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岩;孟静;郭莹
2006年3月31日,某厂发生一起车间污水污染饮用水引起的亚硝酸盐中毒事故,23名中毒患者被送至附近医院抢救,经导泻、吸氧及使用亚甲蓝等治疗,全部康复出院.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郑鑫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检验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便秘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131例确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普通心内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根据便秘引起的不同因素实施护理干预.观察三周.结果 三周内对照组的心脏事件发生12例,干预组发生5例.结论 对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心脏事件的发生.
作者:徐巧云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氯比格雷与阿斯匹林联用抗血栓是否比单用阿斯匹林更有效.方法 120例发生心房纤颤后使用药物转复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氯比格雷与阿斯匹林联用组)60例,氯比格雷75 mg,阿斯匹林100 mg,1次/d,口服;B组(阿斯匹林组)60例,阿斯匹林,100 mg,1次/d,口服.连续观察4周.观察发生血栓栓塞的例数,发生出血的例数,治疗前后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血小板计数,凝血象,其他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发生血栓栓塞的并发症:A组有4例(6.67%),B组有7例(11.67%);出血,A组有5例(5.00%),消化道出血4例(6.67%),牙龈出血1例(1.67%),B组有4例(6.67%),消化道出血2例(3.33%),牙龈出血2例(3.33%).结论 在抗血栓治疗中,氯比格雷与阿斯匹林联用要优于单独使用阿斯匹林,且不增加患出血性疾病的风险.
作者:全香兰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指除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以外的一组其他类型的心绞痛患者,其中,部分患者可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AMI)或发生心源性猝死,采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对改善患者预后多不理想.自2001年以来,患者收治的UA患者102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钙联合中药脉舒胶囊进行强化降脂治疗,取得了较满意效果,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刘伟民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为了解中小学生视力变化动态,推进与完善学生视力保健对策,对2003~2007年中小学学生视力状况作了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对2003~2007年的我市在校学生视力检查资料进行分析.
作者:张艳彬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胃复安又名天吐灵、甲氧氯普胺,是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中枢止吐剂,但胃复安具有的胆碱能特性在临床上往往被忽视.笔者于1998~2008年使用胃复安治疗老年性持硬麻醉术后尿潴留150例,取得满意效果.
作者:顾云生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临床上全肺切除常用于肺癌以及外伤性主支气管断裂,全肺切除是佳治疗手段.因手术后并发症较多,因此,术后护理的质量直接影响患者的康复,本文总结了本院2004~2008年全肺切除共16例,现就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孙国芹;赵凤举;白艳梅 刊期: 2009年第13期
1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80岁,因反复咳嗽、咯痰30年,加重4 d入院.入院症见:咳嗽、咯黄色脓痰.偶有胸闷、气喘、活动后加重.精神尚可,纳眠可、二便调.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遵医嘱静滴美洛西林舒巴坦及左氧氟沙星抗感染;盐酸氨溴索、痰热清止咳化痰等治疗.下午2时当患者用5%葡萄糖200 ml+痰热清注射液30 ml静滴每分钟30滴,滴入约3~5 min时,患者出现手脚麻木、恶心、口吐痰延、头晕等症,继之浅昏迷.
作者:周静;汪皇琴;罗心一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小切口阑尾手术对老年人的影响.方法 通过本院78例小切口阑尾手术老年人与82例传统阑尾手术切口老年人进行比较.结果 78例均采用常规医疗器械在小切口下完成阑尾切除术 ,手术用时20~50 min,平均43.6 min.住院天数3~5 d ,平均3.8 d.伤口拆线时间均为 4 d.二者均有显著性差异 ( P< 0.05 ) .结论 小切口阑尾手术老年人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李延慧 刊期: 2009年第13期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通过竞争性地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I)而发挥作用的一类药物.不仅能降低血压,而对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对肾脏的保护,降低肺动脉压,以及降血脂改善大动脉功能,逆转血管内膜肥厚等方面均有一定作用.
作者:贾岩;孙继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总结缺血性结肠炎(IC)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情况.方法 对20例IC患者的临床表现、内镜检查、病理检查、X线钡灌肠检查资料及临床治疗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IC好发于中老年人,主要临床表现为突发左下腹痛及便血.内镜检查可见结肠黏膜充血、坏死糜烂及黏膜下出血,病变多位于左半结肠,钡灌肠检查阳性率低,中西结合及手术治疗均获良好效果.结论 中老年人突发左下腹痛及便血时应警惕IC,肠镜检查是确了解病变程度及预后的主要方法 .中西结合治疗效果良好,慢性型患者必要时应手术治疗.
