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地龙注射液中铅、镉、砷、汞、铜残留量测定方法研究

詹云丽;简淑娟;徐轶伦

关键词:地龙注射液,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原子荧光光度法, 残留量
摘要:目的 建立地龙注射液中铅、镉、砷、汞、铜残留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法测定铅和镉含量,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度法测定砷和汞含量,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铜含量.结果 线性范围铅为0-80 ng/ml,镉为0-8 ng/ml,砷为0-37.5 ng/ml,汞为0-2 ng/ml,铜为0-800 ng/ml;加标回收率分别在96.0%-102.0%(铅),94.9%-100.0%(镉),92.6%-102.0%(砷),85.3%-87.4%(汞),91.8%-99.5%(铜),RSD<4.1%(n=6).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可靠.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肺水肿的预防及处理

    肺水肿是小儿体外循环术后的严重并发症之一[1],如果不积极预防或给予正确的治疗护理措施,轻者延缓患儿康复,严重者导致死亡.婴幼儿的气管、支气管管腔细,黏膜较薄,但血管丰富,肺部弹性组织少,肺顺应性较成人低,先天性心脏病的小儿由于主动脉、肺动脉之间的分流问题和体外循环的影响,加上婴幼儿细胞外液所占比例较成人大,但肾小球滤过率很低,处理大量水的负荷能力差,当摄水量过大时,极易发生肺水肿.

    作者:李金花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辩证治疗阴证喉痹3例分析

    喉痹为咽喉疼痛或声音嘶哑或咽喉梗死之证,外感内伤虚实寒热皆可使咽喉机窍不利,闭塞不通而为痛为肿为嘶哑,临床中属热属火者多常见,而属阴属寒者则很少见,在治疗中很易疏忽,故笔者结合临床,探讨对阴证喉痹的临症心得.

    作者:路亮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血清VEGF检测在急性白血病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检测在白血病患者发病及缓解过程中的见后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32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作为治疗组,2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技术(ELIS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VEGF浓度.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VEGF浓度显著高于正常人组(P<0.05),化疗前血清VEGF水平较对照组和完全缓解组明显升高(P<0.05),而完全缓解组与对照组的血清VEGF水平无显著性差异(P>0.05),其部分复发患者再次出现上述改变.结论 动态检测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清VEGF 水平对观察病情和预后均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余沂滨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C臂型X光机下导丝介入加术尔泰防止输卵管疏通术后再阻塞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C臂型X光机下导丝介入加术尔泰防止输卵管疏通术后再阻塞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06年5月至2008年5月在本院有输卵管阻塞而无积水的不孕症患者行C臂型X光机下再通术的60例.结果 术后A组输卵管通畅有效率为90%,B组通畅率为86.7%,术后3个月两组输卵管造影进行复查通畅,A组通畅率为74.07%,B组通畅率为61.54%.结论 使用术尔泰介入后能否提高受孕率及降低宫外孕率,还未能完全得到较全面的随访结果,有待进一步观察才能得到相关数据,在治疗过程中应该缓慢注入,以免造成回流入静脉系统,引起并发症.

    作者:杨莉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舒芬太尼用于皮下自控镇痛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应用于胸部手术,患者术后皮下自控镇痛(PCSA)的疗效,探讨舒芬太尼PCSA的安全有效浓度.方法 选择择期胸部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S1组:1.0 μg/ml舒芬太尼+80 μg/ml恩丹西硐+2 mg/ml利多卡因;S2组:1.5 μg/ml舒芬太尼+80 μg/ml恩丹西硐+2 mg/ml利多卡因;S3组:1.8 μg/ml舒芬太尼+80 μg/ml恩丹西硐+2 mg/ml利多卡因.应用PCA泵LCP给药模式设置:总量100 ml背景输注2 ml/h,PCA2 ml锁定时间30 min.观察术后4、8、12、24、48 h各时间点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镇痛效果:S1组较差(P<0.05),S2、S3组相当;镇静、恶心、呕吐发生率:S1、S2组低于S3组(P<0.05).结论 1.5 μg/ml的舒芬太尼为合适镇痛浓度,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胸部手术术后PCSA的镇痛治疗.

