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猪蹄甲粉治疗崩漏治验举隅

卢文玉;王丽

关键词:崩漏, 猪蹄甲粉, 治验举隅
摘要:崩漏为妇科常见病,西医称之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量过多.其病因多责之于思虑伤脾,中气不足,气不摄血,肝郁气滞,郁久化热,热盛迫血妄行;肾气不固或大病久病伤其阴血,而致肝肾阴虚,冲任不能固摄而出血.余在临床实践中对该病采用猪蹄甲粉佐以贯众煎水送服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外科手术治疗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治疗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疗效.方法 对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2006年12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46例急性梗阻性结肠癌患者,40例行气管插管循环紧闭式静脉复合麻醉,6例行连续硬膜外腔麻醉.右半结肠癌伴急性结肠梗阻均行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横结肠一期吻合术;左半结肠癌伴结肠梗阻的一期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和Hartmann手术.结果 本组46例中行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横结肠一期吻合术14例,无一例并发吻合口瘘;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27例,发生吻合口瘘3例.切口感染4例占8.7%,无切口裂开.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有效方式之一,且合理的术式选择对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静宜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配合不同骨水泥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后骨密度变化

    目的 通过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行不同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换配合活性维生素D3、钙剂和密钙息治疗后骨密度变化,了解两种骨水泥对骨折外其他部位骨密度改善的意义.方法 两组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3-7 d及术后12个月测定骨密度.结果 4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经手术及药物治疗后骨密度均有好转,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磷酸钙骨水泥和预混合磷酸钙骨水泥对骨折外其他部位骨密度改善并无多大意义,而对假体周围骨密度的改变是否存在差别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茹芬;叶青山;姚伟琼;郭汉明;吕汉文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肺水肿的预防及处理

    肺水肿是小儿体外循环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如果不积极预防或给予正确的治疗护理措施,轻者延缓患儿康复,严重者导致死亡.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管腔细,黏膜较薄,但血管丰富,肺部弹性组织少,肺顺应性较成人低,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由于主动脉、肺动脉之间的分流问题和体外循环的影响,加上婴幼儿细胞外液所占比例较成人大,但肾小球滤过率很低,处理大量水的负荷能力差,当摄水量过大时,极易发生肺水肿.

    作者:李金花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我院2008年门急诊处方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调查2008年门急诊处方中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讨论,促进临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化和规范化.方法 随机抽取2008年38600张处方中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统计,按使用频率进行排序,取前10位药物,分析使用的合理性.结果 使用频率前10位的抗菌药物分别为乙酰吉他霉素颗粒剂、红霉素片、利福平胶囊、头孢拉定片、阿奇霉素片、头孢泊肟酯胶囊、头孢氨苄胶囊、罗红霉素片、阿莫西林胶囊、氧氟沙星胶囊,以上药物的药物利用指数(DUI值)均<1.结论 防城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的药物利用合理.

    作者:李金成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后早期炎性肠梗阻27例的临床特点及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5月治疗的2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肠外营养等支持疗法,平均治愈时间为14.5 d,无一例再手术.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CT检查.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多由小肠无菌性炎症致广泛肠粘连引起,多数病例采用保守治疗,肠绞窄或有肠绞窄趋势应及时手术.

    作者:吴道宏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复方地塞米松乳膏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目的 制备以醋酸地塞米松和盐酸赛庚啶为主药的复方地塞米松乳膏剂.方法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制备乳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乳膏中醋酸地塞米松和盐酸赛庚啶的含量.结果 乳膏剂质地均匀、细腻、粘稠度适中.醋酸地塞米松平均含量为99.53%,平均回收率为99.02%(RSD2.28%);盐酸赛庚啶平均含量为100.43%,平均回收率为101.24%(RSD2.76%).结论 该制剂性质稳定,无刺激性,是理想的医院制剂.

    作者:曾明辉;陈璐;朱九群;余继英;何林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无骨折脱位型急性颈脊髓损伤26例疗效分析与探讨

    目的 分析无骨折脱位急性颈脊髓损伤的致伤机制,探讨其治疗和影响因素.方法 对26例无骨折脱位急性颈脊髓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手术方式包括前路减压植骨结合颈前路钢板固定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减压术.对不同治疗方法对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①手术组JOA评分显著提高;②前路减压植骨结合颈前路钢板固定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减压术、优良率相当.结论 伤前存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先天性颈椎融合病的患者更易致急性颈脊髓损伤.手术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方法,只要病例选择合适前路减压植骨结合颈前路钢板固定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减压术对此类患者疗效无明显差别.

    作者:邬哲慧;许立;刘志彬;武明鑫;黄玉良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糖尿病足诱因分析与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系统的预防教育对糖尿病足防治的重要性.方法 对32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诱因进行分析,并针对常见诱因对糖尿病足患者和高危患者进行系统的糖尿病足防治指导.结果 32例糖尿病足患者除1例放弃治疗外,31例治愈后没有再发生糖尿病足;135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无1例发生糖尿病足.结论 通过采取系统的糖尿病足的预防教育指导,可以有效的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

    作者:杨光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泵衰竭治疗与护理25例

    泵衰竭是心肌梗死常见的并发症,是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治疗和护理对预后较为重要.开封县第二人民医院自2006年3月至2009年1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25例,经药物治疗与护理配合后,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宗启玲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静脉输液中微粒污染的因素及预防措施

    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但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污染较为严重.可引起的微粒污染反应[1]造成血管栓塞、静脉炎、肺肉芽肿、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热原反应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随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和患者对治疗手段纯净度要求的提高,加强对静脉注射中不溶性微粒控制及减少不溶性微粒对患者的危害愈来愈被医院和患者所重视.

