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宁;杨建华
目的:提高囊性肾癌CT、MRI诊断水平。方法: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囊性肾癌的CT、MRI平扫及增强影像资料。结果:囊性肾癌的影像学表现的主要表现为囊壁厚、可有不规则分隔,可有壁结节、不规则钙化,边缘不清晰或清晰,囊性占位性病变血供不丰富,增强扫描后强化不明显,囊壁、壁结节及分隔可见轻中度强化。MRI检查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像呈稍高信号,囊壁及分隔部分显示清晰。结论:囊性肾癌有一定的影像表现特征,对不典型者建议穿刺活检。
作者:郭华;符幸涛;陈殿森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100例以眩晕为主要症状的慢性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服用银杏叶提取物片,对照组服用氟桂利嗪胶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对照组总有效率66%。结论:银杏叶提取物片治疗慢性脑供血不足疗效优于氟桂利嗪胶囊,且无不良反应。
作者:钟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外用碘伏联合新鲜芦荟治疗压疮的效果。方法:将85例Ⅳ期压疮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观察组压疮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再用生理盐水清洗,然后用稀碘伏湿敷,2次/日,4~6天清除分泌物,必要时的清创,然后用自来水将新鲜芦荟叶片清洗干净,用经过酒精消毒的刀片将芦荟皮祛除,将芦荟胶状物直接敷贴在疮面上,1次/日。对照组:先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再用生理盐水清洗,然后给予阿米卡星湿敷,1次/日。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肉芽生长时间和治疗所需时间比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均<0.01)。结论:碘伏联合新鲜芦荟外敷操作简单、经济,疗效显著。
作者:孔桂芬;杨建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腹腔镜下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治疗效果研究。方法:将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腹腔镜下辅助阴式子宫切除,对照组经腹子宫切除。分别对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3个月阴道残端愈合情况,进行对比研究。结果:两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腹腔镜辅助下阴式子宫切除术明显优于开腹子宫切除术。结论:与开腹子宫切除术比较,腹腔镜下辅助阴式子宫切除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无新增并发症。
作者:姜晓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HCY)和β2-微球蛋白(β2-MG)检测在糖尿病肾病(DN)早期诊断中的意义和价值。方法:收治2型糖尿病患者140例,分为单纯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肾病组,每组各70例,分别采用酶法和免疫比浊法检测同型半胱氨酸(HCY)和β2-微球蛋白(β2-MG)的含量,并与同期体检的60例健康人(对照组)作分析对比。结果:与对照组和单纯糖尿病组相比,糖尿病肾病组(DN)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含量及阳性率明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的同型半胱氨酸(HCY)和β2-微球蛋白(β2-MG)水平及阳性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联合检测血清中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受损的指标同型半胱氨酸(HCY)和反映肾小管功能受损的指标β2-微球蛋白(β2-MG),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糖尿病肾病(DN)患者早期肾脏损伤的检出率,对糖尿病性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知均有较深的临床意义。
作者:许红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磁共振3D-B-FFE和3D-TOF序列联合应用对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血管压迫性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均使用磁共振3D-B-FFE和3D-TOF序列进行三叉神经脑池段脑干薄层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从多角度共同观察患侧三叉神经脑池段及近脑干段与周围血管的三维空间关系,并与手术结果进行双盲对照。结果:58例患者中,56例发现责任血管,单独用3D-TOF 序列发现责任血管的阳性率83.33%;单独用3D-B-FFE序列发现责任血管的阳性率93.10%;联合应用3D-B-FFE和3D-TOF发现责任血管的阳性率96.55%,并与手术结果完全符合。结论:联合应用3D-B-FFE和3D-TOF序列能够清楚显示三叉神经脑池段与责任血管的空间关系,对于明确三叉神经痛的病因诊断及手术方式的选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梁日晶;杨志宏;常国梁;齐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益生菌联合奥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的疗效及粪便钙卫蛋白的影响。方法:将217例UC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08例,对照组109例),观察组应用益生菌联合奥沙拉嗪,对照组应用奥沙拉嗪,然后观察两组疗效及测定两组治疗前后粪便钙卫蛋白的水平。结果:在应用益生菌联合奥沙拉嗪治疗后,患者的粪便钙卫蛋白水平明显下降。结论:益生菌联合奥沙拉嗪能够有效地降低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粪便钙卫蛋白。
作者:黎可京;邱小蕾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解决癌性胸腔积液反复穿刺的缺点。方法:收治癌性胸腔积液患者17例,应用中心静脉穿刺导管做胸腔留置引流术。结论:中心静脉穿刺导管引流较传统反复穿刺引流具有很多优点。本方法引流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引流方法及反复穿刺的方法。
作者:曾少云;陈志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骨股近端锁定髁骨板治疗成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12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5例,进行股骨近端锁定髁骨板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平均时间8个月,关节功能良好。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髁骨板治疗成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明庭;蔡乔良;李德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总结初产妇顺产后尿潴留的护理经验。方法:收治会阴侧切顺产分娩的初产妇680例,随机分成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每组各340例,常规护理组给予一般的护理,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护理干预组给予护理干预。结果:护理干预组340例产妇发生尿潴留4例,尿潴留发生率1.18%,常规护理组340例产妇发生尿潴留22例,尿潴留发生率6.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对初产妇的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指导,排尿的护理等,可以明显降低初产妇顺产后尿潴留的发生率。
