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后腹腔镜下解剖性肾上腺切除术15例临床分析

龚国柱;赵琨;付琮

关键词:后腹腔镜, 解剖, 肾上腺疾病, 肿瘤
摘要:目的:总结后腹腔镜下解剖性肾上腺切除术治疗肾上腺区肿瘤的临床经验。方法:收治行后腹腔镜下解剖性肾上腺切除术患者15例,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15例均手术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腹腔镜下解剖性肾上腺切除术治疗肾上腺区肿瘤切除具有创伤小、出血少、并发症少、疼痛轻、康复快、住院时间大大缩短等诸多优点,成为肾上腺区肿瘤的宜选择的手术方法。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术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术在急性胆囊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接受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术治疗急性胆囊炎患者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无一例患者死亡,2例患者术后6个月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后缓解。患者体温、白细胞数以及总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腹痛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经肝胆囊穿刺术治疗急性胆囊炎具有安全、有效、简单、可重复、易操作等优点,疗效显著。

    作者:高福洋;沈太伟;施保柱;张化玉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小柴胡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慢性咽炎36例临床疗效

    目的:观察小柴胡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慢性咽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慢性咽炎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单纯采用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小柴胡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4%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0%(P<0.05)。结论:小柴胡汤加减联合针刺治疗慢性咽炎疗效优于单用针刺疗法。

    作者:贾金金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50例的中医内科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中医内科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泼尼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辨证施治。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0%,对照组总有效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内科治疗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疗效显著。

    作者:代景贤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转诊参与方对双向转诊管理及其影响因素看法的调查研究

    目的:探讨医生和患者对双向转诊管理及其影响因素的看法。方法:随机抽取友谊医院住院医师50名,患者100例;社区医生48名,患者100例,针对医患双方对转诊管理的看法、转诊指征、转诊权力等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医生与患者对转诊的看法基本一致,其影响因素有诸多方面。结论:医生和患者对转诊决定权的看法一致,但对转诊因素的看法不一。

    作者:付小玻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患者期望值与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患者对护理工作质量期望值与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的相关性。方法:收治手术患者23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160例,两组患者均在术前填写手术室护理期望值调查表,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措施,观察组给予手术室整体护理干预措施,比较两组的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室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手术室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措施,可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与其手术前的护理期望值更为接近,终提高手术室内的护理质量。

    作者:菅霞;胡长娥;张淑君;闫凤霞;王清兵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早产儿脑损伤发生情况分析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因素和预防措施。方法:所有患儿均于出生后进行头颅B超检查,对早产儿脑损伤患儿进行早期干预。结果:本组160例中早产儿脑损伤67例,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41.9%;胎龄越小、体重越轻,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越高。结论:胎龄和体重是导致早产儿脑损伤的关键,对感官的刺激和运动训练可以明显提高患儿的智力指数和发育商。

    作者:李红旗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医院综合档案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医院综合档案管理现已经成为医院管理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加强医院综合档案管理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和自己的工作实际对医院综合档案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提出相应对策。

    作者:张爱曾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马来酸桂哌奇特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马来酸桂哌奇特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钙离子拮抗剂及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及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马来酸桂哌奇特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水平和CRP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水平和CR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马来酸桂哌奇特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李军海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头针结合语言训练治疗脑性瘫痪语言障碍的临床疗效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语言训练治疗脑性瘫痪语言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配合头针治疗组、常规治疗配合头针治疗以及语言训练及治疗组,各40例,3组在完全相同的医疗环境中进行功能康复和语言障碍治疗,治疗3个月为1个疗程。结果:常规治疗配合头针治疗组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常规治疗组(P<0.05);常规治疗配合头针治疗以及语言训练治疗组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常规治疗配合头针治疗组(P<0.05)。结论:头针结合语言训练方法对脑性瘫痪语言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具有显著效果。

    作者:安春梅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降低临床血液检验误差的关键性策略探讨

    目的:探讨临床血液检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方法:选择各类血液检验标本200份,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其中所出现的误差进行总结和分析,并以此为基础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方法。结果:出现误差的原因大致可以归结为标本检验原因、标本送检原因、标本采集原因和患者自身原因4个类型。结论:对临床血液检验造成实质性影响的原因比较多,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一个环节都必须严格按照章程进行,对于发现的问题应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这样才能大限度地降低临床血液检验的误差。

    作者:魏金代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阿利吉仑治疗高血压的进展

    阿利吉仑是第一个用于临床口服的直接肾素抑制剂。作为单药治疗其降压效果与氯沙坦、厄贝沙坦、赖诺普利、雷米普利等降压药相当,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或利尿剂等联合使用时,不仅提高了他们的降压作用,而且可减少其他药物的不良反应,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本文简要综述了阿利吉仑在治疗高血压病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崔金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防治的重要意义与干预对策

