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联合用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

徐剑君

关键词:颈动脉粥样硬化, 复方丹参滴丸, 麝香保心丸, 辛伐他汀, 阿司匹林
摘要:目的 比较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辛伐他汀、麝香保心丸配合辛伐他汀、单纯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方法 9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常规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复方丹参滴丸+辛伐他汀治疗组(31例),麝香保心丸+辛伐他汀治疗组(33例),单纯辛伐他汀治疗组(32例).利用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改良的Crouse评分法计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辛伐他汀与麝香保心丸配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的结果治疗前后,及与单纯用辛伐他汀治疗效果比较,效果比较理想(P<0.01,P<0.05).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辛伐他汀与麝香保心丸配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比较,三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辛伐他汀与麝香保心丸配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虽然作用机制有所不同,但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均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我院2009~2011年抗精神病药物应用分析

    目的 了解我院抗精神病药品使用情况及发展趋势,促进医院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抗精神病药物的销售金额和用药频度(DDD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典型抗精神病药从药品应用频度来看仍然占有一定的份额,从用药金额来看,所占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用药频度呈增长趋势,用药金额所占比重较大,这与其价格较高有一定关系.结论 我院抗精神病药物应用渐趋合理,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喹硫平、利培酮、奥氮平等在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中占主导地位,是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障碍的首选.

    作者:姜君君;冯蕾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药品信息系统在药房管理中的应用

    通过药品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利用,对药品管理及药房工作流程的进行一系列改进,达到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提高药学服务水平的目的.

    作者:高永艳;杜憬生;陈海文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间我院52例无张力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平均59 min,术毕后4~7 d内均可出院.随访半年至2年,2例阴囊积液,2例复发,术后均无切口感染.结论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疗效可靠,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韩海东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老年急性胆囊炎合并基础疾病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选择

    目的 探讨对老年急性胆囊炎合并基础疾病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方法 总结在我院治疗的老年急性胆囊炎合并基础疾病患者8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时机的不同分为两组:前期手术组42例,后期手术组40例.分别统计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情况(计算并发症发病率).后统计学方法检验两组患者的术中术后指标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前期手术组平均手术时间(93.22±32.22)min,术中平均出血量(28.56±4.82)ml,术后并发症5例(发病率11.9%),与后期手术组患者相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对老年急性胆囊炎合并基础疾病患者行胆囊切除术的手术时机以早期手术为宜.

    作者:王勇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妇产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

    目的 目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性感染已成为医疗领域中一个重大的职业性问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血源性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致病因子血源污染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潜在危险的情况.妇产科护士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中,被感染的机会很大.通过对妇产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以减少和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 2011年5月,我们对40名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情况进行调查,对调查中发现的造成护士职业暴露的细节问题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妇产科护士在产房、病房工作,经常暴露于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及锐器损伤等多种危险因素之中,常见于皮肤刺伤,黏膜接触或皮肤接触引起感染,护士进行日常护理操作后手的带菌率较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1].结论 医院是具有潜在职业危险的工作场所,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越来越受到医务界的广泛重视.为了增强妇产科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以便采取更有效的防护措施[2].

    作者:王力勤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全自动化学发光法与TPPA法检测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方法比较

    目的 比较全自动化学发光法与TPPA法检测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方法 我院200份性病门诊患者的血清标本分别用全自动化学发光法和TPPA法进行血清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 全自动化学发光法51例,阳性率25.5%,TPPA法阳性率47例,阳性率23.5%.以TPPA法为标准,全自动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敏感率为92.15%,特异性为97.53%.结论 全自动化学发光法是国内近几年新开发的梅毒确诊试验,其特异性和敏感性都很高,可应用于临床.

