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丽;刘艳;张瑞芳;谢越
临床上全肺切除常用于肺癌以及外伤性主支气管断裂,全肺切除是佳治疗手段.因手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术后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本文总结了本院2004~2008年全肺切除共16例,现就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孙国芹;赵凤举;白艳梅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小剂量红霉素防治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效果.方法 两组患儿均给予保暖、早期胃肠喂养、不能吸吮者鼻饲、适当部分静脉营养等综合治疗,治疗组同时用小剂量红霉素防治喂养不耐受.治疗后对两组患儿喂养耐受情况,体重增长、自行吸吮时间、胆红素变化等情况进行比较. 结果 治疗组喂养不耐受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体重增长、自行吸吮时间好于对照组,未见不良反应发生. 结论 早期小剂量红霉素干预可促进早产儿胃肠动力,提高其喂养耐受性.
作者:孙旭红;苏爱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产妇产后发生排尿困难和尿潴留是产后常见的并发症.临床上所采取各种护理措施,其目的是解决患者的排尿困难和尿潴留的症状.但也有一部分产妇未能自行排尿出现尿潴留尿失禁等异常情况,需要导尿或者拔管后再次导尿.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因此如何预防产后尿潴留以及拔管后能否顺利排尿已经成为广大护理同仁十分重视的课题.
作者:陈参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疗效.方法 对我院114例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结果 经过治疗,患者所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显效79例(69.3 %),有效29例(25.4 %),无效6例(5.3 %),总有效率为94.7%.无明显不良反应,随访3个月~12个月,无因非心血管事件的意外死亡.结论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疗效确切,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耐受性好,能明显改善缺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心脏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波 刊期: 2009年第13期
阐述了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在中药材质量控制中的研究概况,明确指出了化学成分指纹图谱在中药材质量控制中的优势和不足.
作者:韦娟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彩色经颅多普勒TCD对脑血管狭窄的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BMS-9经颅多谱勒超声诊断仪进行检测.结果 掌握好诊断指标,TCD可以对缺血性眩晕做出正确的诊断,临床医生对一些有条件限制的患者,可以只根据TCD的检测结果 给予治疗.结论 TCD检查可以用来诊断颅内血管狭窄并可判断狭窄的严重程度,其价值已经得到肯定.
作者:李亚芹;李松芝 刊期: 2009年第13期
2年来, 我院成功的对老年患者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69例,并且,通过有效护理配合,术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充分用物准备、术中准确配合,使老年患者均安全地度过了手术期,效果满意.
作者:梁彬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合理用药是指以当代系统的医学以及相关学科知识指导社会人群的用药,是临床用药的核心.纵观临床实践,医药本是统一的,即有相同的服务对象和共同的治疗目的 .这其中药师及药学知识对临床用药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者:莫合拜提江·木拉买提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西沙比利治疗早产儿胃肠喂养不耐受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72例诊断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患儿随机分为2组,均采用鼻(或口)饲胃管喂养,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西沙比利0.2 mg/kg, q8 h,于喂奶前30 min喂入,疗程5~7 d.结果 应用西沙比利干预治疗后,每天奶量增加(47±26)ml/ kg,胃潴留量减少(3.14±1.39)ml,体重增加(0.59±0.11)kg,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应用西沙比利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疗效确切,且价廉、安全,值得推广.
作者:李春霞;方怀天;王彩云;彭希敏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痛经康口服液中阿魏酸的含量.方法 用Agilent technologiesC18(250 mm×4.6 mm,5 μm)柱;以5% HAC-CH3OH(70:3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1]为313 nm.结果 阿魏酸在0.01~0.1 μg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有较好的线性,平均回收率为100.08%,RSD为1.60%.结论 该方法 方便易行,结果 准确,重复性好.
作者:唐蕾;李运景;梁雯雯;李雪芹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尿沉渣检查是指用显微镜对离心后尿液的沉渣物(尿中有形成分)进行检查.正常情况下,尿液中应该不含有或反有极少量的白细胞、红细胞和管型.发现某些具有诊断价值的上皮细胞和结晶等,对于泌尿系统疾病的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此项检查是尿液自动化分析仪不能替代的.单纯采用尿液自动化分析仪而忽略尿沉渣检查或不按标准化操作规程检查,将导致许多疾病漏诊.现对134例尿液常规检验结果的分析发现,报告如下.
