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内填塞纱布法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

张秋菊;谢淑

关键词:腹腔内感染, 填塞纱布法, 剖宫产
摘要:目的:减少腹腔内感染的发病率,尽快恢复术后肠功能.方法:于膀胱顶上3~5cm处横行撕开腹膜,用腹壁拉钩提起一侧腹壁,用一拧干手术棉垫填塞于子宫下段侧窝,同法处理对侧.结果:拧干的手术棉垫可以吸收并阻止流入腹腔的血及宫腔内的羊水等内容物.结论:此法可以减少腹腔内感染的发病率及产妇病死率,减少腹腔内操作,术后肠功能恢复快,减少了肠胀气、肠麻痹等术后并发症.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4例确诊为OSAS的患者行CPAP治疗,观察治疗前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夜间低血氧饱和度(LSaO2),血压增高的有关参数及鼾声、夜尿增多、白天嗜睡、口干等临床症状的变化.结果:治疗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明显降低,夜间低血氧饱和度(LSaO2)明显升高,血压增高患者血压明显降低,临床症状有明显改善.结论:CPAP治疗OSAS有明显疗效.

    作者:岳戬;莫万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探讨切开复位双重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究与讨论切开复位双重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跖跗关节损伤患者58例,按照入院号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切开复位双重加压螺钉或结合克氏针固定进行治疗;B组采用空心钉或结合克氏针固定治疗.然后在治疗结束后进行少12个月的随访,并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评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A组的优良率高于B组,但是两组差异无有统计学意义.而且A组在手术之后未发生感染或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结论:用切开复位双重加压螺钉固定治疗跖跗关节损伤临床效果良好,而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作者:胡其恭;马琳;刘国江;蒋洪;唐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人参多糖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文章综述了人参多糖在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抗辐射等药理学研究及其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晓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临床护理案例在护理安全教育中的应用体会

    目的:将临床护理典型案例引入护理安全教育,探讨提高临床护理安全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方法:对临床一线护士同时运用案例教学法与传统接受式教学法进行护理安全知识培训,对两种培训方法满意度对比分析.结果:两种培训方法在激发护士学习兴趣、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启发创新思维、增强防范意识等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引入临床护理典型案例教学是一种弥补传统培训方式中理论与实践脱节,促进临床护士尽快从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继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应用于初产妇中孕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分析在初产妇中孕引产中使用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的临床措施和相应效果,为此类患者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治引产产妇134例,根据产妇孕中引产采用的不同药物,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孕中 单纯使用利凡诺引产,观察组74例,孕中引产在采用利凡诺的基础上加用米非司酮,比较两组产妇注射药物至宫缩开始的时间、分娩时间、产后出血情况、产程时间、疼痛程度和软产道撕裂等指标情况.结果:观察组产妇的引产时间、总产程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产妇产后的疼痛程度、软产道撕裂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初产妇中孕引产中采用利凡诺联合米非司酮具有明显的扩张和软化宫颈的作用,能够有效缩短引产时间和总产程,降低产后宫颈裂伤和疼痛的发生率,疗效显著.

    作者:张晓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低分子肝素合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合丹参滴丸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方法:2011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78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给予一般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和丹参滴丸.结果:治疗组的心绞痛缓解疗效、缺血性心电图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治疗前后血小板和凝血酶原时间改善不大,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与丹参滴丸合用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能显著减少心绞痛发作,对心肌缺血的程度起到明显的改善作用,而且治疗前后血小板和凝血酶原时间改善不大,出血的不良反应小.

    作者:魏新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泌尿系结石中医药治疗体会

    泌尿系结石为临床较为常见泌尿系统疾病,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就中医方面的一些治疗体会做一简单介绍,以期望能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李茎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63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63例,按入院时间将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的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无法行一期缝合术的3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实施VSD治疗之前,常规换药放置引流条以纱布包扎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3周后,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治愈率(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治愈率(66.67%),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操作治疗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换药次数减少,愈合时间缩短,疗效显著、简便易行.

    作者:霍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神经官能症的辨证论治

    本文就几例神经官能症患者中医辨证治疗经验做一简单介绍,以期望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李永明;夏席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早期药物治疗对脑震荡患者后遗症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药物治疗对脑震荡患者后遗症的临床效果..方法:2011年8月-2013年1月收治轻、中度脑震荡患者180例,随机分成3组,分别给予尼莫西平、灯盏细辛、能量合剂静滴治疗,在治疗7天、21天时根据患者症状改善情况,对患者症状恢复情况进行相关统计,伤后3个月对患者症状复发情况进行随访,记录并且分析结果.结果:治疗7天、21天时,灯盏细辛组治疗有效率(86.67%、96.67%),明显高于尼莫西平组(71.67%、80.00%)和能量合剂组(58.33%、61.67%);灯盏细辛组后遗症发生率(5.00%,3/60),明显低于尼莫西平组(23.33%、14/60)和能量合剂组(38.33%、23/69,P<0.05.结论:对脑震荡患者给予有效的早期药物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减少脑震荡后遗症的发生.

    作者:付艳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微型钢板侧方内固定治疗手指近节指骨骨折的疗效观察

    目的:总结和探讨微型钢板侧方内固定治疗手指近节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42指)手指近节指骨骨折患者采用微型钢板侧方内固定术,术后积极进行功能锻炼,并进行随访.结果:所有病例均为Ⅰ期骨性愈合,术后3~6个月取出钢板,根据TAM评分,38例(42指)患者中40指为优良,优良率95.23%.结论:微型钢板侧方内固定术,操作简便,骨折端固定牢固,能够进行早期功能锻炼,愈合时间短,是治疗手指近节指骨骨折的理想方法.

