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72例病因分析与治疗

钟国华

关键词:呼吸道, 反复感染, 病因, 扁桃体炎, 气管异物
摘要: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因分析与治疗方法。方法:2013年1月-2014年6月收治反复呼吸道感染患者72例,其中上呼吸道反复感染41例,下呼吸道反复感染31例,对病因进行分析。结果:上呼吸道反复感染患者病因主要有胃食管反流、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等,下呼吸道反复感染患者病因主要包括免疫缺陷病、纤毛不动综合征、气管异物、肺炎感染、哮喘、支气管及肺先天异常等。结论:对于上呼吸道反复感染患者,慢性鼻窦炎和慢性扁桃体炎是主要的病因,而对于下呼吸道反复感染患者,免疫缺陷是主要的病因,其次分别是纤毛不动综合征和气管异物,临床治疗时应该加强对上述疾病的防治工作,尽量避免患者的呼吸道出现反复感染的情况。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临床价值。方法:2013年10月-2014年10月收治真菌性角膜炎患者57例,对所有患者给予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本组57例患者中,治愈42例(73.68%),好转13例(22.81%),无效2例(3.51%),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49%。无一例患者出现角膜切口感染。注射以后没有明显刺激症状和疼痛,无一例患者出现角膜内皮失代偿。临床住院时间6~30 d,平均(14.2±6.8)d。结论:真菌性角膜炎采取角膜基质内注射氟康唑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溃疡愈合,使住院时间明显缩短,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伟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探析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月经不调患者280例,随机分成西医治疗组和中医治疗组,各140例。西医治疗组给予西医药物治疗,中医治疗组给予辨证施治。结果:中医治疗组总有效率96.4%,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的80.0%(P<0.05)。结论:中医治疗妇科月经不调疗效显著。

    作者:齐瑞文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血透患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输血前九项及肝功能正常的71例患者,予重组乙肝疫苗20μg分别在0、1、6个月接种,3个月后观察疗效。结果:67例患者HBsAb滴度≥10 mIU/mL,抗体滴度(494.02±331.94)mIU/mL,转阳率94.36%。少数患者接种部位疼痛。结论:重组乙肝疫苗接种,HBsAb转阳率高,不良反应少,可有效保护血液透析患者。

    作者:刘丽茹;何敏华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武汉市洪山区儿童血铅水平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了解洪山区0~6岁儿童血铅水平分布状况及相关因素,为预防儿童铅中毒提供依据。方法:0~6岁儿童手指末梢血1227例按年龄分为两组,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两组血铅水平。结果:Ⅰ组铅超标率1.11%,铅中毒率0.16%。Ⅱ组铅超标率0.67%,铅中毒率0。结论:洪山区儿童血铅水平处于国内中等水平,但仍高于发达国家。

    作者:陆继红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误诊分析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的误诊原因,减少误诊率。方法:收治误诊的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患者19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其临床表现与治疗效果。结果:本组19例患者,误诊为冠心病11例,高血压性心脏病3例,扩张型心肌病、风湿性心脏病各2例,肺心病1例。结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性心脏病易误诊,对原因不明的快速性心律失常、心脏扩大、心力衰竭患者应行甲状腺功能检查,以提高本病的诊断率,减少误诊。

    作者:姜建党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马坊镇农村地区应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现况调查

    目的:了解马坊镇农村地区阿司匹林药物在预防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使用情况,为进一步规范阿司匹林的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对参加慢病规范化管理和门诊就诊的1000例目标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收集调查表1000例,合格调查表978例,合格率97.8%。男性、女性阿司匹林服用率分别为59.3%、64.7%。高血压、糖尿病、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服用率分别为63.8%、49.3%、74.6%、79.6%、86.2%。未服用阿司匹林药物原因中,45.07%患者认为不用服药,25.07%不知道需要服用,22.54%担心不良反应。结论:冠心病、脑卒中患者阿司匹林服用率相对较高,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服用率远远不足,应加强对社区全科医生规范培训及患者的宣传教育,使阿司匹林在慢病患者健康管理中广泛应用。

    作者:郭春平;岳长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ICU重症患者严重低血糖临床分析及对预后的影响

