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

刘稳;李华

关键词:炎性肠梗阻, 术后并发症, 非手术治疗
摘要:目的 总结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26例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抑素的应用.结果 26例患者全部保守治愈,平均15.2 d,无复发者.结论 采用非手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硬膜外阻滞时小剂量咪达唑仑术中遗忘作用的临床观察

    术中知晓越来越引起麻醉人员的重视,如何寻找一种简便安全的术中遗忘的药物显得迫切,咪唑安定具有良好的顺行性遗忘作用,在全麻手术中常规使用,在硬膜外麻醉时却很少应用,笔者对椎管内麻醉的患者给予小剂量咪达唑仑,观察患者术中遗忘的效果.

    作者:刘志强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关于加强医院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

    加强医院档案管理意义十分重要,可以增强稳定性、专业性和准确性.当前医院档案管理中的问题是机构不够健全,机制尚未理顺,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必须加大三个力度,即领导重视力度、人员培训力度、团队协作力度.

    作者:丁元元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大承气汤(大黄20 g,枳实10 g,厚朴10 g,芒硝10 g),1剂/d,加200 ml水煎药,取汤药200 ml,100 ml给以保留灌肠30 min,100 ml行胃管注入(1 h后开放胃管),每日早晚各一次,连续用药7 d为1个疗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75.0%;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郭夏;彭代秋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重组大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rR-PDGF-AA)对体外培养大鼠椎间盘细胞促增殖的影响作用

    目的 了解重组大鼠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rR-PDGF-AA)在大鼠椎间盘细胞培养过程中的促增殖作用.方法 对大鼠椎间盘细胞单层培养并于传代后建立对照组与实验组,定时于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增殖的变化,行HE、甲苯胺蓝及免疫组化染色;对传代细胞于固定时间测定细胞吸光度值(OD),并描绘细胞生长曲线;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处于S(DNA合成)期的细胞百分比值.结果 ①在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连续观察,7 d后原代细胞逐渐贴壁,多为梭形,有伪足伸出;经胰酶消化传代后,细胞贴壁生长速度加快约需4-5 d,而加入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组椎间盘细胞汇合时间缩短,生长加速.HE染色可见细胞形态及胞内变化,甲苯胺蓝及免疫组化染色分别可见细胞外蛋白多糖及Ⅱ型胶原合成增加;②MTT法测定OD值经过方差分析检验可知,F值为20.276,P=0.000,说明五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五组之间两两比较得出对照组、1 μg/L组和10 μg/L组之间比较无差异,1000 μg/L组和100 μg/L组之间比较无差异,对照组、1 μg/L组、10 μg/L组分别与1000 μg/L组、100 μg/L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③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在有效浓度内与处于S期的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结论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对体外培养的椎间盘细胞的分裂增殖、基质中胶原及蛋白多糖的合成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在有效剂量范围内呈现正相关.

    作者:张泓毅;马迅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复方一支蒿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一支蒿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6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2例除了常规综合治疗外加用复方一支蒿颗粒治疗,对照组64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治疗组总有效率 95.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未见与复方一支蒿颗粒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一支蒿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黄雁萍;米热古丽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肺水肿的预防及处理

    肺水肿是小儿体外循环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如果不积极预防或给予正确的治疗护理措施,轻者延缓患儿康复,严重者导致死亡.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管腔细,黏膜较薄,但血管丰富,肺部弹性组织少,肺顺应性较成人低,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由于主动脉、肺动脉之间的分流问题和体外循环的影响,加上婴幼儿细胞外液所占比例较成人大,但肾小球滤过率很低,处理大量水的负荷能力差,当摄水量过大时,极易发生肺水肿.

    作者:李金花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外科手术治疗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治疗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疗效.方法 对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2006年12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46例急性梗阻性结肠癌患者,40例行气管插管循环紧闭式静脉复合麻醉,6例行连续硬膜外腔麻醉.右半结肠癌伴急性结肠梗阻均行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横结肠一期吻合术;左半结肠癌伴结肠梗阻的一期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和Hartmann手术.结果 本组46例中行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横结肠一期吻合术14例,无一例并发吻合口瘘;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27例,发生吻合口瘘3例.切口感染4例占8.7%,无切口裂开.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有效方式之一,且合理的术式选择对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静宜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临床传染性指标在输血与术前检测的重要性

    目的 强调传染性指标在输血和手术前检测的重要性.方法 采用ELISA法对1380例患者血清进行 HBsAg、抗-HCV、抗-HIV 及抗-TP等4项标志物检测.结果 1380例患者HBsAg、抗-HCV、抗-TP、抗-HIV Ⅰ/Ⅱ阳性率分别为:7.10%、0.72%、0.43%、0%.结论 受血者进行输血前各项病毒感染指标检测非常必要,可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也可减少或避免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作者:王海霞;王先民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便秘,以降低AMI的严重并发症的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 对58例AMI患者进行有计划分步骤的护理干预,包括营养知识指导、被动活动与适当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结果 本组患者便秘发生率为10.3%.较以往同种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有显著下降.结论 通过有力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降低AMI患者便秘的发生率,减少由此引发的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作者:崔庆梅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s bleeding,EVB)是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且危险性很大.虽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早期诊断和治疗己经有了明显改善,但是首次静脉曲张出血死亡率仍高达20%-35%.及时准确分析预测EVB的危险因素,对于提出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出血、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有积极的意义.为此笔者采用Logistic分析方法对肝硬化EVB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决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静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抗感冒药的正确选择与合理应用

    目的 探讨医药工作者如何正确引导患者在品种繁多的抗感冒药中的合理选用.方法 从感冒的症状、患者的个体差异、药物治疗方面探讨治疗的对策.结果 抗感冒药的合理使用应根据症状、抗感冒药的成份、患者的年龄、生理特征、职业、伴发症、伴随用药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注意防范抗感冒药的不良反应.结论 患者应明确病因,合理用药.