作者:遇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荨麻疹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措施及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07年4月至2008年12月间诊治的急慢性荨麻疹患者77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荨麻疹病因复杂,发病机制分为变态反应型和非变态反应型,给予钙剂、H1、H2受体拮抗剂及抗感染治疗效果良好,本组77例经3~8 d治疗后, 临床治愈56例,治愈率72.73%;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7.40%,所有痊愈者经随访1个月内无复发.治疗期间发生轻度不良反应5例,均未影响继续治疗.结论 耐心寻问病史和采用激惹试验,确定病因及诱发或加重病情的因素并去除之,是防治本病的关键.
作者:杜根发;曹广金;曾国根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观察以阿霉素为主要药物化疗的癌症患者化疗过程中心电图改变,了解阿霉素对心脏的毒性作用.方法 分析64例癌症化疗患者心电图资料.结果 64例癌症化疗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异常20例,阳性率为31%.其中窦性心动过速3例,心肌缺血7例,室性早搏3例,房性早搏4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左心室肥大伴心肌缺血1例,1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其中2例二项以上.结论 化疗过程中心电图变化可作为阿霉素引起的心脏毒性的监测指标.
作者:高俊勇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简单、快捷的甲苯胺蓝染色方法 .方法 实验组,试剂为0.1%甲苯胺蓝水溶液,标本为血涂片30份,骨髓涂片20份,共50例,操作为直接染色1 min;对照组,相同50例标本的常规染色.观察指标:随机双盲观察阳性细胞(玫瑰红色)百分比.结果 比较50份标本两种方法 染色结果 相同,经秩和检验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0.1%甲苯胺蓝水溶液直接染色嗜碱性粒细胞效果佳,结果 可靠;与常规法比较方法 更突显简单、快速、省时、省试剂、少污染的优点,适应临床即时性检查.
作者:赵淑贤;李福德;彭国睿;杨永坤;田洛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产后尿潴留的发生及预防、治疗与护理.方法 对发生产后尿潴留的19例产妇进行分析.结果 产后尿潴留的发生与产程延长、分娩次数、会阴情况、精神因素等原因密切相关.结论 针对发生产后尿潴留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治疗及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倪长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我院从2004年3月至2007年5月共收治27例Ⅰ型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ongential choledochocele eyst )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共27例,其中男7例,女20例,男:女为1:2.86,年龄是6月至14岁,平均6.3岁.
作者:程艳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在我们服务对象80%为农民的县级医院,在住院患者中占有一定的比例.自2000年以来,我们共收治了62例间隙感染患者,临床分析如下.
作者:郑艳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小儿支原体肺炎(MP)在临床上并不少见,但临床医生往往对此不够重视,造成诊治延迟.现总结小儿支原体肺炎80例,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自2006~2007年对住院患儿,经支原体抗原、抗体测定,抗原或抗体阳性者,结合临床表现及X线特点,确诊为支原体肺炎的80例,其中男46例,女34例,<1岁11例,小为2个月.1~3岁24例,>3岁45例.
作者:于俊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慢性肾盂肾炎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多见与中老年妇女,以尿频、尿急、尿道灼热刺痛为主要临床症状,亦有部分患者即无全身症状又无明显的尿路刺激症状,仅表现为面色萎黄、倦怠乏力、食欲不振、低热、腰痛、体质量减轻.该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且由于本病易反复发作,经常大量应用抗生素,做药敏实验多数呈耐药现象.近年来通过大量临床观察证实辨证应用银花泌炎灵片治疗慢性肾盂肾炎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且不产生耐药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康萍;张洪波;姜国红;谢长英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婴幼儿是指从出生28 d~3周岁的小儿,这个时期小儿虽然已较新生儿显著成熟,但从其解剖生理特点来看,发育依然尚未完全,必须掌握小儿用药特点 .1 抗生素、磺胺类、喹诺酮类 1.1 青霉素类常用的有青霉素、氯唑西林钠、哌拉西林钠等.青霉素类对人体细胞毒性很低,有效抗菌浓度的青霉素对人体几乎无影响.临床青霉素较多出现过敏反应,阳性者禁用 .
作者:李岩;孟静;郭莹 刊期: 2009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