    目的:对ICU重症患者严重低血糖进行临床分析,探讨其对预后的相关影响。方法:2013-2014年收治严重低血糖患者120例,60例早期严重低血糖,60例延迟严重低血糖,停止强化胰岛素控制,以50%葡萄糖注射液60 mL静脉注射,再以50%葡萄糖注射液50 mL静脉持续泵入,10 mL/h处置严重低血糖患者。对患者一般资料、APACHE评分、病史、预后等内容进行记录,并对其2种疾病的发生几率及预后影响进行探讨。结果:重症患者发生早期严重低血糖与延迟严重低血糖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严重低血糖患者的APACHE评分、死亡率要高于延迟严重低血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患者出现严重低血糖能反映出患者病情发展情况,且早期严重低血糖对患者生命安危造成了威胁,其死亡率要显著高于延迟严重低血糖,在临床中,患者应引起重视,及时加以治疗。

    作者:王云琰;万竹知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前馈控制在手足口病突发性流行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前馈控制在手足口病(HFMD)突发性流行期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突发性流行期手足口病重症患儿120例,根据护理方法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前馈控制指导下的护理管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整体疗效、免疫功能。结果:①整体疗效:观察组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4.82±0.62 vs 8.18±0.98)d,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97.06% vs 79.79%);②免疫功能指标:观察组的IgG、IgM、IgA水平高于对照组(13.42±1.69 vs 7.92±0.95,2.55±0.34 vs 1.81±0.23,1.21±0.16 vs 0.55±0.08)g/L。结论:前馈控制指导下的护理管理有助于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整体疗效、提高免疫功能、减少心肌损伤,是手足口病突发性流行期理想的护理方法。

    作者:王利红;任莉;张虹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的影响

    目的:研究心理护理干预对手术患者的影响。方法:收治择期手术患者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结果:术后两组患者的抑郁度、焦虑度较术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手术前后的抑郁度与焦虑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择期手术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消除术前紧张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贺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合理应用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合理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3月-2014年6月收治小儿呼吸系统疾病患儿2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抗炎、平喘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注射液静脉滴注,6岁以下7.5 mg/次,2次/d,6~12岁15 mg/次,2次/d。结果:观察组痰量减少时间(4.1±0.2)d,咳嗽消失时间(7.6±0.2)d;对照组痰量减少时间(7.3±0.2)d,咳嗽消失时间(10.4±0.3)d,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效96例(87.3%),有效10例(9.1%),无效4例(3.6%),总有效率96.4%;对照组显效78例(70.9%),有效12例(10.9%),无效20例(18.2%),总有效率81.8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注射液在治疗儿科呼吸系统疾病中,祛痰快,症状恢复快,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付立华;殷新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目的:研究出院患者延续护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方法:调查2013年6月-2014年6月出院的120例患者,对其执行延续护理服务。结果:随着延续护理工作的推进,大部分患者对延续护理都持赞许态度,且大部分患者都掌握了病症的基本信息和处理方法。结论:延续护理是建立在人性化护理与整体化护理基础上的全新护理方式,建立了医护人员和患者及患者家属之间的良好沟通与互动,有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值得推广。

    作者:王丽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分析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工作者提供参考。方法:2014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进行手术治疗的患儿100例,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对观察组(n=50)施行麻醉,采用氯胺酮对对照组(n=50)施行麻醉。记录分析两组患儿围术期的各项生命体征和麻醉苏醒时间。结果:所有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观察组麻醉显效36例,麻醉有效14例,麻醉显效率72.00%;对照组麻醉显效27例,麻醉有效23例,麻醉显效率54.00%。两组患儿术后的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和呼吸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进行5 min时,两组患儿的平均动脉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的停药后麻醉苏醒时间(18.87±4.57)min和(38.24±10.23)min,观察组的7例患儿和对照组的15例患儿出现呕吐症状,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和呕吐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氯胺酮联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佳,患儿的生命体征平稳,同时可减少氯胺酮的用量,缩短麻醉苏醒时间和减少呕吐躁动情况,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邓立强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况分析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状况及护理经验。方法:2011年1月-2012年2月收治乳腺癌患者86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的心理状况调查,了解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然后根据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进行护理干预。结果:经过人性化护理管理后,疾病认知达标例数、按时复查例数明显高于对照组护理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焦虑和抑郁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护理后,干预组焦虑和抑郁水平评分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97.7%,对照组的满意度8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的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患者的疾病认知度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罗玉芬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12种复合维生素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

