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普外科易发切口感染患者的评估与预见性护理

关艳霞

关键词:普外科, 切口感染, 评估, 预见性护理
摘要:目的:通过对易发切口感染炎患者的评估,实施预见性护理,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方法:普外科收治患者200例,对其进行评估,找出危险因素,进行预见性护理,与未给予预见性护理的200例患者比较,观察切口感染发生的情况。结果:实施预见性护理后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患者。结论:找出普外科患者切口感染的易发因素,实施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防止切口感染的发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脑卒中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及防控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并发医院感染及其防控的情况。方法:收治脑卒中患者3126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并发院内感染以呼吸道感染为主,感染病原菌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结论:脑卒中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几率较高,应加强防控,以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袁云华;沈流燕;刘丹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MUC2和EP-CAM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MUC2和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卵巢癌、16例交界性肿瘤及12例良性肿瘤组织中MUC2和EP-CAM蛋白表达,分析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的关系,以及二者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MUC2和EP-CAM在卵巢癌、交界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率均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二者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3,P<0.01)。结论:MUC2和EP-CAM蛋白高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的蛋白表达具有相关性。

    作者:刘玉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期待治疗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治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07例,以发病孕周34周为界限,分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78例(早发型组)及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129例(晚发型组)。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并发症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等指标。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孕周越早,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P>0.05),新生儿死亡率和围生儿死亡率随着发病孕周的延长及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病情严重,围生儿愈后不佳,且发病越早,围生儿愈后越差。严格选择病例行短期的期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任喜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急性重症胰腺炎误诊64例分析与对策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误诊的原因和相关的对策。方法:收治发生误诊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64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误诊病例经过上腹部CT或剖腹探查发现12例患者胰腺肿大或局部坏死,53例患者的胰腺大部坏死,35例患者的胰周组织出血坏死。64例误诊病例通过抢救48例成活,16例死亡。结论:采取恰当的措施可避免急性胰腺炎患者被误诊并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张连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过敏原检测和血清IgE检测在婴幼儿喘息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分析喘息性疾病的婴幼儿过敏情况,以利于早期干预。方法:用全自动荧光免疫分析仪和皮肤点刺试验对54例喘息性疾病婴幼儿进行过敏原检测和血清IgE检测。结果:血清IgE检测与吸入过敏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食入过敏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吸入过敏原较食入过敏原更易导致机体的高IgE水平。

    作者:段佳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提篮桥社区2011-2013年妊娠风险因素分析

    目的:通过分析3年间妊娠风险因素变化,进一步做好围产期健康教育宣教,加强高危妊娠管理,降低妊娠不良结局发生率。方法:根据《上海市孕产妇管理规范》要求,通过回顾性研究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册并随访跟踪至分娩的孕产妇的各项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中妊娠风险因素排名前3位的均为BMI>24、高龄、瘢痕子宫,其后顺序有所变化。结论:加强围产期健康教育宣教,做好高危妊娠跟踪管理,保障母婴安全。

    作者:曹开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医院文书档案管理和利用

    医院文书档案管理是医院管理的重要部分,目前,随着医院的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提高了医院文书档案管理的水平。医院文书是记录患者诊疗过程的重要依据,特别是随着医疗纠纷的增多,医院文书成为法律的重要依据,随着医疗举证倒置的实施,医院文书的完整性显得更为重要。另外,随着科研工作的逐步加强,医院文书作为诊治疾病的原始资料,对疾病的诊断回顾有着重要的意义。随着网络的发展,档案信息作为一种资源,为医院发展提供真实、有效的档案信息,医院文书在医疗救护、学术探讨、学术研究和医疗纠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笔者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和医院工作实际对医院文书档案管理和利用进行阐述。

    作者:张爱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结核蛋白芯片检测在结核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结核蛋白芯片检测在结核病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方法:使用蛋白芯片系统检测血清结核抗体的病例共3676例,其中结核病例407例,非结核病例3269例。采用蛋白芯片技术检测结核杆菌中5种成分,即ESAT-6、CFP10、LAM、38KD和16KD,分析其结果。结果:407例结核病患者中共275例结核抗体阳性,3269例非结核病例547例阳性,结核蛋白芯片检测的灵敏度67.56%,特异度83.27%。对222例患者的治疗后抗体动态观察,开始治疗后每隔3个月抗体阳性人数未逐渐下降。结论:结核蛋白芯片是诊断结核病的较有效方法,具有特异性好、快速方便等优点,对结核病快速辅助诊断有积极作用。尤其对肺结核快速辅助诊断有积极作用,但在淋巴结核、结核性胸膜炎中阳性率偏低,敏感性稍差。对结核病的疗效监测无实用价值。

    作者:吴友根;罗菊华;刘红兵;杨兴萍;王军;张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初产妇顺产后尿潴留的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初产妇顺产后尿潴留的护理经验。方法:收治会阴侧切顺产分娩的初产妇680例,随机分成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每组各340例,常规护理组给予一般的护理,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护理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组340例产妇发生尿潴留4例,尿潴留发生率1.18%,常规护理组340例产妇发生尿潴留22例,尿潴留发生率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初产妇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指导,排尿的护理等,可以明显降低初产妇顺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作者:李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轻度子痫前期孕妇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的妊娠结局分析