    作者:姚翠松;李慧珍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无医学指征剖宫产率上升的临床分析

    目的 深入探讨无剖宫产指征孕妇选择剖宫产的原因.方法 对2年间东营市人民医院无医学指征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害怕产痛、担心难产、认为剖宫产安全、选择良辰吉日和担心影响产后性生活为剖宫产的主要原因.其中,选择良辰吉日和担心影响产后性生活的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两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降低无医学指征剖宫产率应从医患双方着手,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科质量,开展无痛分娩技术,采取开展孕妇学校等多种形式进行宣教,提高对剖宫产的正确认识,控制不必的剖宫产,减少母婴并发症.

    作者:薄纯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二甲双胍对代谢综合征合并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CRP、TNFa 、IR及预后的影响

    目的 了解二甲双胍对代谢综合征合并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CRP、TNFa 、IR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对代谢综合征合并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A组:稳定性心绞痛二级预防治疗组(n=48),B组:稳定性心绞痛二级预防+二甲双胍组(n=48).随访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sCRP、TNFa 、IR的水平以及临床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B组sCRP、TNFa 、IR的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明显低于A组治疗后(P<0.05);而A组治疗前后仅有降低趋势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过程中B组临床事件发生率(%,/48)显著低于A组(%10/48,P<0.05).结论 早期服用二甲双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代谢综合征合并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sCRP、TNFa 、IR水平,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玉成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芪苈强心胶囊在合并心动过缓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的疗效观察

    慢性心力衰竭(CHF)也称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的终归宿,近3年来笔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合并有心动过缓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0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建臣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特布他林、布地奈德、干扰素α-2b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特布他林、布地奈德、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采用抗炎、解痉、平喘及吸氧等对症治疗;观察组6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特布他林、布地奈德、α-干扰素联合雾化吸入,2次/d.结果 治疗5-10 d后,观察组虽然在治愈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主要临床表现恢复正常的时间上差异显著(P<0.0 5).结论 特布他林、布地奈德、干扰素α-2b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刘志刚;颜萍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加替沙星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加替沙星与泮托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不良反应,以探讨临床更佳的根除Hp方案.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治疗组给予甲磺酸加替沙星200 mg,2次/d,甲硝唑0.4 g,2次/d,泮托拉唑纳肠溶胶囊40 mg,1次/d;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1.0,2次/d,甲硝唑0.4,2次/d,泮托拉唑纳肠溶胶囊40 mg,1次/d;疗程为14 d.停药后4周复查胃镜或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 治疗组Hp根除率87%;对照组Hp根除率9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加替沙星与泮托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能有效,安全的根除Hp,不良反应小.

    作者:王莉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宫颈癌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 探讨宫颈癌患者的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2008年收治的50例宫颈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针对护理要点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本组50例患者经精心、细致的护理,均治愈或好转出院.护理要点包括:心理护理,加强对引流管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结论 在围手术期给予科学性、预见性、条理性的护理,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吴洁;魏保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替米沙坦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C反应蛋白的影响

    目的 探讨替米沙坦超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74例作为观察对象,微量白蛋白尿组(n=74),同时常规治疗组70例作为对照组.随后分别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CRP、血肌酐(Scr)、尿白蛋白(Ualb),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 2型糖尿病肾病组CRP水平随尿白蛋白排泄量和血肌酐(Scr)水平的增加而升高,治疗组疗程结束后,治疗组血清CRP降低(P<0.01),对照组降低不明显(P>0.0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替米沙坦有降低C反应蛋白水平的作用,对早期糖尿病肾病有更好的肾脏保护作用.