    过敏反应在输液的过程中是较常发生的,特别是在一些具有过敏体质的人群中,其发生率较高。而对维生素产生过敏反应的人相对较少,本文简要介绍12种复合维生素致严重过敏反应1例,为临床提供探讨。

    作者:王美花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社区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并分析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社区高血压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1年6月-2014年6月收治高血压患者100例,按照随机的方式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使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对照组则应用缬沙坦氨氯地平片治疗。治疗5周后,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有效率和治疗前后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改善情况及治疗有效率均要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社区高血压的临床治疗中,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能够显著地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各项指标,有助于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周国栋;王海霞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老年癫痫124例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老年癫痫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2013年1月-2014年8月收治老年癫痫患者124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根据病因将患者分为原发性癫痫组32例和继发性癫痫组92例。给予两组患者抗癫痫药物单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原发性癫痫组治疗总有效率78.13%,继发性癫痫组治疗总有效率89.13%,继发性癫痫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原发性癫痫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继发性癫痫是老年癫痫的主要发病类型,同时由于病因明确,因此在给予抗癫痫药物单药治疗时取得的治疗效果更好。

    作者:赵洪利;李剑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踝关节骨折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2012年5月-2014年5月收治踝关节骨折患者45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通过随访观察所有患者的骨折愈合情况和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本组45例患者出院后均进行随访,随访时间5~12个月,平均(7.9±1.8)个月。所有患者的手术伤口均为Ⅰ期甲级愈合,均未出现切口感染、骨折不愈合、创伤性关节炎及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患者内固定的取出时间6~18个月,平均(11.7±2.4)个月。根据 Baird-Jackson 踝关节评分系统对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得出:优31例,良10例,可4例,差0,优良率91.11%。结论:对踝关节骨折患者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佟兴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CT增强扫描诊断肝动脉-门静脉瘘对原发性肝癌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的指导作用

    目的:通过多排CT增强扫描,诊断肝动脉门-静脉瘘,来指导制定肝癌介入治疗方案,通过瘘口的预先栓塞观察肝癌栓塞治疗的效果。方法:1999-2006年收治肝癌患者1452例,2007-2014年收治肝癌患者1756例,比较两个阶段不同治疗方法与治疗效果,总结CT增强扫描提前诊断肝动脉-门静脉瘘对肝癌介入栓塞治疗的指导作用。结果:通过对肝动脉-门静脉瘘口的预先栓塞,肝癌栓塞治疗的效果明显提高,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而且延长了患者的寿命,得到了临床医生和患者的一致认可。结论:CT增强扫描诊断肝动脉-门静脉瘘对肝癌介入治疗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作者:韩文梅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练塘镇企业18~45岁员工健康教育现状及网络健康教育需求调查

    目的:调查企业18~45岁员工职业卫生知识、健康知识等知晓情况和网络健康教育需求。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在9家中小型企业中抽取18~45岁的员工进行调查。结果: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平均得分4.88分,职业卫生知识3.78分,健康知识5.33分,不同职务和学历者职业卫生法律法规和健康知识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职业卫生知识在不同性别、年龄、职务、文化程度员工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8.55%的员工上网,60.25%的员工认为网络健康教育有意义,61.36%的员工愿意接受网络健康教育。结论:员工职业卫生和健康知识欠缺,对网络健康教育的需求较大,开展网络健康教育具有可行性。

    作者:卢永红;肖峰;徐渊辉;戚军明;俞春明;吴坚胜 刊期: 2015年第14期

  • 肠间脓肿超声误诊为肠管扩张1例

    本文回顾性分析1例肠间脓肿误诊病历的临床资料。超声检查示胆囊结石、胆囊炎、肠管扩张、肠梗阻可能。治疗后无明显好转,转到上级医院,CT检查考虑多发包裹性积液,行腹腔引流术,引流出大量脓液。因此,超声诊断肠间脓肿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结合临床和其他检查确诊,以免误诊。

    作者:陈凯;孙守振 刊期: 2015年第14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