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文金;王祥贵;许祖芳;陈友佳
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sophageal varices bleeding,EVB)是肝硬化失代偿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且危险性很大.虽然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早期诊断和治疗己经有了明显改善,但是首次静脉曲张出血死亡率仍高达20%-35%.及时准确分析预测EVB的危险因素,对于提出有效的治疗措施,预防出血、改善预后,延长患者生存期有积极的意义.为此笔者采用Logistic分析方法对肝硬化EVB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临床防治提供决策.现报告如下.
作者:吕静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护理记录是指护士根据医嘱和病情对患者住院期间护理过程的客观记录,记载了患者接受治疗和护理的全过程.护理记录的书写质量,直接关系到护理安全,特别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护理记录作为客观病历在医疗事故处理中起到重要作用,下面将本院神经内科护理记录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总结如下.
作者:郜爱青;孔笑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笔者近年采用清开灵注射液治疗呼吸道感染高热5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安富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新的用药方案及实施标准.方法 对29例细菌性小儿支气管肺炎静脉使用阿莫西林3-5 d后即改为口服给药,观察其疗效和住院日,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两组疗效无差异,P>0.05,治疗组住院日明显缩短,P<0.05.结论 抗菌药物的序贯疗法可保证疗效,缩短住院日,减少痛苦及并发症,避免院内感染发生.
作者:邬进辉;杨丽萍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急性阑尾炎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临床上以转移性右下腹痛、右下腹有固定的压痛点为主要特征,治疗以手术为主.且末县人民医院2006年3月至2009年3月,共收治急性阑尾炎患者76例,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闫秋玲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确定芪丹颗粒提取的工艺条件.方法 以黄芪甲苷得率与浸膏得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浸泡时间、加水量、回流时间,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 浸泡1.5 h,加水8、6、6倍量,时间分别为2.0、1.5、1.5 h,可使药材中黄芪甲苷得率与浸膏得率高.结论 以芪丹颗粒提取工艺确定佳提取方案
作者:欧阳春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96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及对照组分别给予恩替卡韦0.5 mg、阿德福韦酯10 mg,1次/d,口服连服96周.结果 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95.5%和88.9%,ALT复常率分别为90.9%和83.3%,HBeAg转阴率为36.4%,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22.7%,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恩替卡韦能长期强效抑制病毒复制,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
作者:王德欣;闫秀萍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眼球摘除的原因.方法 总结18例眼球摘除手术治疗的经验及体会.结果 18例眼球摘除手术中第一位原因是眼球破裂伤12例(66.7%),第二位是绝对期青光眼4例(22.2%),1例是角膜溃疡穿孔(5.6%),1例为角巩膜葡萄肿(5.6%).结论 减少眼球摘除手术,保护视功能.
作者:王淑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加强对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手术的护理,有效的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总结近5年对本组30例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手术的护理措施.结果 本组30例老年患者股骨颈骨折关节置换手术均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除按骨科常规护理外,根据老年患者的生理特点,有针对性的护理,是预防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作者:陈巧玲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总结腹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26例炎性肠梗阻的治疗方法,包括禁食、胃肠减压、全肠外营养、糖皮质激素和生长抑素的应用.结果 26例患者全部保守治愈,平均15.2 d,无复发者.结论 采用非手术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效果满意,并发症少,安全.
作者:刘稳;李华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通过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行不同骨水泥人工股骨头置换配合活性维生素D3、钙剂和密钙息治疗后骨密度变化,了解两种骨水泥对骨折外其他部位骨密度改善的意义.方法 两组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3-7 d及术后12个月测定骨密度.结果 48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经手术及药物治疗后骨密度均有好转,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组间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磷酸钙骨水泥和预混合磷酸钙骨水泥对骨折外其他部位骨密度改善并无多大意义,而对假体周围骨密度的改变是否存在差别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陈茹芬;叶青山;姚伟琼;郭汉明;吕汉文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制备以醋酸地塞米松和盐酸赛庚啶为主药的复方地塞米松乳膏剂.方法 以十二烷基硫酸钠为乳化剂制备乳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紫外分光光度法分别测定乳膏中醋酸地塞米松和盐酸赛庚啶的含量.结果 乳膏剂质地均匀、细腻、粘稠度适中.醋酸地塞米松平均含量为99.53%,平均回收率为99.02%(RSD2.28%);盐酸赛庚啶平均含量为100.43%,平均回收率为101.24%(RSD2.76%).结论 该制剂性质稳定,无刺激性,是理想的医院制剂.
