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反应蛋白对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伴发热的临床意义

田雪玲

关键词:C反应蛋白, 化疗, 白细胞减少, 发热
摘要:目的: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伴发热的临床意义.方法:分析化疗患者白细胞减少伴不发热组(A组),发热组(B组),败血症组(C组)的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A组CRP水平(6.47±4.72)mg/L,B组CRP水平(68.03±43.52)mg/L,C组CRP水平(119±63.45)mg/L.A、B、C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反应蛋白可作为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合并细菌感染的一个监测指标,C反应蛋白持续升高时应警觉败血症的发生,以免误诊、漏诊.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综合护理对临床使用呼吸机的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临床使用呼吸机的呼吸衰竭患者应用价值.方法:收治呼吸衰竭患者16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平均分成A1组(观察组80例)、A2组(对照组80例),针对A2组主要选择常规护理的方法,针对A1组主要选择常规护理+综合护理的方法.对比A1组、A2组完成护理后获得的效果.结果:在消极心理出现的概率方面,A1组低于A2组非常明显(P<0.05).在患者配合治疗率方面,A1组高于A2组非常明显(P<0.05).结论:针对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常规治疗配合使用呼吸机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并且实施护理干预,可成功降低患者出现消极心理的概率,并且显著提高患者治疗的配合率.

    作者:吴广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某医院MRSE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了解本院MRSE耐药现状及为临床及时合理用药提供实验室诊断依据.方法:检出表皮葡萄球菌1 086例,回顾性分析标本来源和其中MRSE检出率.并分析其对16种抗菌药物药敏结果.结果:1086例表皮葡萄球菌中MRSE检出608例,检出率56.0%,各标本类型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SE敏感的药物是万古霉素、奎奴普丁、替考拉宁和利奈唑烷,敏感性均为100%.结论:MRSE为多重耐药菌株,临床检出率很高,实验室要加强其耐药率监测,及时进行药敏试验,MRSE治疗首选万古霉素、替考拉宁.

    作者:邱卫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产后盆底康复治疗疗效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产后42天产妇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分娩产后42天门诊病例150例,选取常规产后42天检查的产妇深、浅层盆底肌肉肌力均≤Ⅲ级共5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行盆底肌肉康复治疗,对照组行肛提肌锻炼(用力收缩肛门括约肌的动作).结果:治疗组盆底肌肉肌力≥Ⅳ级22例,对照组盆底肌肉肌力≥Ⅳ级8例;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后盆底康复治疗可以有效促进产后盆底肌肉肌力的恢复.

    作者:吴秋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重症监护病房与非重症监护病房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对比研究

    目的:对比研究ICU和非ICU之中CVCRI(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区别.方法:将43例ICU患者作为重症监护组,将43例非ICU患者作为非重症监护组.中心静脉插管经Seldinger法实施.结果:共收集重症监护组与非重症监护组的导管128根.培养阳性的导管数目有38根,因此培养阳性概率29.69%.经Logistic对相关因素予以回归分析,造成CVCRI的因素为PN、穿刺部位(锁骨下静脉留置)、导管留置时间.结论:ICU、非ICU易患CVCRI的因素及病发情况基本一致.PN、穿刺部位(锁骨下静脉留置)、导管留置时间是造成CVCRI重要的、独立的危险性因素.

    作者:陈乾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健康教育在防治慢性宫颈炎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研究对慢性宫颈炎患者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的意义.方法:收治未患有慢性宫颈炎妇女780例,采取随机数字法分为A组和B组各390例,其中对A组采取随访的方式进行健康宣教,而对B组不采取健康宣教的措施,对两组的随访期均1年,分别于3、6、9及12个月进行回访并记录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随访的1年中,经过统计学分析,A组在慢性宫颈炎的发病率方面明显低于B组,且两组间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者进行适当的健康教育对慢性宫颈炎具有有效的防治效果.

