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扬;陈新国;徐理
目的:探讨慢性肾功能衰竭误诊的原因及对策。方法:对3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误诊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32例患者中,被误诊为消化系统疾病多。结论:应加强对疾病的认识,以降低误诊率。
作者:王康;梁靓;杨广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对易发切口感染炎患者的评估,实施预见性护理,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方法:普外科收治患者200例,对其进行评估,找出危险因素,进行预见性护理,与未给予预见性护理的200例患者比较,观察切口感染发生的情况。结果:实施预见性护理后患者的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实施预见性护理的患者。结论:找出普外科患者切口感染的易发因素,实施预见性护理,能有效防止切口感染的发生。
作者:关艳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应用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并高血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糖尿病肾病并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如给予糖尿病饮食、消除诱因、低蛋白饮食、限制钠盐、正确控制血糖,配合小剂量利尿剂等。另外,对照组给硝苯地平片治疗,治疗组给予硝苯地平片联合卡托普利片治疗。观察用药前与用药后的收缩压、舒张压的变化。结果:收缩压、舒张压用药前与用药后比较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硝苯地平联合卡托普利治疗糖尿病肾病并高血压有明显疗效,且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少。
作者:黄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手足口病皮疹消退的疗效。方法:将65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按普通型手足口病患儿给予退热、补液、口服阿昔洛韦、加强手卫生护理等对症治疗。治疗组患儿给予利巴韦林注射液,取适量直接涂敷皮疹处,3~4次/日,连用3~5天;对照组给予炉甘石洗剂外涂皮疹,3~4次/日,连用3~5天。评价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皮疹消退时间、住院时间、体温恢复正常时间的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14%)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9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皮疹消退时间(93.45±5.46小时)短于对照组(105.32±5.76小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住院时间(4.35±1.34天)短于对照组(6.87±2.46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儿体温恢复正常时间(15.24±4.24小时)与对照组(15.88±5.45小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外涂手足口病,患儿皮疹消退时间缩短,方法简单,显效快,无不良反应,是临床治疗手足口病安全可靠的选择。
作者:樊小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分析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MI)特点及危险因素,为女性AMI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更多临床依据。方法: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42例,其中男219例,女123例,进行性别比较分析。结果:①女性AMI患者年龄偏大,其中56~64岁年龄段女性组和男性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女性AMI患者,胸痛发作至就诊时间长,非典型症状多见,高血压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患病率高,两组间的临床表现有差异;③造影结果:女性多支病变比例明显高于男性,接受再灌注的比例低于男性;④心脏超声:女性AMI的射血分数明显低于男性;⑤女性组在心衰、心源性休克、心律失常、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出现的比例要明显高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男女AMI患者在临床特征、并发症、死亡率等方面均有差异,性别是影响其临床特征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
作者:宋芙荣;孙鸿彬;彭旭辉;郭改平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治重度子痫前期患者207例,以发病孕周34周为界限,分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78例(早发型组)及晚发型重度子痫前期组129例(晚发型组)。比较两组的一般情况、并发症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结局等指标。结果: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发病孕周越早,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越高(P>0.05),新生儿死亡率和围生儿死亡率随着发病孕周的延长及治疗时间的延长而显著降低(P<0.05)。结论:早发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病情严重,围生儿愈后不佳,且发病越早,围生儿愈后越差。严格选择病例行短期的期待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作者:任喜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产后出血在产科当中属于较为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导致我国产妇死亡为主要的原因之一。造成出血的原因有多种,本文就由于子宫收缩乏力所致的产后出血的护理做一简单介绍,以期望能对之后的临床工作有所帮助。
作者:韦永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并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患者60例,采用针灸及自拟胃愈汤进行治疗。结果:本组60例患者治愈44例,治愈率73.3%,好转14例,好转率23.3%,无效2例,总有效率96.7%。结论:中药内服并针灸治疗脾胃虚寒型消化性溃疡治愈率高,总有效率高。
作者:梁金凤 刊期: 2014年第10期
医疗纠纷是困扰医疗机构和临床医生的一大难题,医生上班时不但受到疾病和技术的挑战,更时时受到医疗纠纷的折磨。解决医疗纠纷迫在眉睫。通过分析医疗纠纷的原因,得到解决的办法。
作者:孟定德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图像重建对诊断软组织肿瘤的临床价值。方法:收治软组织肿瘤患者30例,采用MRI检查10例,行螺旋CT血管造影并进行三维图像重建(MM3DR)检查20例。结果:20例患者行螺旋CT血管造影及MM3DR检查,共确诊16例,诊断符合率80.0%,10例患者行MRI检查,共确诊7例,诊断符合率7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灶轮廓和血管状况图像方面,螺旋 CT 血管造影及 MM3DR 检查明显优于 MRI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螺旋CT三维图像重建在诊断软组织肿瘤时病灶血管、病灶周围比较清晰,易于诊断,优于MRI检查。
作者:李晓芬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导致手足口病患儿病情加重的独立危险因素,为病情重症化早期预警提供依据。方法:收治手足口病患儿225例,按照临床表现分为普通组(170例)和重症组(55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收集以上患儿重症诊断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年龄<3岁、抽搐、意识障碍、精神状态差、神经传导异常、血糖水平>9mmol/L、3天以上体温>39℃、外周白细胞计数>12×109/L、颈抵抗,以上9个因素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其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3岁、精神状态差、3天以上体温>39℃、神经传导异常、血糖水平>9mmol/L,为重症儿童手足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早期预警作用。结论:对于年龄<3岁,有神经系统症状、精神异常、持续高热的手足口病患儿要高度监视病情的发展,及早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在病情恶化早期进行防治。
