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春玲;胡素君
目的 对药物流产后宫腔内少量蜕膜残留采取黄体酮注射液配伍宫血宁胶囊保守治疗.方法 对药物流产后存在阴道流血淋漓不净,超声检查提示宫腔内不均质回声(残留面积<2 cm2)给予黄体酮注射液配伍宫血宁胶囊保守治疗.结果 46例经黄体酮注射液配伍宫血宁胶囊保守治疗撤药出血后,宫腔内异常回声消失.结论 本方法对药物流产术后少量蜕膜残留有良好效果,避免了清宫手术,为患者减轻了痛苦.
作者:胡秀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设计适合骨折合并高血糖病患者康复护理方法,为护理同仁提供经验.方法 对38例骨折合并高血糖病患者进行危险评价,根据病情采用适宜护理措施,随访12个月.结果 38例患者中采取不同治疗护理措施外,37例患者痊愈无并发症,1例10个月后骨折处并发窦道感染.结论 38例骨折合并高血糖病患者均有增加感染机率、延迟愈合危险,针对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护理措施,可有效地预防并发症发生.
作者:宋文军;吴凤英 刊期: 2009年第16期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s bleeding,EVB)是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且危险性很大.虽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早期诊断和治疗己经有了明显改善,但是首次静脉曲张出血死亡率仍高达20%-35%.及时准确分析预测EVB的危险因素,对于提出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出血、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有积极的意义.为此笔者采用Logistic分析方法对肝硬化EVB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决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静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加强对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手术的护理,有效的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总结近5年对本组30例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手术的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30例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手术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除按骨科常规护理外,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有针对性的护理,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巧玲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的舒芬太尼应用于胸部手术,患者术后皮下自控镇痛(PCSA)的疗效,探讨舒芬太尼PCSA的安全有效浓度.方法 选择择期胸部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S1组:1.0 μg/ml舒芬太尼+80 μg/ml恩丹西硐+2 mg/ml利多卡因;S2组:1.5 μg/ml舒芬太尼+80 μg/ml恩丹西硐+2 mg/ml利多卡因;S3组:1.8 μg/ml舒芬太尼+80 μg/ml恩丹西硐+2 mg/ml利多卡因.应用PCA泵LCP给药模式设置:总量100 ml背景输注2 ml/h,PCA2 ml锁定时间30 min.观察术后4、8、12、24、48 h各时间点的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 镇痛效果:S1组较差(P<0.05),S2、S3组相当;镇静、恶心、呕吐发生率:S1、S2组低于S3组(P<0.05).结论 1.5 μg/ml的舒芬太尼为合适镇痛浓度,可安全有效地用于胸部手术术后PCSA的镇痛治疗.
作者:姚翠松;李慧珍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肺炎的分型及抗菌药物治疗方法.方法 不同肺炎类型抗菌药物治疗后转归情况,按疗效判断标准机型分析.结果 160例肺炎抗菌治疗后临床控制95例占60.6%,显效37例占23.1%,有效19例占11.9%,无效19例占11.9%.结论 肺炎治疗通常都是以抗菌药为主,使用广谱、高效的抗菌药物,同时综合治疗重要性不能忽视.
作者:麻铭川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开发和研究前列腺疾病的治疗手段和疗法.方法 就临床工作中应用介入消融,中医辩证治疗前列腺疾病,进行疗效分析和总结.结果 采用中西医结合介入消融治疗前列腺增生有效率为100%,患者满意度高;前列腺炎合并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临床治愈率达94%,疗效不理想者占2.1%.结论 介入消融,中药诊疗是目前列腺疾病的一种有效方法.
作者:张家亭;张广涛;宋红娜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改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便秘,以降低AMI的严重并发症的护理干预的有效性.方法 对58例AMI患者进行有计划分步骤的护理干预,包括营养知识指导、被动活动与适当的药物治疗和心理护理.结果 本组患者便秘发生率为10.3%.较以往同种患者便秘的发生率有显著下降.结论 通过有力的护理干预措施,可以明显降低AMI患者便秘的发生率,减少由此引发的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作者:崔庆梅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心电图QT离散度对一氧化碳中毒(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简称CMP)合并心律失常的临床价值.方法 常规描记12导联同步心电图,测一氧化碳中毒患者30例(观察组)入院首次心电图及治疗2周复查心电图的QT离散度.观察组分为两组,Ι组为室性心律失常(n=20),Ⅱ组为室上性心律失常(n=20),设健康患者为对照组(n=20).结果 I组、Ⅱ组QT离散度均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QT离散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QT离散度是一个能较好反映心肌复极状态的指标,可作为一氧化碳中毒发生室性心律失常的预测指标之一.
作者:鲁润秋;肖背凤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手术后胃瘫综合征(Postsurgical gastroparesis syn-drome,PGS)是腹部手术后较常见的并发症,是一种非机械性梗阻,以胃排空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胃动力紊乱综合征.根据国内有关资料示,发病率为0.47-28%[1].因该征发生的相关机尚未明了,目前尚无通用的诊断标准,大多数学者目前通用的标准[2]为:①经一项或多项检查提示无胃出口机械性梗阻;②每天胃液引流量>800 ml,并持续10 d;③无明显水电解质,酸碱失衡;④无引起胃瘫的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等;⑤围手术期无应用影响平滑肌的药物如吗啡、阿托品等;⑥排除机械性梗阻因素.由于该征持续时间较长,不仅可造成二次手术,甚则可危及生命,其治疗一直是个难题.在临床实践中,每遇到此证,常用仲师之方辩证分型治之,每每能获理想疗效.今不揣浅陋,结合近此年来所治病例中之典型者,谈谈治疗粗浅体会,意在抛砖引玉,现报告如下.
