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治疗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中的作用

付堂高

关键词:根除, 幽门螺杆菌, 慢性胃炎, 消化不良
摘要: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在治疗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中的作用。方法:收治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患者10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口服,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克拉霉素和阿莫西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0%(P<0.05),观察组 HP 根除率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P<0.05)。结论: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方案治疗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显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风险管理在普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普外科患者2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护理风险管理。结果:观察组静脉穿刺1次成功率、病例书写评分、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强普外科护理风险管理明显提高了静脉穿刺1次成功率,病例书写评分和患者满意度。

    作者:张家兰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血液透析患者95例退出原因及分析

    目的:分析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95例的退出原因并探讨相关对策。方法:收治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12例,分析患者退出的原因。结果:95例退出患者,退出率30.4%。主要退出原因为死亡(58例,61.1%)、转院(21例,22.1%)、肾移植(14例,14.7%),死亡原因中,心脑血管疾病63.8%,感染性疾病24.1%,其他12.1%。结论:死亡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退出的主要原因,主要死亡原因是心脑血管疾病。

    作者:林亚莉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疗效。方法:收治不稳定心绞痛患者9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均予心电监护、吸氧、镇静,予硝酸酯类、抗血小板聚集等药物治疗。对照组在以上治疗基础上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结果:两组持续时间及发作间期,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好转;治疗后观察组持续时间及发作间期优于对照组;两组总体有效率比较,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效果显著。

    作者:张银光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654-2联合黄体酮治疗输尿管结石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654-2联合黄体酮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有效性。方法:收治输尿管结石患者5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炎、654-2解痉镇痛等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体酮20 mg肌注,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输尿管结石排出总有效率达96.1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38%。结论:654-2联合黄体酮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显著。

    作者:徐彬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重型额颞叶脑挫裂伤去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重型额颞叶脑挫裂伤去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护理的方法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重型额颞叶脑挫裂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出合理建议,修改护理措施。结果:治愈56例,好转19例,植物生存5例,死亡7例。结论:重型额颞叶脑挫裂伤去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后护理,呼吸道管理,减压窗、卧位及引流管护理等,动态观察病情,及时对症处理,能减少死亡率、致残率,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李艳霞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孕前实施优生健康检查在优生优育中的意义分析

    目的:探讨实施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在优生优育中的意义。方法:分析接受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的女性的临床资料。结果:219例患有各类疾病(21.1%),其中传染性疾病92例(42.0%),生殖系统类疾病78例(35.6%),遗传性疾病34例(15.5%),内科疾病15例(6.8%)。结论:孕前优生健康检查能够显著提高生育质量,降低出生缺陷发生率。

    作者:白青梅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凉血解毒汤联合心理干预预防寻常型银屑病复发的效果

    目的:探讨凉血解毒汤联合心理干预预防寻常型银屑病复发的效果。方法:选取临床治愈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100例,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凉血解毒汤预防复发,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预防复发。随访观察治疗后2年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2年的复发率,PASI评分、SAS评分、SDS评分、SCL-90评分及DLQI评分及中医伴随症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凉血解毒汤联合心理干预可改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心理状况,降低复发率,减轻皮损面积及严重程度,减少伴随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张玉珍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吗替麦考酚酯诱导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的效果评价

    目的:分析吗替麦考酚酯(MMF)诱导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50例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Ⅳ型LN)且伴新月体(≥15%)形成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5例。治疗组采取激素联合MMF诱导治疗,对照组采取IV-CTX冲击治疗。回顾性比较两组治疗6个月的缓解率。结果:治疗组总缓解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补体C3恢复正常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MMF诱导治疗弥漫增生性狼疮性肾炎的效果显著。

    作者:徐维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肥大性橄榄核变性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

    目的:探讨肥大性橄榄核变性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 HOD 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6例患者原发病为脑梗死2例、高血压性脑出血2例、海绵状血管瘤并出血2例;原发病部位为中脑1例、脑桥背侧4例、小脑半球1例;共济失调3例、腭肌阵挛3例、Holmes震颤4例、复视和眼震1例;MRI下橄榄核信号改变距离原发病时间3个月~2年。结论:对于齿状核-红核-下橄榄核通路病变患者,在原发病稳定后数月出现共济失调、锥体外系症状时应注意继发HOD的可能。

    作者:郭婷辉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西咪替丁联合炎琥宁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西咪替丁联合炎琥宁治疗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紊乱、合理饮食及炎琥宁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西咪替丁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愈时间、总治疗疗程、脱水纠正时间、止泻时间及治疗有效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治疗中,西咪替丁联合炎琥宁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作者:张超雁;高立品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抗高血压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干预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给予社区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生活质量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血压水平控制良好。

    作者:黎秀英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焦虑心理影响的分析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焦虑心理的影响。方法:收治溃疡性结肠炎患者92例,按照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研究组予以护理干预。结果:研究组护理后疗效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对照组,干预后研究组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可以明显消除或缓解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焦虑情绪,还可以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贺倩倩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腹泻患儿9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对存在脱水的患儿提供补液和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中药治疗方法: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西药治疗相比,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效果显著。

    作者:钟菲;姜宁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腹腔镜巨脾切除加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LS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8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治疗,研究组给予LS加断流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有效性指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少于对照组,且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LS 加断流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疗效显著,具微创性,可有效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作者:王昌松;赵少勇;蒋晓忠;黄斌;周文浩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干预机制在手术室安全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未实施护理安全干预的患者136例以及实施护理安全干预的患者14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差错、纠纷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对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患者实施护理安全干预,能制定出一套规范的护理流程,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以及安全防范意识,降低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的发生率,效果明显。

    作者:何冬梅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华蟾素注射液致静脉炎临床护理对策分析

    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致静脉炎的护理对策。方法:将使用华蟾素静脉滴注治疗的患者分成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静脉评估、加强保暖、改变输液顺序以及药物辅助等护理。结果:试验组各类不良反应少于对照组,并且试验组治疗满意度优于对照组。结论:在华蟾素静脉注射治疗时,对患者实施安全、科学、有效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廖建萍;柯巧芸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在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作用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中的作用。方法:收治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9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干预组患者均在48 h内停止出血,对照组则没有有效止血,其中7例在72 h以上才完全止血,两组止血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中,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提高治疗的效果,达到止血的目的。

    作者:杨嘉林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针刺对视觉系统调节作用的研究进展

    本文总结古今文献中对针刺治疗视觉系统疾病的研究情况,从《黄帝内经》时期到近代,大量临床和实验研究都表明针刺可以对视觉系统有较好的调节作用,主要集中体现在对视中枢、眼局部及视觉调节等相关因子方面。

    作者:贾巍;董国娟;李铁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肺癌合并院内肺部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院内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治肺癌患者278例,分析肺部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男患者合并院内肺部感染17例(10.1%);女患者合并院内肺部感染17例(15.6%)。年龄、吸烟史、侵袭性操作、化疗后白细胞水平、住院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患者年龄、吸烟史、侵袭性操作、化疗后白细胞水平、住院时间是肺癌合并院内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袁丽 刊期: 2015年第32期

  • 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的临床治疗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40%患者单用降糖药物,33%患者联合用药,27%患者三联用药。28%患者单用降压药物,50%患者联合用药,22%患者三联用药。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27%。患者血压、血糖控制效果较好。结论:社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须严格按照医嘱用药,减少不良反应、低血糖与并发症的发生率。

    作者:周慧君 刊期: 2015年第32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