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毛草
目的:探讨和分析分层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比较分析实施分层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护理质量、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结论: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科学管理,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作者:袁玉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3种糊剂输送方式对根管充填效果的影响。方法:从2927例患者中选择1200例根管治疗病例进行分析,按牙位分为4类,每一类按不同输送方式分为3组,每组选择100例,输送方式分别使用日本Mani机用螺旋根管输送针;手用扩大针及光滑髓针输送糊剂,根管充填后观察疗效。结果:使用3种器械输送糊剂在上前牙,下前牙,下后牙分析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上后牙的分析组中螺旋输送针和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机用螺旋输送针输送糊剂在上牙复杂根管中有显著优势,根管充填密实,到位,根充效果佳,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作者:王魁;马海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外伤性前房积血的疗效。方法:收治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眼数46眼,乙组眼数61(两组都有双眼受伤的患者)。甲组使用的是止血促血吸收药物;乙组使用的是止血促血吸收药物+尿激酶。比较两组视力恢复情况(有效率)和积血吸收时间。结果:乙组的视力恢复有效率86.89%,甲组的视力恢复有效率71.73%;积血吸收时间乙组短于甲组。结论:止血促血吸收药物+尿激酶对外伤性前房积血的疗效甚好。
作者:杨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门诊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门诊患者3566例作为观察组,同时收集门诊患者2994例作为对照组,对照组进行一般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人文关怀。结果:观察组满意度97.6%,对照组满意度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人文关怀可以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提高护理质量和临床疗效。
作者:董俊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近年来关于药品不良反应的报道及讨论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通过对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类型、引起药品不良反应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如何合理用药的举措。
作者:赵雪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感染性疾病中的应用。方法:住院患者787例,所有受检者在接受抗生素治疗前,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测定血浆PCT和高敏C-反应蛋白(CRP),与正常体检者进行比较。结果:病原体检测结果:165例培养结果阳性,其中痰培养阳性110例(58.8%),分泌物培养阳性57例(30.4%),血培养阳性20例(10.6%);PCT 和CRP检测结果:细菌感染组PCT检测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3.2719,P=0.005(P<0.01);细菌感染组CRP与对照组比较t=3.951,P=0.005(P<0.01)。结论:PCT可作为细菌感染的监测指标,它可以弥补细菌培养耗时的缺点,为经验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作者:赵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奥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疗效及粪便钙卫蛋白的影响。方法:将217例UC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08例,对照组109例),观察组应用益生菌联合奥沙拉嗪,对照组应用奥沙拉嗪,然后观察两组疗效及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粪便钙卫蛋白的水平。结果:在应用益生菌联合奥沙拉嗪治疗后,患者的粪便钙卫蛋白水平明显下降。结论:益生菌联合奥沙拉嗪能够有效地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粪便钙卫蛋白。
作者:黎可京;邱小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妇产科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因素。方法:收治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10例,对其治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治疗效果显著,患者切口得到了很好的愈合,住院时间10~25天。结论:脂肪液化是妇产科手术当中常见术后并发症,要高度重视。
作者:周海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分析恩替卡韦联合天晴甘平治疗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19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03例)和对照组(88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48周治疗,治疗组(103例)的ALT(谷丙转氨酶)、AST(谷草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及Child-Pugh改良评分均低于对照组(88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天晴甘平对于乙肝后肝硬化失代偿期乙肝基因组DNA的复制有遏制作用,且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小,具有较好临床价值。
作者:张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喘息性疾病的婴幼儿过敏情况,以利于早期干预。方法:用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和皮肤点刺试验对54例喘息性疾病婴幼儿进行过敏原检测和血清IgE检测。结果:血清IgE检测与吸入过敏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食入过敏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吸入过敏原较食入过敏原更易导致机体的高IgE水平。
作者:段佳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额面部带状疱疹因病毒侵犯部位与程度不同而症状出现顺序差异多样。容易因医生的缺乏认识而误诊。回顾分析24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以利于提高认识。
作者:沈亚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100例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服用银杏叶提取物片,对照组服用氟桂利嗪胶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66%。结论: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优于氟桂利嗪胶囊,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钟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血府逐瘀汤加维生素B6治疗痛经的效果。方法:收治120例痛经患者,采用血府逐瘀汤加维生素B6治疗,观察疗效。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84例患者(70%)治愈,28例(23.3%)患者有效,8例(6.7%)患者无效,总有效率93.3%。结论:血府逐瘀汤加维生素B6治疗痛经效果显著。
作者:李建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典喉罩在腹腔镜下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中的应用。方法:收治腹腔镜下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的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气管导管组(T 组)和传统喉罩组(L 组)。结果:在 T 组中,T3、T4时 SBP、DBP、HR明显高于T2时;与L组相比,T组的T3、T4时SBP、DBP明显升高,HR明显加快;两组的SPO2、PETCO2和PIP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组相比,术毕L组安静拔管(罩)的例数明显增多,而出现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减少。结论:喉罩全麻在腹腔镜下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中的应用,既能保障充分的镇痛,良好的肌松,又对患者HR、BP、SPO2影响较轻,血液动力学平稳。有置入方便,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孙成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易发切口感染炎患者的评估,实施预见性护理,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方法:普外科收治患者200例,对其进行评估,找出危险因素,进行预见性护理,与未给予预见性护理的200例患者比较,观察切口感染发生的情况。结果:实施预见性护理后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患者。结论:找出普外科患者切口感染的易发因素,实施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防止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关艳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麻风病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虽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但在部分地区仍存在。本文简要介绍漳州市近25年麻风病防治情况。
作者:洪和泉;连少惠;张志锐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误诊的原因和相关的对策。方法:收治发生误诊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64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误诊病例经过上腹部CT或剖腹探查发现12例患者胰腺肿大或局部坏死,53例患者的胰腺大部坏死,35例患者的胰周组织出血坏死。64例误诊病例通过抢救48例成活,16例死亡。结论:采取恰当的措施可避免急性胰腺炎患者被误诊并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张连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导致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病情重症化早期预警提供依据。方法:收治手足口病患儿225例,按照临床表现分为普通组(170例)和重症组(55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以上患儿重症诊断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3岁、抽搐、意识障碍、精神状态差、神经传导异常、血糖水平>9mmol/L、3天以上体温>39℃、外周白细胞计数>12×109/L、颈抵抗,以上9个因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岁、精神状态差、3天以上体温>39℃、神经传导异常、血糖水平>9mmol/L,为重症儿童手足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早期预警作用。结论:对于年龄<3岁,有神经系统症状、精神异常、持续高热的手足口病患儿要高度监视病情的发展,及早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在病情恶化早期进行防治。
作者:李树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红花药材内在品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版》,通过性状、显微鉴别、薄层鉴别等常规的检验项目,发现红花的非法增重、非法添加色素现象。结果:掌握鉴别要点,抓住关键点,从多方面掌握药材非法添加。结论:为打击中药材掺杂造假的违法生产行为提供依据。
作者:张禹;吴高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失眠是当今社会的一个严重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失眠患者逐渐增多。本文简要介绍对失眠患者的生活干预。
作者:邓晓玲;王秀香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