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配合不同骨水泥治疗老年髋部骨折后骨密度变化

陈茹芬;叶青山;姚伟琼;郭汉明;吕汉文

关键词:骨水泥,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 骨密度
摘要:目的 通过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行不同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换配合活性维生素D3、钙剂和密钙息治疗后骨密度变化,了解两种骨水泥对骨折外其他部位骨密度改善的意义.方法 两组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3-7 d及术后12个月测定骨密度.结果 4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经手术及药物治疗后骨密度均有好转,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磷酸钙骨水泥和预混合磷酸钙骨水泥对骨折外其他部位骨密度改善并无多大意义,而对假体周围骨密度的改变是否存在差别有待进一步研究.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外科手术治疗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治疗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疗效.方法 对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2006年12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46例急性梗阻性结肠癌患者,40例行气管插管循环紧闭式静脉复合麻醉,6例行连续硬膜外腔麻醉.右半结肠癌伴急性结肠梗阻均行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横结肠一期吻合术;左半结肠癌伴结肠梗阻的一期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和Hartmann手术.结果 本组46例中行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横结肠一期吻合术14例,无一例并发吻合口瘘;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27例,发生吻合口瘘3例.切口感染4例占8.7%,无切口裂开.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有效方式之一,且合理的术式选择对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静宜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血清VEGF检测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在白血病患者发病及缓解过程中的见后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治疗组,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VEGF浓度.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VEGF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5),化疗前血清VEGF水平较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明显升高(P<0.05),而完全缓解组与对照组的血清VEGF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部分复发患者再次出现上述改变.结论 动态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清VEGF 水平对观察病情和预后均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余沂滨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角膜塑型镜矫正视力利弊及其对策

    目的 了解角膜塑型镜在视力矫正配带中的优势及不足,讨论其对策及推广价值.方法 对本院近10年采用的角膜塑型矫正近视1206例(2410眼)进行观察、总结、分析.结果 1206例(2410眼),大多取得较好效果1194(99%,2386眼),无效24眼(1.0%);总戴镜不适率为92.03%(2218眼),其中镜片松740眼(30.7%),因验光度或K值测定数偏低或e值低;镜片紧357眼(14.8%),因验光度或K值测定数偏高或e值高;视力上升不佳393眼(16.3%),因镜片松,上睑紧或取戴镜时不规范;镜片破损68片(2.8%),因未按正规操作程序戴片,取片及护理镜片;镜片污染161片(6.7%),为眼脂分泌旺盛所致;过敏性眼炎26眼(1.1%),主要发生在过敏性体质者.未见角膜混浊、溃疡、穿孔等并发症.结论 角膜塑型疗法治疗近视安全、简便、有效.但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经合理纠正、预防,有较好推广价值.

    作者:刘金华;古丽娜;谢党恩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罕见子宫平滑肌瘤的诊断和治疗

    子宫肌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临床上极少见到某些特殊类型的子宫肌瘤,这些肌瘤具有特殊的组织学形态或独特的生长方式,不同于普通平滑肌瘤,不易于诊断,但其共同的特点均属良性肿瘤.为了对子宫肌瘤有一较全面的了解,本文对此类罕见的特殊型肌瘤加以叙述,以期有助于临床诊疗,减少误诊、误治带来的不良后果.

    作者:王秀芹;李新功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心理疾病污名施予行为分析

    心理疾病自古以来就蒙受污名的属性,心理疾病污名是指有心理疾病有关的刻板印象引发的社会地位丧失和歧视.这种加诸于心理疾病患者身上的耻辱标记,让患者及其家属在社会上遭到歧视与排斥,它是心理障碍患者得到治疗和康复的大阻碍因素[1].众所周知,心理疾病污名的产生不但与公众认知态度有关,还与患者的自我认知有关,是公众污名和自我污名相互影响的结果.作为一种社会认知构建的产物,其形成与社会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等社会认知过程有关.本文从污名施予者的角度出发,探讨他们对心理疾病污名发生发展的影响.基于污名施予与被污名现象不仅仅是个体层面上的,更是以社会环境、传统文化为背景的社会现象,现从个体和群体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作者:常国胜;李丽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鼻内镜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在治疗体会