    目的:分析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防治的重要意义与干预对策。方法:收治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100例,给予社区卫生综合干预,比较干预前后患者知识掌握、血压与血糖、遵医用药情况。结果:在知识掌握、遵医用药、血糖、血压等情况上,干预后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对社区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有效的综合干预能够达到防治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远期生存率。

    作者:双丽焱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瘢痕子宫妊娠阴道分娩的手术治疗探讨

    目的:对瘢痕子宫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收治瘢痕子宫妊娠产妇分娩临床手术治疗病例60例,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剖宫产手术分娩,观察组采用阴道分娩。结果:观察组在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各方面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剖宫产手术分娩而言,部分瘢痕子宫的再次妊娠产妇选择阴道分娩方式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修丽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诱发因素和治疗效果探讨

    目的:探讨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诱发因素和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100例,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支持治疗,观察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诱发因素,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出血量。结果:诱发因素包括羊水栓塞、胎盘早剥、死胎、产后出血及妊娠期高血压。试验组患者治疗的24 h 内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抢救有效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强支持治疗对治疗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效果显著,减少了患者出血量。

    作者:吴玲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三林社区老年人白内障患病和手术状况调查

    目的:了解三林社区老年人白内障患病状况及实施以白内障手术治疗为主的防盲治盲工作的效果。方法:对社区所有≥65岁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白内障患病和接受手术情况。结果:受检者13010例,白内障患病率41.27%。随着年龄的增高,白内障患病率明显增高,女性和文盲者白内障患病率较高,分别为44.67%和53.41%。白内障盲人手术覆盖率80.54%,≥70岁较<70岁白内障盲人手术覆盖率高,分别为82.42%和66.67%。白内障盲人的社会负担率3.7%,女性、>80岁和文盲分别为4.65%、5.72%和9.46%。结论:白内障仍是年龄相关性重要致盲眼病,三林社区白内障盲人的社会负担率较重,根治白内障盲仍是防盲治盲的工作重点,尤其是白内障盲人手术覆盖率低的人群。

    作者:蒋惠芳;彭云;张文权;孙伟;俞正娟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不同剂量立普妥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体会

    目的:探讨2种不同剂量立普妥治疗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80例高脂血症患者按不同给药剂量均分为小剂量组(20 mg)和大剂量组(40 mg)。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两组患者分别给予立普妥20 mg、40 mg,每晚顿服。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大剂量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小剂量组(P<0.05)。治疗后两组TC、TG、LDL-C、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大剂量组低于小剂量组(P<0.05);治疗后两组HDL-C显著高于治疗前,且大剂量组高于小剂量组(P<0.05)。结论:大剂量立普妥治疗高脂血症较小剂量立普妥疗效更显著,安全性更好。

    作者:高永彬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老年胆囊结石患者腹腔镜与开放手术应激反应的比较

    目的:探讨腹腔镜和开放手术对老年胆囊结石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收治胆囊结石老年患者72例,分为开腹组和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CRP浓度、皮质醇浓度、IL-6和IL-10浓度。结果:腹腔镜组的血清IL-6浓度低于开腹组,IL-10明显高于开腹组,CRP 浓度和术后第1天的皮质醇浓度明显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老年胆囊结石患者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等优点,患者的术后应激反应比开放手术轻,可以作为老年胆囊结石的首选手术方式。

    作者:赵国华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梅毒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梅毒感染孕产妇母婴阻断后分娩先天梅毒儿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65例梅毒感染孕产妇,其中进行孕期规范性治疗的57例为治疗组,未进行规范性治疗的8例为对照组,对阻断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组先天梅毒儿发生率0,对照组12.5%。结论:对梅毒感染孕产妇进行规范化驱梅治疗,可降低先天梅毒儿的发生率。

    作者:陈若愚;邬晓娜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呼吸机在院前长途转运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总结236例院前长途转运患者使用了呼吸机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36例应用呼吸机长途转运患者病例资料。结果:236例患者都被安全地转运到达医院,其转运途中无意外发生。结论:呼吸机在危重患者的长途转运中有着积极作用,与院内相比,其应用有一定的独特性。在做好充分准备条件下,途中严密观察患者情况变化,及时作出正确的处理,能成功避免意外事故发生。

    作者:赵琰 刊期: 2015年第23期

  • 血管外显微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疗效与并发症分析

    目的:分析血管外显微手术及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疗效与并发症。方法:收治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血管外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43例行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恢复良好率83.72%比对照组的69.77%高,且偏瘫发生率6.98%比对照组的20.93%低(P<0.05)。结论:血管外显微手术与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均可取得良好效果,且并发症均较少。

    作者:姚庆东 刊期: 2015年第23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