作者:王业宝 刊期: 2009年第13期
临床药学(clinical pharmacy)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在发达国家(以美国为例),45%的医院设有临床药师职位,而且多由具有药学博士(Pharm D.)学位的药师担任[1].我国临床药学工作虽起步不晚,但一直发展缓慢,各地区间发展也缺乏均衡.对比一些临床药学发展较为成熟的国家,我们应明确我国临床药学进一步发展所需要的条件和环境,制定出适应我国临床药学工作迅速发展的方案.
作者:于湛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合理用药是指以当代系统的医学以及相关学科知识指导社会人群的用药,是临床用药的核心.纵观临床实践,医药本是统一的,即有相同的服务对象和共同的治疗目的 .这其中药师及药学知识对临床用药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作者:莫合拜提江·木拉买提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观察以阿霉素为主要药物化疗的癌症患者化疗过程中心电图改变,了解阿霉素对心脏的毒性作用.方法 分析64例癌症化疗患者心电图资料.结果 64例癌症化疗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异常20例,阳性率为31%.其中窦性心动过速3例,心肌缺血7例,室性早搏3例,房性早搏4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左心室肥大伴心肌缺血1例,1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其中2例二项以上.结论 化疗过程中心电图变化可作为阿霉素引起的心脏毒性的监测指标.
作者:高俊勇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通过回顾性对102例新生儿窒息的发病因素分析,找出预防新生儿窒息发生的方法 .方法 2005年4月至2008年11月间在本院分娩102例新生儿窒息的发病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新生儿窒息主要发病因素为母体因素、分娩因素及胎儿因素,多种综合因素所致.结论 提高产科质量,提高住院分娩,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是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的关键措施.
作者:黄玉梅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0例患者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给予疏血通注射液8 ml加入0.9%生理盐水250 ml或5%葡萄糖溶液250 ml静脉滴注,2 h内滴完,2周为1疗程;对照组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加入香丹注射液20 ml,1次/d,静脉滴注,2周为1疗程,两组同时辅以脑细胞活化剂、钙拮抗剂、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以营养脑细胞和改善脑组织供血,但均未采用其它抗凝溶栓治疗等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率(基本痊愈+显著进步)75%,总有效率95%.显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45%).结论 疏血通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确切,安全无毒,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郑艳明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观察噻托溴铵干粉剂吸入治疗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87例稳定期COPD患者,给予噻托溴胺干粉剂18 g/次,1次/d,吸入治疗8周,观察治疗后肺功能改善情况、临床症状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本组患者症状体征改善总有效率为72.41%,肺功能指标明显提高[FEV1(1.762±0.530)L、FVC(2.589±0.419)L、FEV1/FVC(65.35±6.030)%、FEV1(64.72±5.211)%],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仅有3.45%患者出现轻度口干现象,未见其他明显不良反应.60.91%的患者能坚持长期用药.结论 噻托溴胺干粉剂吸入可显著改善COPD患者的症状,提高FEV1 及FVC值,安全可靠,用药依从性好.
作者:艾娟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简单、快捷的甲苯胺蓝染色方法 .方法 实验组,试剂为0.1%甲苯胺蓝水溶液,标本为血涂片30份,骨髓涂片20份,共50例,操作为直接染色1 min;对照组,相同50例标本的常规染色.观察指标:随机双盲观察阳性细胞(玫瑰红色)百分比.结果 比较50份标本两种方法 染色结果 相同,经秩和检验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0.1%甲苯胺蓝水溶液直接染色嗜碱性粒细胞效果佳,结果 可靠;与常规法比较方法 更突显简单、快速、省时、省试剂、少污染的优点,适应临床即时性检查.
作者:赵淑贤;李福德;彭国睿;杨永坤;田洛阳 刊期: 2009年第13期
目的 为临床合理用药、减少退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6年10月至2008年10月底,门诊药房药品发出后,药品再退回药房情况及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二年门诊药房共调配处方287643张,共记录退药处方214张,占总处方数的0.074%.退药原因有不良反应、患者拒绝用药等.结论 加强合理用药指导,减少不良反应,提高服务质量.
作者:施锦柏 刊期: 2009年第13期
对结肠定位给药系统做一综述,总结了该系统的制备技术及常用的辅料,为结肠定位给药新剂型的研制开发提供借鉴.
作者:鞠辉军;崔楠;付平 刊期: 2009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