    顽固性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的急重症之一,采用常规止血方法,有时难以奏效,且并发症较多应用鼻内镜引导下微波治疗顽固性鼻出血,疗效较好,现将本科于1995年1月至2009年3月用此法治疗顽固性鼻出血332例报告如下

    作者:张培峰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婴幼儿85例肾损害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因喂养三聚氰胺污染奶粉而致肾损害的婴幼患儿的临床诊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因喂养三聚氰胺污染奶粉而致肾损害的婴幼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85例患儿经治疗,84例患儿经治疗达到治愈标准,经手术治疗的患儿术后 1周复查 B超示肾盂积水及结石梗阻解除,一般情况好转,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排尿通畅,无发热、疼痛或明显不适.1例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儿因救治不利,死亡.随访 2个月未见异常.结论 对泌尿系统结石的及时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婴幼儿健康水平的首要措施.

    作者:谢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危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s bleeding,EVB)是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且危险性很大.虽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早期诊断和治疗己经有了明显改善,但是首次静脉曲张出血死亡率仍高达20%-35%.及时准确分析预测EVB的危险因素,对于提出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出血、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有积极的意义.为此笔者采用Logistic分析方法对肝硬化EVB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决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静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两种方法治疗后牙早期隐裂88例对照分析

    目的 观察后牙早期隐裂不同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8颗隐裂牙分为两组,治疗组42颗牙采用综合治疗,修复组56颗牙早期直接烤瓷冠修复,进行2年跟踪观察.结果 治疗组2年Ⅰ级疗效为40.48%,修复组Ⅰ级疗效为96.42%.结论 后牙隐裂不易控制,早期烤瓷冠修复疗效可靠.

    作者:周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112例儿童高铅血症和轻度铅中毒临床分析

    目的 通过对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儿童保健室儿保门诊发现的112例高铅血症及轻度铅中毒患儿资料的分析总结,以探讨本地区儿童铅中毒的来源及防治方法.方法 本院儿童保健门诊2006年4月至2008年12月从就诊儿童中诊断出高铅血症102例,轻度铅中毒 10例.通过详细的病史采集,了解儿童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并查找其铅暴露的高危因素,然后给予必要的环境干预使患儿脱离铅污染源,并进行健康营养指导,以降低血铅水平.结果 112例患儿血铅水平低102μg/L,高247μg/L,均数为151.3μg/L(标准差33.3μg/L),血铅水平分布中位数为146.5μg/L(四分位数126~175μg/L).发现儿童处于多种铅暴露危险中,其临床主要表现为神经、消化、血液等系统的紊乱.经过综合环境干预及健康营养教育指导后,儿童血铅水平显著降低.结论 儿童易受铅污染的危害,其铅暴露的高危因素较多,环境干预及健康营养指导对防治儿童铅中毒非常必要,并且效果较好.

    作者:吕文芳;卓惠娴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硬膜外阻滞时小剂量咪达唑仑术中遗忘作用的临床观察

    术中知晓越来越引起麻醉人员的重视,如何寻找一种简便安全的术中遗忘的药物显得迫切,咪唑安定具有良好的顺行性遗忘作用,在全麻手术中常规使用,在硬膜外麻醉时却很少应用,笔者对椎管内麻醉的患者给予小剂量咪达唑仑,观察患者术中遗忘的效果.

    作者:刘志强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28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的临床与影像学研究

    目的 探讨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BS)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等.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TOBS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TOBS临床表现多为意识障碍、视觉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瞳孔异常及肢体瘫痪、小脑性共济失调等;影像学表现以丘脑或中脑梗死为主,可合并小脑、枕叶或颞叶梗死;MRI有助于诊断;DSA可明确病变血管部位,并可行介入治疗.结论 TOBS患者病情大多较重、预后差,早诊断,早干预,以利预后.