作者:朱太平;孙艳丽;张丽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确定芪丹颗粒提取的工艺条件.方法 以黄芪甲苷得率与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浸泡时间、加水量、回流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浸泡1.5 h,加水8、6、6倍量,时间分别为2.0、1.5、1.5 h,可使药材中黄芪甲苷得率与浸膏得率高.结论 以芪丹颗粒提取工艺确定佳提取方案
作者:欧阳春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的影响.方法 81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观察组(50例,依达拉奉+常规治疗)与对照组(31例,常规治疗),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清中IL-6 和IL-13的变化,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依达拉奉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IL-6和IL-13水平下降较快(P<0.01).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而且安全.
作者:黄毅;李东;傅学军 刊期: 2009年第16期
喉痹为咽喉疼痛或声音嘶哑或咽喉梗死之证,外感内伤虚实寒热皆可使咽喉机窍不利,闭塞不通而为痛为肿为嘶哑,临床中属热属火者多常见,而属阴属寒者则很少见,在治疗中很易疏忽,故笔者结合临床,探讨对阴证喉痹的临症心得.
作者:路亮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诊断与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2003年1月至2008年1月,本院眼科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并发眼内炎的患者21例临床资料.结果 微生物培养表皮葡萄球菌8例,金黄色葡萄球菌4例,其余均为阴性,经消炎治疗后,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0.1者2例,0.1-0.2者8例,0.2-0.3者11例.结论 白内障手术为复明手术,其术后发生的眼内炎预后欠佳,因此根本的办法还是注意手术的各个环节,避免眼内炎的发生.
作者:林惠岳;吴卫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无骨折脱位急性颈脊髓损伤的致伤机制,探讨其治疗和影响因素.方法 对26例无骨折脱位急性颈脊髓损伤,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非手术治疗及手术治疗的效果.手术方式包括前路减压植骨结合颈前路钢板固定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减压术.对不同治疗方法对脊髓功能恢复的影响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①手术组JOA评分显著提高;②前路减压植骨结合颈前路钢板固定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减压术、优良率相当.结论 伤前存在发育性颈椎管狭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先天性颈椎融合病的患者更易致急性颈脊髓损伤.手术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有效方法,只要病例选择合适前路减压植骨结合颈前路钢板固定和后路椎管扩大成形减压术对此类患者疗效无明显差别.
作者:邬哲慧;许立;刘志彬;武明鑫;黄玉良 刊期: 2009年第16期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环节,是综合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基本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1].如何做好临床带教工作,加强学生全面素质的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是护理带教老师面临的重要问题.为了提高产房教学质量,我们依据PDCA带教系统,使教与学有程序,质与量可监控,促进教学质量的良性循环.
作者:林翠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深入探讨无剖宫产指征孕妇选择剖宫产的原因.方法 对2年间东营市人民医院无医学指征剖宫产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 害怕产痛、担心难产、认为剖宫产安全、选择良辰吉日和担心影响产后性生活为剖宫产的主要原因.其中,选择良辰吉日和担心影响产后性生活的剖宫产率呈上升趋势,两年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降低无医学指征剖宫产率应从医患双方着手,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提高产科质量,开展无痛分娩技术,采取开展孕妇学校等多种形式进行宣教,提高对剖宫产的正确认识,控制不必的剖宫产,减少母婴并发症.
作者:薄纯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保证门诊小儿静脉留置安全的方法.方法 102例患儿按年龄段分为3组,学龄前及学龄期儿童(3-12周岁)12人为C组,采用手背静脉留置;婴幼儿90例分为A、B两组,均采用头皮静脉留置,采用相同的材料和方法进行静脉留置;观察发生脱出、外渗、阻塞和静脉炎的例数.结果 102例观察对象中,C组无一例发生套管脱出、阻塞、液体外渗及静脉炎;A、B两组比较,发生套管脱出例数,有显著差异(P<0.05),外渗、阻塞、静脉炎发生例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护士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加强健康宣教,指导家长做好家庭护理;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特点及各个孩子的具体情况,选择性地进行静脉留置,可保证门诊小儿静脉留置安全.
作者:杨桂云;王瑜;沈振红;李国防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盐酸替罗非班在急性ST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择期冠脉介入治疗(PCI)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因错过急诊再灌注治疗时机的STEMI患者一周后行择期PCI术,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25例)和对照组(23例),替罗非班组术前开始应用替罗非班,持续至术后36-48 h,对照组行常规PCI,观察两组冠脉复流、30 d再梗及死亡情况,并观察其出血并发症、安全性.结果 替罗非班组PCI术后无慢血流及无复流(TIMI 0-2级)发生,TIMI 3级血流100%,对照组TIMI 0-2级血流发生率13.0%,TIMI 3级87.0%,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30 d替罗非班组无再梗死及死亡,对照组再梗死及死亡发生率为4.3%,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并不增加出血并发症.结论 盐酸替罗非班在STEMI患者择期PCI中应用可改善冠脉血流,减少术后再梗及死亡,不增加出血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袁文金;王祥贵;许祖芳;陈友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特点和诊断、处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8年5月治疗的27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均经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肠外营养等支持疗法,平均治愈时间为14.5 d,无一例再手术.结论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主要依靠病史、体征及腹部X线、CT检查.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可表现为典型的肠梗阻体征,多由小肠无菌性炎症致广泛肠粘连引起,多数病例采用保守治疗,肠绞窄或有肠绞窄趋势应及时手术.
作者:吴道宏 刊期: 2009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