作者:李树林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用6-氨基己酸联合尼莫地平注射液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98例,联合应用6-氨基己酸与尼莫地平注射液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3天、7天、2周后的治疗效果、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结果:全组98例患者治疗3天、7天、2周后的总有效率分别69.39%、80.61%、92.86%,全组出现再出血17例(17.35%),出现脑缺血18例(18.37%),出现脑积水19例(19.39%)。治疗中出现恶心3例(3.06%),血压下降4例(4.08%),不良反应发生率7.14%。结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病症采用6-氨基己酸和尼莫地平注射液进行联合治疗总有效率较高,同时能较好降低并发症的风险及再次出血的概率。
作者:陈军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快速性心律失常患儿转律前后血清N末端脑型钠尿肽(NT-proBNP)的变化,并评价其对心律失常的临床诊断、预后评估作用。方法:收治快速性心律失常患儿60例,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律前后测定血清NT-proBNP 水平及左心室射血分数(EF)、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NT-proBNP水平及EF、LVDD。结果: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律前的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律后1周的 NT-proBNP 水平和对照组 NT-proBNP 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律后1周的NT-proBN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律前的EF、LVDD与快速性心律失常转律后1周以及健康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血清NT-proBNP的定量检测可为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诊断及预后评估提供直接病理生理学依据。
作者:孙晓敏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七氟醚对顺式阿曲库胺药效的影响。方法:收治全麻腹腔镜辅助经阴子宫全切手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4组,研究七氟醚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作用的影响。结果:吸入不同浓度的七氟醚对顺式阿曲库铵肌松作用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结论:七氟醚呈剂量依赖性增强顺式阿曲库铵的肌松作用,静吸复合麻醉过程中应正确评估患者的神经-肌肉阻滞程度,合理掌握顺式阿曲库铵的应用剂量和间隔时间,争取术毕及时恢复患者的神经-肌肉功能,及早安全拔管。
作者:李娜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胰腺炎误诊的原因和相关的对策。方法:收治发生误诊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64例,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误诊病例经过上腹部CT或剖腹探查发现12例患者胰腺肿大或局部坏死,53例患者的胰腺大部坏死,35例患者的胰周组织出血坏死。64例误诊病例通过抢救48例成活,16例死亡。结论:采取恰当的措施可避免急性胰腺炎患者被误诊并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作者:张连华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在社区成立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对提高糖尿病疗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的促进作用。方法:选取本社区建立健康档案的142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配合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上,成立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由全科医生、护士进行全面综合管理。观察3、6、9、12个月后,患者的合理运动、饮食控制以及血糖的控制情况,并与管理小组成立前进行对比。结果:成立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后,患者能够合理运动和控制饮食,血糖明显降低,与此前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健康管理小组可以有效地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肖冰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利培酮与氯氮平分别合并碳酸锂治疗有精神病性症状躁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符合DSM-Ⅳ诊断标准的躁狂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在使用碳酸锂的同时,分别合并利培酮或氯氮平平进行为期8周的治疗。采用躁狂量表(BRMS)评定疗效,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利培酮与氯氮平平疗效相当,利培酮起效时间迟于氯氮平,但不良反应较轻,依从性好。结论:利培酮合并碳酸锂与氯氮平合并碳酸锂治疗躁狂症总体疗效相当,但安全性较高。
作者:孙锦红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卓尼县一年级新生口腔健康状况及流行特征,提出防治对策。方法:按《中国居民口腔健康指南》要求和学生健康档案涉及内容进行调查。结果:801名一年级新生中存在各类口腔疾病476例(59.7%)。其中换牙798例,换牙率99.6%;龋齿426例,龋齿率53.2%;双层牙26例(3.2%),暴牙17例(2.1%),反牙4例,氟斑牙1例,锥形牙2例。结论:本县儿童口腔健康问题比较突出,其中龋齿是主要问题,其特点是城镇高于农村,农村高于牧区,汉族高于藏族。应该根据儿童牙齿发育特点加强宣传和健康教育,倡导健康的口腔卫生习惯,提高少年儿童口腔健康水平。
作者:鲁毛草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高龄胆结石患者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将160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分为优质护理组及常规护理组,对其心率、血压、AV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评估护理效果。结果:优质组心率(89.25±11.42)次/分,舒张压(84.34±13.26)mmHg,收缩压(120.54±24.35)mmHg, VAS 评分(3.4±1.9)分,并发症发生率10%,住院时间(10.8±1.1)天;常规护理组心率(106.65±13.28)次/分,舒张压(93.44±17.18)mmHg,收缩压(138.25±25.65)mmHg,VAS 评分(4.5±2.1)分,并发症发生率22.5%,住院时间(15.2±2.3)天。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有效缓解患者应激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刘红霞 刊期: 2014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彩色多谱勒超声对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8例双下肢静脉疾病患者的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超声诊断双下肢静脉疾病68例(87.1%)。结论:根据双下肢静脉疾病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谱勒超声上的特征性表现,提高双下肢静脉疾病的诊断率,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作者:李忠祥 刊期: 2014年第10期