉S/D值则较高。在3组孕妇中,妊娠结局差为A组,其次为B组,C组孕妇好。结论:运用彩色和能量多普勒超声的检查方式能够对孕妇胎盘绒毛状况进行严密监测,观察研究其血流动力学变化,为有效避免高危妊娠胎盘循环状况的发生提供帮助。

    作者:李红;武加利;何香芹;董洋;肖静;陈谦谦;李龙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探析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月经不调患者280例,随机分成西医治疗组和中医治疗组,各140例。西医治疗组给予西医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组给予辨证施治。结果:中医治疗组总有效率96.4%,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的80.0%(P<0.05)。结论: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疗效显著。

    作者:齐瑞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mf-ERG联合OCT对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黄斑囊样水肿的疗效评价

    目的:从视网膜功能和形态相关性评价曲安奈德玻璃体注射治疗黄斑囊样水肿(CME)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9例29眼CME患者,进行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IVTA)2 mg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随访,进行佳矫正视力(BCVA)、晶状体、眼内压(IOP)、OCT测量黄斑中心凹厚度(CFT)、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及FFA检查等。结果:治疗后患者视力明显提高,CFT明显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f-ERG:N1波潜伏期变化不大,P1波潜伏期及N1、P1波振幅密度有所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1、P1波潜伏期与CFT无相关性(P>0.05),N1、P1波振幅密度与CFT存在负相关性(P<0.05)。结论:mf-ERG联合OCT能更客观、更全面的评价IVTA治疗CME在黄斑功能和形态上的变化。

    作者:郭冕;蒋模;潘乐;罗艳;谭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基层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治疗的现状调查

    目的:对基层医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资料采集,了解二甲双胍治疗的使用情况,并对现状进行分析。方法:对本市及所属5家基层医院的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资料,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调查对象237例,其中持续服用二甲双胍39例(16.5%);既往服用现未服用151例(63.7%);从未服用过二甲双胍47例(19.8%)。对既往服用现未服用二甲双胍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对药物认识不足者、因经济因素而停药者、服用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而停药者、因其他疾病导致不能服用二甲双胍者、医务人员干预者等的例数分别为59例(39.1%)、44例(29.1%)、23例(15.2%)、11例(7.3%)、9例(6.0%),其他原因5例(3.3%)。对从没使用二甲双胍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原因分析,害怕不良反应24例(51.1%);相信“中药降糖效果强于西药”16例(34.0%);其他7例(14.9%)。结论:基层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二甲双胍的使用情况并不理想,患者依从性的缺乏是影响二甲双胍使用情况的主要因素。

    作者:刘线;陈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冠心宁联合利伐沙班治疗老年下肢静脉血栓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利伐沙班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下肢深静脉血栓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成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尿激酶溶栓治疗,治疗组采用冠心宁联合利伐沙班治疗。分别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半个月后患者的下肢肿胀、疼痛情况以及下肢血管彩超检查结果,测量健侧与患侧肢体相同部位的周径,评估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88%)显著高于对照组(8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利伐沙班治疗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方法,优于单用尿激酶治疗。

    作者:杜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早中期肺癌化疗和放疗的疗效对比

    目的:探讨早中期肺癌化疗和放疗的效果对比。方法:2007年4月-2014年4月收治早中期肺癌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化疗组与放疗组,各50例,对两组患者的效果进行对比。结果:化疗组1年存活率52%;放疗组1年存活率6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5年存活率26%,放疗组5年存活率1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中期肺癌患者,放疗组治疗早期临床疗效和1年后存活率均高于化疗组,化疗组5年存活率高于放疗组。故与患者病情结合,运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可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正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合理应用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合理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3月-2014年6月收治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2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抗炎、平喘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注,6岁以下7.5 mg/次,2次/d,6~12岁15 mg/次,2次/d。结果:观察组痰量减少时间(4.1±0.2)d,咳嗽消失时间(7.6±0.2)d;对照组痰量减少时间(7.3±0.2)d,咳嗽消失时间(10.4±0.3)d,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96例(87.3%),有效10例(9.1%),无效4例(3.6%),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显效78例(70.9%),有效12例(10.9%),无效20例(18.2%),总有效率81.8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祛痰快,症状恢复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付立华;殷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误诊原因,减少误诊率。方法:收治误诊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表现与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9例患者,误诊为冠心病1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各2例,肺心病1例。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心脏病易误诊,对原因不明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力衰竭患者应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提高本病的诊断率,减少误诊。

    作者:姜建党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肠间脓肿超声误诊为肠管扩张1例

    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肠间脓肿误诊病历的临床资料。超声检查示胆囊结石、胆囊炎、肠管扩张、肠梗阻可能。治疗后无明显好转,转到上级医院,CT检查考虑多发包裹性积液,行腹腔引流术,引流出大量脓液。因此,超声诊断肠间脓肿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查确诊,以免误诊。

