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俊勇
目的 观察莫西沙星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对70例呼吸道感染患者,分为莫西沙星400 mg/d的治疗组和左氧氟沙星300 mg/d的对照组,疗程5~10 d后进行治疗前后两组间的比较.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3.3%和92.5%,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显著性;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6.6%和6.1%,无统计学意义;但3 d症状缓解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总疗程治疗组较对照组缩短.结论 莫西沙星治疗呼吸道感染疗效好,副作用较少,不良反应较少,是治疗轻、中、重度呼吸系统感染较理想的药物.
作者:宋丽晓 刊期: 2009年第13期
慢性肾盂肾炎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多见与中老年妇女,以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刺痛为主要临床症状,亦有部分患者即无全身症状又无明显的尿路刺激症状,仅表现为面色萎黄、倦怠乏力、食欲不振、低热、腰痛、体质量减轻.该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由于本病易反复发作,经常大量应用抗生素,做药敏实验多数呈耐药现象.近年来通过大量临床观察证实辨证应用银花泌炎灵片治疗慢性肾盂肾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产生耐药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康萍;张洪波;姜国红;谢长英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合理用药是指以当代系统的医学以及相关学科知识指导社会人群的用药,是临床用药的核心.纵观临床实践,医药本是统一的,即有相同的服务对象和共同的治疗目的 .这其中药师及药学知识对临床用药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者:莫合拜提江·木拉买提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噻托溴铵干粉剂吸入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87例稳定期COPD患者,给予噻托溴胺干粉剂18 g/次,1次/d,吸入治疗8周,观察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临床症状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本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总有效率为72.41%,肺功能指标明显提高[FEV1(1.762±0.530)L、FVC(2.589±0.419)L、FEV1/FVC(65.35±6.030)%、FEV1(64.72±5.21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仅有3.45%患者出现轻度口干现象,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60.91%的患者能坚持长期用药.结论 噻托溴胺干粉剂吸入可显著改善COPD患者的症状,提高FEV1 及FVC值,安全可靠,用药依从性好.
作者:艾娟 刊期: 2009年第13期
阐述了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在中药材质量控制中的研究概况,明确指出了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在中药材质量控制中的优势和不足.
作者:韦娟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提高高血压脑出血的治愈率.方法 ①开颅血肿清除并去骨瓣减压手154例;②开颅在血肿清除手术36例;③脑室外持续引流尿激酶灌洗术68例;④简易立体定向抽吸术5例.结果 出院患者随诊6~12个月,重返工作岗位22例,生活自理65例,中残119例,死亡57例,死亡率21.6%.结论 ①超早期手术.中高度高血压脑出血,出血量大,占位效应发展迅速,对周围脑组织损害重,死亡及致残率及高;②对于不同部位的出血以及出血量的多少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尤为重要;③做好术后处理;④必要的康复治疗;⑤其他:加强营养也很重要,对昏迷患者应近早行鼻饲营养.癫痫可加重神经损害,需积极处理.
作者:闫宏伟;王泽洋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保暖、早期胃肠喂养、不能吸吮者鼻饲、适当部分静脉营养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同时用小剂量红霉素防治喂养不耐受.治疗后对两组患儿喂养耐受情况,体重增长、自行吸吮时间、胆红素变化等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组喂养不耐受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体重增长、自行吸吮时间好于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早期小剂量红霉素干预可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提高其喂养耐受性.
作者:孙旭红;苏爱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微血管减压术手术成功的关键是基于对面神经出脑桥区域即桥延沟解剖的精确掌握.我们研究桥延沟显微解剖. 方法 来自于15个大脑标本的30个桥小脑角部分显微镜下观察.结果 将面神经根出桥脑区域分作两部分,一部分称为周围部,另一部分称为脑干部.而后者我们又提出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基底部和斜坡部.对周围部的暴露相对容易,而脑干部分因被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所掩盖,故解剖困难.结论 由尸检标本,桥延沟的解剖是面神经微血管减压术中的重点,在治疗一侧面肌痉挛中作用重大.
