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卫强
目的:减少腹腔内感染的发病率,尽快恢复术后肠功能.方法:于膀胱顶上3~5cm处横行撕开腹膜,用腹壁拉钩提起一侧腹壁,用一拧干手术棉垫填塞于子宫下段侧窝,同法处理对侧.结果:拧干的手术棉垫可以吸收并阻止流入腹腔的血及宫腔内的羊水等内容物.结论:此法可以减少腹腔内感染的发病率及产妇病死率,减少腹腔内操作,术后肠功能恢复快,减少了肠胀气、肠麻痹等术后并发症.
作者:张秋菊;谢淑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方法:58例糖尿病患者,在治疗时,治则及方剂亦因中医证型不同而有所不同,但用药均包括自拟的、有效的中药方剂降糖基本方.结果:治疗后>90%的患者症状基本消失或好转,空腹查血糖,由治疗前平均数225.55mg降至97.22mg,24小时尿糖定量由51.30g降为7.38g.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的效果明显,不仅在消除三多症状,降血糖、尿糖方面疗效显著,而且在防治并发症上也取得了满意疗效.
作者:王树新;肖明海;肖允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穿孔的诊断、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收治上消化道穿孔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诊断方法上,可采用X线检查的方式进行诊断,其中15例是属于溃疡疾病穿孔,有8例是属于胃癌穿孔,有7例是属于医源性诱因所导致的穿孔;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有23例,穿孔修补术治疗的患者有7例,死亡1例.结论:通过对上消化道穿孔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解,避免误诊,尽快的确诊从而积极地进行手术治疗,能够有效地抢救患者的生命.
作者:张学兰;乔凯;武艳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紧密联系“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评建并举、内涵发展”创建思路,建机制、强管理、重落实、增投入、提水平,有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健康稳定发展,妇幼保健工作呈现良性发展的局面.
作者:吴新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旨在探讨滋肾平肝活血通络法合用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EH-LVH)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EH-LV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滋肾平肝活血通络法的降压益心胶囊合用依那普利纽,34例),对照组(依那普利组,34例).分别对两组的临床症状、动态血压监测(ABPM)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在症状方面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的总显效率97.06%;治疗前后治疗组的血压变化显著(t=2.315,P=0.032).结论:降压益心胶囊合用依那普利能平稳有效降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单用依那普利,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王美芝;陈少蕾;于晓斌;尚庆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两种不同方式缝合膀胱子宫腹膜反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剖宫产患者302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术中观察组采用连续缝合膀胱子宫腹膜返折,对照组采用包埋式缝合膀胱子宫腹膜返折,比较其术后盆腔痛、性交痛以及再次行剖宫产时盆腔组织粘连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盆腔痛、性交痛少于观察组,盆腔粘连也轻于观察组.结论:包埋式缝合膀胱子宫腹膜返折可明显减轻盆腔粘连,且术后盆腔痛、性交痛与盆腔粘连息息相关.
作者:车云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和评价门诊患者处方用药的基本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取每个月门诊处方100张,共计1200张,对其进行用药品种、注射剂使用率、抗菌药物使用率等统计分析,结合处方点评制度对典型不合理处方进行分类分析.结果:通过多次的处方点评,一些医师的处方书写规范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一些不合理用药现象得到了纠正.结论:处方点评是了解临床用药水平的重要手段,通过定期进行处方点评,剖析临床用药存在的问题,及时发现、合理干预.
作者:李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复方丹参滴丸和地尔硫革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比较治疗2个月后两组的临床疗效及血脂、血浆黏度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显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水平、血浆黏稠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具有缓解心绞痛、降血脂作用.
作者:李华海;徐莲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护理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将178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进行临床评估分析,实践循证护理的理念,制定干预措施.结果:循证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干预有效.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救治成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提高护理工作质量及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王霞;李小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产后42天产妇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分娩产后42天门诊病例150例,选取常规产后42天检查的产妇深、浅层盆底肌肉肌力均≤Ⅲ级共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行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对照组行肛提肌锻炼(用力收缩肛门括约肌的动作).结果:治疗组盆底肌肉肌力≥Ⅳ级22例,对照组盆底肌肉肌力≥Ⅳ级8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以有效促进产后盆底肌肉肌力的恢复.
作者:吴秋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伴发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伴不发热组(A组),发热组(B组),败血症组(C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A组CRP水平(6.47±4.72)mg/L,B组CRP水平(68.03±43.52)mg/L,C组CRP水平(119±63.45)mg/L.A、B、C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反应蛋白可作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合并细菌感染的一个监测指标,C反应蛋白持续升高时应警觉败血症的发生,以免误诊、漏诊.