    作者:晋青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外科手术治疗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治疗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疗效.方法 对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2006年12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46例急性梗阻性结肠癌患者,40例行气管插管循环紧闭式静脉复合麻醉,6例行连续硬膜外腔麻醉.右半结肠癌伴急性结肠梗阻均行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横结肠一期吻合术;左半结肠癌伴结肠梗阻的一期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和Hartmann手术.结果 本组46例中行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横结肠一期吻合术14例,无一例并发吻合口瘘;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27例,发生吻合口瘘3例.切口感染4例占8.7%,无切口裂开.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有效方式之一,且合理的术式选择对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静宜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阿司匹林抵抗心肌梗死1例

    阿司匹林早用于止痛抗炎治疗,历史悠久,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其主要副作用是胃肠道及脑出血.服用过程中出现心脑血管事件称为临床阿司匹林抵抗[1].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阿司匹林抵抗心肌梗死1例,予以报告.

    作者:杜明辉;赵森;张湘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及对IL-6和IL-13的影响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的影响.方法 81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观察组(50例,依达拉奉+常规治疗)与对照组(31例,常规治疗),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清中IL-6 和IL-13的变化,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依达拉奉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IL-6和IL-13水平下降较快(P<0.01).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而且安全.

    作者:黄毅;李东;傅学军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髌骨骨折手术治疗25例体会

    贵州遵义红花岗区第二人民医院自1995至2005年间笔者应用双针或多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25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姜道旗;冯文良;李素芬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复方一支蒿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复方一支蒿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6例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2例除了常规综合治疗外加用复方一支蒿颗粒治疗,对照组64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81.25%,治疗组总有效率 95.1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未见与复方一支蒿颗粒有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复方一支蒿颗粒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作者:黄雁萍;米热古丽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盐酸昂丹司琼口腔崩解片的制备以及崩解时间影响因素的考察

    目的 考察影响盐酸昂丹司琼口腔崩解片崩解时间的因素.方法 采用湿法制粒压片法制备盐酸昂丹司琼的口腔崩解片,浆法测定崩解时间,考察了口腔崩解片的硬度、交联聚维酮(PVPP)和微晶纤维素(MCC)的用量对崩解时间的影响.结果 片剂硬度与崩解时间成正比,交联聚维酮和微晶纤维素的用量与崩解时间成反比.调节片剂硬度为4.6 kg/mm、交联聚维酮的用量为15~20 mg/片和微晶纤维素的用量为50~70 mg/片,可获得较理想的崩解时间和良好的片剂性质.结论 湿法制粒压片法简便易行;制备的盐酸昂丹司琼口腔崩解片符合质量要求.

    作者:刘杰;李剑芳;袁贤林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暴发流行麻疹315例实验室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掌握暴发流行麻疹患者实验室结果特点.方法 将本地2008年1月-3月暴发流行麻疹患者315例住院患者实验室结果进行整理分析.结果 315例暴发流行麻疹患者中,血象升高的71例(22.56%),降低者43例(13.59%);有137例贫血(43.49%),CK明显升高者63例(20.18%);MB升高者292例(92.83%),LDH、HBDH升高者分别310例(98.65%)和303例(96.41%)ALT高于正常者106例(33.77%),AST升高者235例(74.89%);用三种不同试剂盒做麻疹Igm测定,阳性率分别为4.85%、23.20%、56.00%.结论 暴发麻疹患者血象一般正常或偏低,合并感染者可升高;大部分患者心肌和肝脏可受到损害,心肌酶及转氨酶可有升高.由于受实验室的因素和病毒变异结果的影响,Igm阳性率可受到较大的影响.

    作者:张新华;娜斯曼;谢党恩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糖尿病足诱因分析与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系统的预防教育对糖尿病足防治的重要性.方法 对32例糖尿病足患者的诱因进行分析,并针对常见诱因对糖尿病足患者和高危患者进行系统的糖尿病足防治指导.结果 32例糖尿病足患者除1例放弃治疗外,31例治愈后没有再发生糖尿病足;135例糖尿病足高危患者无1例发生糖尿病足.结论 通过采取系统的糖尿病足的预防教育指导,可以有效的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

    作者:杨光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