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支原体肺炎80例临床分析

于俊平

关键词:小儿支原体肺炎, 临床资料, 支原体抗原, 住院患儿, 临床医生, 临床表现, 抗体阳性, 抗体测定, 总结, 诊治, 特点, 认识, 方法
摘要:小儿支原体肺炎(MP)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临床医生往往对此不够重视,造成诊治延迟.现总结小儿支原体肺炎80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自2006~2007年对住院患儿,经支原体抗原、抗体测定,抗原或抗体阳性者,结合临床表现及X线特点,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1岁11例,小为2个月.1~3岁24例,>3岁45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原因分析

    目的 了解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方法 通过查阅近几年来有关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工作,总结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 引起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结论 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危害性大,在临床应用时应加强用药监护,以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作者:于水清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应用呼吸机时肺部并发感染的护理

    机械通气是治疗各种原因造成呼吸功能不全的积极有效的措施,为患者进一步救治羸得了时机.笔者对41例需机械通气抢救的患者临床观察,认为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期间,呼吸道的管理是决定机械通气是否有效及顺利撤机的关键,因此值得护理人员重视,现将笔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周彩云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中小学生视力状况动态分析

    为了解中小学生视力变化动态,推进与完善学生视力保健对策,对2003~2007年中小学学生视力状况作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对2003~2007年的我市在校学生视力检查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张艳彬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多西他赛在肿瘤患者化疗中不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

    多西他赛为紫杉醇类抗肿瘤药,通过干扰细胞有丝分裂和分裂间期细胞功能所必需的微管网络而起抗肿瘤的作用,具有较广的抗肿瘤活性,临床上广泛应用,尤其是用于胃癌、乳腺癌、卵巢癌、非小细胞肺癌,疗效显著[1].本科近年来采用以该药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对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卵巢癌进行化疗,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现将使用此药的一些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邓秋媚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发挥老专家在医院建设中的作用

    目前医院有许多老专家退休赋闲在家,而他们大多都愿意继续工作,只是医院缺乏相应的机制发挥他们的作用和优势.文章就发挥他们作用的重要性和途径提出一些建议,目的 是使这笔人力资源得到合理利用,更有利于医院的发展建设.

    作者:岳晖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临床带教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临床实习是每一个卫校护理专业学生由学生转变为一名合格的临床护士的过渡阶段,是将学校的理论知识与临床的基本技能进行有机结合的重要时期.在多年的临床带教实践中,我发现实习生在从理论到实践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知识结构的断层.例如:讲解为昏迷患者鼻饲时需经鼻插胃管的操作时,判断插管部位是否正确以及出现异常时患者的表现及应对措施等,使学生感到内容空洞抽象、难以掌握.但应用多媒体技术,利用Authorware制成课件,形象地将这一过程表现为动画形式后,极大地提高了实习生临床实际操作能力.

    作者:刘慧;徐丽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62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临床治疗体会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在我们服务对象80%为农民的县级医院,在住院患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自2000年以来,我们共收治了62例间隙感染患者,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郑艳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sIL-2R在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中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细胞因子sIL-2R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aGVHD)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观察20例Allo-HSCT患者aGVHD的发病情况,移植前后定期采集20例患者的外周血,采用双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细胞因子sIL-2R的浓度.结果 ①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20例患者全部获得造血功能重建,中性粒细胞恢复到0.5×109/L及血小板恢复到20×109/L的中位时间分别为移植后13.5 d及18 d;②发生aGVHD的患者,sIL-2R浓度较移植前明显升高,sIL-2R 浓度在aGVHD阳性组明显高于aGVHD阴性组(P<0.01).结论 ①细胞因子sIL-2R在aGVHD的发病中起重要的正向调节作用,检测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血清的sIL-2R水平有助于预测aGVHD的发生;②sIL-2R与感染无相关性.

    作者:姜晓萍;邵秀茹;王志国;邱林;展昭民;张伯龙;马军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妇产科患者术后疼痛的有效护理

    目的 减轻术后患者切口的疼痛,达到有效治疗的目的 .方法 通过对临床420例患者术后疼痛的观察,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及药物镇痛的方法 ,进行有效的疼痛干预.结果 减轻患者术后的痛苦,避免并发症和缩短住院日期.结论 采用综合方法 处理妇产科术后疼痛,有利于患者顺利渡过术后恢复期.

    作者:张远艳;李瑞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低钠血症30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9月3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 结果 27例治疗后得以纠正,临床症状3~5 d明显改善.2例误诊为肺性脑病,l 例误诊为药物不良反应,皆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临床医生对肺心病并发低钠血症应提高认识,并及时纠正.

