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米索前列醇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闵馥纯

关键词:米索前列醇,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产后出血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产后出血治疗中米索前列醇的临床应用.方法:收治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产后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就常规缩宫素治疗(对照组)与加用米索前列醇治疗(观察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有效控制出血时间及宫缩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并发产后出血采用米索前列醇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具较高安全性,预后明显改善.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昏迷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老年人糖尿病低血糖昏迷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糖尿病低血糖昏迷老年患者54例临床资料.结果:患者经过对症治疗,好转出院51例,死于低血糖昏迷合并肾脏、心脏功能衰竭3例.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低血糖原因多,症状不典型,加强糖尿病教育,制定个体化、合理血糖控制目标,预防低血糖症的发生.

    作者:孔庆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皮肤严重毁损伤患者的护理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SD)技术治疗皮肤严重毁损伤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采用VSD装置植入术治疗下肢皮肤严重毁损伤患者5例,回顾临床资料及护理效果.结果:5例创面经VSD技术治疗后,创面愈合良好,无护理并发症.结论:VSD技术在骨科应用护理重点:术前护理包括评估患者健康状况,做好心理护理,备皮、备血及术前用药;术后护理包括监测生命体征,持续负压吸引及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及掌握引流瓶的处理,观察患肢末端血运情况,常见故障的排除,及对患者和家属有效的健康教育.

    作者:张艳芬;李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静脉留置针输液的临床应用及体会

    浅静脉留置针又称套管针,是由生物材料制成,可以减少输液对患者造成的心理压力,方便随时进行输液治疗,尤其是在病情危重患者的抢救中,静脉留置针能够显著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特别适用于需要长期输液治疗及血管穿刺困难的患者.

    作者:郝云连;贾志清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蔗糖铁注射液辅助治疗肾衰患者肾性贫血疗较分析

    目的:探讨静脉应用蔗糖铁辅助治疗慢性肾衰患者肾性贫血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合并有肾性贫血的患者26例,随机分为两组:静脉应用蔗糖铁治疗组(A组,n=13),静脉应用100mg蔗糖铁稀释于100ml生理盐水中,于每次透析2小时后静脉滴注;口服琥珀酸亚铁治疗组(B组,n=13),琥珀酸亚铁200mg/次,口服,3次/日.两组均同时联合使用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剂量100~150U/(kg·周),分两次于透析结束时静注.对比观察两组治疗后4、8、12周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铁蛋白(SF)和转铁蛋白饱和度(TSAT)4项指标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静脉应用蔗糖铁辅助治疗慢性肾衰患者肾性贫血效果确切(治疗前后比较,P< 0.01).静脉组治疗后Hb、Hct、SF、TSAT均明显高于口服组(组间比较,P<0.01).口服组发生不良反应5例(38.4%),静脉组无不良反应发生,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静脉应用蔗糖铁联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EPO)治疗慢性肾衰患者肾性贫血疗效确切,较口服补铁能更快、更好地改善肾性贫血(P<0.01),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作者:唐秀红;张军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体表ECG QRS时限延长伴激动延迟波患者42例临床追踪分析

    目的:QRS时限>0.12秒伴激动延迟波(N波)是预警非ST-T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信号.早期明确诊断,对预防、治疗及预后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方法:临床标准确诊冠心病42例,治疗出院后按医嘱常规治疗服药.18个月内定期复查心电图,存在永久性心肌缺血,QRS时限延长伴或不伴左、右束支阻滞并出现心室激动延迟波.结果:18个月内出现急性下壁心肌梗死11例,死亡2例(18.2%),下壁+侧壁急性心肌梗死3例,死亡2例(66.7%),下壁+广泛前壁心肌梗死5例,死亡4例(80%),侧壁+后壁3例,死亡2例(66.7%).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合并下壁+后壁急性心肌梗死4例,死亡4例(100%),恶性心率失常9例,死亡5例(55.6%).结论:QRS间期>0.12秒并N波特征是非ST-T抬高型心肌梗死的预警信号.

