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永华
目的:分析消毒供应中心强化管理在医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以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方法:2011年采用传统管理方法,2012年采用强化管理模式对CSSD进行管理,比较两个时间段医院感染控制各项指标。结果:工作区域人员着装规范,待灭菌器械包质量提高,手术器械清洁数量增加,消毒物品丢失率下降,消毒物品循环时间缩短,因器械问题导致医院感染发生率降低,各指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化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能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确保医疗安全。
作者:周豫华;周红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社区成立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对提高糖尿病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本社区建立健康档案的14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配合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成立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由全科医生、护士进行全面综合管理。观察3、6、9、12个月后,患者的合理运动、饮食控制以及血糖的控制情况,并与管理小组成立前进行对比。结果:成立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后,患者能够合理运动和控制饮食,血糖明显降低,与此前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可以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肖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腹腔镜下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效果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腹腔镜下辅助阴式子宫切除,对照组经腹子宫切除。分别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3个月阴道残端愈合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明显优于开腹子宫切除术。结论:与开腹子宫切除术比较,腹腔镜下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无新增并发症。
作者:姜晓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住院患者787例,所有受检者在接受抗生素治疗前,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PCT和高敏C-反应蛋白(CRP),与正常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病原体检测结果:165例培养结果阳性,其中痰培养阳性110例(58.8%),分泌物培养阳性57例(30.4%),血培养阳性20例(10.6%);PCT 和CRP检测结果:细菌感染组PCT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3.2719,P=0.005(P<0.01);细菌感染组CRP与对照组比较t=3.951,P=0.005(P<0.01)。结论:PCT可作为细菌感染的监测指标,它可以弥补细菌培养耗时的缺点,为经验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作者:赵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运用中医“治未病”理论,指导护理中的健康教育。方法:选择住院患者30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的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用“治未病”的理论指导健康教育,比较两组的教育效果。结果:观察组对疾病知识掌握得更牢固,满意度更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治未病”理论应用在健康教育中,对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识水平和满意度有很大帮助。
作者:陈银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外伤性前房积血的疗效。方法:收治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眼数46眼,乙组眼数61(两组都有双眼受伤的患者)。甲组使用的是止血促血吸收药物;乙组使用的是止血促血吸收药物+尿激酶。比较两组视力恢复情况(有效率)和积血吸收时间。结果:乙组的视力恢复有效率86.89%,甲组的视力恢复有效率71.73%;积血吸收时间乙组短于甲组。结论:止血促血吸收药物+尿激酶对外伤性前房积血的疗效甚好。
作者:杨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参松养心胶囊治疗儿童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治室性早搏患儿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心律平5mg/(kg·次),8小时1次,口服,连续服用4周;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参松养心胶囊,2粒/次(1.6g),3次/日,口服;服药治疗开始及结束,均进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相关检查和症状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5%)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参松养心胶囊对儿童室性早搏有较好疗效,且无不良反应,使用安全。
作者:常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加维生素B6治疗痛经的效果。方法:收治120例痛经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加维生素B6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84例患者(70%)治愈,28例(23.3%)患者有效,8例(6.7%)患者无效,总有效率93.3%。结论:血府逐瘀汤加维生素B6治疗痛经效果显著。
作者:李建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典喉罩在腹腔镜下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中的应用。方法:收治腹腔镜下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的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气管导管组(T 组)和传统喉罩组(L 组)。结果:在 T 组中,T3、T4时 SBP、DBP、HR明显高于T2时;与L组相比,T组的T3、T4时SBP、DBP明显升高,HR明显加快;两组的SPO2、PETCO2和PIP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组相比,术毕L组安静拔管(罩)的例数明显增多,而出现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减少。结论:喉罩全麻在腹腔镜下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中的应用,既能保障充分的镇痛,良好的肌松,又对患者HR、BP、SPO2影响较轻,血液动力学平稳。有置入方便,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孙成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100例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服用银杏叶提取物片,对照组服用氟桂利嗪胶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66%。结论: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优于氟桂利嗪胶囊,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钟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医疗纠纷是困扰医疗机构和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医生上班时不但受到疾病和技术的挑战,更时时受到医疗纠纷的折磨。解决医疗纠纷迫在眉睫。通过分析医疗纠纷的原因,得到解决的办法。