    作者:曹婧;王雪梅;李威;王非;刘佳乐;王晓萍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及治疗

    目的 总结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26例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抑素的应用.结果 26例患者全部保守治愈,平均15.2 d,无复发者.结论 采用非手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

    作者:刘稳;李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替罗非班在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择期PCI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择期冠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因错过急诊再灌注治疗时机的STEMI患者一周后行择期PCI术,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替罗非班组术前开始应用替罗非班,持续至术后36-48 h,对照组行常规PCI,观察两组冠脉复流、30 d再梗及死亡情况,并观察其出血并发症、安全性.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无慢血流及无复流(TIMI 0-2级)发生,TIMI 3级血流100%,对照组TIMI 0-2级血流发生率13.0%,TIMI 3级87.0%,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d替罗非班组无再梗死及死亡,对照组再梗死及死亡发生率为4.3%,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并不增加出血并发症.结论 盐酸替罗非班在STEMI患者择期PCI中应用可改善冠脉血流,减少术后再梗及死亡,不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袁文金;王祥贵;许祖芳;陈友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髌骨骨折手术治疗25例体会

    贵州遵义红花岗区第二人民医院自1995至2005年间笔者应用双针或多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25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姜道旗;冯文良;李素芬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适宜护理措施.方法 对276例利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方法、疗效及有无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6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效果较好.结论 本文所采用的护理措施安全、有效.

    作者:边文玲;薛情杰;牛慧军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临床传染性指标在输血与术前检测的重要性

    目的 强调传染性指标在输血和手术前检测的重要性.方法 采用ELISA法对1380例患者血清进行 HBsAg、抗-HCV、抗-HIV 及抗-TP等4项标志物检测.结果 1380例患者HBsAg、抗-HCV、抗-TP、抗-HIV Ⅰ/Ⅱ阳性率分别为:7.10%、0.72%、0.43%、0%.结论 受血者进行输血前各项病毒感染指标检测非常必要,可避免和预防患者院内感染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感染,也可减少或避免因输血引起的医疗纠纷.

    作者:王海霞;王先民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地龙注射液中铅、镉、砷、汞、铜残留量测定方法研究

    目的 建立地龙注射液中铅、镉、砷、汞、铜残留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铅和镉含量,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砷和汞含量,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铜含量.结果 线性范围铅为0-80 ng/ml,镉为0-8 ng/ml,砷为0-37.5 ng/ml,汞为0-2 ng/ml,铜为0-800 ng/ml;加标回收率分别在96.0%-102.0%(铅),94.9%-100.0%(镉),92.6%-102.0%(砷),85.3%-87.4%(汞),91.8%-99.5%(铜),RSD<4.1%(n=6).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作者:詹云丽;简淑娟;徐轶伦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随访及早期干预的意义

    目的 为了促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恢复,减少后遗症脑瘫的发生,提高其生存质量. 方法将2006年6月至2007年6月,在本院NICU住院的HIE患儿40例作为对照组(非干预组);将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42例在住院的HIE患儿作为观察组(干预组).干预组按照<0-3岁早期干预大纲>采取早期干预的措施,对照组则采取传统的治疗护理方法. 结果两组患儿分别在出生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做智能发育量表(CDCC)测试,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儿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发生脑瘫的2例(4.8%),对照组发生脑瘫8例(20.0%),由此可见干预组的预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43,P<0.05.结论 早期干预能促进HIE患儿神经功能的恢复及远期智能、运动的发育;定期随访,保证了早期干预方案的实施,提高其生存质量.

    作者:蔡春玲;胡素君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便秘的护理对策

    目的 探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便秘,以降低AMI的严重并发症的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 对58例AMI患者进行有计划分步骤的护理干预,包括营养知识指导、被动活动与适当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结果 本组患者便秘发生率为10.3%.较以往同种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有显著下降.结论 通过有力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降低AMI患者便秘的发生率,减少由此引发的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作者:崔庆梅 刊期: 2009年第16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