    作者:王刚;郑先菊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非结核型分枝杆菌感染患者31例护理管理体会

    目的:提高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护理管理水平.方法:收治非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患者31例,对他们的临床表现、诊治、护理过程及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非结核型分枝杆菌感染患者对大多数抗结核药物呈原始耐药,治疗困难,误诊误治多,龟分枝杆菌对克拉霉素、丁胺卡那霉素为敏感.结论:对久治不愈或反复发作的脓肿患者需提高警惕性,及时行分枝杆菌的菌型鉴定及药敏测定,以免延误了非结核型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并提出非结核型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管理及护理的操作要点.

    作者:曲研;遇伟君;陈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理中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泻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理中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胆囊切除手术后出现腹泻患者78例,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思密达治疗;观察组实施理中汤合痛泻要方加减疗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均无病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理中汤合痛泻要方加减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腹泻效果理想,安全性高.

    作者:刘阿敏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产前系统超声检查在胎儿畸形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产前系统超声检查在畸形胎儿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以及医疗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2月-2013年12月进行系统超声检查200例孕妇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胎儿畸形情况筛查及诊断.结果:200例孕妇中,经分娩及引产证实的畸形胎儿5例,畸形率2.5%;彩超筛查确诊4例,检出率2%;漏诊1例,漏诊率0.5%.结论:系统超声检查在产前可明确诊断畸形胎儿,对降低缺陷患儿出生发生率,降低低龄死亡率,提高出生人口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符合我国优生优育国策,为产科产前诊断提供有力证据.

    作者:陈念桥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降低剖宫产率有效措施分析

    目的:分析和总结医院降低剖宫产率的有效措施.方法:选取2011-2012年收治分娩严妇为研究对象,分析和对比两组产妇剖宫产率变化情况,并总结相关干预措施.结果:2012年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低于2011年,两组该项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源性因素、产妇及家属自主选择、医护人员干预因素以及政策因素对剖宫产率有着直接的影响.结论:加强产妇孕产期保健工作和健康教育,减轻社会因素对剖宫产率的影响,消除产妇及其家属的担忧及顾忌心理,医生正确把握剖宫产指征,同时强化医院的内部绩效审查对降低产妇剖宫产率有着积极的意义.

    作者:和士兰;冯志贤;梁霞;和歆琼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变异型格林-巴利综合征误诊临床分析10例

    目的:探讨变异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的临床症状、病因、MRI、腰穿及预后,提高诊断率.方法:对明确诊断的10例变异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例患者误诊脑干梗死,4例误诊脑干脑炎,1例误诊后循环缺血,1例误诊小脑病变.结论:变异型格林-巴利综合征患者临床上易误诊,从而延误治疗的佳时机,所以应及时行头颅MRI、腰穿等检查,明确诊断尤为重要,使患者得到及时正确的治疗.

    作者:史晶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雌激素联合甲硝唑治疗萎缩性阴道炎的疗效分析

    目的:针对萎缩性阴道炎患者使用不同治疗方式展开对比治疗,研究治疗效果差异性.方法:收治萎缩性阴道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单纯甲硝唑治疗,观察组在甲硝唑基础上添加雌激素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不仅治疗总有效率高,且表层细胞改善状况更好.结论:甲硝唑联合雌激素相对于单纯使用甲硝唑治疗效果更好,能够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治疗有效性.

    作者:顾军华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胃肠道疾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及术后并发症的治疗

    目的:分析胃肠道疾病患者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及术后并发症的治疗策略与效果.方法:收治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101例,随机分为研究组(51例)与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手术治疗后给予常规护理,而研究组则在对照组方式上加用围手术期营养支持及加强术后并发症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平均住院时间与总费用花费情况.结果:研究组在住院时间与总费用花费上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胃肠道疾病患者,围手术期加强营养支持,并给予术后并发症积极的治疗,可以明显加速患者康复,不仅缩短住院时间,还减少了治疗费用.

    作者:李安林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玫瑰糠疹治疗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复方樟脑乳膏、复方青黛胶囊、氯雷他定联合治疗玫瑰糠疹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玫瑰糠疹患者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给予泛昔洛韦0.3g/次,2次/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青黛胶囊,4粒/次,3次/日,氯雷他定10mg/日,复方樟脑乳膏外用,涂抹3次/日,连续治疗7天.结果:观察组痊愈36例,显效4例,总有效率100.0%;对照组痊愈24例,显效6例,好转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樟脑乳膏、复方青黛胶囊、氯雷他定联合治疗玫瑰糠疹疗效显著.