作者:张继志;段云平;高宝山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及预防、治疗与护理.方法 对发生产后尿潴留的19例产妇进行分析.结果 产后尿潴留的发生与产程延长、分娩次数、会阴情况、精神因素等原因密切相关.结论 针对发生产后尿潴留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治疗及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倪长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为了解中小学生视力变化动态,推进与完善学生视力保健对策,对2003~2007年中小学学生视力状况作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对2003~2007年的我市在校学生视力检查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张艳彬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葛根素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 方法 8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患者静脉注射葛根素注射液,平均44.6 d. 结果 患者视力有所改善;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显示动静脉充盈时间延长,视网膜循环时间缩短. 结论 应用葛根素治疗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视功能得到改善并且十分安全.
作者:孙玉波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小儿支原体肺炎(MP)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临床医生往往对此不够重视,造成诊治延迟.现总结小儿支原体肺炎80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自2006~2007年对住院患儿,经支原体抗原、抗体测定,抗原或抗体阳性者,结合临床表现及X线特点,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1岁11例,小为2个月.1~3岁24例,>3岁45例.
作者:于俊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风药在治疗中风病中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对本院90例中风患者采用风药进行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基本痊愈57例,显效18例,进步9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 风药配伍运用非常灵活其而广泛,应充分发挥风药这种双向调节作用,积极探索其证治规律,把风药治疗中风的宝贵经验继承下来,并在创新中发扬光大.
作者:罗清运 刊期: 2009年第13期
2006年3月31日,某厂发生一起车间污水污染饮用水引起的亚硝酸盐中毒事故,23名中毒患者被送至附近医院抢救,经导泻、吸氧及使用亚甲蓝等治疗,全部康复出院.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郑鑫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6例临床确诊为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用双盲法作治疗,对照组给予咪唑斯汀片口服,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组在对照组给药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用药后停药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皮损变化按同一标准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安全有效.
作者:吴学敬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颜面部疾病患者应用CT扫描诊断技术的佳角度的选择.方法 采取不同的扫描方法 ,以便能清晰的显示病变,多采用轴位扫描,层厚2 mm,层距3~5 mm,能清晰显示咽隐窝及咽旁间隙的改变.如怀疑眶底后及颅底侵犯,加扫冠状位,这样能显示颅底骨质有无破坏,颅内有无侵犯.以上扫描用多窗宽多窗位观察.结果 ①老年患者多采用轴位扫描,角度是17°~20°;②外伤患者应采用完善位扫描;③颅底骨折患应用轴位扫描.结论 :选择合适的扫描角度,是诊断病变部位的关键.
作者:王陈红;杨植林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尿沉渣检查是指用显微镜对离心后尿液的沉渣物(尿中有形成分)进行检查.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应该不含有或反有极少量的白细胞、红细胞和管型.发现某些具有诊断价值的上皮细胞和结晶等,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此项检查是尿液自动化分析仪不能替代的.单纯采用尿液自动化分析仪而忽略尿沉渣检查或不按标准化操作规程检查,将导致许多疾病漏诊.现对134例尿液常规检验结果的分析发现,报告如下.
作者:遇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 通过查阅近几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总结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 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结论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危害性大,在临床应用时应加强用药监护,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于水清 刊期: 2009年第13期
手术是外科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强患者术后的基础护理,认真做好交接班,是保证患者术后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现就我院半年来经外科手术的185例患者术后护理体会如下.
作者:辛曙光 刊期: 2009年第13期
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原因造成呼吸功能不全的积极有效的措施,为患者进一步救治羸得了时机.笔者对41例需机械通气抢救的患者临床观察,认为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呼吸道的管理是决定机械通气是否有效及顺利撤机的关键,因此值得护理人员重视,现将笔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彩云 刊期: 2009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