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特布他林、布地奈德、干扰素α-2b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刘志刚;颜萍

关键词:特布他林, 布地奈德, 干扰素α-2b, 雾化吸入, 毛细支气管炎
摘要:目的 观察特布他林、布地奈德、干扰素α-2b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6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2例,采用抗炎、解痉、平喘及吸氧等对症治疗;观察组64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特布他林、布地奈德、α-干扰素联合雾化吸入,2次/d.结果 治疗5-10 d后,观察组虽然在治愈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在主要临床表现恢复正常的时间上差异显著(P<0.0 5).结论 特布他林、布地奈德、干扰素α-2b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婴幼儿毛细支气管炎有较好的疗效.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相关文献
  • 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

    目的 探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适宜护理措施.方法 对276例利用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护理措施、方法、疗效及有无并发症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6例患儿均痊愈出院,无并发症发生,效果较好.结论 本文所采用的护理措施安全、有效.

    作者:边文玲;薛情杰;牛慧军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中药外敷用于腹部术后促进肠功能早期恢复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敷脐疗法对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 将163例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成对照组73例和治疗组9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术后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于术后lh内加用中药外敷脐部,无效者次日再敷1剂.结果 治疗组24 h内肛门排气56例,占62.2%,其中12 h内7例,48 h以上仅3例,占3.3%;对照组24 h内肛门排气20例,占27.4%,48 h以上9例,占12.3%,其中72 h以上5例.治疗组术后肛门平均排气时间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P<0.01).结论 中药敷脐促进腹部手术后早期肠功能恢复,减少肠粘连发生,减少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沈志斌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髌骨骨折手术治疗25例体会

    贵州遵义红花岗区第二人民医院自1995至2005年间笔者应用双针或多针张力带钢丝内固定治疗髌骨骨折25例,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作者:姜道旗;冯文良;李素芬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胃大部切除术后输入襻综合征的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Billroth-Ⅱ胃大部分切除术后输入襻梗阻的病因、预防、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本组共12例输入襻梗阻,对患者的手术史、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典型的不完全性输入襻梗阻表现为上腹胀痛、上腹部可触及肿大的肠襻、恶心、腹部阵发性绞痛,其后喷射性呕吐大量含胆汁的液体,呕吐后症状立刻缓解,肿大的肠襻不能再触及.12例均再次剖腹手术,术中见输入襻不同程度的扩张4例行Braun吻合术,8例行Roux-en-Y吻合术.本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患者术后均顺利恢复,梗阻症状消失.术后追踪观察2-10年,全部12例的残胃及吻合口均无溃疡,胃镜检查未见胆汁返流.结论 严格遵守正确的手术操作常规是预防输入襻梗阻的关键;诊断明确后,应尽早再手术;Braun吻合术、Roux-en-Y吻合术为较理想的术式.

    作者:张斌;郑江涛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肺炎患者抗菌药物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肺炎的分型及抗菌药物治疗方法.方法 不同肺炎类型抗菌药物治疗后转归情况,按疗效判断标准机型分析.结果 160例肺炎抗菌治疗后临床控制95例占60.6%,显效37例占23.1%,有效19例占11.9%,无效19例占11.9%.结论 肺炎治疗通常都是以抗菌药为主,使用广谱、高效的抗菌药物,同时综合治疗重要性不能忽视.

    作者:麻铭川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关于加强医院档案管理的几点思考

    加强医院档案管理意义十分重要,可以增强稳定性、专业性和准确性.当前医院档案管理中的问题是机构不够健全,机制尚未理顺,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必须加大三个力度,即领导重视力度、人员培训力度、团队协作力度.

    作者:丁元元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及对IL-6和IL-13的影响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的影响.方法 81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观察组(50例,依达拉奉+常规治疗)与对照组(31例,常规治疗),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清中IL-6 和IL-13的变化,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依达拉奉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IL-6和IL-13水平下降较快(P<0.01).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而且安全.

    作者:黄毅;李东;傅学军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加中药终止10-14周妊娠的疗效观察

    目的 总结米非司酮加中药配伍米索前列醇和单纯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70-100 d内妊娠各75例临床疗效.方法 15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全部采用序贯分次口服米非司酮,总量200 mg,并同时于第3天上午9时服米索前列醇0.6 g,追加0.2 g实验组于服药第2天加服中药.结果 实验组完全流产率96%,对照组阴道流血量和阴道流血天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加中药终止70-100 d内妊娠效果较好,免受大钳刮急引产之苦.

    作者:李俊英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诊断与治疗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本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并发眼内炎的患者21例临床资料.结果 微生物培养表皮葡萄球菌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其余均为阴性,经消炎治疗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0.1者2例,0.1-0.2者8例,0.2-0.3者11例.结论 白内障手术为复明手术,其术后发生的眼内炎预后欠佳,因此根本的办法还是注意手术的各个环节,避免眼内炎的发生.