作者:孟定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婴儿痉挛症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收治IS患儿35例,所有患儿均接受治疗,用丙戊酸钠10例,静脉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8例,托吡酯5例,甲泼尼龙2例,拉莫三嗪5例,丙种球蛋白5例。结果:14例(40%)完全缓解,10例(28.5%)偶发抽搐,5例(14.3%)仍有痉挛发作,5例(14.3%)有发展成为Lennox-Gastaut综合征的倾向,1例(2.8%)随访失败。结论:对IS的深入研究和探索,有利于临床合理治疗,改善预后。
作者:王玉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误诊的原因和相关的对策。方法:收治发生误诊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64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误诊病例经过上腹部CT或剖腹探查发现12例患者胰腺肿大或局部坏死,53例患者的胰腺大部坏死,35例患者的胰周组织出血坏死。64例误诊病例通过抢救48例成活,16例死亡。结论:采取恰当的措施可避免急性胰腺炎患者被误诊并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张连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卓尼县一年级新生口腔健康状况及流行特征,提出防治对策。方法:按《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要求和学生健康档案涉及内容进行调查。结果:801名一年级新生中存在各类口腔疾病476例(59.7%)。其中换牙798例,换牙率99.6%;龋齿426例,龋齿率53.2%;双层牙26例(3.2%),暴牙17例(2.1%),反牙4例,氟斑牙1例,锥形牙2例。结论:本县儿童口腔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其中龋齿是主要问题,其特点是城镇高于农村,农村高于牧区,汉族高于藏族。应该根据儿童牙齿发育特点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的口腔卫生习惯,提高少年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作者:鲁毛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喘息是婴幼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针对不同病因的喘息给予更适当的呼吸道护理,可以取得更好疗效。方法:收治不同病因喘息婴幼儿310例,利用统计学方法观察不同呼吸道护理方法对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心力衰竭的疗效。结果:浓盐水雾化对毛细支气管炎疗效优于万托林+普米克令舒;万托林+普米克令舒对哮喘有效,浓盐水雾化可加重喘息发作,浓盐水雾化对心衰患儿效果较好。结论:毛细支气管炎的护理重点为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纠正缺氧;哮喘为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并静脉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气道慢性炎症;心力衰竭病儿护理原则是强心、利尿、减轻心脏负荷,同时尽量祛除病因。
作者:曹建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注治疗膝关节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71例膝关节积液患者,行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注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61例痊愈,有效10例,其中1个疗程治愈48例,2个疗程治愈13例。结论:双黄连注射液保留灌注治疗膝关节积液疗效显著。
作者:张永春;谭光胜;修春正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MUC2和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卵巢癌、16例交界性肿瘤及12例良性肿瘤组织中MUC2和EP-CAM蛋白表达,分析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的关系,以及二者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MUC2和EP-CAM在卵巢癌、交界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率均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二者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3,P<0.01)。结论:MUC2和EP-CAM蛋白高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的蛋白表达具有相关性。
作者:刘玉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用6-氨基己酸联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8例,联合应用6-氨基己酸与尼莫地平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3天、7天、2周后的治疗效果、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98例患者治疗3天、7天、2周后的总有效率分别69.39%、80.61%、92.86%,全组出现再出血17例(17.35%),出现脑缺血18例(18.37%),出现脑积水19例(19.39%)。治疗中出现恶心3例(3.06%),血压下降4例(4.08%),不良反应发生率7.14%。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症采用6-氨基己酸和尼莫地平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同时能较好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及再次出血的概率。
作者:陈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中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收治患者2500例,根据患者相应的临床资料和院内感染登记报告卡等信息,统计妇产科患者的感染率、感染部位和感染年龄分布的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妇科1500例患者共有64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4.27%;产科1000例患者共有14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1.4%。感染率排前两位的为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妇产科患者随着年龄增长,感染率逐渐升高。产科由于年龄段比较集中,无特异性。结论:妇产科感染的发生中以妇科发生率较高,感染的部位以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为高,妇科感染的发生与年龄关系密切,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贺忠秀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轻度子痫前期孕妇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治轻度子痫前期孕妇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25%硫酸镁40ml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中静滴,1次/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250ml静滴,1次/日。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尿蛋白方面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存活38例,存活率95.0%,新生儿心率异常3例(3.75%);对照组新生儿存活32例,存活率80.0%,新生儿心率异常8例(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子痫前期孕妇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可以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
作者:辛琛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