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切口阑尾手术对老年患者的影响

李延慧

关键词:小切口阑尾手术, 老年患者
摘要:目的 分析小切口阑尾手术对老年人的影响.方法 通过本院78例小切口阑尾手术老年人与82例传统阑尾手术切口老年人进行比较.结果 78例均采用常规医疗器械在小切口下完成阑尾切除术 ,手术用时20~50 min,平均43.6 min.住院天数3~5 d ,平均3.8 d.伤口拆线时间均为 4 d.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 ( P< 0.05 ) .结论 小切口阑尾手术老年人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小切口阑尾手术对老年患者的影响

    目的 分析小切口阑尾手术对老年人的影响.方法 通过本院78例小切口阑尾手术老年人与82例传统阑尾手术切口老年人进行比较.结果 78例均采用常规医疗器械在小切口下完成阑尾切除术 ,手术用时20~50 min,平均43.6 min.住院天数3~5 d ,平均3.8 d.伤口拆线时间均为 4 d.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 ( P< 0.05 ) .结论 小切口阑尾手术老年人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延慧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卡介菌多糖核酸联合咪喹莫特乳膏治疗扁平疣疗效观察

    目的 探索扁平疣治疗方法 的疗效.方法 治疗组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联合5%咪喹莫特外用,对照组1只采用卡介菌多糖核酸肌内注射,对照组2只采用外用咪喹莫特乳膏.结果 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卡介菌多糖核酸肌注联合咪喹莫特外用效果好,疗效高.

    作者:杨惠敏;吴德滨;于淮;涂建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脑血管事件的临床分析

    近年来,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增高并呈年轻化趋势.急性心肌梗死是危及中老年人健康的危重疾病,以脑卒中症状发病是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特有合并症之一,且以广泛前壁及大面积心肌梗死急性期发病率高,容易误诊,故已受到高度关注.

    作者:遇红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先天性巨结肠的健康指导

    先天性巨结肠又称无神经节细胞症,是儿童常见的一种先天性消化道发育畸形.临床表现为出生后胎粪排出延迟或无胎粪排出,顽固性进行性便秘加重,严重腹胀等低位肠梗阻症状.通常男女比例4:1.一般情况下,体质较差的新生儿巨结肠和不具备手术条件的患儿,采用扩肛和温生理盐水灌肠等非手术疗法.身体状况良好的新生儿及小婴儿巨结肠,采用经肛门拖出巨结肠根治术,年龄较大儿童,多采用巨结肠根治术.我们儿外科自2005年4月以来,共收治先天性巨结肠患儿31例,均取得良好效果.现将我们对先天性巨结肠患儿的健康指导报告如下.

    作者:孙丽;刘艳;张瑞芳;谢越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手术室护理工作中锐器致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

    医疗锐器伤是一种皮肤深部足以使伤者出血的意外伤,是威胁手术护士健康的危险因素之一的护理工作中常见的职业损害.一旦被血液污染的锐器伤害,受伤者将会面临经血液传染艾滋病、乙型肝炎及丙型肝炎等的危险.

    作者:谭荷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28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56例临床确诊为慢性湿疹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用双盲法作治疗,对照组给予咪唑斯汀片口服,外用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组在对照组给药的基础上加用复方甘草酸苷片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及用药后停药4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皮损变化按同一标准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期间未发现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治疗慢性湿疹安全有效.

    作者:吴学敬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TCD在发作性眩晕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彩色经颅多普勒TCD对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BMS-9经颅多谱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结果 掌握好诊断指标,TCD可以对缺血性眩晕做出正确的诊断,临床医生对一些有条件限制的患者,可以只根据TCD的检测结果 给予治疗.结论 TCD检查可以用来诊断颅内血管狭窄并可判断狭窄的严重程度,其价值已经得到肯定.

    作者:李亚芹;李松芝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鼻内镜下行下鼻道开窗术治疗上颌窦囊肿3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鼻道开窗治疗上颌窦囊肿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对35例(36侧)上颌窦囊肿在强化局麻鼻内镜下行下鼻道开窗术,术中彻底吸除囊液,钳除上颌窦囊壁组织.结果 随访1a以上,无并发症,治愈率达100%,无复发.结论 鼻内镜下采用下鼻道开窗术可彻底清除上颌窦囊肿,可达到根治效果,较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具有优越性.

    作者:彭凯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尿毒症合并癫痫样大发作6例临床分析

    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患者在其发病过程中,可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如头痛、淡漠、嗜睡、焦虑、烦躁等,但呈癫痫样大发作较少见,且病情危重、预后差.现将本院2005年以来经治的6例尿毒症并发癫痫样大发作病例作一临床分析.

    作者:陈振峰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214例门诊退药处方分析及建议

    目的 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退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底,门诊药房药品发出后,药品再退回药房情况及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二年门诊药房共调配处方287643张,共记录退药处方214张,占总处方数的0.074%.退药原因有不良反应、患者拒绝用药等.结论 加强合理用药指导,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服务质量.