    作者:包兰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滋肾平肝活血通络法治疗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的疗效观察

    目的:旨在探讨滋肾平肝活血通络法合用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病左心室肥厚(EH-LVH)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EH-LVH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滋肾平肝活血通络法的降压益心胶囊合用依那普利纽,34例),对照组(依那普利组,34例).分别对两组的临床症状、动态血压监测(ABPM)指标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在症状方面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组的总显效率97.06%;治疗前后治疗组的血压变化显著(t=2.315,P=0.032).结论:降压益心胶囊合用依那普利能平稳有效降压,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单用依那普利,显示出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王美芝;陈少蕾;于晓斌;尚庆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人参多糖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文章综述了人参多糖在免疫调节、抗肿瘤、抗氧化、抗辐射等药理学研究及其可能机制的研究进展.

    作者:王晓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泌尿系结石中医药治疗体会

    泌尿系结石为临床较为常见泌尿系统疾病,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本文就中医方面的一些治疗体会做一简单介绍,以期望能对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李茎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目的:通过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对实施护理干预的有效性进行对比观察,找到针对性提升疗效的适宜措施.方法:通过对8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直接交谈与间接观察对比分析.结果:94.8%的患者存在不良心理问题,直接影响患者的治疗与康复.结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肢体机能康复,减轻患者偏瘫肢体致残程度,对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罗丽萍;王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乡村医生在实施医改后的现状调查

    目的:为了解江苏省东台市曹丿社区乡村医生在实施医改后思想及工作动态.方法:我们对此进行了走访调查.国家实行医改之初,乡村医生普遍存在着疑虑和希望,疑虑是国家政策能否在基层落实,医疗服务能否得到合理的补偿,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收入是否会被层层克扣;希望是从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离岗乡村医生补贴等方面看到了国家对基层卫生人员的关心.结果:乡村医生在市、镇两级政府的宣传教育领导下,接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垂直管理,使农村卫生工作顺利开展.结论:建议要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的思想素质教育,明析绩效挂钩的补偿政策,注重在岗乡村医生的业务技能继续教育,强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功能.

    作者:吕根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药物流产与手术流产可接受性比较分析

    目的:分析比较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在终止早孕方面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选取120例宫内早孕且要求终止妊娠的健康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孕妇妊娠终止方法将其分为人流组与药流组,每组60例,药流组孕妇口服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人流组孕妇芬太尼、丙泊酚静脉麻醉后行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比较两组流产成功率、术中出血量、疼痛情况及术后出血持续时长.结果:人流组流产成功率明显高于药流组(P<0.05);人流组孕妇术中出血量、出血持续时长及疼痛程度指标明显优于药流组(P<0.05);人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5.0%,药流组发生率65.0%,人流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药流组(P<0.05).结论:无痛人流起效快且镇痛效果好,安全性与有效性十分显著,易于被孕妇接受.

    作者:山凤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早期血清心肌酶水平对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早期血清心肌酶水平对于手足口病患儿心肌损害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3例患者和70例正常婴儿通过酶速率法对血清心肌酶(CK-MB)进行检测,数据采用P值检验.结果: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检测,其中观察组的心肌酶活性(29.98±14.11)U/L,而对比组的心肌酶活性(10.76±3.53)U/L,明显小于观察组.在这183例患者中,异常99例(54.1%).而70例正常儿童中,异常值2例(2.86%).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统计学方面具有良好的验证.结论:在临床上,通过分析检测早期血清心肌酶(CK-MB),从而对患者心肌损害的程度进行诊断,为确定患者损伤程度和治疗发挥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作者:吴文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胃食管反流病误诊为肺炎、咽喉炎2例临床分析

    目的:对2例胃食管反流病误诊为肺炎、咽喉炎临床分析,探讨无明显典型反流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以防止胃食管反流病误诊的发生.方法:对2例分别以肺炎、咽喉炎为首发临床表现的无明显典型反流症状的胃食管反流病的漏诊进行分析.结果: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表现为多样,轻重不一,首发为食管以外组织的非典型临床表现:干咳、哮喘、咽喉炎、肺炎,因首诊时临床医师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认识不足,只局限于本科室、本专业知识上,对病人病史询问不详细,造成本文2例胃食管反流病的漏诊.结论:加强对胃食管反流病的认识,尤其对食管以外非典型症状的干咳、哮喘、咽喉炎、肺炎为首发症状胃食管反流病,首诊的临床医师不能局限于本科室、本专业知识,应详细询问病人病史,不能简单凭患者的既往史,轻易对疾病做出诊断,从而避免胃食管反流病漏诊的发生.