    作者:孙利人;张少丽;何月玲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护理记录是指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记载了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的全过程.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直接关系到护理安全,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护理记录作为客观病历在医疗事故处理中起到重要作用,下面将本院神经内科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郜爱青;孔笑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猪蹄甲粉治疗崩漏治验举隅

    崩漏为妇科常见病,西医称之为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量过多.其病因多责之于思虑伤脾,中气不足,气不摄血,肝郁气滞,郁久化热,热盛迫血妄行;肾气不固或大病久病伤其阴血,而致肝肾阴虚,冲任不能固摄而出血.余在临床实践中对该病采用猪蹄甲粉佐以贯众煎水送服取得显著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卢文玉;王丽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舒芬太尼用于皮下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应用于胸部手术,患者术后皮下自控镇痛(PCSA)的疗效,探讨舒芬太尼PCSA的安全有效浓度.方法 选择择期胸部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S1组:1.0 μg/ml舒芬太尼+80 μg/ml恩丹西硐+2 mg/ml利多卡因;S2组:1.5 μg/ml舒芬太尼+80 μg/ml恩丹西硐+2 mg/ml利多卡因;S3组:1.8 μg/ml舒芬太尼+80 μg/ml恩丹西硐+2 mg/ml利多卡因.应用PCA泵LCP给药模式设置:总量100 ml背景输注2 ml/h,PCA2 ml锁定时间30 min.观察术后4、8、12、24、48 h各时间点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镇痛效果:S1组较差(P<0.05),S2、S3组相当;镇静、恶心、呕吐发生率:S1、S2组低于S3组(P<0.05).结论 1.5 μg/ml的舒芬太尼为合适镇痛浓度,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胸部手术术后PCSA的镇痛治疗.

    作者:姚翠松;李慧珍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二甲双胍对代谢综合征合并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CRP、TNFa 、IR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了解二甲双胍对代谢综合征合并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CRP、TNFa 、IR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对代谢综合征合并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A组:稳定性心绞痛二级预防治疗组(n=48),B组:稳定性心绞痛二级预防+二甲双胍组(n=48).随访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sCRP、TNFa 、IR的水平以及临床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B组sCRP、TNFa 、IR的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明显低于A组治疗后(P<0.05);而A组治疗前后仅有降低趋势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过程中B组临床事件发生率(%,/48)显著低于A组(%10/48,P<0.05).结论 早期服用二甲双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代谢综合征合并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sCRP、TNFa 、IR水平,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玉成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

    目的 探讨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在治疗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切开复位应用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56例,其中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34例,四部分骨折22例. 结果 56例随访9-15个月,平均12.6个月,采用Neer评分优良率为91.07%.结论 LPHP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靠,骨折愈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肱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徐国新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奥拉西坦胶囊治疗痴呆临床试验研究

    目的 研究和评价奥拉西坦胶囊对老年人器质性智能障碍及其伴随症状的轻、中度痴呆的治疗作用.方法 与结果试验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采用随机双盲阳性药物对照方法,口服给药,奥拉西坦胶囊及对照药吡拉西坦胶囊,用量为800 mg,3次/d,疗程为两个月.奥拉西坦胶囊组104例,显效29例,有效54例,总有效率79.8%;吡拉西坦胶囊组96例,显效32例,有效47例,总有效率82.3%,两组统计处理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第二阶段采用开放方法观察了223例,其中男173例,女50例,服用奥拉西坦胶囊后,认知、记忆、语言等各项指标均比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显效52例,有效130例,总有效率81.6%.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共完成试验药327例,总有效率81.0%.用药期间,无任何不良反应.结论 奥拉西坦胶囊是安全,有效的促智药.

    作者:宁彤;梁建军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婴幼儿85例肾损害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因喂养三聚氰胺污染奶粉而致肾损害的婴幼患儿的临床诊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因喂养三聚氰胺污染奶粉而致肾损害的婴幼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85例患儿经治疗,84例患儿经治疗达到治愈标准,经手术治疗的患儿术后 1周复查 B超示肾盂积水及结石梗阻解除,一般情况好转,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排尿通畅,无发热、疼痛或明显不适.1例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儿因救治不利,死亡.随访 2个月未见异常.结论 对泌尿系统结石的及时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婴幼儿健康水平的首要措施.

    作者:谢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骨折合并高血糖病患者的护理

    目的 设计适合骨折合并高血糖病患者康复护理方法,为护理同仁提供经验.方法 对38例骨折合并高血糖病患者进行危险评价,根据病情采用适宜护理措施,随访12个月.结果 38例患者中采取不同治疗护理措施外,37例患者痊愈无并发症,1例10个月后骨折处并发窦道感染.结论 38例骨折合并高血糖病患者均有增加感染机率、延迟愈合危险,针对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发生.

    作者:宋文军;吴凤英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罕见子宫平滑肌瘤的诊断和治疗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临床上极少见到某些特殊类型的子宫肌瘤,这些肌瘤具有特殊的组织学形态或独特的生长方式,不同于普通平滑肌瘤,不易于诊断,但其共同的特点均属良性肿瘤.为了对子宫肌瘤有一较全面的了解,本文对此类罕见的特殊型肌瘤加以叙述,以期有助于临床诊疗,减少误诊、误治带来的不良后果.

    作者:王秀芹;李新功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中医辩证结合介入消融治疗前列腺炎与前列腺增生2128例报告

    目的 开发和研究前列腺疾病的治疗手段和疗法.方法 就临床工作中应用介入消融,中医辩证治疗前列腺疾病,进行疗效分析和总结.结果 采用中西医结合介入消融治疗前列腺增生有效率为100%,患者满意度高;前列腺炎合并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临床治愈率达94%,疗效不理想者占2.1%.结论 介入消融,中药诊疗是目前列腺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张家亭;张广涛;宋红娜 刊期: 2009年第16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