    作者:陈凯;孙守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褥疮管理办法纳入科室全面预算管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褥疮管理办法纳入科室全面预算管理在控制褥疮发生中的效果。方法:通过褥疮管理办法纳入科室全面预算管理,褥疮小组对上报难免褥疮患者严格审核,对符合难免褥疮患者及褥疮患者进行全院会诊、指导,内网跟踪及监督皮肤情况。结果:褥疮管理办法纳入科室全面预算管理后,褥疮的发生率明显降低,提高了褥疮的治愈率。结论:加强褥疮奖惩办法的管理,对上报难免褥疮患者经褥疮小组审核不符合条件者予以否认,可有效控制褥疮的发生,提高褥疮的治愈率。

    作者:赵莲英;张智会;李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中药浴足结合中西医护理对特发性肺纤维化的近期研究

    目的:评价中药浴足结合中西医护理对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患者的近期影响。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空白组、浴足组、中药浴足组、中药浴足结合中西医护理组(简称结合组),每组30例,空白组给予中西医药物治疗,浴足组仅给予中药浴足,中药浴足组给予口服中药合并中药浴足治疗,结合组在中药浴足组前提下给予中西结合护理。6个月后,对患者焦虑抑郁、肺功能、生活质量等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结合组患者6个月后指标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护理结合中药浴足可有效地缓解 IPF 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肺功能,从而促进患者生活水平的提高。

    作者:曾正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30例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和分析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治疗方式和治疗效果。方法:2013年6月-2014年6月收治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3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30例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经过治疗后,其中治愈19例(63.33%),好转10例(33.34%),死亡1例(3.33%)。3~6 d内出院6例(20%),8~11 d出院20例(66.67%),12~15 d内出院4例(13.33%)。结论:结合麻疹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临床表现,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和策略,能够有效降低患儿死亡率,临床疗效显著,并且出院时间较短,术后康复较快,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叶小净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发病特点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的发病特点及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妊娠合并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52例,根据自身病况,采用β2受体激动剂和糖皮质激素,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等治疗措施。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52例患者无并发症出现,胎儿在母体中各项体征正常。经过上述治疗之后,治疗总有效率96.1%。结论:妊娠促使部分患者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半卧位、吸氧、静脉注射氨茶碱及肾上腺糖皮质激素等措施能有效控制严重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

    作者:幸似瑛;谢文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血清微量元素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

    目的:通过测量乌鲁木齐市女性骨密度(BMD)及血清中的微量元素,比较两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方法:使用MEDILINK生产的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对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30~40岁与60~70岁及汉族60~70岁3组女性各30人进行骨密度测定;使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生产的 Unicel Dxc 800 Synchron 生化检验仪查血清中的微量元素钙、磷、镁、铁、铜、锌含量。按不同年龄及民族分成两部分对比,一部分是乌鲁木齐市维吾尔族30~40岁与60~70岁女性对比,另一部分是60~70岁汉族女性与维吾尔族女性之间的对比。比较研究对象血清中微量元素及骨密度之间的差异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维吾尔族青年女性组的BMD(0.925±0.127)g/cm2,维吾尔族老年女性组的BMD(0.774±0.144)g/c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血清微量元素锌的维吾尔族青年女性组(17.4±1.96)μmol/L,老年女性组的锌(19.0±2.36)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的血清微量元素钙、磷、镁、铁、铜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然而汉族60~70岁女性组的 BMD(0.773±0.121)g/cm2,维吾尔族60~70岁女性组的 BMD(0.774±0.144)g/cm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汉族60~70岁女性组的微量元素铁(19.5±6.18)μmol/L,维吾尔族60~70岁女性组的微量元素铁(14.1±2.88)μ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余的血清微量元素钙、磷、镁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维吾尔族青年女性组与维吾尔族老年组女性的骨密度及血清中锌含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汉族与维吾尔族60~70岁女性血清微量元素铁含量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作者:王新玲;李桂财;张华;崔泳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手术室护理的安全缺陷及防范

    手术室是救治患者的重要场所之一,具有特殊的要求,手术室的护士责任心与患者的生命安全息息相关,加强护理安全管理,避免护理缺陷,是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和护理质量的关键。为探讨手术室护理的安全缺陷及防范措施,本文结合20多年的工作经验和国内外有关文献,对手术室存在的护理安全缺陷及隐患进行分析,着重阐述规章制度不健全、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应急能力和新旧知识的更新方面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护士责任心不强、手术室护理劳动强度大等方面,并提出来相应的防范措施,降低安全缺陷,以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魏利敏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12种复合维生素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

    过敏反应在输液的过程中是较常发生的,特别是在一些具有过敏体质的人群中,其发生率较高。而对维生素产生过敏反应的人相对较少,本文简要介绍12种复合维生素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为临床提供探讨。

    作者:王美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