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军荔
目的:探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老年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60例老年腰椎管狭窄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开放手术,观察组采用后路椎间盘镜手术。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和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镇痛药使用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后路椎间盘镜手术在老年腰椎管狭窄症中的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韩利伟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讨论健康教育对门诊换药患者的影响。方法对500例门诊换药患者根据病情、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不同,运用伤口护理新概念,即防止瘢痕、促进愈合、止疼舒适新概念,针对性的实施教育。结果从简单的促进伤口愈合提高到了更加关爱人文的高度,增加了护患感情,缩短了伤口愈合时间。结论有效的健康教育,能使患者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有助于伤口早期愈合,提高了治疗效果,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提高了护士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作者:陈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病的急诊措施,并提出科学的预后治疗,以减少急性脑血管病的死亡率。方法50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23例采用常规急诊治疗;观察组27例采用常规治疗加院前抢救治疗,并对两组的治疗效果和预后情况进行详细对比。结果对照组恶化4例,恶化率17.4%,死亡6例,死亡率26.1%;观察组恶化1例,恶化率3.7%,死亡3例,死亡率11.1%,两组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研究显示对于急性脑血管病患者进行急诊治疗前,如果加上院前的积极抢救,会有效的降低患者的死亡率和恶化率,院方应该高度重视院前抢救的重要作用。
作者:郑国文;吴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白血病患者化疗期间的临床表现,并提出针对性护理对策。方法57例白血病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所有患者均进行化学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化疗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病情观察、心理支持及对症治疗等,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针对性护理。对两组患者各类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各类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白血病化疗过程中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
作者:王银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环境对早产儿的不良影响及其干预对策。方法88例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4例。观察组予以环境干预护理,对照组给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早产儿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每日摄奶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体质量增长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首次排便时间及血清总胆红素值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早产儿环境干预护理的重视可有效的减少环境对早产儿的不良影响,有助于促进早产儿及早康复,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国英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早期护理干预降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腹胀及腹胀并发症的效果。方法95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科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早期护理干预,均连续干预1周后比较两组患者腹胀及腹胀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入院次日末,观察组腹胀发生率60.42%与对照组68.0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第7天末,观察组腹胀发生率8.33%与对照组23.4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周内,观察组腹胀并发症发生率16.67%与对照组36.1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够降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腹胀及腹胀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早期康复,提高生存质量和缩短治疗疗程。
作者:陈运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微创抽吸引流术和内科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86例脑出血颅内血肿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应用传统内科保守疗法治疗,观察组应用微创抽吸引流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3%显著高于对照组72.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微创抽吸引流术治疗脑出血颅内血肿效果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于甜甜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紫杉醇与顺铂同步化疗联合放疗治疗老年食管癌的疗效进行分析。方法老年食管癌患者7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腔内放疗,观察组给予紫杉醇与顺铂同步化疗联合放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骨髓抑制、放射性食管炎、胃肠道反应及放射性肺炎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肝肾损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杉醇与顺铂同步化疗联合放疗可对老年食管癌患者的病情予以有效缓解,治疗效果显著,但患者易出现不良反应,在治疗中应对患者肝肾予以有效保护,尽可能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作者:雒润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讨论胺碘酮对老年胸部手术后心律失常的治疗作用,为日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择2003年3月~2005年5月行胸部手术后的老年患者75例为对照组,2011年3月~2013年5月行胸部手术后的老年患者75例为观察组,所有患者在术后均出现心律失常。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临床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50例(66.7%),有效23例(30.7%),无效2例(2.7%),总有效率为97.3%;对照组患者显效41例(54.7%),有效15例(20.0%),无效19例(25.3%),总有效率为74.7%,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对老年胸部术后心律失常患者给予胺碘酮治疗后,患者的康复情况比较理想,心律失常发作次数较少,并且在饮食、休息等方面均表现出了较为优秀的结果,证明胺碘酮对老年胸部手术后心律失常的作用比较积极,日后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新华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分析在为患者进行输血时如何降低患者的风险性避免误差的产生。方法对106例输血病例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寻找解决的对策。结果临床中为患者进行输血时的风险和失误可以通过规范化管理尽量避免,让患者获得较好的输血效果,防止各类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感染患者。结论研究分析临床输血风险以及误差能够有助于改善临床输血操作,提升输血效果,减少输血风险。
