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价值

李忠祥

关键词:超声检查, 下肢静脉, 诊断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对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8例双下肢静脉疾病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双下肢静脉疾病68例(87.1%)。结论:根据双下肢静脉疾病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谱勒超声上的特征性表现,提高双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率,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相关文献
  • 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并高血压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应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糖尿病肾病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如给予糖尿病饮食、消除诱因、低蛋白饮食、限制钠盐、正确控制血糖,配合小剂量利尿剂等。另外,对照组给硝苯地平片治疗,治疗组给予硝苯地平片联合卡托普利片治疗。观察用药前与用药后的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结果:收缩压、舒张压用药前与用药后比较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并高血压有明显疗效,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黄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瘢痕切口再次剖宫产术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及防范

    目的:探讨瘢痕切口再次剖宫产术,术后发生切口愈合不良的处理及防范措施。方法:收治瘢痕切口再次剖宫产术发生切口愈合不良患者12例。切口愈合不良分为切口感染和切口脂肪液化两种,根据渗液的多少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结果:仅3例经换药后,渗液减少后进行了Ⅱ期缝合,其他9例均经换药后,达到Ⅰ期愈合,收效良好。结论:加强防范,积极处理,尽量减少瘢痕切口再次手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以促进切口的早期愈合。

    作者:陶芳;骆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股骨近端锁定髁骨板治疗成人股骨粗隆间骨折15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骨股近端锁定髁骨板治疗成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1月-12月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5例,进行股骨近端锁定髁骨板治疗。结果:平均随访11个月,骨折均顺利愈合,愈合平均时间8个月,关节功能良好。结论:股骨近端锁定髁骨板治疗成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李明庭;蔡乔良;李德强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经典喉罩在腹腔镜下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典喉罩在腹腔镜下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中的应用。方法:收治腹腔镜下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的患者80例,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气管导管组(T 组)和传统喉罩组(L 组)。结果:在 T 组中,T3、T4时 SBP、DBP、HR明显高于T2时;与L组相比,T组的T3、T4时SBP、DBP明显升高,HR明显加快;两组的SPO2、PETCO2和PIP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T组相比,术毕L组安静拔管(罩)的例数明显增多,而出现并发症的例数明显减少。结论:喉罩全麻在腹腔镜下行双侧输卵管结扎术中的应用,既能保障充分的镇痛,良好的肌松,又对患者HR、BP、SPO2影响较轻,血液动力学平稳。有置入方便,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孙成速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卡前列素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卡前列素防治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及术后出血的效果,以供参考。方法:收治剖宫产分娩的高危产妇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胎儿娩出后,对照组宫体注射缩宫素,试验组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比两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术后2小时出血量、术后24小时出血量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试验组产妇术中出血量、术后2小时出血量、术后24小时出血量均明显较少,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产后出血高危产妇剖宫产术中应用卡前列素可有效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对预防产后出血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作者:黄文英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进行抗炎、补液、对症治疗。观察组给予洛赛克注射液40mg缓慢静滴,1次/日,对照组给予雷尼替丁0.2g+5%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1次/日。结果:两组治疗后腹痛、腹胀、反酸、嗳气症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28例,治愈率93.3%,有效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7%;对照组治愈21例,治愈率70.0%,有效5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6.7%。结论:洛赛克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显著。

    作者:张建刚;何小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集束化干预策略对降低手术切口感染率效果的研究

    目的:探究集束化干预策略(CLB)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SWI)中的效果。方法:收治接受手术患者196例,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8例,对照组在手术前后仅接受常规护理,而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CLB干预。统计两组切口愈合情况(愈合等级为丙级视为感染)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伤口愈合评级甲、乙、丙级分别为56例、40例和2例,则SWI发生率2.0%,而对照组伤口愈合评级甲、乙、丙级分别为46例、42例和10例,则SWI发生率10.2%;观察组满意度93.9%(92/98),对照组满意度77.6%(76/98);上述比较项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LB策略在预防手术患者发生SWI上效果显著,保障了患者安全,且得到了患者的认可。

    作者:万琼知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心理测量在社区重点人群中的应用及心理干预

    目的:探讨和分析心理测量在社区重点人群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社区进行健康体检的783例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均采用症状自评量表、焦虑自评量表及抑郁自评量表进行心理测量,比较和分析心理测量效果。结果:783例研究对象中,有60例焦虑居民,包括3例重度焦虑、11例中度焦虑、46例轻度焦虑;有25例抑郁居民,包括2例重度抑郁、7例中度抑郁、16例轻度抑郁。结论:社区重点人群的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明显高于普通人群,在社区健康体检中对社区重点人群进行心理评估,对抑郁症、焦虑症的早期发现有重要意义,及时给予心理干预,可有效降低社区自杀伤害行为,对慢性疾病的治疗有着积极的影响,此外对于提高社区居民健康指数与家庭健康功能的改善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

    作者:李华清;张兵;彭柳曼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红花的非法添加及鉴别

    目的:研究红花药材内在品质,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方法:按《中国药典2010版》,通过性状、显微鉴别、薄层鉴别等常规的检验项目,发现红花的非法增重、非法添加色素现象。结果:掌握鉴别要点,抓住关键点,从多方面掌握药材非法添加。结论:为打击中药材掺杂造假的违法生产行为提供依据。

    作者:张禹;吴高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老年肺结核患者短程化疗中X线检查疗效分析

    目的:通过对169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短程化疗,X线下动态观察其病灶变化、化疗效果。方法:收治>60岁老年肺结核患者169例,年龄60~83岁,选择6个月短程化疗方案,并在X线下动态观察病灶变化,分析其X线平片表现特征。结果:169例老年肺结核患者病灶吸收、缩小、纤维化、消散,钙化,显效110例,显效率65.09%。结论:X线动态观察是病灶变化中的间接反应,X线的吸收好转与痰菌变化有一定相关性。