    作者:李冰冰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检测IgE反应素对食物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与研究

    目的 评价皮内注射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食物过敏的临床检测,探索适合于基层及社区不同人群食物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方法 .方法 3~72岁患者246例,分别进行皮内注射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ELISA法),比较两种检测结果 的一致性.结果 两种方法 对鸡蛋、淡水鱼、小麦、虾、大豆、花生、海鱼等8种过敏原检测阳性符合率为55.4%~68.7%;阴性符合率为70.1%~87.7%.结论 皮内注射法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均适于基层和社区医院对食物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但都存在一定误差,还应结合患者病史,进行确诊.皮内试验诊断食物过敏反应与ELISA法相比虽有一定的误差,但方法 简便,快速、成本低,一次可做几十种实验,更适合于基层及社区医院对大多数食物过敏患者的检测.条件好的医院将皮试法和ELISA法二者结合更有利于基层和社区医院对不同人群食物过敏性疾病的检测和诊断.

    作者:杨增茹;满永宏;贾焕梅;丁雨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114例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患者所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显效79例(69.3 %),有效29例(25.4 %),无效6例(5.3 %),总有效率为94.7%.无明显不良反应,随访3个月~12个月,无因非心血管事件的意外死亡.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耐受性好,能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波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56例尘肺病临床治疗探讨

    尘肺是长期吸入粉尘所致的以肺组织纤维性病变为主的疾病还有人认为尘肺是粉尘在肺内的蓄积和引起的组织反应.前一种定义只将粉尘引起的肺反应达到组织纤维性病变程度者列入尘肺符合此条件的尘肺种类有限对患者的健康影响较大而后一定义中的肺反应不限于组织纤维性病变该定义的外延较广目前中国及世界大多数国家政府定为法定职业病的尘肺是采用前一种定义.本文对近年医院收治的56例尘肺患者进行临床分析,从中探讨尘肺的防治对策,以延长尘肺患者寿命.

    作者:牛国强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血管事件的临床分析

    近年来,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并呈年轻化趋势.急性心肌梗死是危及中老年人健康的危重疾病,以脑卒中症状发病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特有合并症之一,且以广泛前壁及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期发病率高,容易误诊,故已受到高度关注.

    作者:遇红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64例阿霉素为主化疗患者心电图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观察以阿霉素为主要药物化疗的癌症患者化疗过程中心电图改变,了解阿霉素对心脏的毒性作用.方法 分析64例癌症化疗患者心电图资料.结果 64例癌症化疗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异常20例,阳性率为31%.其中窦性心动过速3例,心肌缺血7例,室性早搏3例,房性早搏4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左心室肥大伴心肌缺血1例,1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其中2例二项以上.结论 化疗过程中心电图变化可作为阿霉素引起的心脏毒性的监测指标.

    作者:高俊勇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201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米索前列醇用于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例正常分娩的产妇,随机分为米索前列醇组和催产素组.米索前列醇组100例,在第三产程口服米索前列醇600 ug,催产素组101例,在第三产程肌注催产素20 IU,观察2 h内二组的出血量,结果 米索前列醇组为(174.34±109.89)ml,催产素组为(239.10±178.20)ml,米索前列醇组与催产素组比较,米索前列醇组出血量明显少于催产素组(P<0.01).结论 米索前列醇促进子宫收缩作用强于催产素,能较强的防止产后出血并用药安全,高效简便.

    作者:赵明玲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氯比格雷和阿斯匹林合用对心房纤颤患者复律后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氯比格雷与阿斯匹林联用抗血栓是否比单用阿斯匹林更有效.方法 120例发生心房纤颤后使用药物转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氯比格雷与阿斯匹林联用组)60例,氯比格雷75 mg,阿斯匹林100 mg,1次/d,口服;B组(阿斯匹林组)60例,阿斯匹林,100 mg,1次/d,口服.连续观察4周.观察发生血栓栓塞的例数,发生出血的例数,治疗前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血小板计数,凝血象,其他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发生血栓栓塞的并发症:A组有4例(6.67%),B组有7例(11.67%);出血,A组有5例(5.00%),消化道出血4例(6.67%),牙龈出血1例(1.67%),B组有4例(6.67%),消化道出血2例(3.33%),牙龈出血2例(3.33%).结论 在抗血栓治疗中,氯比格雷与阿斯匹林联用要优于单独使用阿斯匹林,且不增加患出血性疾病的风险.

    作者:全香兰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2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6例临床确诊为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用双盲法作治疗,对照组给予咪唑斯汀片口服,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组在对照组给药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用药后停药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皮损变化按同一标准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安全有效.

    作者:吴学敬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HBV携带者母婴传播围生期护理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占10%,在孕妇中的携带率为5~10%,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中40~70%将成为HBsAg携带者.HBV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形成主要的原因之一,孕妇体内乙肝病毒高复制状态是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子宫内传播、生产时传播和产后传播是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三大基本途径.

    作者:赵芬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论结肠定位给药制备技术

    对结肠定位给药系统做一综述,总结了该系统的制备技术及常用的辅料,为结肠定位给药新剂型的研制开发提供借鉴.

    作者:鞠辉军;崔楠;付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