    目的:探讨轻度子痫前期孕妇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治轻度子痫前期孕妇8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25%硫酸镁40ml 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 中静滴,1次/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丹参注射液250ml静滴,1次/日。结果:两组治疗后血压明显降低,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尿蛋白方面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存活38例,存活率95.0%,新生儿心率异常3例(3.75%);对照组新生儿存活32例,存活率80.0%,新生儿心率异常8例(2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轻度子痫前期孕妇应用丹参注射液治疗可以提高新生儿的存活率。

    作者:辛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外伤性血气胸合并多发肋骨骨折的手术治疗60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外伤性血气胸合并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骨折患者60例,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和肋骨骨折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6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8.7±1.3)天,手术时间(91.4±9.6)分,出血量(119.8±13.1)ml。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外伤性血气胸合并多发肋骨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临床疗效好。

    作者:刘双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PDCA循环模式在改进床边工作制护理中的实施效果

    目的:探讨在改进床边工作制护理中实施PDCA循环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两个不同的病区,分别设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按照传统的管理模式落实护士床边工作制,观察组以PDCA循环模式落实护士床边工作制,对两组的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的护理工作效率指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改进床边护理工作制护理中实施PDCA循环模式有利于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满意度,形成质量管理的良性循环,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符宁;杨建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中心静脉穿刺导管在癌性胸腔积液中的应用

    目的:解决癌性胸腔积液反复穿刺的缺点。方法:收治癌性胸腔积液患者17例,应用中心静脉穿刺导管做胸腔留置引流术。结论:中心静脉穿刺导管引流较传统反复穿刺引流具有很多优点。本方法引流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引流方法及反复穿刺的方法。

    作者:曾少云;陈志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妇产科护理中感染问题分析与探讨

    目的:探讨妇产科护理中引起感染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收治患者2500例,根据患者相应的临床资料和院内感染登记报告卡等信息,统计妇产科患者的感染率、感染部位和感染年龄分布的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妇科1500例患者共有64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4.27%;产科1000例患者共有14例患者发生感染,感染率1.4%。感染率排前两位的为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妇产科患者随着年龄增长,感染率逐渐升高。产科由于年龄段比较集中,无特异性。结论:妇产科感染的发生中以妇科发生率较高,感染的部位以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为高,妇科感染的发生与年龄关系密切,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护理措施,有效预防和减少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的康复。

    作者:贺忠秀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胃食管反流误诊1例报告

    胃食管反流病在消化科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本文就1例小儿胃食管反流病误诊病例做一简单汇报,以期望对临床工作有所指导意义。

    作者:翟荣娜;宋素玲;张晓艳;杨晓霞;殷会丽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探析护士分层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和分析分层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效果,总结其临床价值。方法:比较分析实施分层管理前后护理质量和满意度情况。结果: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后,护理质量、护士的工作满意度和住院患者满意度均较实施前有明显提高。结论:实施护士分层管理,实现了人力资源的合理调配和科学管理,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提高了护士的工作满意度。

    作者:袁玉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卓尼县一年级新生口腔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卓尼县一年级新生口腔健康状况及流行特征,提出防治对策。方法:按《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要求和学生健康档案涉及内容进行调查。结果:801名一年级新生中存在各类口腔疾病476例(59.7%)。其中换牙798例,换牙率99.6%;龋齿426例,龋齿率53.2%;双层牙26例(3.2%),暴牙17例(2.1%),反牙4例,氟斑牙1例,锥形牙2例。结论:本县儿童口腔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其中龋齿是主要问题,其特点是城镇高于农村,农村高于牧区,汉族高于藏族。应该根据儿童牙齿发育特点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的口腔卫生习惯,提高少年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作者:鲁毛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社区实施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的策略及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在社区成立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对提高糖尿病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本社区建立健康档案的14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配合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成立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由全科医生、护士进行全面综合管理。观察3、6、9、12个月后,患者的合理运动、饮食控制以及血糖的控制情况,并与管理小组成立前进行对比。结果:成立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后,患者能够合理运动和控制饮食,血糖明显降低,与此前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可以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肖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6-氨基己酸联合尼莫地平注射液在蛛网膜下腔出血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用6-氨基己酸联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8例,联合应用6-氨基己酸与尼莫地平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3天、7天、2周后的治疗效果、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98例患者治疗3天、7天、2周后的总有效率分别69.39%、80.61%、92.86%,全组出现再出血17例(17.35%),出现脑缺血18例(18.37%),出现脑积水19例(19.39%)。治疗中出现恶心3例(3.06%),血压下降4例(4.08%),不良反应发生率7.14%。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症采用6-氨基己酸和尼莫地平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同时能较好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及再次出血的概率。

    作者:陈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快速性心律失常患儿血清N末端脑型钠尿肽的变化

    目的:探讨快速性心律失常患儿转律前后血清N末端脑型钠尿肽(NT-proBNP)的变化,并评价其对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预后评估作用。方法:收治快速性心律失常患儿6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律前后测定血清NT-proBNP 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NT-proBNP水平及EF、LVDD。结果: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律前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律后1周的 NT-proBNP 水平和对照组 NT-proBNP 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律后1周的NT-proBN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律前的EF、LVDD与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律后1周以及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NT-proBNP的定量检测可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直接病理生理学依据。

    作者:孙晓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