作者:李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社区成立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对提高糖尿病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本社区建立健康档案的14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配合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成立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由全科医生、护士进行全面综合管理。观察3、6、9、12个月后,患者的合理运动、饮食控制以及血糖的控制情况,并与管理小组成立前进行对比。结果:成立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后,患者能够合理运动和控制饮食,血糖明显降低,与此前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可以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肖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并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采用针灸及自拟胃愈汤进行治疗。结果:本组60例患者治愈44例,治愈率73.3%,好转14例,好转率23.3%,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结论:中药内服并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治愈率高,总有效率高。
作者:梁金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两种不同治疗方法对外伤性前房积血的疗效。方法:收治外伤性前房积血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分为甲组和乙组,甲组眼数46眼,乙组眼数61(两组都有双眼受伤的患者)。甲组使用的是止血促血吸收药物;乙组使用的是止血促血吸收药物+尿激酶。比较两组视力恢复情况(有效率)和积血吸收时间。结果:乙组的视力恢复有效率86.89%,甲组的视力恢复有效率71.73%;积血吸收时间乙组短于甲组。结论:止血促血吸收药物+尿激酶对外伤性前房积血的疗效甚好。
作者:杨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对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8例双下肢静脉疾病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双下肢静脉疾病68例(87.1%)。结论:根据双下肢静脉疾病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谱勒超声上的特征性表现,提高双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率,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作者:李忠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MUC2和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卵巢癌、16例交界性肿瘤及12例良性肿瘤组织中MUC2和EP-CAM蛋白表达,分析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的关系,以及二者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MUC2和EP-CAM在卵巢癌、交界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率均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二者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3,P<0.01)。结论:MUC2和EP-CAM蛋白高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的蛋白表达具有相关性。
作者:刘玉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小儿麻醉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收治短小手术治疗的小儿患者7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氯胺酮静脉麻醉,观察组患儿采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结果:试验组患儿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清醒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应用于小儿短小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王丽斯;瞿谊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放疗与热疗配合治疗晚期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晚期肿瘤患者58例,根据患者自愿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29例。其中观察组实施放疗与热疗配合治疗,对照组实施放疗治疗,对比观察两组临床治疗疗效。结果:通过实施不同的治疗方法后,两组治疗效果4个等级均存在差异,其中观察组治疗有效24例,有效率82.76%;对照组治疗有效9例,有效率31.03%,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放疗与热疗配合治疗晚期肿瘤能在治疗期间形成互补关系,增进临床治疗疗效。
作者:杜欣;尹明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外伤性血气胸合并多发肋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骨折患者60例,采用电视胸腔镜手术和肋骨骨折固定术进行治疗。结果:本组60例患者均治愈出院,住院时间(8.7±1.3)天,手术时间(91.4±9.6)分,出血量(119.8±13.1)ml。结论: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外伤性血气胸合并多发肋骨骨折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临床疗效好。
作者:刘双利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喘息是婴幼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针对不同病因的喘息给予更适当的呼吸道护理,可以取得更好疗效。方法:收治不同病因喘息婴幼儿310例,利用统计学方法观察不同呼吸道护理方法对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心力衰竭的疗效。结果:浓盐水雾化对毛细支气管炎疗效优于万托林+普米克令舒;万托林+普米克令舒对哮喘有效,浓盐水雾化可加重喘息发作,浓盐水雾化对心衰患儿效果较好。结论:毛细支气管炎的护理重点为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纠正缺氧;哮喘为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并静脉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气道慢性炎症;心力衰竭病儿护理原则是强心、利尿、减轻心脏负荷,同时尽量祛除病因。
作者:曹建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额面部带状疱疹因病毒侵犯部位与程度不同而症状出现顺序差异多样。容易因医生的缺乏认识而误诊。回顾分析24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以利于提高认识。
作者:沈亚文 刊期: 2014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