    作者:王步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84例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为临床患者治疗方案提供选择.方法:收治慢性盆腔炎患者84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抗生素环丙沙星静滴,400mg/次,2次/日,替硝唑400mg/次,2次/日.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中药方剂温服治疗,观察并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的差异,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过2周治疗,观察组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消失时间、实验室检查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观察组总有效率95.2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诊患者半年,观察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盆腔炎具有很好的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效降低患者的复发率.

    作者:蒋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深圳地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上转院前急救患者病种、病情分析

    目的:通过对深圳地区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简称社康中心,下同)上转院前急救患者病种、病情进行分析,总结社区院前急救患者特点,探讨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一个经济实体的条件下,如何实现患者在二者之间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合理利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西乡人民医院急诊科及下属38所社康中心实施院前急救协同双向接诊的539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5年间社康中心院前急救出诊共8025人次,接回上转患者5391例,占出诊人次67.1%,上转患者病因前3位分别为心血管系统疾病94.5%、呼吸系统疾病90.6%、神经系统疾病90.5%.结论:加强社区急救网络建设,普及社康中心医护人员急救知识,发挥社康中心院前急救功能,可提高急救成功率,降低社区院前急救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

    作者:黄远泉;丘锦彪;周育瑾;林晓元;梁春鸣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63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患者63例,按入院时间将实施负压封闭引流术(VSD)治疗的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无法行一期缝合术的33例患者作为观察组,未实施VSD治疗之前,常规换药放置引流条以纱布包扎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治疗3周后,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治愈率(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治愈率(66.67%),两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操作治疗四肢骨折合并严重软组织损伤换药次数减少,愈合时间缩短,疗效显著、简便易行.

    作者:霍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基层医院气囊导尿管致尿道损伤原因分析及对策

    目的:当患者发生排尿困难时,常用的治疗方法为导尿.但是,在导尿时,有时会因为各种因素导致患者的尿道受损.本文就基层医院气囊导尿管致尿道损伤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对策.

    作者:敬思有;徐亚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急诊抗菌药物处方2100张用药分析

    目的:分析急诊抗菌药物处方的用药情况.方法:抽取急诊内科涉及抗菌药物处方2100张,综合分析患者的情况、用药品种、用法、用量以及联合用药情况等评价用药合理性.结果:本组抗菌药物应用中,70.24%为单一用药,20.33%为二联用药,9.43%为三联用药,用药基本合理;7.67%用药处方不合理,主要体现在药物选择、用药次数、剂量、联合用药不合理、无指征用药、老年及儿童用药不合理以及禁忌证掌握不严等方面.结论:分析抗菌药物的用药合理性对于临床合理用药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减少药物不良反应,提高用药安全性以及有效性.

    作者:连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微创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微创引流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行微创引流术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48例,与同期入院进行传统内科治疗中等量基底节区脑出血的4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疗1周、2周后,两组的血肿体积、水肿大小、NIHSS评分及平均住院日进行比较,发现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中等量基底节脑出血的治疗,与传统神经内科综合治疗相比,微创引流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

    作者:田莹;李玉岭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眼外伤的彩超检查诊断体会

    目的:分析彩超检查诊断在眼外伤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治眼外伤患者15例(15眼),所有患者均由眼科医师进行专科检查,临床基本确诊后再予以彩超辅助检查.结果:15例患者彩超检查有13例发现≥1个阳性体征,均与临床诊断相符合.其中前房或玻璃体腔积血12例,视网膜脱离3例,晶体脱位2例,球壁异物1例.结论:彩超检查因为其无创性且简便易行,常为眼科医师首选.通过调节增益的大小以及探头的角度,可以对超声图像进行更多的分析,同时可以结合患者眼球的运动,实时地了解玻璃体、视网膜的状态,为临床提供更多的帮助,还可以配合CT等检查手段更为准确地定位异物.

    作者:周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