    作者:郭喜燕;徐静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甲强龙调控CD4+CD25+Treg对狼疮肾炎治疗作用的研究

    目的 通过狼疮肾炎模型经甲强龙治疗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和功能基因的变化,探讨Treg在狼疮肾炎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方法诱导狼疮肾炎小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未治疗组及模型治疗组.观察甲强龙治疗后狼疮肾炎小鼠尿蛋白和肾脏病理的改变,并检测Treg数量及其功能基因的变化.结果 cGVHD的方法成功诱导狼疮肾炎模型,治疗组较未治疗组小鼠狼疮症状明显改善.未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和未治疗组Treg数量虽无明显差别,但Treg功能基因Foxp3表达增强,而CTLA-4表达水平则明显减低.结论 甲强龙治疗后SLE模型鼠中枢和外周耐受异常的恢复,而T细胞活化受抑制,可能为狼疮肾炎好转的原因之一,为狼疮性肾炎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作者:邵丽媛;刘丽华;杨青;卢雪红;于宏宇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应用拇指桡侧皮神经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缺损

    目的 选取23例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对受试者采用拇指桡侧皮神经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并观察患者临床情况,终得出相应临床研究结论.方法 取皮瓣旋转点,即拇指桡侧间指关节以近的任意一点,轴心线为:掌指关节中点偏桡侧1.5 cm与指间关节中点偏桡侧1.0 cm之间的连线,然后沿该连线切开,使拇指桡侧皮神经切断分离,此时拇指保留1.5 cm的筋膜蒂,明道旋转180°,转移至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处.结果 拇指桡侧皮神经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后,被选23例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全部成活,经过5个月至2年的随访活动,皮瓣外形、皮瓣质地以及周围组织相似,供区无明显并发症,且治后功能良好.结论 针对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症状,拇指桡侧皮神经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术是非常理想的手术方法,疗效显著,值得推崇治疗.

    作者:周将浪;罗丽丽;冯伟军;刘锦凤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观察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80例,上述患者诊断均符合急性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相似临床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心肌梗死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健康宣教、饮食指导、心理护理、行为干预等.对两组患者定期行心电图检查,记录两组患者干预期间心律失常发生情况;记录两组患者中发生便秘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共3例,发生率为7.5%;发生便秘患者2例,发生率为5.0%.对照组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共20例,发生率为50.0%;发生便秘患者共15例,发生为37.5%.观察组心律失常与便秘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性护理干预能够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情况,减少心律失常发生,护理效果显著.

    作者:王琰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脉络宁注射液对高血压病及并发症治疗

    高血压病是我国比较常见的慢性病之一,以人体的收缩压和(或)舒张压持续升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常伴有各种并发症.脑力劳动者由于缺乏锻炼发病率常常高于体力劳动者,北方地区的饮食特点也导致发病率高于我国南方地区,生活水平和高热量高脂肪输入量和肥胖人群城市高于农村所以发病率也高于农村.

    作者:张文中;段大航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中西医联合用药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效果

    目的 比较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辛伐他汀、麝香保心丸配合辛伐他汀、单纯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方法 96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随机分为3组:在常规阿司匹林治疗的基础上,复方丹参滴丸+辛伐他汀治疗组(31例),麝香保心丸+辛伐他汀治疗组(33例),单纯辛伐他汀治疗组(32例).利用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以改良的Crouse评分法计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积分,测定血清同型半胱氨酸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辛伐他汀与麝香保心丸配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粥样斑块积分、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测定的结果治疗前后,及与单纯用辛伐他汀治疗效果比较,效果比较理想(P<0.01,P<0.05).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辛伐他汀与麝香保心丸配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比较,三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辛伐他汀与麝香保心丸配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虽然作用机制有所不同,但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均有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徐剑君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他汀类药物对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他汀类药物在抗动脉继样硬化治疗效果.方法 收集临床80例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行他汀类药物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他汀类药物能显著降低TC和LDC,也降低TG水平和轻度升高HDL.此外,他汀类药物可能具有抗炎、保护血管内皮和稳定斑块的作用,这可能与冠心病的减少有关.结论 他汀类药物是当前防治高胆固醇血症和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非常重要的药物.

    作者:陈春光;刘永丽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55例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的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的有效诊治方法.方法 根据病情,对55例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患者采用了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措施.其中非手术治疗措施包括密切观察病情、保持呼吸道通畅、止血治疗、脱水利尿治疗、抗感染治疗、激素治疗、高压氧治疗和亚低温治疗等.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微创穿刺+尿激酶溶解血肿引流术,单侧去骨瓣减压术和双侧去骨瓣减压术等.结果 本组治疗后基本痊愈18例,显著进步25例,进步7例,无变化1例,死亡4例,总有效率90.9%.结论 CT检查是诊治脑挫裂伤合并颅内血肿的重要依据,应根据患者病情的变化,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有手术指征的患者,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前后采取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措施,可以稳定病情,降低死亡率,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并促进患者神经功能尽快恢复.