    作者:门曰利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葡萄膜炎与肿瘤坏死因子TNFα-308G/A基因多态性关系的初步探讨

    目的 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NFα-308G/A基因多态性与葡萄膜炎的关系.方法 运用多聚酶链反应技术检测33例葡萄膜炎及103例正常人肿瘤坏死因子TNFα-308G/A基因多态性.结果 葡萄膜炎组肿瘤坏死因子TNFα-308G/G、 G/A、A/A表型频率分别为:0.7576、0.1818、0.0606,对照组分别为:0.7961、0.1650、0.0388;葡萄膜炎组TNFα-308G、TNFα-308A基因频率分别为: 0.8485、0.1515.对照组分别为:0.8786、0.1214,肿瘤坏死因子TNFα-308G/A各种基因型频率在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肿瘤坏死因子TNFα-308G/A基因多态性与葡萄膜炎无明显相关.

    作者:江惠燕;李斌;陈盛强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雾化吸入后拍背吸痰的护理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期常见的下呼吸道疾病,以细小支气管的阻塞性炎症为特征,以喘憋、三凹征和喘鸣为主要的临床特点,在治疗过程中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临床症状的缓解尤为重要.本科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69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雾化吸入后拍背吸痰的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秀玲;杨志红;邵泽群;熊江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婴幼儿85例肾损害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因喂养三聚氰胺污染奶粉而致肾损害的婴幼患儿的临床诊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因喂养三聚氰胺污染奶粉而致肾损害的婴幼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85例患儿经治疗,84例患儿经治疗达到治愈标准,经手术治疗的患儿术后 1周复查 B超示肾盂积水及结石梗阻解除,一般情况好转,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排尿通畅,无发热、疼痛或明显不适.1例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儿因救治不利,死亡.随访 2个月未见异常.结论 对泌尿系统结石的及时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婴幼儿健康水平的首要措施.

    作者:谢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影响精神科护士履行健康教育职责的因素及对策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由于精神患者的特殊性:发病期间没有自知力、不配合治疗与护理;恢复期自尊心受损,对回归社会缺乏自信、对精神病的高复发率认识不足、服药依从性差、缺少家庭成员的理解等等,使精神病人的康复受到很大影响.因此,精神病人能否在医疗护理过程中获得接受健康教育的机会,满足其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科护士是否有主动教育的意识和履行教育职责的能力.

    作者:赵卓玫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7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5月治疗的2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肠外营养等支持疗法,平均治愈时间为14.5 d,无一例再手术.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CT检查.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多由小肠无菌性炎症致广泛肠粘连引起,多数病例采用保守治疗,肠绞窄或有肠绞窄趋势应及时手术.

    作者:吴道宏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猪蹄甲粉治疗崩漏治验举隅

    崩漏为妇科常见病,西医称之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量过多.其病因多责之于思虑伤脾,中气不足,气不摄血,肝郁气滞,郁久化热,热盛迫血妄行;肾气不固或大病久病伤其阴血,而致肝肾阴虚,冲任不能固摄而出血.余在临床实践中对该病采用猪蹄甲粉佐以贯众煎水送服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卢文玉;王丽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阿莫西林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29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新的用药方案及实施标准.方法 对29例细菌性小儿支气管肺炎静脉使用阿莫西林3-5 d后即改为口服给药,观察其疗效和住院日,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两组疗效无差异,P>0.05,治疗组住院日明显缩短,P<0.05.结论 抗菌药物的序贯疗法可保证疗效,缩短住院日,减少痛苦及并发症,避免院内感染发生.

    作者:邬进辉;杨丽萍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护理记录是指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记载了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的全过程.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直接关系到护理安全,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护理记录作为客观病历在医疗事故处理中起到重要作用,下面将本院神经内科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郜爱青;孔笑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入襻综合征的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Billroth-Ⅱ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输入襻梗阻的病因、预防、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本组共12例输入襻梗阻,对患者的手术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典型的不完全性输入襻梗阻表现为上腹胀痛、上腹部可触及肿大的肠襻、恶心、腹部阵发性绞痛,其后喷射性呕吐大量含胆汁的液体,呕吐后症状立刻缓解,肿大的肠襻不能再触及.12例均再次剖腹手术,术中见输入襻不同程度的扩张4例行Braun吻合术,8例行Roux-en-Y吻合术.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梗阻症状消失.术后追踪观察2-10年,全部12例的残胃及吻合口均无溃疡,胃镜检查未见胆汁返流.结论 严格遵守正确的手术操作常规是预防输入襻梗阻的关键;诊断明确后,应尽早再手术;Braun吻合术、Roux-en-Y吻合术为较理想的术式.

    作者:张斌;郑江涛 刊期: 2009年第16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