作者:曾明辉;陈璐;朱九群;余继英;何林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治疗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疗效.方法 对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2006年12月至2009年1月收治的46例急性梗阻性结肠癌患者,40例行气管插管循环紧闭式静脉复合麻醉,6例行连续硬膜外腔麻醉.右半结肠癌伴急性结肠梗阻均行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横结肠一期吻合术;左半结肠癌伴结肠梗阻的一期左半结肠切除吻合术和Hartmann手术.结果 本组46例中行右半结肠切除、回肠横结肠一期吻合术14例,无一例并发吻合口瘘;左半结肠一期切除吻合27例,发生吻合口瘘3例.切口感染4例占8.7%,无切口裂开.本组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外科手术是治疗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有效方式之一,且合理的术式选择对急性梗阻性结肠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张静宜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在治疗肱骨近端严重粉碎骨折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经切开复位应用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56例,其中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34例,四部分骨折22例. 结果 56例随访9-15个月,平均12.6个月,采用Neer评分优良率为91.07%.结论 LPHP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固定牢固可靠,骨折愈合率高,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治疗肱骨近端严重粉碎性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徐国新 刊期: 2009年第16期
毛细支气管炎是婴幼儿期常见的下呼吸道疾病,以细小支气管的阻塞性炎症为特征,以喘憋、三凹征和喘鸣为主要的临床特点,在治疗过程中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对临床症状的缓解尤为重要.本科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69例毛细支气管炎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雾化吸入后拍背吸痰的治疗,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秀玲;杨志红;邵泽群;熊江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观察依达拉奉对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及白细胞介素13(IL-13)水平的影响.方法 81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观察组(50例,依达拉奉+常规治疗)与对照组(31例,常规治疗),检测治疗前和治疗后患者血清中IL-6 和IL-13的变化,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依达拉奉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IL-6和IL-13水平下降较快(P<0.01).结论 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有效,而且安全.
作者:黄毅;李东;傅学军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探讨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后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积液患者的疗效.方法 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积液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结果 治疗组在并发症及预后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结核性胸膜炎包裹性积液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于胸膜腔内注入尿激酶的治疗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谢斯芸;彭信平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二甲双胍对代谢综合征合并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CRP、TNFa 、IR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符合入选标准的对代谢综合征合并稳定性心绞痛患者96例,随机分为A组:稳定性心绞痛二级预防治疗组(n=48),B组:稳定性心绞痛二级预防+二甲双胍组(n=48).随访6个月,治疗前后分别检测sCRP、TNFa 、IR的水平以及临床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B组sCRP、TNFa 、IR的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并明显低于A组治疗后(P<0.05);而A组治疗前后仅有降低趋势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随访过程中B组临床事件发生率(%,/48)显著低于A组(%10/48,P<0.05).结论 早期服用二甲双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代谢综合征合并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sCRP、TNFa 、IR水平,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作者:李玉成 刊期: 2009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应用于褥疮护理中的疗效.方法 把舒适护理应用于疮面、翻身及体位、排便、口腔卫生、时间消遣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本护理模式的应用缩短了褥疮的病程,有效预防了压疮.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于褥疮护理疗效佳,患者、医务人员均满意.
作者:郑瑾琼 刊期: 2009年第16期
输液是临床治疗疾病的主要措施,但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污染较为严重.可引起的微粒污染反应[1]造成血管栓塞、静脉炎、肺肉芽肿、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热原反应等,严重危害人体健康.近年来,随着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发展和患者对治疗手段纯净度要求的提高,加强对静脉注射中不溶性微粒控制及减少不溶性微粒对患者的危害愈来愈被医院和患者所重视.
作者:孙利人;张少丽;何月玲 刊期: 2009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