    作者:牛运祺;王广义;赵敬河;宿鹏飞;袁士博;张振华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镇咳药磷酸苯丙哌林的合成新方法

    目的 镇咳药磷酸苯丙哌林现有的合成方法成本较高,步骤繁琐.在此基础上研究,得到了步骤少,反应易控制,成本低廉的工艺.方法 以苯酚和苯甲醇为原料,活性氧化铝为催化剂制得邻苄基酚,与环氧丙烷加成得中间体(2-苄基苯氧基)-2-丙醇,用氯化亚砜氯取代,再与哌啶反应,与磷酸成盐即得产品.结果 产品合格,检测红外图谱与药典红外图谱579相同.结论 工艺操作可行,适合工业化.

    作者:段永年;吉晓月;孔双泉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小儿喉罩在小儿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究总结小儿喉罩在小儿外科手术中临床麻醉上的应用.方法 选择要进行小儿外科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主要采用喉罩进行麻醉,而对照组主要采用气管插管进行麻醉,并对两组患者使用相同的麻醉剂.观察记录两组患者置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前后及拔出该设备的心率及平均动脉压,并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术后不适发生情况.结果 通过比较两组麻醉不同时间各项指标发现,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心率上这项指标上无明显差异,但是对照组各时段的平均动脉压均比实验组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苏醒期及术后,两组患者均出现了躁动、呕吐等症状,但是对照组出现不适症状的总人数明显多于实验组(P<0.05).结论 小儿喉罩应用于临床麻醉上的效果颇佳,值得在临床实践上推广.

    作者:文伟名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与药品质量研究

    药品对于人类治疗疾病以及预防疾病非常重要.对药品质量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能够确保药品质量以及民众用药安全性.这项检查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检验的周期也比较长,极易产生误差.本文针对产生检验误差的原因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作者:王定贵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行肺叶切除术治疗特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60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60例患者顺利通过手术治疗,切口恢复良好,1例术后可疑出血,2例低氧血症,均经及时发现,处理得当,取得较好疗效.袖式肺叶切除支气管成形术的术后5年生存率达53.9%,肺叶切除术为38.8%.结论 切净肿瘤组织及争取大限度保存健肺组织,减少合并症,提高晚期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马晨光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隐患的预防及管理对策

    目的 探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及防范措施.方法 根据手术室的实际情况,分析手术室工作中存在的潜在护理安全危险因素.通过严格执行手术室各项规范管理,提高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业务水平,使手术室护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结果 在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情况下,手术室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显著减少.结论 加强手术室安全隐患的管理是保证手术安全顺利进行的关键,也是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重点.

    作者:陈辉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大量输血前后患者血小板的改变及检测结果观察

    目的 探讨大量输血后患者体内血小板数量改变情况.方法 选择我院2010年2月至2012年2月需要大量输血患者共30例,上述患者为非血液系统性疾病,同时排除感染患者、发热患者、败血症患者、肝脾肿大患者、药物所致血小板减少患者.上述患者24 h内输入血量平均为(5000±430)ml.输血前后测定患者血小板数量.结果 本组30例患者输血前血小板计数平均数量为(209±71)×109/L; 输血归于血小板计数平均数量为(65±29)×109/L.输血前血小板数量在正常范围值内,输血后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范围值低值,输血后和输血前比较,输血后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输血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当患者大量输血时会出现稀释性血小板数量减少,当输血后血小板数量过低时,要及时输入新鲜的血小板,防止患者出现血小板缺乏性出血.

    作者:李笋 刊期: 2012年第23期

  • 30例颅脑外伤开颅手术的护理配合

    探讨2010年9月至2011年10月我院颅脑外科手术中的30例护理配合,同时总结与探讨30例护理配合的临床经验.30例护理配合的开颅手术进展顺利,平均手术时间为3 h.由于颅脑外伤的手术时间紧迫,要求术中护士必须全身地投入手术,配合主刀医生清除颅内血肿和坏死脑组织,从而保障手术的顺利完成,提高抢救效率.

    作者:杨素娟 刊期: 2012年第23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