    作者:李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输卵管三结套扎方法在绝育术中的应用

    目的:讨论输卵管三结套扎方法在绝育术中的应用。方法:通过1161例经腹输卵管结扎术3种结扎方法结扎输卵管,比较3种结扎方法的优缺点。结果:术中出血量:A组和B组均少,C组较多;手术时间:A组、B组较短, C组较长;术后并发症:术后3个月内宫内妊娠A组、B组、C组各1例。结论:输卵管三结套扎方法手术时间较短,血管损伤轻、术中的出血量少、输卵管损伤轻,感染的机会和远期并发症均较少,相对另外两种方法是一种较好的输卵管结扎手术方法。

    作者:李筱燕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不同原因婴幼儿喘息呼吸道护理体会

    目的:喘息是婴幼儿呼吸系统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针对不同病因的喘息给予更适当的呼吸道护理,可以取得更好疗效。方法:收治不同病因喘息婴幼儿310例,利用统计学方法观察不同呼吸道护理方法对毛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及心力衰竭的疗效。结果:浓盐水雾化对毛细支气管炎疗效优于万托林+普米克令舒;万托林+普米克令舒对哮喘有效,浓盐水雾化可加重喘息发作,浓盐水雾化对心衰患儿效果较好。结论:毛细支气管炎的护理重点为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纠正缺氧;哮喘为雾化吸入支气管扩张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并静脉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气道慢性炎症;心力衰竭病儿护理原则是强心、利尿、减轻心脏负荷,同时尽量祛除病因。

    作者:曹建晖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MUC2和EP-CAM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MUC2和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8例卵巢癌、16例交界性肿瘤及12例良性肿瘤组织中MUC2和EP-CAM蛋白表达,分析其与卵巢癌发生发展、浸润及转移的关系,以及二者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MUC2和EP-CAM在卵巢癌、交界性肿瘤和良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率均依次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 P<0.05);二者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583,P<0.01)。结论:MUC2和EP-CAM蛋白高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两者的蛋白表达具有相关性。

    作者:刘玉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螺旋CT三维图像重建在诊断软组织肿瘤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图像重建对诊断软组织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软组织肿瘤患者30例,采用MRI检查10例,行螺旋CT血管造影并进行三维图像重建(MM3DR)检查20例。结果:20例患者行螺旋CT血管造影及MM3DR检查,共确诊16例,诊断符合率80.0%,10例患者行MRI检查,共确诊7例,诊断符合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轮廓和血管状况图像方面,螺旋 CT 血管造影及 MM3DR 检查明显优于 MRI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三维图像重建在诊断软组织肿瘤时病灶血管、病灶周围比较清晰,易于诊断,优于MRI检查。

    作者:李晓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老年患者营养不良及其并发症的探究

    目的:研究老年患者营养不良的诱发因素以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治老年患者89例,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对患者进行分组,其中观察组39例存在营养不良症状,对照组50例营养状况良好,回顾性分析两组的病历资料。结果:观察组贫血、低蛋白血症、感染性并发症以及非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老年患者存在营养不良症状时,出现贫血、低蛋白血症的几率相对较高,应加强对患者的饮食干预,纠正营养不良症状。

    作者:刘扬;陈新国;徐理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国内慢病管理的研究现状

    当前,慢性病(以下简称慢病)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问题。因慢病死亡的人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因病死亡人数的80%以上。随着慢病发病率的逐渐增高,慢病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虽然目前研究者对慢病管理做了大量探索,但至今尚未形成科学有效的慢病管理模式,现行的慢病管理也存在诸多问题。现就我国慢病管理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作者:杨海涛;吕志国;张影;王萍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子宫卵巢动脉吻合支结扎术在剖宫产术中子宫大出血的应用体会

    目的:探讨子宫卵巢动脉吻合支结扎术在剖宫产术中子宫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收治剖宫产术中因出血不止辅以结扎子宫卵巢动脉吻合支患者15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施行该方法后,均达到止血效果,无再次出血病例,无1例子宫切除,随访未发现并发症。结论: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经一般处理及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无效时,辅以结扎双侧或单侧子宫卵巢动脉吻合支,可达到止血效果,保留子宫,且无并发症。

    作者:赵桂珍;崔玉萍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如何做好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

    目的: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习惯的改变,高血压患病率明显升高,与冠心病、脑血管病等可致人死亡的主要疾病密切相关,如何做好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成为社区医护人员关注的焦点。根据国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的关键是做好社区护理,结合国内外有关文献和自己的工作实际对如何做好高血压病的社区护理进行阐述,并对我国有关高血压人群的护理提出一些观点。

    作者:李爱民;栾积毅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导致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病情重症化早期预警提供依据。方法:收治手足口病患儿225例,按照临床表现分为普通组(170例)和重症组(55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以上患儿重症诊断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3岁、抽搐、意识障碍、精神状态差、神经传导异常、血糖水平>9mmol/L、3天以上体温>39℃、外周白细胞计数>12×109/L、颈抵抗,以上9个因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岁、精神状态差、3天以上体温>39℃、神经传导异常、血糖水平>9mmol/L,为重症儿童手足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早期预警作用。结论:对于年龄<3岁,有神经系统症状、精神异常、持续高热的手足口病患儿要高度监视病情的发展,及早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在病情恶化早期进行防治。

    作者:李树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 额面部带状疱疹40例临床分析

    额面部带状疱疹因病毒侵犯部位与程度不同而症状出现顺序差异多样。容易因医生的缺乏认识而误诊。回顾分析24例误诊病例的临床资料,以利于提高认识。

    作者:沈亚文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中国社区医师杂志

主管:中国乡村医生

主办:吉林东北亚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