    作者:林惠岳;吴卫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加替沙星三联治疗幽门螺杆菌疗效观察

    目的 研究加替沙星与泮托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Hp)的疗效,不良反应,以探讨临床更佳的根除Hp方案.方法 选择符合条件的6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治疗组给予甲磺酸加替沙星200 mg,2次/d,甲硝唑0.4 g,2次/d,泮托拉唑纳肠溶胶囊40 mg,1次/d;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1.0,2次/d,甲硝唑0.4,2次/d,泮托拉唑纳肠溶胶囊40 mg,1次/d;疗程为14 d.停药后4周复查胃镜或14C尿素呼气试验.结果 治疗组Hp根除率87%;对照组Hp根除率90%.两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加替沙星与泮托拉唑为基础的三联疗法能有效,安全的根除Hp,不良反应小.

    作者:王莉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呼吸道感染高热56例

    笔者近年采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呼吸道感染高热5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安富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婴幼儿85例肾损害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因喂养三聚氰胺污染奶粉而致肾损害的婴幼患儿的临床诊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普宁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5例因喂养三聚氰胺污染奶粉而致肾损害的婴幼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85例患儿经治疗,84例患儿经治疗达到治愈标准,经手术治疗的患儿术后 1周复查 B超示肾盂积水及结石梗阻解除,一般情况好转,肾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排尿通畅,无发热、疼痛或明显不适.1例合并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患儿因救治不利,死亡.随访 2个月未见异常.结论 对泌尿系统结石的及时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婴幼儿健康水平的首要措施.

    作者:谢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黄体酮注射液用于药物流产后少量蜕膜残留51例体会

    目的 对药物流产后宫腔内少量蜕膜残留采取黄体酮注射液配伍宫血宁胶囊保守治疗.方法 对药物流产后存在阴道流血淋漓不净,超声检查提示宫腔内不均质回声(残留面积<2 cm2)给予黄体酮注射液配伍宫血宁胶囊保守治疗.结果 46例经黄体酮注射液配伍宫血宁胶囊保守治疗撤药出血后,宫腔内异常回声消失.结论 本方法对药物流产术后少量蜕膜残留有良好效果,避免了清宫手术,为患者减轻了痛苦.

    作者:胡秀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影响精神科护士履行健康教育职责的因素及对策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由于精神患者的特殊性:发病期间没有自知力、不配合治疗与护理;恢复期自尊心受损,对回归社会缺乏自信、对精神病的高复发率认识不足、服药依从性差、缺少家庭成员的理解等等,使精神病人的康复受到很大影响.因此,精神病人能否在医疗护理过程中获得接受健康教育的机会,满足其对健康教育的需求,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精神科护士是否有主动教育的意识和履行教育职责的能力.

    作者:赵卓玫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骨折合并高血糖病患者的护理

    目的 设计适合骨折合并高血糖病患者康复护理方法,为护理同仁提供经验.方法 对38例骨折合并高血糖病患者进行危险评价,根据病情采用适宜护理措施,随访12个月.结果 38例患者中采取不同治疗护理措施外,37例患者痊愈无并发症,1例10个月后骨折处并发窦道感染.结论 38例骨折合并高血糖病患者均有增加感染机率、延迟愈合危险,针对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发生.

    作者:宋文军;吴凤英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中心静脉导管配合胸腔注入尿激酶治疗结核性胸膜炎的疗效观察

    目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探讨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后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积液患者的疗效.方法 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积液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结果 治疗组在并发症及预后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积液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谢斯芸;彭信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阿莫西林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29例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新的用药方案及实施标准.方法 对29例细菌性小儿支气管肺炎静脉使用阿莫西林3-5 d后即改为口服给药,观察其疗效和住院日,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两组疗效无差异,P>0.05,治疗组住院日明显缩短,P<0.05.结论 抗菌药物的序贯疗法可保证疗效,缩短住院日,减少痛苦及并发症,避免院内感染发生.

    作者:邬进辉;杨丽萍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护理记录是指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记载了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的全过程.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直接关系到护理安全,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护理记录作为客观病历在医疗事故处理中起到重要作用,下面将本院神经内科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郜爱青;孔笑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外科手术治疗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治疗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疗效.方法 对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2006年12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46例急性梗阻性结肠癌患者,40例行气管插管循环紧闭式静脉复合麻醉,6例行连续硬膜外腔麻醉.右半结肠癌伴急性结肠梗阻均行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横结肠一期吻合术;左半结肠癌伴结肠梗阻的一期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和Hartmann手术.结果 本组46例中行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横结肠一期吻合术14例,无一例并发吻合口瘘;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27例,发生吻合口瘘3例.切口感染4例占8.7%,无切口裂开.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有效方式之一,且合理的术式选择对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静宜 刊期: 2009年第16期

  • 一氧化碳中毒合并心律失常的QT离散度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心电图QT离散度对一氧化碳中毒(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简称CMP)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常规描记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30例(观察组)入院首次心电图及治疗2周复查心电图的QT离散度.观察组分为两组,Ι组为室性心律失常(n=20),Ⅱ组为室上性心律失常(n=20),设健康患者为对照组(n=20).结果 I组、Ⅱ组QT离散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QT离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T离散度是一个能较好反映心肌复极状态的指标,可作为一氧化碳中毒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之一.

    作者:鲁润秋;肖背凤 刊期: 2009年第16期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国康复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