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巧红
目的:分析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的临床预测方法,并探讨其临床治疗模式。方法:收治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4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挑选40例健康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的各项临床指标,分析观察组产妇治疗结局。结果:观察组产妇在血压、24 h尿蛋白、红细胞计数、白细胞、产前体重指数(BMI)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小板方面,观察组产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均行剖宫产分娩,未出现死亡病例。本组患者中,出现贫血8例,HELLP综合征4例,肾功能损害3例。结论:产妇出现体重指数升高、高血压、红(白)细胞水平升高、24 h尿蛋白升高等检测指标变化时,提示产妇易发生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应及时给予对应治疗,改善其预后。
作者:张翠美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循证护理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收治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4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循证护理。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护理满意度以及治疗后6、12、18个月的智力和运动发育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症状消失时间、治疗方案实施总时间、不良反应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安全可行。
作者:骆雄英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总结急性脑血管意外的护理要点,为今后临床护理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收治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84例,回顾性分析其急救护理及临床资料。结果:84例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经抢救治疗,病情好转73例(86.9%),病情加重11例(13.1%)。结论:及时、有效的急救护理能够降低脑血管意外患者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同时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患者预后发挥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金燕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婚检人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结果升高的各种情况。方法:选取自愿进行婚检人员4810例,对其中ALT升高人员进行分析。结果:婚检中男性ALT结果升高存在非病理和病理因素,以非病理性因素为主。结论:婚检ALT升高相关因素众多,强调戒除不良嗜好,改变不良生活方式,清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有利于提高全民健康水平,提高我国人口素质。
作者:仇丽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在放射科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600例患者随机划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给予普通 X 线检查,试验组给予数字 X 线检查。结果:试验组 X 线片整体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诊断率8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结论:数字X线摄影成像质量高,可以有效提升诊断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作者:池盟盟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总结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效果。方法:收治老年COPD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评估,每周访视患者2次,积极对有不良心理情绪的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加强饮食指导等。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前后MMEF和FEV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对老年COPD患者的社区康复护理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状况和肺功能,疗效显著。
作者:王腊华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老年人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防治措施。方法:选择健康体检的老年人3251例,分析肥胖、血糖、血脂、血压、脂肪肝、代谢综合征检出人数及相关指标。结果:本地区老年人群中 NAFLD 发生率11.63%,NAFLD合并高血脂人数占NAFLD总数的48.94%。结论:高血脂是本地区老年性NAFLD首要易感因素。改善生活方式和有效控制血脂是防治本地区老年人NAFLD的重要措施。
作者:何丽萍;马学琴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放疗后再复发时应用适形放疗的疗效。方法:选择肺癌放疗后复发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及对照组。试验组给予适形放射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放射治疗,比较两种方法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经过治疗,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年后,试验组1、2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肺癌患者放疗后再复发时采用适形放疗,可提高近期疗效,延长生存期,且不良反应与常规治疗相同。
作者:单光莲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用于老年肠道肿瘤患者根治术的优越性。方法:行开腹肠道肿瘤根治术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各项评分。结果: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或瑞芬太尼靶控输注的麻醉方法用于老年患者肠道肿瘤根治术均能满足手术要求,各有优点。结论:舒芬太尼组在麻醉过程的平稳性、应激激素水平变化及术后镇痛上有明显的优越性,更适用于老年患者尤其是可能存在血流动力学波动较大的患者。
作者:吕红艳;王竹梅 刊期: 2015年第26期
2012年1月-2014年12月调查院内感染病例,回顾传染病上报、工伤统计和导致院内感染暴发的典型案例,从中查找在精神病院工作的医护人员执业环境中存在的生物危害因素,提出减少职业生物危害的防护措施。
作者:王彦娟;沈振明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银杏叶制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糖尿病多发性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2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降糖药物或胰岛素控制血糖,同时口服维生素B1、谷维素药物,另外合理饮食、合理运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银杏叶制剂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水平下降幅度明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显效33例,显效率55.0%,有效2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显效20例,显效率33.3%,有效24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7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银杏叶制剂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显著的疗效。
作者:陈晨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美托洛尔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8例,晨服美托洛尔片100 mg,观察疗程4周。结果:降压总有效率92.5%,治疗前后心率变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美托洛尔治疗轻、中度高血压起效快、不良反应少、疗效好、服用方便,是一种有效、安全可靠的一线抗高血压药物。
作者:竺洪文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CT影像学在周围型小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通过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5例早期周围型小肺癌患者的胸部CT资料。结果:35例患者中,患者胸部CT影像多数表现出结节状肿块,呈椭圆形、球形。结论:在早期周围型小肺癌的临床诊断中,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影像学诊断具有一定的特点,根据其特点能够为临床诊断提供重要的依据,有效提高周围型小肺癌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张华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指标对于良恶性胸水渗出液的鉴别意义,了解武汉协和医院胸水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收治有胸水患者173例,分为恶性组110例及良性组63例,比较良性与恶性之间的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肿瘤标志物在鉴别良恶性胸水中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水CEA在渗出性胸水的良恶性鉴别中有着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作者:杨建奇;张涛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CT增强扫描是采用高压注射器经静脉快速注入造影剂,才能达到对疾病鉴别诊断的目的。但注射选用的血管要承受相当大的注射压力,因此造影剂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是CT增强扫描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探讨CT增强扫描时有效预防造影剂外渗的护理措施及发生外渗的正确处理方法,以减少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提高CT增强检查图像的质量。
作者:张宏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与血脂相关指标在诊断冠心病上的价值。方法:收治冠心病患者140例为试验组,另选取非冠心病患者14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C反应蛋白、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比较其差异。结果:试验组的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以及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与血脂相关指标在诊断冠心病上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依据这些指标可有效地提高冠心病的正确诊断率。
作者:孙蕾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尿蛋白/肌酐比值和24 h尿蛋白之间的关系。方法:收治肾病患者102例,将尿蛋白/肌酐与24 h尿蛋白定量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 ROC 曲线分析确定尿蛋白/肌酐比值相对于24 h 尿蛋白定量佳诊断点。结果:尿蛋白/肌酐比值与24 h尿蛋白定量呈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尿蛋白/肌酐比值可替代24 h尿蛋白定量监测肾脏病患者尿蛋白排泄情况。
作者:王颖瑛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回顾分析了62例中风患者的临床及护理资料,探讨中风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结果:经过精心的康复护理,治愈35例,好转27例,无死亡病例。结论:护理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及临床护理专业技能,以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促进患者康复,降低致残率。
作者:雷芳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加强过程管理,有效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方法。方法:在医院各个重点部门设置感染管理沟通指导记录本,委派专职人员有计划、有目的地每天做好临床沟通指导工作。结果:本院手卫生依从性有了大幅度提高,医院感染率显著下降(P<0.05)。结论:在实际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中加强过程管理,可有效转变医务工作者观念,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工作,消除医疗安全隐患,减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控制医院感染发生。
作者:郭瑞敏 刊期: 2015年第26期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的护理策略。方法:收治银屑病患者22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同时给予患者针对性的临床护理。结果:220例患者中,显效145例,有效62例,无效13例,治疗总有效率94.1%。发生并发症23例,并发症发生率10.5%。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治疗银屑病临床效果显著,同时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临床护理,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陈军红 刊期: 2015年第2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