    作者:薛伟杰;郭晨晖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育196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疗效.方法:收治不育患者19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取中药补肾和法地兰/HCG促排卵治疗;对照组采用法地兰/HCG促排卵治疗.结果:治疗组妊娠率56.56%,排卵率82.82%,对照组妊娠率31.31%,排卵率78.78%.两组妊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排卵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所致不育疗效明显高于单纯西药治疗.

    作者:袁艺慧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丹红注射液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64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给予丹红注射液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滴,1次/日,丁咯地尔注射液200mg加入5%葡萄糖250ml静滴,1次/日,14天为1个疗程;对照组32例,给予丁咯地尔注射液200mg加入5%葡萄糖250m1静滴,1次/日,14天为1个疗程.两组均给予对症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下降比对照组明显(P<0.01),两组疗效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丁咯地尔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安全有效.

    作者:李占元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护患有效沟通对门诊患者评估工作的积极作用

    门诊是医院的窗口,护理工作是门诊临床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门诊患者的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健康状况,有效的护患沟通、准确的病情评估有助于提高门诊护理质量.患者病情评估是JCI标准中重要内容,门诊护理人员必须做好与患者的有效沟通,赢得患者的信赖才能保证患者积极配合,使患者基本信息准确,评估顺利进行.

    作者:李芳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间质性肺疾病的临床特征分析80例

    目的:分析间质性肺痰病的临床症状、肺功能特点,为诊断间质性肺疾病提供依据.方法:收治间质性肺疾病患者80例,收集其临床资料,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等进行整理分析.结果:80例间质性肺疾病的病例中以特发性间质性肺疾病所占比例多,大致分成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PF)和非IPF两组,IPF组较非IPF组更易出现咳嗽、呼吸困难、杵状指、爆裂音等症状,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患者临床症状、体征、肺功能等特点,可初步临床诊断间质性肺疾病.

    作者:任秀芝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玉林市社区护理人员在岗工作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社区护理人员在岗工作情况,为社区护士的培养及政府机构制定社区相关政策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从玉林市玉州区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护士执业资格的社区护士中,以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100名社区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并访谈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护士长.结果:社区护理人员学历偏低、工作经验有限、培训体系不合理、心理压力大、环境差待遇低导致人员短缺,宣传不足、政策配套滞后是社区护理的主要问题.结论:调整培训体系,落实配套措施,改善工作环境,加大社区护理宣传等,以便促进社区护理健康有序地发展.

    作者:涂文旭;黄爱松;陈亭伊;李崇武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急性心肌梗死误诊分析10例

    目的:对10例急性心肌梗死的误诊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更好的应用于临床工作.方法:通过对10例典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误诊回顾性总结,分析误诊的原因.结果:对急性心肌梗死的误诊共有4种类型:短暂性脑缺血、急性胃炎、慢性支气管炎、带状疱疹.统计分析出结果,在对此类疾病进行诊断时应仔细查体,细问病史,借助心电图及生化检查来诊断病情.结论:症状典型的急性心肌梗死容易诊断,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治疗.但是非典型的心肌梗死很容易造成误诊,延误治疗,甚至引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针对10例患者进行研究,分析其误诊的原因后,认真总结,减少误诊.

    作者:王朴芬 刊期: 2014年第03期

  • 股骨上端肿瘤并发骨折手术方法选择和疗效

    目的:对由于股骨上端肿瘤所并发的骨折的手术方法和疗效进行分析.方法:对股骨上端肿瘤并发骨折患者28例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时间9~ 24个月,肿瘤病灶清除法10例,优良率89.6%;瘤体刮除填充骨水泥9例,有3例死亡,优良率68.6%;置换人工假体9例,肿瘤复发1例,死亡3例,优良率74.3%.结论:要根据肿瘤性质及破坏程度,选择适宜的手术方法,肿瘤良性时则手术应以刮除肿瘤植骨为主,恶性肿瘤则应以人工假体置换术为主.

    作者:彭胜利 刊期: 2014年第03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