作者:田雪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对比研究ICU和非ICU之中CVCRI(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区别.方法:将43例ICU患者作为重症监护组,将43例非ICU患者作为非重症监护组.中心静脉插管经Seldinger法实施.结果:共收集重症监护组与非重症监护组的导管128根.培养阳性的导管数目有38根,因此培养阳性概率29.69%.经Logistic对相关因素予以回归分析,造成CVCRI的因素为PN、穿刺部位(锁骨下静脉留置)、导管留置时间.结论:ICU、非ICU易患CVCRI的因素及病发情况基本一致.PN、穿刺部位(锁骨下静脉留置)、导管留置时间是造成CVCRI重要的、独立的危险性因素.
作者:陈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比较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在终止早孕方面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宫内早孕且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孕妇妊娠终止方法将其分为人流组与药流组,每组60例,药流组孕妇口服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人流组孕妇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后行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比较两组流产成功率、术中出血量、疼痛情况及术后出血持续时长.结果:人流组流产成功率明显高于药流组(P<0.05);人流组孕妇术中出血量、出血持续时长及疼痛程度指标明显优于药流组(P<0.05);人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药流组发生率65.0%,人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药流组(P<0.05).结论:无痛人流起效快且镇痛效果好,安全性与有效性十分显著,易于被孕妇接受.
作者:山凤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柴胡桂枝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胃溃疡患者117例,男74例,女43例,随机分成A、B、C3组.A组服用柴胡桂枝汤剂,1剂/日,分2次温服;B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次,早晨空腹吞服;C组服用柴胡桂枝汤剂,1剂/日,分2次温服,同时每日早晨空腹吞服奥美拉唑20mg.2周为1个疗程,A、B、C3组连续服用3个疗程后,观察和比较3组的疗效.结果:A组总有效率56.41%,幽门螺杆菌根除率57.63%;B组总有效率74.36%,幽门螺杆菌根除率76.51%;C组总有效率94.87%,幽门螺杆菌根除率95.75%.对照A、B组,C组总有效率明显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显著高,且两者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柴胡桂枝汤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疗效显著.
作者:潘晓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抗菌药物是可杀死细菌或能够抑制细菌活性的一类药物,是一种化学合成药物,如各种抗生素、喹诺酮类、磺胺类、咪唑类等.目前,抗菌药物存在滥用的现象,抗菌药物滥用是指不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主要指无指征用药,还包括药物品种、药物剂量、用药方法、用药次数及疗程等方面的选择均未按病情及药物的特点使用.通过分析抗菌药物滥用的危害及其原因,从而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这不仅需要国家的支持,也需要我们每个医务人员的努力.
作者:赵雪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2009年笔者拜陕西渭南名医孙曼之学习,见其临证善用茯苓饮,通降阳明,和胃降气,其后笔者临证治疗胃痛不以中医教材辨证分型论治而以茯苓饮随证化裁,临床治疗百余例,疗效满意.
作者:刘显红;郑安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胫骨Pilon骨折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治疗的效果,对其医学价值进行研究,从而给临床的治疗提供借鉴意义.方法:收治胫骨Pilon骨折患者60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运用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的技术对对照组进行治疗,采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术对观察组进行治疗,手术后通过骨折愈合所需要的时间和X线片检查对两组的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在骨密度以及愈合骨折需要时间改善的情况下,观察组的术后恢复情况比对照组明显要好.对照组中有6例患者出现了畸形愈合、骨折移位等并发症,而在观察组中只有3例患者浅表皮肤出现感染状况,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技术能使胫骨的功能和结构维持正常,在手术后早期加以锻炼,可以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此技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可以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李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63例,按入院时间将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的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无法行一期缝合术的3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实施VSD治疗之前,常规换药放置引流条以纱布包扎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3周后,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治愈率(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治愈率(66.67%),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操作治疗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换药次数减少,愈合时间缩短,疗效显著、简便易行.
作者:霍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辖区幼托机构儿童健康状况,针对问题提出干预措施.方法:成立“六一”体检小组,按标准完成规定检查,分析体检资料.结果:在园儿童平均年龄(5.0±1.1)岁,身高(106.1±8.3)cm,体重(18.3±4.5)kg.男女童肥胖率差异有显著性,低体重、发育迟缓、消瘦男女童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岁、3~5岁、≥6岁年龄组儿童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贫血率11.4%,龋齿率62.2%,男童包茎率23.8%.结论:针对性系统管理,完善健康教育,多部门合作,提高依从性,是工作的关键.
作者:陈玉琴;王龙;许少珍;莫海梅;潘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本文就几例神经官能症患者中医辨证治疗经验做一简单介绍,以期望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李永明;夏席云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