    作者:施锦柏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糖尿病患者进行系统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

    糖尿病是一组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所致的临床综合征,因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下降,引起糖、蛋白质、脂肪、水及电解质等一系列紊乱.其患病率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的改变而迅速增加.许多糖尿病患者由于不了解疾病的相关知识,对疾病的危害认识不够,以至发生严重的并发症,如何使患者在疾病状态下保持良好的健康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当前护理过程中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对55例糖尿病患者实施了健康教育,效果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吴丽洁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红霉素在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保暖、早期胃肠喂养、不能吸吮者鼻饲、适当部分静脉营养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同时用小剂量红霉素防治喂养不耐受.治疗后对两组患儿喂养耐受情况,体重增长、自行吸吮时间、胆红素变化等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组喂养不耐受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体重增长、自行吸吮时间好于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早期小剂量红霉素干预可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提高其喂养耐受性.

    作者:孙旭红;苏爱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1例临床分析

    1 病例患者,27岁,孕29周出现双下肢浮肿,孕33周曾患上呼吸道感染.因停经36+6周,入院前1周自觉头晕,眼花,四肢无力,呼吸困难,3 d前出现周身黄染入我院.血压129/89 mm Hg,体温36℃,脉搏92次/min,呼吸急促.皮肤巩膜黄染明显,无出血点,心肺无异常,腹隆,无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轻度浮肿.产科检查;宫高38 cm,腹围118 cm,胎心率112次/min,骨盆内外测量未查.肝炎标志性抗原抗体检测均显示阴性.

    作者:王丽;郝云涛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HBV携带者母婴传播围生期护理

    我国是HBV感染的高发区,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占10%,在孕妇中的携带率为5~10%,HBsAg阳性孕妇所生婴儿中40~70%将成为HBsAg携带者.HBV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乙肝病毒感染形成主要的原因之一,孕妇体内乙肝病毒高复制状态是母婴传播的危险因素,子宫内传播、生产时传播和产后传播是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三大基本途径.

    作者:赵芬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新形势下收集人体解剖教学标本的探索与实践

    目的 探讨人体解剖学实验室标本建设中,多渠道收集人体解剖教学标本的途径和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到民政部门、医院、福利院、殡仪馆、施工工地、遗体捐献等途径获得人体尸体及骨骼标本的来源.结果 通过多渠道收集尸体及骨骼标本,基本可以满足教学需要.结论 充足的尸体标本极大的丰富了实验教学的内容,提高了实验课开出率和实验教学的质量,减少了实验经费的投入.

    作者:刘荣志;程田志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检测IgE反应素对食物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与研究

    目的 评价皮内注射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食物过敏的临床检测,探索适合于基层及社区不同人群食物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方法 .方法 3~72岁患者246例,分别进行皮内注射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ELISA法),比较两种检测结果 的一致性.结果 两种方法 对鸡蛋、淡水鱼、小麦、虾、大豆、花生、海鱼等8种过敏原检测阳性符合率为55.4%~68.7%;阴性符合率为70.1%~87.7%.结论 皮内注射法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均适于基层和社区医院对食物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但都存在一定误差,还应结合患者病史,进行确诊.皮内试验诊断食物过敏反应与ELISA法相比虽有一定的误差,但方法 简便,快速、成本低,一次可做几十种实验,更适合于基层及社区医院对大多数食物过敏患者的检测.条件好的医院将皮试法和ELISA法二者结合更有利于基层和社区医院对不同人群食物过敏性疾病的检测和诊断.

    作者:杨增茹;满永宏;贾焕梅;丁雨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临床疗效观察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临床上常见,多发于中老年患者,可持续数月或数年,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本科于2007年2月至2009年2月外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治疗PHN,收到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印道春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慢性肾盂肾炎临床对照治疗效果观察

    慢性肾盂肾炎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多见与中老年妇女,以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刺痛为主要临床症状,亦有部分患者即无全身症状又无明显的尿路刺激症状,仅表现为面色萎黄、倦怠乏力、食欲不振、低热、腰痛、体质量减轻.该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由于本病易反复发作,经常大量应用抗生素,做药敏实验多数呈耐药现象.近年来通过大量临床观察证实辨证应用银花泌炎灵片治疗慢性肾盂肾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产生耐药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康萍;张洪波;姜国红;谢长英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低钠血症30例治疗体会

    目的 探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低钠血症的临床特征及治疗体会.方法 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9月30例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并发低钠血症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分析. 结果 27例治疗后得以纠正,临床症状3~5 d明显改善.2例误诊为肺性脑病,l 例误诊为药物不良反应,皆经抢救无效死亡.结论 临床医生对肺心病并发低钠血症应提高认识,并及时纠正.

    作者:李冰冰 刊期: 2009年第13期

  • 甲苯胺蓝快速染色方法的研究

    目的 探讨简单、快捷的甲苯胺蓝染色方法 .方法 实验组,试剂为0.1%甲苯胺蓝水溶液,标本为血涂片30份,骨髓涂片20份,共50例,操作为直接染色1 min;对照组,相同50例标本的常规染色.观察指标:随机双盲观察阳性细胞(玫瑰红色)百分比.结果 比较50份标本两种方法 染色结果 相同,经秩和检验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0.1%甲苯胺蓝水溶液直接染色嗜碱性粒细胞效果佳,结果 可靠;与常规法比较方法 更突显简单、快速、省时、省试剂、少污染的优点,适应临床即时性检查.

    作者:赵淑贤;李福德;彭国睿;杨永坤;田洛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