作者:金薇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14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治疗组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进行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QOL测评表)及患者肺功能情况。结果经过一段时间后,治疗组QOL各维度的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动脉血氧分压(PaO2)水平发生明显上升,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则明显下降,与常规护理的患者相比较,治疗组患者的肺功能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护理干预可以提高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存质量,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缩短康复时间,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王丽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慢性萎缩性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枸橼酸铋雷尼替丁和枸橼酸铋雷尼替丁,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药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幽门螺杆菌(Hp)清除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清科;张齐苑;饶梓辉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早期内镜介入在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中的临床效果。方法72例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19例)。观察组采用早期内镜介入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开腹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中52例治愈,对照组患者中13例治愈,治愈率分别为98.1%和68.4%;观察组患者出现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8%;对照组患者出现5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6.3%;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9.1±4.2)d;对照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4.3±5.5)d。观察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内镜介入治疗急性梗阻化脓性胆管炎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借鉴。
作者:冯鹏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对语言护理在妇产科术后患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分析。方法68例接受妇产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两组患者均展开心理护理,对照组以常规方法展开心理护理,观察组在心理护理中应用良好的语言技巧,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HAMD评分与HAMA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护理满意率91.2%显著高于对照组7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术后为患者展开心理护理时,实施良好的语言护理可促使患者心理状态有效改善,有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崔艳丽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更昔洛韦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轮状病毒性肠炎67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西咪替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更昔洛韦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 d。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7.10%(P<0.05);观察组止泻时间、脱水纠正时间和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全部病例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更昔洛韦联合西咪替丁治疗儿童轮状病毒性肠炎临床效果明显,且起效快、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蔚宝萍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介入术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强化治疗的效果。方法12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前不予以他汀类药物,研究组患者术前均予以他汀类药物,分析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血脂水平变化。结果与手术前对比,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均显著提高;术后第7天,研究组血清 C-反应蛋白水平相比较对照组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研究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均明显下降,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则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在介入术前予以他汀类药物实施强化治疗,能够降低炎性反应,加强调脂效果,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黄梅芳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喉罩通气结合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50例择期疝囊高位结扎手术患者,年龄3~7岁, ASAⅠ~Ⅱ级,于七氟醚麻醉诱导后插入喉罩,观察插入喉罩前(T0)、插入喉罩即刻(T1)、插入喉罩后5 min(T2)、插入喉罩后10 min(T3)和拔出喉罩时(T4)5个时间点患儿的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PETCO2)及七氟醚低肺泡有效浓度(MAC)值参数变化并进行对比;同时观察诱导时间,喉罩插入时间,手术时间,苏醒时间及插入次数;以及观察有无呕吐,误吸,躁动,屏气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围术期5个时间点患儿的HR、SPO2、PETCO2和七氟醚MAC值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喉罩与七氟醚联合应用于小儿麻醉便于气道管理,诱导迅速,苏醒快,安全、便捷、不良反应少,可行性高。
作者:叶丽群;何娟明;植碧清;麦丽芬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运用疼痛护理模式对骨伤、骨病患者实施护理的效果。方法120例骨伤、骨病患者,随机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护理组接受疼痛护理,比较不同护理方式取得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76.7%,护理组接受疼痛护理后的护理总有效率93.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骨科中,护理人员要积极采取疼痛护理为住院患者实施护理,提升治疗效果。
作者:常国青 刊期: 2015年第04期
目的:研究辛伐他汀与低分子肝素联合用药方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于本院进行治疗的肾病综合征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观察组3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辛伐他汀与低分子肝素联合用药方案进行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53%,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8%,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伐他汀与低分子肝素联合用药方案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明显,益于激素和免疫抑制剂发挥作用,促进肾病综合征早期缓解,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宋其蔓 刊期: 2015年第04期
为掌握肺结核防治知识,做好健康教育,提高肺结核的治愈率。对本院100例结核内科住院患者做健康教育,由本科副主任和主管护师讲课,取得良好效果。通过对100例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有1例复治肺结核病患者病情较重死亡,其余全部治愈。肺结核患者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后,有利于患者有信心坚持抗痨治疗,提高了治愈率和护理效果。
作者:乔艳霞;赵艳杰 刊期: 2015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