    作者:陈文雄;谢广中;王湘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人性化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治手术患者4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手术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围手术全过程进行人性化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护理质量得分.结果:观察组总满意率96%,明显高于对照组71%;观察组护理质量总分(95±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5±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性化的护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手术室护理工作的质量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

    作者:李春丽;赵凤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利多卡因注射液与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在拔除下颌中高位阻生齿时麻醉效果的比较

    目的:探讨单纯应用利多卡因注射液行下齿槽、舌、颊神经一次阻滞麻醉与单纯应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行局部浸润麻醉,在下颌中高位阻生齿拔除时的麻醉效果.方法:收治下颌智齿阻生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30例单纯应用利多卡因注射液行下齿槽、舌、颊神经一次阻滞麻醉;B组30例单纯应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行局部浸润麻醉,麻醉后按照常规方法拔除阻生智齿,术后患者填写术中及麻药注射时疼痛调查表,分析比较麻醉效果.结果:A组注射时轻微疼痛5例,一般疼痛20例,严重疼痛5例;B组注射时轻微疼痛25例,一般疼痛4例,严重疼痛1例.术中A组无痛12例,轻微疼痛8例,一般疼痛7例,严重疼痛3例;B组无痛24例,轻微疼痛3例,一般疼痛3例,严重疼痛0例.结论:单纯应用阿替卡因肾上腺素注射液行局部漫润麻醉,在下颌中高位阻生齿拔除时的麻醉效果优于单纯应用利多卡因注射液行下齿槽、舌、颊神经一次阻滞麻醉的效果.

    作者:陈博;谭学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社区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综述

    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特别是近年来,其发病率明显上升,老龄化已经成为中国一大问题,因此要让人们知道老年人保健的重要性,老年人社区诊断的必要性,老年人疾病的特殊性,老年人心理的变化性,才能在社区引起高度重视,使社区对老年人的生活健康等都有一个明显的介入,使引起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的因素得到很好地预防,让老年人安享晚年.

    作者:曲晓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浮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4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浮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肱骨外上髁炎患者40例,进行浮针治疗,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40例,治疗有效率100%,平均治疗4.8次.对照组38例,治疗有效率81.6%,平均治疗8.9次.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浮针治疗肱骨外上髁炎是一种简、便、廉、安全的方法,作为基层中医药适宜技术,尤其适宜在社区和广大的农村推广、应用.

    作者:沈卓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某医院MRSE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本院MRSE耐药现状及为临床及时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诊断依据.方法:检出表皮葡萄球菌1 086例,回顾性分析标本来源和其中MRSE检出率.并分析其对16种抗菌药物药敏结果.结果:1086例表皮葡萄球菌中MRSE检出608例,检出率56.0%,各标本类型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SE敏感的药物是万古霉素、奎奴普丁、替考拉宁和利奈唑烷,敏感性均为100%.结论:MRSE为多重耐药菌株,临床检出率很高,实验室要加强其耐药率监测,及时进行药敏试验,MRSE治疗首选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作者:邱卫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QQ群在产科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QQ群在产科健康教育中的效果.方法:收治分娩产妇1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采用普通的健康教育方式,观察组则应用QQ群的健康教育方式.比较两组患者满意率,产前、产后知识知晓率,并发症的发生率,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满意率,产前、产后知识知晓率,母乳喂养成功率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QQ群在产科健康教育中提高患者满意率,产前、产后知识知晓率以及母乳喂养成功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面,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是一项适应当前形式的一种便捷、快速的沟通方式.

    作者:刘云;于建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琼海市辖区幼儿园儿童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了解辖区幼托机构儿童健康状况,针对问题提出干预措施.方法:成立“六一”体检小组,按标准完成规定检查,分析体检资料.结果:在园儿童平均年龄(5.0±1.1)岁,身高(106.1±8.3)cm,体重(18.3±4.5)kg.男女童肥胖率差异有显著性,低体重、发育迟缓、消瘦男女童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岁、3~5岁、≥6岁年龄组儿童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贫血率11.4%,龋齿率62.2%,男童包茎率23.8%.结论:针对性系统管理,完善健康教育,多部门合作,提高依从性,是工作的关键.

    作者:陈玉琴;王龙;许少珍;莫海梅;潘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北京市亚运村地区3~6岁儿童乳牙龋病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亚运村地区3~6岁儿童乳牙龋病患情况,为以后本地区预防和控制龋齿提供依据.方法:对亚运村地区1314名儿童的乳牙进行口腔检查,同时进行口腔健康宣教.结果:调查儿童患龋率43.61%,平均龋齿数3.41颗.3~6岁不同年龄儿童患龋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6岁儿童患龋率高.龋齿患病率与性别无关(P>0.05).儿童乳牙患龋率以上颌中切牙及磨牙比较高.结论:必须加强对3~6岁儿童乳牙龋齿预防和治疗,社区医院积极参与介入3~6岁儿童防龋工作.

    作者:张宇;王成桓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女性输卵管结扎术心理护理及体会

    目的:探讨女性经腹输卵管结扎术心理护理方法及对手术质量的影响.方法:收治绝育手术的健康育龄妇女385例,在术前术中术后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结果:385例患者术前恐惧、焦虑等减少,术中配合良好,术后身心康复明显加快,随访1年未出现切口感染、肠道粘连等输卵管绝育术近远期并发症.结论:心理护理在输卵管绝育术中的积极应用,缓解了育龄妇女对手术的焦虑、恐惧、不安、抵触等不良情绪,提高了手术质量,更有利于术后身心康复和家庭和谐.

    作者:李成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